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六章 千里转战
作者:泗源      更新:2022-05-07 21:52      字数:3754
  暮色的苍茫刚笼罩在辽阔的大地上,独立旅出发了。加上新编入的特务团的,整整七千人的队伍,中间夹着六辆现代才发明的汽车和远古就有的马车,跑的浩浩荡荡,前不见头后不见尾。
  此次行军,由野司和师部的参谋带路,居师长根据敌情,制定出每日达到的大致位置。居师长还规定,除非遇到恶劣天气,每天必须完成当日的行军任务。
  第二天早上,部队钻进树林,躲入村庄休息的时候,黄副师长和张大缸看着地图,心里有了疑惑。他俩不是怀疑这次转移作战,而是觉得居师长说的数据有误差。
  居师长说的六百里路程肯定是打了折扣的。张大缸仔细算了算,此次行军路线至少在七百里以上,六百里只是大路的距离。而精于地图作业的居师长不会犯这样的错误。张大缸明白了,居师长是故意这么说的。
  事实上,张大缸也用过类似的方法。第一次远距离拉练的时候,行进到最后一程时,张大缸和边鹏连续地对各团营长们喊:“加把劲啊,再有五里路就到目的地啦!”“再有三里就到目的地啦!”“再有一里路就到目的地啦!”
  到达目的地,累坏的战士上气不接下气地问:“旅长,最后五里路咋那么长呀!”
  张大缸笑了:“哈哈,实话告诉你吧,我的同志弟,最后是二十五里。我还告诉大家,今天晚上我们跑了一百二十里路,是不是觉得自己很厉害?”
  战士们没有怨言,反而兴奋的忘记了疲惫。他们瞪着大眼睛,看着和他们同样一路奔跑而来的张大缸,惊喜地问道:“旅长,真的?”
  故意将路程说的短一些,让战士们提高完成任务的信心,有着与望梅止渴的异曲同工之妙。因为在路上,不仅要躲避国军重兵把守的鲁西南的各个城镇,还要尽量避免下雨天气带来的影响。还好,独立旅并没遇到这两样困难。
  即便如此,这仍是一次极为艰苦的行军。三天后的清晨,独立旅到达曹县与商丘之间的邵庄镇。邵庄镇距离曹县和商丘仅三十到四十里路的距离,而国军在两座城市各有一个整编师据守。
  张大缸原打算再往前行二十里路,但无奈天色快亮了,还有,战士们似乎已经到了极限。连续夜间的强行军,让不少战士脸色灰白,双腿打颤。
  待部队全部通过南北公路后,将战马让给战士的张大缸满头汗水的跑了过来,报告说:“黄副师长,停止行军吧,我们已经完成了今天的行军任务,战士们也快跑虚脱了。”
  黄副师长点头同意了:“好,告诉骑兵营,密切监视曹县和商丘的敌人。”
  接到停止行军的命令后,许多战士匆匆钻进路边的树林、庄稼地,连饭都不吃,倒头便睡。
  张大缸却紧张了。如此状态,万一被敌人发现踪迹,前来突袭,部队将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黄副师长却笑着说:“放心吧,国军决不会想到我们会从他们眼皮子底下经过,他们的狗鼻子也闻不到任何气味儿。”
  果真,没有敌人来骚扰,天上嗡嗡叫的飞机也没有发现用树枝帆布麻片等遮盖着汽车马车和火炮。
  后来,张大缸才知道,曹县和商丘的敌军正如临大敌地监视着西南方向。国军最高统帅部发现了野司主力行军的迹象,但他们不认为野司会进攻由整编六十六师把守的开封,而是以为野司会在鲁西南与他们决战,于是他们向鲁西南不断调兵遣将。而作为增援部队的独立旅及其他兄弟单位正好反其道而行之。
  傍晚,战士们从各处爬起来,留下被汗水打湿的人形痕迹,喝上几口凉水,往口袋里塞上几个馒头几块大饼,又背起枪,争先恐后地踏上行军的征程。
  三天后,他们沿着土路,抵达开封东面十里的地方,划归八纵指挥。此时,他们已能听到前方攻城的隆隆炮声。但独立旅接到的任务是先休整一天。
  居师长给黄副师长和张大缸发来电报:“你们完成了一次艰难但伟大的千里跃进任务,我代表师部向全旅指战员致敬!”
  黄副师长和张大缸看着电报笑了,他俩将电报交到边鹏和郝光明手里:“迅速传达到每一名战士。”
  不久,边鹏回来了,笑着说:“战士们都愣了,都问真的走了上千里路。”
  张大缸问:“你怎么回答的。”
  “我没有回答。”边鹏说:“我不想欺骗战士,但又不想影响战士们的情绪。”
  黄副师长点点头说:“是啊,听了居师长的电报,战士们的心气肯定很高。师长也是,前面说六百,现在说一千。”
  “嘿嘿,我觉得师长不是骗我们,是寓意吧。”李中看着张大缸说。
  “嗯,对对,还是李副旅长会说话,就是寓意,寓意深远啊!”张大缸一本正经地说道。
  第二天,前方的炮声愈加猛烈。天上的飞机也越来越多,它们拉下的炸弹扬起的云柱子般的烟尘,已随风散落到独立旅前哨阵地上。
  趴在前哨阵地一处土坡上,李中举着望远镜看了半天,瞠目结舌地对张大缸说:“你还真神了,真是个大阵仗,咱们什么时候上去?”
  “副师长给纵队首长打过电话了,纵队首长原来的打算是让咱们打阻击,没想到咱们来的这么快,但首长说了,让咱们再歇歇,养足精神再打。”
  “还歇啥呀,听着炮声,谁还能睡得着吃得下?”
  “我看你就能。”张大缸拿过望远镜,说:“安心等着吧,一旦接到命令,想歇都歇不了喽。”
  李中坏笑道:“哎,缸哥,是不是一想着和肖盈姐打报告结婚了,就害怕了?要是这样,你在后面,我替你指挥。”
  “哎呦,我怕死了,你不知道,我现在听到枪声就吓得腿哆嗦。”
  “真的?我看看——”
  李中刚要低头,张大缸一脚踢了过去,李中猝不及防,被踢了个仰面朝天。李中指着张大缸说:“你搞偷袭!”
  “都旅领导了,一天到晚没个正型!”黄副师长来了,冲两人大喊道:“战斗预令下来了,让咱们中午十二点准时从东门攻进城内,参加巷战!”
  “好!”张大缸猛地爬起来:“回去准备。”
  一颗冷炮带着尖锐的声音打了过来,黄副师长边大喊着:“卧倒!”边向张大缸扑来。李中也抱住张大缸的双腿,一下将张大缸掀翻在地。黄副师长扑空了,趴在土坡上。
  待炮弹炸起的沙土落完之后,三个人才爬起来,互相看着,笑了起来。三个人都蓬头丐面,变成了土人。
  城中的战斗更为激烈。独立旅突入城内后,便陷入了血与火之中。
  奉纵队命令,独立旅的目标将直指龙亭,那里有一个团的国军驻守,但前面的巷战还未结束,独立旅只能边打边向龙亭前进。
  开封城内除了整编六十六师外,还有一个旅的正规军,三个保安旅,兵力攻三万余人,其单兵火力较解放军强。更重要的是还有两点,一是城内的百姓没有疏散,敌人才不管这些百姓的死活,甚至于,他们还想着利用百姓作为掩护,二是城内的守军熟悉地形,更善于利用街道巷口和楼房作为掩护。
  面对楼房内的百姓,独立旅刚进入巷战时,不敢使用重火力,连手榴弹都不敢用,而国军则不管不顾,他们在每个窗口都架起机枪,摆上冲锋枪,卡宾枪,往往一个班的战士刚冲到巷口,就全部中弹牺牲。
  其他部队亦是如此,因此,进攻颇为不顺,战士们心里也颇为恼火。营连长们万分着急。
  进攻六个小时,先头部队一团一营才夺下一条街道,但营长当场中弹牺牲,教导员重伤,在抬下阵地的途中,又遭到迫击炮的袭击,也牺牲了。全营只剩下五十余人,还都挂了彩,已无力再战,一团长刘新咬牙出血。他下令将一营撤换了下来,但没有让二营进攻。他转身要会旅部找张大缸。张大缸去出现在了他的面前。
  张大缸的脸色阴沉的吓人。他站在用麻袋垒成的掩体后面,举着望远镜仔细地看着前面的楼房。那是一幢幢洋房,水泥机构,还有百姓不时地冒着流弹跑出楼房。
  “旅长,用炮吧!”刘新带着哭腔喊道。
  张大缸没说话。
  “旅长,再不用炮,我们攻不到龙亭,全团就能打光!”刘新真的哭了。
  “嚎个球!”张大缸吼道:“抗战,命令特务营上来。刘新,组织二营、三营的射手,正面吸引敌人火力,重点射杀窗口内的敌人,命令二团、三团从街道两侧,搭梯子进行强攻!”
  刘新不哭了。他使劲擦擦眼泪,扭头对手下的两个营长吼道:“还不赶紧执行旅长命令,把最好的射手给我集中起来,瞄准窗口给我狠狠打!”
  张大缸轻轻吐了一口气,又对抗战喊道:“去通知郝主任,让他们带敌共干事准备铁皮喇叭,冲楼内的敌人和百姓喊话!”
  说完,张大缸顺手拿起一杆卡宾枪,捡起三个弹夹装进口袋,就要往前冲。刘新一把抱住了他:“旅长,你疯啦!”
  “滚蛋,老子比你枪法好!”张大缸一脚把刘新踢开,还骂了一句:“指挥战斗时再他娘的哭,老子就阉了你,让你当太监!”
  特务营的战士冲了上来,紧紧地跟在张大缸身后。高大猛不敢再拦张大缸,而是大喊道:“保护好旅长!”
  张大缸哪还用战士们保护,他一个前滚翻,又就地打了三个滚,身体便靠住了墙角,躲在一堆瓦砾后面。
  子弹砰砰啾啾地打在瓦砾上,发出着各种怪叫,溅起的碎屑打在腿上胳膊还有脸上,生疼。张大缸却不为所动。他抬头看了一眼,将右手缠了两圈强带,右腿跪地,瞄准对面楼上的火力点,砰砰地点射出六发子弹。
  瞬间,三个窗口被击中,其中两个窗口的国军士兵头一伸,半截身子漏了出来。
  高大猛和刘新在后面大喊起来:“好枪法啊,兄弟们,就这么打呀——”
  特务营的战士个个都是弹无虚发的主儿,再加上二营、三营的射手,瞬间之内,两侧楼房的窗户全都被子弹覆盖,其他战士趁着这个时机,急速钻进楼房,用子弹和刺刀收拾楼内的残敌。
  当张大缸将口袋里的弹夹打光之后,战士们已经冲向了街的那头。楼内的士兵也不再做抵抗。他们听到了楼外的喇叭声:“你们已经被包围啦,唯一的出路就是放下武器投降!”
  “兄弟们哪,楼内的百姓可都是咱们的兄弟姐妹啊,你们难道真的丧尽天良了吗?”
  “国军兄弟们,不要再做无谓的抵抗了,放下枪,早点回家啊!”
  第二天上午,独立旅推进到龙亭。此时张大缸才知道,这里才是真正的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