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郑小姐含羞上吊 张公子屈打成招
作者:佚名      更新:2022-04-15 13:23      字数:1927
  第二天一大早,刚刚升堂便闯进来一个人,边闯边大声喊着:“冤枉啊,青天大老爷救命啊!”于成龙连忙吩咐把喊冤的人带上堂来。
  喊冤的人是一个老年仆人,他上来便自报家门:“小人名叫张勤,主人是张宗显,曾在钱塘做过县令,我家主人去世后家道中落,家仆都走了。只剩下我一个人看守大门,服侍小主人张琳,现在小主人已经长大成人。老主人在世时给小主人定了一门亲事,就是郑济的女儿郑如兰。郑老爷前一阵子派人传来口信,嫌张家贫穷,打算悔婚。可是听说郑夫人和郑小姐仍同意这门亲事,却不敢违背郑老爷的意愿。郑老爷几天前去河间府,郑夫人打发人来请我家公子黄昏时候在郑家花园见面,赠给公子些金银,让公子置备迎亲的礼物,免得郑老爷嫌弃。而我接到这个信儿的时候公子在外地亲戚家,因而当晚没去郑府。第二天白天我家公子才去,谁知正赶上郑小姐悬梁自尽。郑老爷就诬赖我家公子骗奸妇女,逼死人命,把公子送到了县衙,严刑审问,公子受不过拷打只得承认了。可怜我家公子啊,求于大人救我家公子啊!”
  于成龙听完老仆人讲述,正在琢磨这个案子,忽然知县来于府求见。
  一见知县进来,于成龙站起来说道:“贵县来我这里一定有什么事情吧?”县令说:“张勤说的案子,是卑职审理的,此事既为诳骗,要有凭据。”于成龙又问站在公堂外边的百姓们:“你们为什么也跟张勤到这来了?”有一个百姓回答:“我们也觉得张公子有冤屈。张家世代行善,诗书传家,张公子为人端正,没做过坏事,在严刑拷打之下不得已才招认,我们久闻于大人断案如神,担心张勤年老糊涂,说不清楚案情,耽误了搭救张公子,所以我们斗胆跟来,帮忙诉说一下冤情。”于成龙听罢,点头说:“你们回家吧,不要生事,本官自会公道办案。”众人于是都散了。
  于成龙叫老仆人张勤回去等候消息,然后提审公子张琳。张公子年纪不过十五六岁,长得眉清目秀,举止儒雅,但是脖子上带了个枷锁,蓬头垢面,骨瘦如柴,跪在堂上。于成龙问张公子:“张琳,你家仆人说你冤枉,所以本官要审审你的案子,你要跟我说实话。”张琳回答:“在下要是说半句谎话,定叫天打五雷轰!”于成龙又问:“郑家母女叫你去拿金银,这么好的事儿当晚为什么不去?”“大人,我当时正在外地表舅家,所以我当晚没去。再说晚上去人家花园,非奸即盗,就是不干坏事传出去了也不好听,所以第二天一早我光明正大地从郑家大门走进去的。”于成龙继续问:“你见到郑家母女了么?”张公子说:“见到了郑夫人,她只说小姐仍同意这门亲事,但是很生我的气,责备我那晚失约。后来丫环慌慌张张跑来,说小姐在房中上吊自尽了,郑夫人叫我一起去看。只见小姐已经死在房中了,郑夫人催我赶紧回家,免得受连累。不料郑老爷回家后,诬赖我骗取银两不成,又上门讹诈,逼死了小姐,便把我送到官府,被知县屈打成招认罪。这就是实情,求大人明查。”于成龙接着问道:“你进门时,你岳母问你什么话了么?”张公子说:“我进门时,郑夫人除了说小姐生气外,并没说什么,只是出去了一趟,又叫管家婆来问我的来历,盘问了一段时间,便让我跟她去小姐闺房了,小姐和我隔着帘子说了几句话,都是些责怪我失约的话,除此之外就没说什么了。”
  于成龙听完,微微点了点头,觉得这位张公子相貌端庄,行止稳重,但是郑夫人与他见面,为什么不自己盘问他的身份,却叫管家婆去问?他和郑小姐隔着帘子说话,为什么却不送银子给他?难道是有人骗了小姐,她含羞寻死?如果郑老爷说的是实话,那么郑小姐被张琳逼死后,郑家怎么能放他走呢?看来张琳可能真是被冤枉了。想到这儿,于成龙问张琳:“你见到请你赴约的郑府家仆了么?”“我没有见到这个人,那时我在表舅家中,是我家老仆人去报信我才知道的。”于成龙说:“报信时,都有谁在旁边?”张公子回答:“没有外人,只有我表兄。”于成龙说:“你表兄多大年纪,叫什么名字?”“我表兄今年十八岁,名叫徐立。”于成龙点了点头,又问:“那你当晚失约,你是怎样跟你岳母解释的?”“我说我因为向表兄借衣服和鞋穿,他说鞋还没做好,明天再去也没关系。”于成龙说:“那当晚你表兄在家么?”张公子说:“表兄经常在外边过夜,那晚也没回来。”于成龙吩咐:“传那天给张家送信的郑府仆人上堂!”
  一会儿,郑府仆人袁公被带来了。于成龙微微冷笑说:“袁公,那一夜是你领进张琳去后花园的,你就没看见他的相貌么?”袁公向上磕头说:“大人,那夜天黑,小人我看不清楚。”于成龙一听,心凉了半截儿,无凭无据,怎么审问?他暂时让袁公退下了。
  于成龙叫人把郑家的账单拿来。只见上面写着:散碎银一百二十两,首饰十八件。于成龙看完账单,怎样断这个案子,他心里已经有了眉目。第二天,于成龙没有上堂,派人在衙门口挂了个告示:“本官偶染风寒,等病好后再处理所有公文,免见一切闲杂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