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三章 自投罗网
作者:泗源      更新:2022-05-07 21:52      字数:3644
  灰白色的帐篷,连绵数里,住满了解放军和国军的重伤员。伤情轻一点的士兵还拥挤在草棚之下,等待着治疗。医生护士忙的脚不沾地,但包括被俘后国军军医也加入进来,还是不够用。汽车鸣着喇叭,拉来增援的医生和药品,又鸣着喇叭,拉走一批没有抢救过来的伤员。
  而这只是为从东面和南面进攻的部队设立的野战医院。
  独立旅的伤员和兄弟部队的伤员被混在一起,张大缸和抗战两人费了半天劲,才找到二十几个独立旅的战士。可这远远不够。张大缸还想寻找李中。一个村子出来的,就是牺牲了,也得找到尸体,运回家去。
  方才,张大缸和抗战眼睁睁地看着一名双腿被炸断,送到医院牺牲的战士,被安静地放在路边。他的棉衣被烧焦。他在等着被所在部队认领。事实上,许多战士已经面目全非,写在衣服上的名字也被烧没了,找不到了以前的一点痕迹。而他们中间的一部人将被报为失踪。虽然这很不公平。
  但边鹏对张大缸说:“咱们独立旅的人只要找不到,就报牺牲。咱们独立旅的人不会逃跑。”
  张大缸也相信这一点。但最好要找到人或者尸体。何况,李中还是个副旅长。他焦急地寻找着。
  肖盈是前天早上从野司医院赶来的。下车后,她没有一丝的空闲。至于做了多少台手术,她自己也记不清了。她感到了体力不支,两眼开始一阵阵的模糊。这对于伤员很危险。她终于放下了手术刀,走出做手术的帐篷,出来透口气。
  她看到正在焦急中的张大缸。张大缸也看到了她,忽地跑过来,问:“看到李中和刘新了吗?”
  “看到了,我给他倆做的手术。”肖盈苍白着脸,说:“李中弹片卡在肋骨上,没伤着心脏,没有大碍。刘新的左小腿没有了——”
  张大缸放下心来:“他们住在哪儿。”
  肖盈伸手指了指,说:“在左边,具体哪个帐篷我也不知道。”
  “行,你先忙。”张大缸转身要走。
  肖盈点点头,忽然感到一阵晕眩。她抬起右手,捂住了额头。
  张大缸这才感到肖盈那地方不对劲。他连忙,转身扶住她,关心地问:“你是累的吧?缴获的罐头,刚才给伤员发了一些,还剩下两个,本来给李中和刘新,留给你了。”说着,又解开一个袋子,递到肖盈的左手上。
  “我没事,不要。”肖盈没有接。
  “那就留一个。李中皮糙肉厚的,没事。”张大缸从口袋里取出一个罐头,塞到肖盈手里。
  埋怨了他一句:“也不问问妞妞好不好。”
  “有你照顾她,我担心个啥?”张大缸扶着肖盈,找个地方坐下来,疼爱地说:“吃完去睡一会。恢复体力,才能多救伤员。”
  肖盈点点头。张大缸转身和抗战走了。
  找了五座帐篷,抗战看到了李中,拉着张大缸来到他的行军床前。李中的脸色还煞白着。张大缸伸头,掀起被子,看了看裹着李中胸口的厚厚的纱布,又对着李中的脸说:“小脸挺白的,流了不少血吧?”
  李中摆摆手,说:“疼的。”缓了一口气,李中又说道:“我来的时候,没有麻药了。肖盈姐硬生生地往外拔呀,疼得我啊,还不如让敌人给直接炸死。”
  “看你那没出息的熊样!”张大缸骂了一声,又问:“知道刘新在哪么?”
  “不知道啊。”李中看看抗战手里的口袋,问:“有啥好吃的。”
  “看你疼成这样,想必你也吃不下,就不给你留了。好好养伤,争取早点归队。”张大缸冲李中笑了笑,转身走了。
  李中气得直撇嘴:“差点就见不到我了,还说这样的话。”
  找到刘新,张大缸心情沉重起来。他的左小腿没了。他成了残疾人。刘新也是脸色苍白。他看见张大缸,放声大哭:“旅长,我以后不能打仗了,不能打仗了呀!”
  张大缸上前抱住了他:“不打仗了好,好呀——还能活着——”
  说着,张大缸不觉泪水滚滚。
  此战,全旅共伤亡五千余人,伤亡人数占独立二师的一半。这四千人只是参战前独立旅的战士,并没有包括新补的两个团,以及后来的“解放”战士。若前后加起来,伤亡要在六千以上。
  三团长顾怀兵牺牲,由补充团一团团长刘全接任,高大猛接任二团团长,孟凡志为一团团长,特务营暂时由郝光明负责,因为实在找不到合适的干部了。
  调整完毕,部队被拉倒一个叫田黄的地方休整训练。田黄在徐州东南八十多里处,到这里休整并训练,不难叫战士们想到,下一步就要进攻徐州。
  五天后,张大缸从战报上得知,国军第12兵团共计十二万余人被我中野解放军包围在徐州以南的宿县西南的双堆集,也更加坚定了要攻打徐州的信心。他下令全旅加紧练兵。他对衣服还没完全统一的战士们说:“我们在东北战场已经取得决定性胜利,东四省已再无国军主力,眼下,我们定当能解决徐州之敌,与他们进行决战!”
  三天后,那些解放战士刚换上解放军冬季军装,正热火朝天的进行攻坚训练时,独立旅接到师部转发野司的一道十万火急命令:“徐州的三十万敌人已离开徐州,向东南方向撤退,各部队接到此令后,迅速展开追击,绝不能敌人跑掉。”
  张大缸来不及细想,立即下令各团由训转战,用最短的时间补充弹药给养。一小时后,郝光明带领特务营轻装先行出发,半小时后,全旅奔跑在追赶敌人的路上。
  张大缸骑在马上,边往前赶还边想:“国军又那么多汽车轮子,我们靠双腿,能追上吗?”但这个念头只是一闪而过。他想起了打黄维兵团。他对自己说:“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同时,他又埋怨道:“这狗日的国军,怎么突然就撒丫子跑了?”
  后来,张大缸才得知,国军最高统帅部在南京召开了军事会议,在会上,蒋介石决定,将驻守在徐州的第2、第13、第16三个兵团,共计三十万大军,在徐州剿总副司令杜聿明的指挥下,撤退到长江以南。
  此时,徐州剿总司令刘峙已离开徐州到达蚌埠,并指挥国军第6兵团、第8兵团向北攻击增援,以求解黄维兵团之围,并接应徐州之敌向南撤退。
  在抗战初期,国军曾经进行过一次徐州撤退。台儿庄大捷后,蒋介石被胜利冲昏头脑,误判形势,以为在徐州地区可以与日军进行决战,先后共调集六十万大军赶至徐州。但日军南北进击,企图合围徐州,歼灭国军有生力量。见势不妙,蒋介石又赶紧下令徐州国军撤退。有些从千里之外匆匆赶来的军队,不得已又匆匆原路返回。虽然打击了部队的士气,但还好,国军跳出了日军的包围,避免了被日军包围全歼的结局。
  现在,蒋介石又想故伎重演,再次主动放弃重镇徐州。可这一次,蒋军似乎没有那么好的运气了。
  杜聿明接到国军参谋总长的命令后,迅速向军长以上军官传达,并留下李弥的第16兵团殿后掩护,其他兵团按秩序向徐州西南的永城、涡阳撤退。
  下面的部队接到命令后,却立即带着辎重,撒丫子就跑,完全没有了秩序,甚至为了抢路,互相推搡。杜聿明了解情况后,不由心头蒙上了一层冰霜。
  更让杜聿明想不到的是,电台联系不上了李弥。待大军狼狈不堪地赶到永城、涡阳一带后,几乎让杜聿明发疯地看到,负责殿后的李弥兵团已经在此等候他们了。
  即便李弥有什么理由,作何解释,按道理,作为最高长官,杜聿明是可以处置李弥的。但种种原因,包括杜聿明只是副总司令,包括李弥与总裁的关系,还包括此时最急迫的是要赶紧摆脱解放军,处理李弥恐将生变,也只能生气,只能饶了李弥。但杜聿明内心无比悲痛。
  杜聿明还真是一个悲催的人物。他本是徐州剿总副司令,东北的国军被解放军打的满地找牙溃乱不堪的时候,老蒋一纸命令调他去东北收拾残局。无力回天的杜聿明眼睁睁地看着国军主力被解放军逐一歼灭后,他又被调回徐州,充当“灭火”将军。
  这一次,他又回天乏术。
  其实,他还有机会带着三十万大,沿着原先制定的撤退路线,顺利的撤回江南。
  三个兵团汇合后,正当杜聿明准备继续向西南撤退时,老蒋给了他一道命令。杜聿明拿到命令,不觉天昏地暗。蒋介石命他掉头开往东南,解救黄维兵团。
  杜聿明不是没想过解救黄维。但刘峙指挥的两个兵团被解放军打援部队阻击的寸步难行。他们再贸然前往,毕竟全部陷入解放军包围。他已经向总裁做了解释,总裁也已同意,却不知为何,总裁却一夜之间改变了主意。
  杜聿明知道,精明的解放军将领一定不会放过他们。纵然他们向西南撤退,解放军也会全力追击。果不其然,侦察兵报告,解放军已越过徐州,正从大路小道上,尾随追击而来。
  掉头东南,只能一头扎进解放军的包围圈。而若不执行命令,黄维兵团被歼灭的罪责自然落到自己头上。杜聿明举棋不定,只好召集各兵团司令和军长们开会。
  杜聿明将总裁的命令一一传递给将领们看。但开了大半天会,却没争出个高下。最后,杜聿明不得不听从第二兵团司令邱清泉的建议,下令全军执行总裁命令。
  邱清泉的第2兵团是国军五大主力之一,深得总裁器重。邱清泉似乎也没把杜聿明放在长官的位置。
  一天一夜,独立旅跑了近两百里路。不少新兵和“解放”战士累得口吐白沫。张大缸跳下马来,将战马让给了体质较弱的战士,自己撒开两腿,加入了奔跑的行列之中。他边跑还边大喊:“同志们加把劲啊,咱们的两条腿一定能撵上敌人的汽车轮子。”
  就在这时,前面的骑兵侦察员报告:“敌人停下来了。”
  张大缸乐了:“哈哈,同志们,国军那些蠢家伙在前面等着我们呢,追上他们呀!”
  向前又跑出去五十里路,野司的命令到了:“敌已掉头向东南方向行军,意欲救援黄维兵团,各部按制定地域,合围敌军。”
  张大缸将命令传达到各团营后,不少老战士笑了:“这伙子军队真是要自投罗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