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巡逻
作者:泗源      更新:2022-05-07 21:49      字数:3765
  “干什么的,站住,再往前走,就开枪了!”大黄庄村口,村自卫队队员躲在墙下黑暗里,哗啦拉开枪栓,一连串的声音,却是给自己壮胆。另一队员使劲拍打着突然拧不亮的手电筒。
  “瞎求叫唤啥?老子是二营五连的。”居大队长答道。说起这个番号,居大队长有些想笑,又有些害怕。结巴是二营五连三排排长,自己却用二营五连来骗结巴,没撞到枪口上,着实庆幸。
  “你们不是走了么,怎么又回来了?”
  手电筒在大腿上猛然一撞,亮了。队员赶忙举起,灯柱正照在居大队长脸上。居大队长双手挡住光柱,骂道:“别照了,老子啥球都看不见了!”
  光柱又上下移动,进行确认。看清青天白日帽徽,伪军的衣裤,队员熄灭手电筒,恢复了黑暗。队员站起来,迎上去:“老总,这么晚还没歇着?”
  “歇个鬼啊?不知道马团长从哪个狗日的嘴里得了信,非要俺们连夜把粮食给黄老爷送回来。”居大队长抱怨地说:“早知道你们老爷跟团长这么铁,老子们废那劲干嘛!”
  “就是啊,可你们结巴排长不听信,还耍赖。现在五里八乡都传开了,马团长能不知道吗?”队员附和着答道。
  这家伙还真是属猴的,给个杆就往上爬。居大队长笑笑:“别啰嗦了,前头带路吧。”
  “老总,俺们还得站岗——”
  “站什么岗?老子们来了,你们怕啥?”
  “也是,老总跟俺们走。”
  “就你们两人站岗?”
  “四个村口都有,两个人,一杆枪。”
  “呦,那怎么换岗,上家里叫人去?”
  “哪呀,全睡到黄老爷大门旁边的南房,说俺们是村自卫队,其实就给黄老爷家一架站岗。”
  “哦,黄老爷就是牛,能弄来十二杆枪。”
  “唉,人家有钱啊,现在谁不知道,黄老爷家有上万亩地。”
  听到敲门声,黄地主火气十足:“大半夜的,叫什么丧,滚!”可听到是来还粮的,黄地主穿着单衣单裤,举着蜡烛跑出来。刚打开屋门,一支黑洞洞的枪口,顶住了他的头。
  南房的自卫队队员全被缴械,六个站岗队员也被张大缸等人带回院子,带他们来的队员已吓尿裤子:“老总,你们不是治安团?”
  “哈,谢了,俺们是运河抗日大队。”居大队长的话音刚落,队员喊了一声:“东家”,瘫倒在地上。
  黄地主还算冷静,依然举着蜡烛:“好汉,你们要钱要粮,吱一声。”
  “都要,还有你的命。”居大队长冷冷地说。黄副大队长和张大缸曾对他说起过杨排长的事,居大队长瞪起眼睛:“这个地主家再干坏事,就剿了他!”
  黄地主手里蜡烛晃了一下,声音也变得颤抖:“好汉,咱们往日无怨,近日无仇,为何要老夫性命?”
  “没有冤仇?”张大缸喝道:“你还记得叫黄向北?”
  不仅黄地主,还有队员们听了,都浑身一颤。
  “他战死了,可他的仇俺们给他记着呢。俺们本不想杀你,可你与鬼子汉奸勾结,鱼肉乡亲,那俺们就不能饶你!”
  居大队长一挥手,张大缸上前,手中刺刀闪过一道亮光,黄地主脖子上渗出血珠,翻着白眼倒在地上。
  打开粮仓,又将自卫队队员关进南房,胡结巴带伪军赶着车来了。胡结巴让伪军班长偷偷请求居大队长:“能不能多拉走粮食,明天鬼子还会强迫俺们出来抢粮。俺们先将粮食存在一边,明天夜里再去取。”
  居大队长点头同意。黄地主家粮食很多,十辆马车,一天一夜都拉不完。明天被鬼子发现,这些粮食将全部被运进城里。但居大队长交代说:“路上不能洒一滴粮食,否则你们的小命全都玩完。”
  “请长官放心,俺们会小心。俺们排长还说,把你们马车上的黑豆和干草扔了,也装满粮食,存在排长家里,等你们办完事,再取回去。他们家在东南十里胡各庄。”
  “你们排长怎么知道我们要去办事?”
  “嘿嘿,别看俺们排长是个结巴,还愣了吧唧,可他真有心眼。你们化装成治安团,又拉着干草,肯定是要去办大事。”
  “呵呵,那就请你转告你们兄弟,你们排长心眼多着呢,让他们把今天的事烂在肚子里,一个字都不能往外说,不然,你们排长会收拾他,我们也饶不了他。还有,不能干坏事,谁干了坏事,老子都记着账呢。鬼子迟早要被撵出去,到那时,老子一笔一笔地算。当然,干好事,老子也记着呢。”
  “俺知道。知道俺们排为啥没机枪么?胡排长不要。他说,有了机枪,打仗就得往前冲,咱们打谁啊?打的都是自己人。所以,俺们排虽然有时学他跟他逗乐,但全服他。”
  “行,那我们走了。你们在这运粮吧。对了,剩下的粮食让老百姓来背。”
  “他们不敢,他们怕被报复。”
  “真傻!把账记到我们头上不久行了?”
  “你们可真是活菩萨啊,俺得跟你磕一个!”
  刚要离开,张大缸拉住了居大队长:“黄地主抢来的老婆,还有孩子怎么办?”
  “女人和孩子没错,多给些钱,让她娘俩赶紧回娘家,让她们忘了今天晚上,还有今天晚上以前的事。”
  一直沉默不语的二蛋活跃了。他没有穿上伪军的衣服。居大队长让他赶马车,赶马车就赶马车呗,还得时不时地听“伪军”的吆喝。他心里很不痛快。
  现在都一样了。离开大黄庄前,居大队长看黄地主的枪很破,膛线都磨平了,便试着向胡结巴要六套军服六杆长枪。胡结巴大方地说道:“老哥看,看哪,哪个衣服合,合身,就,就,就拿去!枪,枪随便挑,还,还,还有子弹带!”
  “我们拿了,你回去有办法交差吗?”
  “没,没事。只要有,有了粮食,其,其他都,都不是事!”胡结巴连连摆着手说。
  “长官,只要俺们治安团仓库有的,俺们排长随便拿,国军打济宁时,留在城里的长枪多了去了,大部分都在保安团。”伪军班长说道。
  “多,多嘴!”胡结巴笑呵呵地说道:“他,他说,说的是真的!”
  “好,那就有劳胡排长和大家了,我们每人一条子弹带,再给六条长枪就行了。”居大队长说。
  张大缸心里却很不是滋味。鬼子看不上二十二师战死兄弟留在城里的枪。他默默地换上一身伪军的衣服,挂上子弹带,还挂上伪军递过来的干粮袋,里面还有睢饼,很沉。他想起了丸子。他吃过的死去兄弟身上的丸子。他使劲地咬着自己的嘴唇。
  二蛋却很兴奋。他挂上子弹带干粮袋后,又走到伪军身边。伪军看看他:“哥,您有了。”
  “子弹。”二蛋伸手说道。
  离开大黄庄,二蛋不仅口袋内装满子弹夹,腰里还缠满钱。黄地主家钱很多,法币,银元,甚至还有日军的军用票,每个队员腰里都塞得满满的。居大队长说:“有了这么多钱,我看老余还天天找我要账不?”
  兜里有子弹,腰里有钱,二蛋高兴的像个孩子。漆黑的夜里,不断传出他的偶啊乱叫声。但不久,居大队长喝止住他:“不许出声。”
  队伍安静了,一丝忧虑却又缠绕在居大队长心头:敌人全部出动,自己丢下部队寻找冒名的抗日大队,这个决定做的似乎有些草率。但不管怎样,他相信,有老黄和赵政委,部队打仗不会吃亏。
  太阳升起来了。运河河堤东面的村庄周围,一层如薄纱般的青雾缭绕着,升腾着。湿漉漉的路面,弥漫着泥土气息。一队伪军扛枪巡逻过后,走下河堤,走向被泥土气息包裹的下路上。前面三里有一处村庄,村庄与河堤之间,是一片看不到边的密林。青雾笼罩下,青葱的树叶裹上了一份青涩,树林边还长出绿油油的小草。
  这队伪军不是别人,正是别动队。他们在河堤上游走,目的是想引起另外一支抗日大队的注意。但他们折腾一夜,现在需要休息了。
  他们刚走下河堤,一支鬼子和治安团的混合队伍出现在村头,向河堤走来。他们停了几秒钟,又继续向前。
  两队碰头,走在鬼子前面的伪军大大咧咧地问道:“兄弟,哪部分的?”
  居大队长连忙按胡结巴说的答道:“俺们是兖州治安旅的,昨天刚来。大哥,恁是?”
  对方信了,点头答道:“保安团二营的,吃饭了吗?”
  “早上起来就巡河堤了,还没有。”
  “前面村子有吃的,快去吧。”
  “好嘞,谢谢啦!”
  两队擦肩而过。后面的日军得知他们从外地调来,说了一句什么若库什么吧的话,还扔给他们一包印着美人的香烟。居大队长接到香烟,想着鬼子说的应该是辛苦啦之类的话,赶紧弯腰笑着说:“谢谢太君,谢谢太君!”
  村头有一家油条铺子,炸油条的是一对中年夫妻,愁苦着脸。他们后悔学了这门手艺。昨天晚上,村保长接着乡维持会的支会:明天天皇军伪军侦缉队一大早就在运河边巡逻,要他们务必准备早饭。保长找到他俩,要他俩伺候好鬼子伪军侦缉队,不然他这个保长也保不住他俩。保长还说,不白做,给二十斤面钱。两人都是老实人,答应了。
  两伙子人就吃了三十斤面,还不算油。夫妻俩赶紧收摊,又有十多个伪军来到摊前,两人要哭了。可伪军手里拿着家伙,两人只能打碎牙齿往肚里咽,硬着头皮,将面片拉成条,放进油锅。
  这群人还算老实。规规矩军地坐下,但吃相有些不雅。一个身材不高的家伙,双手都攥着油条,狼吞虎咽地像饿死鬼托生的。他就是二蛋。
  居大队长小声提醒他:“你看你的吃相。”二蛋嘿嘿一笑,依然我行我素。
  吃完喝完,二蛋打着饱嗝抬起头,居大队长正向他使眼色。二蛋会意,大声问道:“多少钱?”
  怎么还给钱?炸油条的夫妇愣了一下,违心地摆手说道:“不要钱。”
  二蛋已掏出一叠钞票,找出最大的一张,拍在桌子上,喊一声:“走了!”他喊的趾高气昂。他平生以来,第一次花这么多钱。
  哪一张大钞能换两百斤面。夫妇俩慌了:“不要这么多,真用不了这么多,老总等着,俺找你钱。老总,俺们真没那么多零钱,您还是把这整钱拿走吧。在俺这吃饭,你们不用花钱。”
  “什么不要钱?那是鬼——鬼话!”二蛋差点没说出鬼子两个字。他抹抹嘴,说道:“找不开是吧,那俺拿几根油条,两清了。”
  说着,二蛋伸开大手,抓满油条,晃悠着,跟居大队长沿村里大街向南走去。
  走在前面的居大队长猛然回头,一个人影从胡同口闪了一下,忽地不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