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南阳湖畔
作者:泗源      更新:2022-05-07 21:49      字数:3713
  迷雾渐渐飘散,湖面上泛起如鱼鳞的光。阳光下,努力生长着芦苇闪耀着清新的绿色。相信用不了几天,整个芦苇荡不再一片枯黄。
  张大缸面向南阳湖,举着一杆汉阳造,稳稳地站着。前面五米的树枝上系着一根缝衣服的白线,下面石块坠着。张大缸闭着左眼,瞪大右眼,紧紧地瞄准那根白线。他已站立大约二十分钟。其他老队员也排成一排,瞄着各自眼前的细线。刚加入大队的新队员,则在黄副大队长的喊声中,练着刺杀。
  全队的训练步入了正规。至少们已知道什么是正规军了,当然,他们与正规军还相差甚远,尤其他们的衣服。但队员们训练的有模有样,有了一种打开天窗的感觉。不知不觉中,抗日大队这棵小树苗正吸收着阳光,茁壮成长。
  张大缸的心就像打开一扇天窗,也透亮了。他不再有撤出济宁北城后,浓雾中的凄迷。
  那天取药回来,躲避着举着火把,打着手电的伪军和侦缉队,居大队长告诉了很多。肖大爷答应当维持会副会长之前,就已与抗日大队联系。鬼子进占济宁后,肖大爷成了抗日大队的内应。这是肖盈引荐的结果。居大队长力劝肖大爷答应鬼子当副会长,这样不仅可以保护肖大爷,也能更容易打探鬼子情报。居大队长还说,除肖大爷外,城里还有三个联络点。但至于在什么位置,又是谁,居大队长却没告诉张大缸,而是说:“这些同志活动在鬼子眼皮底下,知道他们的人越少,他们就越安全。”张大缸明白,使劲地点着头。
  返回土岗,居大队长立即组织转移。他们将重伤病员分散在三个村的老乡家里,并由龚清留下照顾。居大队长和赵政委带领其他队员,先向南行,夜里又折回,渡过运河,济宁城东南方向的来到南四湖最北面的南阳湖畔。
  路上,张大缸瞅准时机,来到赵政委身旁,边走边问:“赵政委,你知道肖盈在哪么?”
  赵老师看着张大缸:“你怎么突然想起问肖盈了?”
  “是,是我见着了肖大爷,肖大爷——肖大爷让我打听打听。”张大缸没说肖大爷让他照顾肖盈,他觉得这么说有些怪怪的。
  “哦,肖盈在八路军总部,记住,这是秘密,不许再对任何人说。”赵老师虎着脸说道。
  “知道了。”张大缸双手握着武装带,背着枪往前跑去。
  赵老师看着他的背影,不觉感叹:“大缸生如赵子龙,又有铮铮铁骨,不怪肖盈痴情一片啊。”
  抗日大队于第二天后半夜抵达芦苇荡内。芦苇荡很大,方圆万亩,莫说隐藏一个八十多号人的抗日大队,就是一个团一个旅躲进这里,也难以发现。
  进入芦苇荡,居大队长和黄副大队长便带领大队开展练兵。除刺杀瞄准,居大队长还以湖边的一间草房为目标,以别动队为主,进行了数次拔据点演练。开始,张大缸觉得十分新奇,但慢慢地,他掌握了如何进行活力掩护,如何匍匐前进,又如何冲到安放炸药包,又如何进行攻心战,让里面的伪军不战而降——没有居大队长在场,现在他也能指挥他的别动队去攻打据点了。
  已经在芦苇荡休养生息了二十多天,前天,居大队长进城了,临走前,他对赵政委说:“鬼子汉奸该消停了,咱们也该活动活动了。”赵政委点点头:“是的,咱们在这一天到晚人吃马嚼的,再这么耗下去,司务长老徐该骂娘当裤子了。”
  居大队长笑着说:“行啊,老赵,你接地气了,下次打仗带着你。”
  “地气?你说的是那种地气。”
  “我说你从一个教书先生变成真正的指挥员了。”
  “哦,那得感谢你感谢黄副大队长,老黄也确实辛苦确实卖力气,你看他现在走路都不拄拐杖了。”
  “哈哈,那是向东的腿好了!有了这家伙,再有了你这个政委,我出去后就放心喽。”
  “以后多带带大缸,你这个大队长不能每次都亲自出马。”
  “这次进城侦察,就不带大缸了。他在成里读过书,熟人太多。不过,行动的时候得带着他,这家伙的身手比我都强。我走了,你和向东好好看住咱这片家吧。”
  “老居,路上小心”
  “好的。”
  居大队长走后,张大缸协助黄副大队长训练。说是协助,其实张大缸也基本是现学现卖。以前训练短暂,他还够不上当教官的资格,只能先学会黄副大队长教的,再去教其他队员。
  带队员练习过瞄准,张大缸又召集别动队队员,趴在草地上练匍匐,环绕着一处两米高土墙练翻越,双手抓着绳子,在两棵大树上练攀爬。这是居大队长走前留给他们的作业。
  傍晚,张大缸坐在湖边草地上,和赵政委、居大队长聊天,等着开饭,也等着居大队长回来。居大队长早该回来了。所以已经做好的饭没人吃。但大家都相信,居大队长会平安回来。
  清澈的湖水洗过他们身上的汗渍,温暖的风又吹散了他们身上的疲惫。张大缸掏出盒子炮,又不知疲倦地蹲在地上练瞄准。这是他缴获的常四海的那把枪,居大队长做主,留给他用。这把枪九成新,枪面泛着蓝盈盈的光。张大缸爱死了这把有快慢机的枪,没事就掏出来把玩一会儿。不过,子弹少点,只有四个弹夹四十发子弹。
  当张大缸看不清十米远的芦苇绿叶尖时,居大队长背着褡裢,风尘仆仆的回来了。他跟队员们打着招呼,径直地来到三人旁边,笑呵呵坐在三人中间,笑着说道:“让同志们久等了。”
  “咋这么晚才回来,路上遇到野狗了?”黄副大队长问道。
  “没有,都撤回去了。我听说,伪军真去了土岗一带,遇到一个拾粪的老人。伪军问老人:‘老头,你见过抗日大队的人没有?’老人回到说:‘抗日大队?没见过,俺倒是见过一个扛着枪的队伍,今天早上踩着雾,跟驾云一样,往南走了,俺以为见到了天兵天将了呢。’说的伪军直冒冷汗。但伪军就以为咱们去金乡和国军汇合去了。他们报告了坂田老鬼子,老鬼子也信了。”
  “哦,说了半天,你还没说为啥回来这么晚?”赵政委问道。
  “我去了一趟石桥,从那边绕过来的。”居大队长说:“石桥的伪军还得打。附近的老百姓们说,他们猖狂的很,见啥抢啥。”
  “那就打。”赵政委和黄副大队长齐声说道。
  “嗯,还得先干掉石二炳。这家伙征得坂田老鬼子同意,正招募地痞流氓,成立运河缉私队,其实他是为自己做生意抢夺地盘。若他的缉私队成立之后再动手,就有点麻烦了。听说,他买了三十只盒子炮,还从坂田哪里要来五十支步枪,两挺轻机枪。步枪和轻机枪都是国军撤退时丢下的。”
  老余端来窝头,咸菜还有炖鱼。放下饭菜,老余搓着手没走。赵政委笑道:“老居,老余同志要债来了,你这个欠债的,赶紧的。”
  “有,真有。”居大队长从褡裢里掏出一个布包和一封银元,交给老余。张大缸不用问,就知道那一封银元是肖大爷给的,而布包里的钱是城里的同志们凑的。
  老余拿着钱,乐了:“嗯,不少,明天每个同志多加一个窝头。”
  老余说完走了。黄副大队长看着褡裢,苦着脸说道:“我们在家这么累,嗓子都喊哑了,你这当家的也不给带点好嚼头。以后这活别交给我了,我宁愿去打仗。”
  居大队长猛然捂着脸说:“哎呀,你看我这记性。可是,这些钱不是给我的,是给咱大队的,我可不敢假公济私给你老黄买独食。”
  赵政委认真地说:“老黄是出了大力的,你没看老黄现在跟你以前一样,连点笑容都没有?咱们队员的基础太薄,还得赶着打仗,搁谁身上都像压一座山。老黄多吃点好的也不为过。”
  “哈,还是赵政委有水平。那今天大队长的三个窝头先匀我一个。”说着,黄副大队长伸手就要从居大队长面前拿窝头。
  居大队长挥手,笑着说:“好,都拿去,这鱼和咸菜也都是你的。”
  “你在路上吃了?”黄副大队长真要拿窝头了。
  “我从早上离开济宁城,到现在就喝过几口河水。”
  黄副大队长将手缩了回来:“我还以为你假公济私了呢。”
  “那倒没有,不过,我这里还真有好东西。”说着,居大队长打开了褡裢,取出一个大纸包,打开,里面还有一层晒干的荷叶,荷叶包着煮熟的牛肉。
  “哪来的?”
  “我出城的时候,常四海给的。”
  “常四海?哪个常四海?”赵政委和黄副大队长问道。
  “就是俺说过的那个被俺踢断肋骨的汉奸。”张大缸又笑着问居大队长:“他没为难你吧?”
  “没有。那家伙出来给侦缉队买牛肉,正好碰到我,跟我说,他现在伤还没好,他们头头就让他干些零活,帮侦缉队买东西。今天他出来买饭,就顺手给我了这些牛肉。那家伙真学乖了,还悄悄地问我,进城干嘛来了,要不要兄弟帮忙?哈哈,我当然不能告诉他,我说,进城来逛逛。”
  “你干嘛不多拿点,那汉奸的东西不吃白不吃!”黄副大队长喊了起来。
  “嘘——你小声点,人家就给这么多,我还管人家要啊。你再喊,队员们都来了,你一口都吃不上。”
  “给老黄留下一半,另一半给队员们送去。”赵政委说道。
  “就这么点,咋分啊?吃吧,老赵,以后打了胜仗,再给队员们补呗。大缸,你也吃,明天先看咱俩的了。”
  “明天就动手?”赵政委问道。
  “事不宜迟,明天就干。向东,别光顾着吃,你的狗腿能打仗了不?”
  “狗腿不行,人腿行了。”黄副大队长嚼着牛肉,答道。
  “好,明天晚上,你和赵政委带别动队,再挑选三十名队员,天黑后出发,到石桥外面等我俩。两个小时我俩不到,你们就撤回来。”
  “那能行吗?”赵政委问道:“我是说,你俩能吃得消吗?”
  “哈哈,没事,大缸年轻,咱这身体,就是为打仗而生的。再说,打鬼子,打汉奸,累也不觉得累。”
  “那你们不用去石桥了,我和政委直接带人把伪军干了。”
  “等打完这一仗再说,你是打过硬仗,可这抹黑打闷棍的买卖还没做过,老赵也没有。”
  “那等后天再打石桥啊。”张大刚说道。
  “你小子还真得好好历练!”居大队长说:“济宁城一出事,伪军们又该把头紧紧地缩进龟壳子,整夜瞪着绿豆眼往外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