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八章 切尔尼戈夫之战(四)
作者:丁丁猫      更新:2022-05-07 12:41      字数:3075
  近卫第24师的后续部队特别是近卫第25师如果能尽快到达并从其他方向上发起对切尔尼戈夫的进攻的话,对于苏军来说还是很有利的,因为那时苏军就可以使用同时到达的野战炮兵部队实施炮击而不用太过于担心会误伤第974团和第775团的士兵。毕竟现在已经有两个团开始在不同的方向上对市区内防守的德军部队实施了进攻,并且开始消耗德军防御的有生力量。
  很快严大力就接到了基利杰缅科的回复,说他率领着第768团和师里的其余部队将会在半个小时后到达。同时基利杰缅科还受军长费奥克季斯托夫的委托,向严大力通报近卫第25师也将会在两个小时后抵达切尔尼戈夫。
  而就在此时的切尔尼戈夫城内一栋坚固大楼的地下室,德军第20步兵军军长同样接到了部下的汇报,说苏军的另一支部队已经开始了在市区东部的进攻行动并且取得了一些进展。这个消息让德军这位少将开始有些担心,很明显苏军加强了对市区的进攻。
  这位德军军长原本已经接到了苏军坦克部队已经切断市区内德军防守部队后勤补给线的噩耗,说明苏军抵达切尔尼戈夫的部队开始在增加,不然苏军是没有足够的兵力来对切尔尼戈夫实施完全的包围的,而这已经让他有些担心自己是在困守孤城了。
  但是苏军步兵部队第一次出现在市区东南部并开始进攻后并没有取得什么较大的进展,反而让自己部下的反击有了一些效果,这又让这位德军军长稍微松了一口气。从这个情况来看苏军步兵部队所表现出来的战术素养和战斗力并不算太强,因此他下令要尽快将这只苏军部队赶出市区。但是最新的消息让他再度有些紧张,苏军的步兵部队从东部开始新的进攻让他发现自己原来的设想有可能实现不了,因为这两支苏军部队之间距离很近,很容易相互配合起来进行战斗。
  而此时他已经将市区内防守部队中的一部分有生力量派出去对付东南部的那支苏军部队,要想再抗击市区东部新出现的苏军部队的进攻,他必须派出更多的部队去前线战斗,而这样一来会抽调一部分市区其他地段的防守兵力去填补空档,从而影响整个市区防御体系的完整性和兵力部署。
  为了防止苏军再次从其他方向上进攻,保证市区其他地段的防守,他就必须要动用自己手中为数不算太多的预备队。而这是他一直想极力避免的情况,因为他不想在战斗一开始没有过多久就开始使用自己手中的预备队。从一场战斗的角度来说,哪一方能使对方提前使用预备队,那么哪一方将占有优势。
  而且这位德军军长此时心里很清楚,现在在这一地域第2集团军已经没有更多的部队能对切尔尼戈夫实施增援。而自己这个军的部队被分割包围在绍斯特卡和切尔尼戈夫等几个地点,虽然绍斯特卡的德军部队依然在顽强作战,是的这座城市目前还在德军手中并且吸引了苏军的一部分兵力,但同时绍斯特卡的德军部队已经失去了突围的希望,这些部队的官兵只能用自己的拼死战斗为德军争取部署防线的时间而无法给予切尔尼戈夫以支援。
  中央集团军群派向这一地域的预备队只有的两个步兵师,而这两个师此时还在快速行军的过程中,要抵达这一区域将会需要一定的时间。并且这两个步兵师的任务更为艰巨,想办法堵住德军在第聂伯河左岸这一地段的防守漏洞,以防止苏军的突击部队利用自己的第20步兵军前两天在谢夫斯克和绍斯特卡地区的失败一口气冲到第聂伯河的岸边。因此指望这两个步兵师对切尔尼戈夫的增援时极为不现实的,还不如利用手中的部队坚守住切尔尼戈夫,吸引住苏军突击部队的主要力量,为第2集团军或者是中央集团军群调集更多的部队向这以低于增援争取足够的时间。
  因此提前动用手中的预备队是非常不明智的选择,可是战况发展到现在,已经由不得这位德军第20步兵军军长不动用预备队了。为了保证切尔尼戈夫市区内防守的完整性,他只能动用一部分预备队。因为德军第2集团军司令官已经下达了最新的命令,根据元首和德军总参谋部的意见,他必须在切尔尼戈夫坚守10到12天才行。当然,元首也是专门发了电报给第2集团军司令官,高度赞扬了第20步兵军舍生取义和顽强奋战的精神,并委托第2集团军司令部的将领转达他对第20步兵军所有官兵的敬意。
  德军第20步兵军军长收到了这份来自元首的表扬电报,可能这样的电报在半年前甚至在一个月以前会让他非常兴奋和感动,但是此时的他却将这份电报看完后就扔在了一边。现在的情况如此危急,而这样的电报也许对基层的士兵还有一点鼓励士气的作用,但是对于清楚目前这一地段德军的危险境地的各级指挥官来说毫无用处。他认为此时现在德军第20步兵军更需要的是一份增援部队到来的电报甚至是空投后勤物资的电报。
  不仅是德军第20步兵军军长这样看待元首的电报,就连中央集团军群司令官以及第2集团军司令官同样也这样看待这份来自柏林的电报。这些德军高级将领们比远处于后方的元首更清楚现在的情况有多糟糕,他们目前面临着非常大的困难。
  从纯军事的角度上来讲,这个地域的德军防线已经基本崩溃,漏洞已经非常大了。虽然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司令部派出了两个步兵师企图堵住这里的漏洞,但是由于兵力有限,德军高级指挥官们已经拿不出更多的部队来防御第聂伯河左岸这一地段了。他们心里很清楚,现在他们采取的措施只是在防线上缝缝补补,而这样的堵漏行为实际上能起多大的效果并不可知。
  因此,此时的德军高级将领们和各个高级司令部之间的电报来往非常频繁,他们在讨论一个更有现实意义的计划,那就是利用第20步兵军的坚守来从其他地域调集新的部队沿着第聂伯河右岸利用这个天堑重新修筑一条坚固的防线。与此同时,还应该利用那两个派到这一地区的步兵师在第聂伯河左岸依托第聂伯河维持一个尽量大的登陆场,以便在以后战事反转以后能利用这个登陆场对苏军发起反击。
  根据德军高级将领们的多次讨论,这个更有现实意义的方案并确定了下来并且向德军总参谋部和元首进行了上报。为了防止元首头脑发热而拒绝这个方案,德军中央集团军司令官亲自飞回柏林,面见元首希特勒,讲事实摆道理,以现实的实际情况来说服对方。因为如果这这样进行部署的话,苏军很有可能在这一地段强渡第聂伯河,在第聂伯河右岸地区掌握绝对的战役行动自由。而到那时,德军将根本没有更好的办法来阻止苏军进行纵深突击和大范围的包抄,到时候很有可能目前使得依然在顽强阻击南部苏军几个方面军进攻的南方集团军群也陷入可能苏军被合围的被动状况,最终使得整个中部战线南端和南部战线德军发生总崩溃。
  这样的情况现在已经可以预见到了,由于这个方案的制定是依据前线的实际情况而制定出来的,因此德军总参谋部那些经过良好战役训练的高级将领和参谋军官们都出奇一致地支持中央集团军群司令官提出的这个方案。
  面对几乎所有高级军事将领们的一致同意,德国元首希特勒这次没有头脑发昏而拒绝这个方案,因为他更不能容忍出现整个东方战场上发生总崩溃的局面。经过半天的思考,希特勒终于下了决心采纳这个建议,批准了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和南方集团军群沿第聂伯河右岸修筑新防线,与此同时他还从北方集团军群以及西欧抽调了一些部队来加强中央集团军群。至于这条沿着第聂伯河右岸修筑的新防线,希特勒对它寄予了厚望,亲自命名这条防线为‘东方堡垒’,寓意为东方战场的坚固堡垒。
  修筑这条‘东方堡垒’是需要时间的,调集部队同样也需要时间。中央集团军群司令部已经基本上放弃了营救第20步兵军的可能,转而不停地鼓励德军第20步兵军坚持在绍斯特卡和切尔尼戈夫的战斗。与此同时,德军第2集团军则开始指挥第13步兵军开始迅速后撤,放弃了目前该军所占据的城镇和各个居民点,与已经向这一地区增援的两个步兵师汇合,现在第聂伯河左岸离第聂伯河不远的地方先建立一条临时的防线来掩护这一地段,使得‘东方堡垒’防线能够有时间修建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