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方从益嫌贫悔婚 于成龙巧定牢笼
作者:佚名      更新:2022-04-15 13:23      字数:3930
  方从益自从与贺家做了儿女亲家,知道自己攀了个大官,心中十分欢喜,过节时常给贺家送礼物。不料不久之后,贺素华突然患病去世了。方从益得知,十分后悔,但是婚姻大事不能说改就改,他自叹女儿命薄,从此疏远贺家。
  贺家为了办丧事,几乎花光了所有积蓄,不幸又遭一把大火,贺家从此一贫如洗。贺素华的儿子贺庆云十六岁了,幸亏有亲戚帮助才得以继续读书。又过了两年,贺公子十八岁了。一天,贺公子站在街口,正好看见一群牲口从门前经过,后面跟着一个骑骡子的人,相貌富足,原来就是那势利的方从益。方从益抬头瞧见贺庆云,衣服破旧,就像乞丐一样,心里很不高兴,把头一低赶紧走了。贺庆云这才认出是他岳父,十分羞愧,转身往家走。这时,过来了一个名叫徐咸宁的老头儿,此人很讲义气,恰好看见了方从益假装不理女婿,而贺庆云也愧见岳父的这一幕。于是老头儿开始打抱不平,对贺公子说:“贺公子,你不必觉得羞愧,既然你两家已经定亲,不管你家是富裕还是贫穷,都是木已成舟的事了,你只要安心读书,考个功名,我会给你些钱,帮你迎亲完婚,不怕他看不起你。如果你岳父还是嫌贫爱富,你就把他告到官府,这新来的于大人断案公正廉明,一定会给你个公道!”贺庆云长叹一声,说:“老人家,感谢您对我的关照。听我母亲说,这段姻缘是方家主动提出的,当初说媒的戚贡生仍在世,所以不怕他嫌贫悔婚。我只是愁家境贫寒没有钱完婚,落得这个下场我自己也觉得羞愧啊。”徐老头儿说:“公子,他家巴结你家定亲,这事谁都知道,而你父亲去世家道中落这都是天意,也不是你的错,哪有人笑话?公子别发愁了,还是回家和母亲商量亲事要紧。都是邻居,我一定会鼎力相助的。”公子点头谢过,二人各自回家了。
  方从益回到家,坐在书房低头纳闷:“贺庆云穷成这样了,让亲友们知道了,还不笑我无能啊。他玷辱他贺家祖宗我不管,损我方家的名声可不行!这门亲事说什么也得退掉,我给他点银子把这门亲事退了,他要是敢不同意,我就要他小命!”于是方从益去请当初的媒人戚贡生去办退亲之事。
  戚贡生以给人教书为生,曾经还教过贺素华。太阳快下山的时候,戚贡生摇摇晃晃地来到了方家。方从益一见戚贡生,满脸堆笑,请他落座。戚贡生问方从益:“方员外找我有什么事情啊?”方从益心里虽急,却不敢直接说出口,决定先恭维一下他再说正事儿:“在下久闻先生博学多才,但一直未领教,今天我准备了些酒菜,和您闲聊几句。”二人喝了一会酒,方从益才开口求戚贡生:“我今天有事儿求您,我女儿和贺公子定亲五年了,现在他俩都已经长大成人,也该完婚了。我一直在等着贺家过礼迎亲,可是贺家音信皆无,您看这件事……”
  戚贡生是个见风使舵的人,听了方从益的话,他说:“都怪我多管闲事,定下这门亲事,把您女儿耽误了。”方从益假装吃惊,说:“您这话从何说起啊?”戚贡生说:“当年贺素华在世时,贺家钱财万贯,没想到现在却一贫如洗,没钱完婚。当初要是选其他富贵人家,说不定方小姐现在早过门了。”
  方从益又假装长叹,说:“按照您所说,贺家没钱完婚,不就耽误了我女儿的终身幸福么?求您替小弟出个主意,我感激不尽啊!”戚贡生说:“他家过日子都很艰辛,催他们赶快成亲也没有用啊。”方从益装作灵机一动说:“小弟我倒有一个主意,您看行不行?现在贺家贫穷,不如解除婚约,从此一刀两断,免得您这个媒人为难。您如果能帮我把亲事退了,我肯定会重谢您的!”戚贡生心想:“这个方从益是嫌贫爱富了,有银子赚的话我就试一试。”方从益拿出白银五十两,银光闪闪。戚贡生一见心动,满脸堆笑:“多谢盛情款待!原本就不该定这门婚事,这事儿您不用操心了,包在我身上。”他答应下来,把银子揣入怀里。
  方从益问:“您想好怎样退亲了吗?”戚贡生说:“方员外,我有个好主意,应该能把事情办成,您就等我好消息吧。”方从益说:“您有什么妙计?请告诉我吧,小弟我一定按您说的办。”戚贡生说:“咱们就对贺家说您女儿突染暴病身亡,贺家也只能就此作罢,您再把女儿许配给有钱人家。贺家要是知道了来问您,您就说那是您的二女儿,贺家难道还能不让出嫁么?量他母子也想不到。”方从益觉得这个主意很好,说:“您真高明啊,就麻烦您办这件事了。”
  戚贡生到了贺家,把编好的话告诉了贺庆云。贺庆云心中暗想:“怪不得昨天岳父从我家门口路过就像没看见我似的。可是他女儿病故这么大的事儿,怎么我从来没听说过?其中一定有诈!”贺庆云让戚贡生稍等,自己到后院告诉母亲黄氏。黄氏也怀疑戚贡生说谎,便把他请到后院对质。戚贡生着急辩解,声音很大,惊动了隔壁老头徐咸宁。徐老头儿生就一副仗义心肠,听见后很生气,忙来到贺家要评一评理。
  徐老头儿问:“戚先生,方、贺两家定亲,是您做的媒,方小姐就生是贺家人,死也是贺家鬼。为什么方小姐生病的时候,方家不通知贺家一声?还怨夫人生气,您是读书人,明事理通人情,您这时来退亲,能让人相信吗?”戚贡生急得面红耳赤,说:“徐老先生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错怪人家了。不是方家不来报信,这姻缘之亲,不同寻常,是我知道贺家现在生活困苦,叫方家不要通知了,免得贺家破费。可不料第二天方小姐一口气没上来就走了。方家不是什么名门望族,就没向外报丧,也给贺家母子俩省点儿钱。徐老,您也深明大义,您给评评理,我这副热心肠难道是多余么?”徐老头儿微微冷笑,说:“依我看,你们就是串通一气。”
  贺庆云也生气地说:“您先回去吧,明天我们到抚院于大人那去说说理。”戚贡生站起来,看着徐老头儿说:“贺家母子一定是你教唆的,你仗着有于大人撑腰,强词夺理。我和方员外说的都是真的,不怕你告官!”
  戚贡生边往方家走边在心里盘算:贺庆云要去官府告状,于大人为官清廉,不讲面子,不爱钱财,我们这个谎话一定骗不过他。原指望欺负孤寡母子,没想到反害了自己,唉,这可怎么办?一会儿到了方家,见到方从益,他把在贺家的事情说了一遍。方从益自知理亏,也觉得害怕,说:“贺庆云那畜生,竟要告状,咱们在于大人面前一定会出丑,怎么办呐?”戚贡生说:“方员外,保定府城中只有崔英的官大,又和于大人同年考中,您准备一份厚礼,去求他帮忙吧。于成龙虽然是清官,但崔英的话他还是能听听的。”方从益连忙准备金银厚礼,让人抬到崔府,崔英接受了金银,答应会帮方从益说情。
  贺庆云与母亲商量完,就请徐老头儿一起到衙门告状。于成龙接过状纸,读完后仔细思考这个案子:“戚贡生作为一个教书先生,不应该欺诈他人,况且是帮自己学生做媒,怎么会偏向方家呢?如果这样说,方家之女应该是得病去世了;但另一方面,方家是富家大户,女儿去世怎么会不告诉婆家,悄悄下葬呢?分明是说谎!况且如果真有这事,还用求崔英来说情吗?本官如果直接问方从益,他不可能说实话,若再整一口假棺材蒙我,我也不能打开棺材验看。媒人又是个贡生,无凭无据不能用刑,所以这个案子不能操之过急。”于成龙主意已定,派人传贺庆云和戚贡生上堂听审。贺庆云一会儿便到了,但是找了戚贡生一天,也没找着,原来他正躲在方家商量对策呢。
  到了傍晚,方从益到崔英府上打探消息。崔英请方从益落座喝茶,说:“于大人已经答应了,会在审案时照顾你的。”方从益和戚贡生两人听后欢天喜地。戚贡生打算回家,这时于大人的家仆求真来求见。方从益急忙把求真迎到书房,端茶倒水,十分殷勤,求真问方从益:“方员外,我奉大人差遣,来和您说件事,于大人的侄子现在没有定亲,今天听崔老爷说,贵府上有两位小姐,大小姐身亡,二小姐现在待聘,于大人派我前来提亲,想把二小姐许配给大人的侄子,不知方员外答不答应啊?”方从益一听抚院大人向他提亲,高兴得不得了,说:“于大人不嫌弃小女位卑,与大人的侄子结亲,在下求之不得啊,哪能不愿意呢?”求真说:“员外答应了这门亲事,还有一件事要麻烦您,于大人的侄子现在过得贫穷,拿不出聘礼,所以想向员外借一千两银子。如果您肯借呢,就立刻准备行聘;如果您不肯借,那这门亲事就不算数了。”方从益一听抚院大人向他提亲,哪还心疼一千两银子,于是立刻答应借银子。仆人求真把事情办完就回府衙了。
  第二天,于成龙传贺庆云和方从益上堂审案,当堂于成龙竟然相信了方从益的话,反将贺庆云、徐咸宁训斥一顿,说他诬告,本应当重罚,但念在贺庆云年幼无知,方家又报信晚了,就饶了他们,撵出衙门。于成龙断完案退堂。百姓们议论纷纷:于大人往日公正清廉,不爱钱财,今天却受贿贪赃,竟然贪图方从益的家财,向他提亲,草草了断了贺家的案子。于成龙只装作不知道大家在谈论自己。贺庆云和母亲黄氏十分怨恨于成龙,连徐咸宁也不住地抱怨。于成龙这边很快下了聘礼。
  眼看婚期到了,于成龙派人打理,准备好了轿夫、彩轿和鼓乐笙箫,把方绛霞小姐迎娶到于府。将新娘子方绛霞搀出轿后,于成龙就叫人请出一位公子,众人一瞧,却是贺庆云!礼堂上挂着一块告示牌,上面写着:“本官为官公正,今判新娘归原配。”于成龙立刻升堂,方从益、戚贡生、徐咸宁等人都被传来。于成龙说:“方从益,你悔婚是嫌贺家贫困,本官借你一千两银子来帮助贺庆云,贺家原本是官宦人家,也配得上暴发户的女儿了,本官又给他个侄子的名份,方从益,不算难为你吧?你女婿自幼读书,你又有家财万贯,你资助他读书,他定能考取功名,你将来还是贵人的岳父,那时候你还要感激本官的恩情呢。如果不是看在崔老爷的面子上,一定重责戚贡生,以示国法!”方从益、戚贡生二人又是害怕,又是含羞,哪里还敢多说话,都点头称于大人做得好。贺庆云母子喜极而泣,拜谢于成龙以及热心的邻居徐咸宁。于成龙将方家陪送方绛霞的嫁妆和那一千两银子,连同他夫妻二人、黄氏夫人送回贺宅完婚,鼓乐笙箫,好不热闹。贺家深感于成龙的大恩大德,早晚为他上香祷告。先前那些议论的百姓这才知道于成龙原来不是贪财,便更加拥戴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