如意春 第74节
作者:研研夏日      更新:2022-04-09 23:07      字数:3946
  “哦。”盛露嫣应了一声,“厨房那边做好饭了吗?”
  “已经准备好了。”
  “嗯,先去给母亲请安吧。”
  说着话,盛露嫣去了客房。
  她过去时黄氏正坐在院子里看着小芸和虎子。
  一瞧见她来了,小芸立马跑了过来朝着她行礼:“夫人好!”
  这礼行得虽有些不伦不类的,但她年纪尚小,颇有一番童趣。
  盛露嫣摸了摸她的头发。随后,她朝着黄氏走去:“母亲,厨房已经做好饭了,您现在用饭吗?”
  黄氏仍旧有些局促不安,她站了起来,道:“哎,好,我去叫杏儿起床。”
  盛露嫣道:“妹妹昨日累了,不如让她多睡会儿,厨房里给她留着饭菜,等她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吃也行。”
  黄氏最是心疼小女儿,听到盛露嫣的话,迟疑了一下,没再去叫女儿。
  早饭是大家一起用的,除了寻淑儿没起床,其他人都来了。
  李氏看着桌子上的吃食暗暗感慨,自己婆家已经是村子里最富有的人家了,吃得也最好,可来了这里方知什么叫富贵。
  昨晚她已经大开眼界,今早方知单单是一顿早饭就能有这么多的花样子。桌子上有馄饨、豆沙包、包子、饺子、糕点……还有一大堆她叫不出来名字的吃食,而这些吃的都是厨房的厨娘做出来的。
  原来这就是权贵人家的生活。
  二弟的性子她知晓,最是节俭,也在吃食上没什么要求,想必这些东西不会是二弟准备的。既然不是二弟,那边是面前的这位侯府出身的嫡女。
  不过,她倒也没有多少羡慕之情。
  父亲一直致力于科考,从不管家中的庶务。即便父亲是个秀才,家中也是一贫如洗。后来嫁到了寻家,她才终于能一日三餐吃饱饭。于她而言,能吃饱饭就是最好的事情了,旁的事情她也不强求。她只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好好读书,即便不能像他二叔那样考中状元,也能一辈子不再劳累,能安稳富足过一生。
  低头见儿子吃得香甜,李氏给儿子擦了擦嘴。
  坐在李氏另一侧的小芸这会儿还未吃一口饭,她虽然很饿,但看着这么多的吃食眼花缭乱。她是这个想吃,那个也想吃,都不知道该从何处下手了。
  盛露嫣见小芸只看着没吃,便道:“小芸,你喜欢吃什么就拿什么,不必拘礼。”
  小芸看了盛露嫣一眼,点了点头,道:“好。”
  许是看出来小芸的为难,盛露嫣开口一一为众人介绍着桌子上的饭菜:“这几个是甜的,这几个是咸的。带花的包子是肉馅儿的,这个平角的是素馅儿的……”
  听罢,小芸拿起来一个豆沙包吃了起来。
  “哇,真好吃,好香啊!”小芸吃了一口豆沙包说道。
  “确实好吃。”李氏也在一旁道。
  随后,他们又尝试了其他的吃食。因着饭菜的胃口好,又没有那说不中听话挑拨之人,这一顿饭吃得很是愉快。
  吃过饭,下人进来收拾桌子上的碗筷。
  “母亲,你们今日可有什么安排?想去出门逛一逛还是在府中休息?”盛露嫣问。
  黄氏年纪大了,又在路上行了十几日,便想着在府中休息一下,可她又不太好意思说。
  盛露嫣一眼便看出来黄氏的迟疑,贴心地说出来她心中的想法。
  “不如今日在府中再休息一日,等没那么累了再出去?”
  黄氏笑着点了点头。
  因着府中还有旁的事情,安置好这边后,盛露嫣离开了院子回到了正院。
  等事情处理好,盛露嫣揉了揉额头。昨晚睡得晚,今日又醒得早,着实困倦。
  孙嬷嬷在一旁问道:“夫人,大人可有说老夫人他们是会一直住在这里还是过段时日就离开京城?”
  盛露嫣摇了摇头:“他没有说。”
  孙嬷嬷眉头皱了起来:“就怕老夫人他们要一直住下去了。前些时候我还说别的大人把乡下的爹娘接过来了,府中闹闹哄哄的,没想到这些事在咱们自己身上也应验了。老夫人倒也还好,性子温和,我瞧着那位大爷和大夫人也是好性儿的,就是那三小姐性子着实不让人喜欢。”
  孙嬷嬷的喜好很简单,对他们家夫人好的人她就喜欢,对他们家夫人不好的人她就不喜欢。昨日寻淑儿故意在大人眼前上眼药,还老是缠着他们家大人。即便是大人的亲妹妹那行为举止也着实让人厌烦。
  盛露嫣顿了顿,道:“事已至此,不必多说。”
  她也不喜欢那个三妹妹,可她毕竟是寻厉的亲妹妹,即便是不喜欢,又能如何呢?总不能撵出去。不过,她还是得先搞清楚这些人到底会不会跟他们一起住下去,若是长长久久地住下去,她是万不会一直忍着寻淑儿的,可若是住段时日便要离去,忍忍也无妨,毕竟也不会常见。
  “那若是他们要一直住下去的话,咱们是要从正院挪出去还是另寻一处?”孙嬷嬷问。
  想来,这些人长久住下去的可能性比较大。毕竟大人如今出息了,这些人跟着大人日子会比较好过。而且依着大人的性子,怕是也会照顾这些人的。
  盛露嫣看了孙嬷嬷一眼,道:“这事儿我问了大人,可他却说先这样住着,并未安排。你说奇不奇怪?”
  这正是她疑惑的地方。
  孙嬷嬷琢磨了一下,有些激动地猜测:“难不成老夫人他们过段时间就回去?”
  盛露嫣点了点头:“我也是这样猜测的,不过也不能确定。而且大人的态度着实奇怪,有种说不上来的感觉。”
  孙嬷嬷仔细琢磨了一下,道:“不光大人奇怪,您有没有觉得那位大夫人也很奇怪。”
  果然,这件事情不是她一个人的感觉,嬷嬷也是这样的感觉。
  “婆母对我很是客气,大嫂也是,但是大嫂的客气似乎过了些。”
  “正是如此,这一家人总觉得客客气气的。”
  盛露嫣想了想,低声道:“嬷嬷,你说寻厉会不会有什么事情瞒着我?”
  孙嬷嬷问道:“您觉得是什么事情?”
  盛露嫣抿了抿唇,她总觉得寻厉这几日有些回避她,好像还有些心虚,像是有什么事情瞒着她一样。而寻家其他几个人又待她太过客气了,越发证实了这一点。
  “你说……他会不会……”向来性子干脆利落的盛露嫣也开始迟疑了,有些说不出口。
  “会不会什么?”孙嬷嬷问。
  “算了,没什么。”盛露嫣突然又不想说了。
  孙嬷嬷瞧着自家夫人的脸色有些急了,道:“您说一说啊,您若是觉得大人瞒着您,老奴立马就去打听。大人即便是自己能守住秘密,他们村子里的人可未必。”
  盛露嫣一想,好像嬷嬷说的也对。若是她真的怀疑的话,他们可以去查一查。虽然这样恐会伤了夫妻和气,总比蒙在鼓里强。
  “你说他会不会在老家也有个童养媳,或者跟旁人成过亲?”盛露嫣说出来自己的猜测。这是因为前些日子孙嬷嬷调查了那些寒门出身的大人们,所以才会有了这种猜测。
  孙嬷嬷微微一怔,喃喃道:“应该……不能……吧,大人不像那样的人。”
  可自己说着说着也有些不确定了,那几位寒门出身的大人也不像是这样的人,可不还是抛弃了在老家的妻子。
  “可万一大人真的有,那该怎么办?”孙嬷嬷问。
  盛露嫣抿了抿唇,心里沉沉的,许久之后,方道:“若真的有,我是定要与他和离的。”
  那日听到旁人有童养媳时,她态度非常坚决,也非常冷静,立马就把那位大人剔除出去。可如今一想到寻厉可能也做过类似的事情,心里却不如那日那般冷静。这一番话,也说得着实难受。
  万一寻厉真的有……
  “你先不要去查了,我再观察观察。”盛露嫣道。
  这也不过是她自己胡思乱想的罢了,没什么根据的,总不能想到什么就去查什么,总要有些蛛丝马迹才好。
  “好。”
  过了一会儿,盛露嫣道:“嬷嬷,你去把我前些日子买的还未拆封的那一套面脂、手脂和唇脂找出来。”
  孙嬷嬷立马就明白过来,顿时眼前一亮:“夫人这是想去套一套大夫人的话?”
  盛露嫣点了点头。
  思来想去,整个寻家也就只有李氏比较好套话了。
  “老奴这就给您找出来。”
  不多时,盛露嫣拿着东西去找李氏了。
  她过去时,李氏正坐在床边绣帕子,瞧见她来了,立时站了起来,想要给她行礼。
  “大嫂这是做什么?理应我给您行礼的。”盛露嫣把李氏扶了起来。
  “不,不用,不敢当的。”李氏再次客气地推辞。
  盛露嫣越发觉得李氏对她过于客气了,她低头看了一眼李氏的手,从孙嬷嬷手中拿过来那一套护肤的东西,递给了李氏。
  “京城的冬天冷,常常会冻伤皮肤。我昨儿瞧着大嫂的手有些裂了,便让人买了一套护肤用的面脂、手脂和唇脂。”
  李氏低头看了一眼,连忙推辞:“这些太贵重了,我用不着的。”
  她虽然没用过这些东西,可是光是看着包装就知道价值不菲。她不过是个村妇,用不着这样好的东西。而且,也不该拿她这么重的礼。
  “不值什么钱的,还望大嫂不要嫌弃。”盛露嫣道。
  李氏又继续推辞。可是李氏又怎么可能说得过盛露嫣呢,盛露嫣几句话就让李氏没了理由推辞,收了下来。
  “大嫂这是绣什么呢?”盛露嫣问。
  “闲来无事,绣绣帕子。”李氏道。
  “真好看。”盛露嫣夸赞道。
  李氏笑了笑,没说什么。
  瞧着桌子上除了有绣帕子用的丝线还有几本书,盛露嫣便猜到李氏也是读过书的,她试探地道了一句:“我那里有不少书,大嫂若是想看的一会儿随我去找找有没有喜欢的。”
  李氏笑着摇了摇头,诚实地道:“我不过略识几个字罢了,太深奥的书看不懂。”
  “大嫂太谦虚了。”盛露嫣恭维道。
  说着说着,盛露嫣就不着痕迹地跟李氏聊起来寻家的事儿。
  不一会儿,盛露嫣便知道李氏之所以识字是因为有个做秀才的父亲,而寻淑儿是跟着寻厉识的字。在寻家,寻淑儿和寻厉的关系最好。因为寻淑儿读过书,所以自从公爹去世后,家中很多事情都是听寻淑儿的。
  “真羡慕你跟大哥啊,如今小芸已经六岁了,大嫂生孩子时比我如今还小上几岁。”盛露嫣道。
  李氏以为盛露嫣是想要孩子了,连忙道:“你和二弟还年轻,很快就会有的,不必着急。”
  “嗯,借大嫂吉言。”说着,盛露嫣不着痕迹地道,“京城这边成亲成得晚一些,家里那边都成得早吗?”
  李氏点了点头:“嗯,是要早一些的,一到官府规定的年纪就成亲,有些妇人生孩子时比我还要小上一两岁。”
  盛露嫣道:“哦,这样啊,不过夫君和三妹妹倒是成亲比较晚。”
  李氏也没多想,直接道:“二弟是因为读书的缘故,读书人一般成亲晚。三妹妹……嗯,这两年给三妹妹说亲的人挺多的,只不过都不太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