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九章 进军朝鲜
作者:凭鱼跃      更新:2022-05-08 08:23      字数:3593
  “土地有两个问题,第一是不可替代性。没有土地,所有的建设都会成为空中楼阁。我们没法种地,没法建厂房,没法盖房子。所以把土地掌握在国家手里,是必须的。”
  “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不同。农业社会时期,这一百亩土地种玉米,和那一百亩土地种小麦,之间没有什么联系。但是到了工业社会,对于我们要建设的工业化新中国来说,土地与土地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这一块地盖的厂房是为另一块地上的厂房服务的。工业社会,人和土地,都是普遍联系的。那种小国寡民,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状态,是新中国的敌人。”
  “我们必须把全部土地收归国有,才能做到全国一盘棋的执行我们的计划。如果我们修一条路,盖一座厂,都需要地主同意,甚至他不同意我们都没有办法执行计划,这样的新中国,是发展不起来的。所以土地,我们要都拿到。”
  “这一点在陕北,内外蒙,我们执行的很好。东北是个新环境,我们拿到了东北一半的土地——从洋人手里抢过来的,但是还有一半土地,掌握在地主,军阀,买办资本家手里。我们要想办法把这些地也拿回来。”
  “土地不只是有经济属性,它还有第二个属性:社会属性。如果我们不把这些地都拿到手,那么未来的新中国,拥有私人土地的人,会成为食利阶层。这些人什么劳动都不付出,就可以稳定的有大笔收入。这种阶层是我们要彻底消灭的。未来的中国,只有一个阶层,那就是劳动者阶层。”
  听到这里,宋老年问道:“东北剩下的土地,大部分所有者归根结底都是东北军的人。小地主,大地主,包括那些军阀军官,他们背后都是东北军。现在东北军还盘踞在这块土地上,如果我们要把土地收过来,怕是不打仗不行。”
  “不能在东北打仗,这样对东北的建设是致命的打击,同时,也开启了内战的苗头。”
  “那我们应该怎么办?”李思静连忙问道。
  “之前我说了,让张家和东北军去朝鲜,现在是时候了。”
  1920年7月7日,驻扎在丹东的近卫军,对驻扎朝鲜的日军通告,说有一名近卫军的士兵训练走失,要进入朝鲜搜查。
  日本驻朝鲜司令官大庭二郎收到这个通报,顿时暴跳如雷。
  这消息怎么如此熟悉!他马上想起了奉天城下,日军对东北军也玩过这么一手。现在好了,近卫军现学现卖,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近卫军要进攻朝鲜了!
  中国东北的日军彻底被近卫军赶出了中国的国土,丹东的日军也撤到了朝鲜。
  现在近卫军与日军只有一桥之隔——就是鸭绿江大桥。
  这个桥,日本人没有毁掉。炸桥容易修桥难,他们还想留着这个通路,好方便自己日后再次进入中国东北。
  大庭二郎即使收到了近卫军的通告,也没有下定决心炸桥。
  而且要炸大桥,他需要向参谋本部请命。这是一个战略问题,不是朝鲜司令官能做主的。
  可是近卫军没有给他更多时间。在发出通告之后,近卫军立刻发起了进攻。
  近卫军的空军,开始了对鸭绿江对岸的日军阵地进行饱和轰炸。
  包头的军工厂日以继夜的生产,在近卫军扩军训练的过程中,工人们制造了充足的武器弹药。现在全给日本人用上了。
  大庭二郎对于近卫军攻打朝鲜,是多少有点心理准备的。但是实话实说,他的准备并不充分。
  朝鲜不是中国,这个地方事实上已经属于了日本,而且这是国际承认的。
  近卫军敢打朝鲜,是挑战国际规则。即使以日本的强大,也要遵循现在英国人定下的规矩,而不敢肆无忌惮的乱来。
  秦牧只是个新生军阀,虽然他武器是强大了一些,但是他不应该有挑战国际秩序的勇气。那就是无脑了。怎么看秦牧都不应该是个无脑的热血青年。
  说他是老油条还差不多。
  但是事实击碎了大庭二郎的幻想。近卫军以三个师的兵力,通过鸭绿江大桥,源源不断的开进了朝鲜。
  秦牧亲自领军,下辖第一装甲师,第二装甲师,以及新组建的101装甲师。
  日本在朝鲜只有两个师团,第十九,第二十师团。
  仅从人数上看,日军和近卫军兵力相当。可是日军的武器和近卫军的武器有着一战到二战的差距,同时进入朝鲜的,还有大量东北军。
  这样一来,日军从人员到装备处在全面落后状态。
  大庭二郎采取了诱敌深入的策略。
  他在龙道里,新安洲,平壤这个三角地带,修筑了大量的永备工事。
  朝鲜多山地,不利于机械化军队展开。坦克汽车严重依赖道路,所以这就给了日军希望。
  这个三角地带,就是锁死近卫军前进的道路,守住三角地,就可以挡住近卫军的攻势。
  武器是死的,人是活的。日军充分总结了之前和近卫军作战的教训,在三角地采取了坑道战术。
  深挖洞,洞连洞,坑连坑。他们在表面阵地只留下很少的人观察,只有当近卫军的大部队冲上来时候,主力部队才从坑道里面跑出来作战。
  近卫军基本全是仰攻,这样他们的武器优势大打折扣。日本为了防备近卫军进攻朝鲜,给朝鲜的日军补充了大量的轻重机枪和手榴弹。
  山地作战,这些机枪和手榴弹都是致命的武器。
  宋老年的第一师作为主攻部队,在平城地区遭遇到了近卫军参战以来的最大伤亡。
  第一装甲师面对的对手,是日军第十九师团。如果战争发生在东北,第一装甲师可以凭借强大的武器优势,平推了日军。
  可是到了朝鲜山地中,近卫军的武器优势大幅度缩小,或者说没有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空中轰炸,重炮轰炸,都没有让日本人的防守阵地崩溃。
  日本人就好像杀不死的怪物。宋老年每每觉得这一次轰炸过后,对面阵地上应该没有半个人能活下来,可是随着近卫军的步兵冲锋,敌人阵地上总是冒出多多少少的人影。
  他们居高临下,死命的阻击着近卫军。
  第一装甲师是宋老年心血,打了这么多仗,都没死多少人,现在在平城一下损失这么多精锐战士,让宋老年几乎心头滴血。
  “呼叫空军,炸,给我狠狠的炸。”
  再一次的攻击被打退之后,宋老年怒不可遏,继续呼叫空军支援。
  张学良这时候正在秦牧的司令部。这一仗很大程度上是为他打的,他怎么能不来。
  现在的近卫军,比之前的近卫军更加强大。兵更多,弹药更充足。
  平城一战近卫军投射的火力,要数倍于虎头要塞时候。
  望着铺天盖地掉下来的炸弹,张学良阵阵胆寒。这要是换了东北军被炸,那别说抵抗了,连跑都跑不掉。
  没有人能在这样的火力下存活下来。
  可是日本人偏偏就活了下来。这让张学良百思不得其解。
  “秦公子,这帮日本人是小鬼不成?怎么炸不死他们呢?”不懂就问,张学良赶紧请教秦牧。
  “汉卿,这个世界上哪里有什么神神鬼鬼。你也是读过书的人,要学科学,讲科学。什么神神鬼鬼的,一概不要信。”秦牧只能睁着白眼说瞎话。
  这个世界的确不科学,但是他还是要和张学良讲科学。
  “日本人的战术也不稀奇。无非就是深挖洞而已。什么东西,逐渐积累起来,就会从量变达到质变。一个洞不算什么,一百个洞不算什么,但是一千一万呢?如果洞还是连在一起,藏在地下深处。这会怎么样?”
  “怎么样?”
  “这就相当于他们藏在一座山里。我们的火力再猛,可是对着一座大山也是无能为力。”
  “那我们怎么办才好?不能老耗在这里拼人命呀。”
  张学良知道近卫军的士兵和东北军的士兵不一样。东北军的士兵,拉来壮丁发一杆枪就能凑数。可是近卫军的兵不行。
  他们都经过系统的训练,掌握着高超的技能。这些人死一个,顶东北军死十个。近卫军死不起。
  如果再这样耗下去,张学良担心秦牧会让东北军上去当炮灰。
  “会有办法的。”秦牧轻松一笑,说道:“再过十天,我们就应该可以到汉城了。”
  十天?十天就能打到汉城吗?可是现在我们连平壤都看不到。
  秦牧哪里来的自信?
  张学良满心狐疑。
  蓝博这时候,正和他的特战旅穿越在崇山峻岭之中。
  他肩负着重要使命。
  特战旅要从朝鲜东北方向,绕过敌人的正面战场,穿插到平城的后方,把日军第十九师团的退路截断。
  然后配合主攻部队,一起打下平城。
  日军的坑道战术是面对正面敌人的。如果敌人从后方进攻,那么他们赖以生存的基础会彻底崩溃。
  这是秦牧的胜负手。如果没有蓝博的特战旅,他也只能来硬的。只能不顾牺牲的堆人命堆弹药了。
  这时候秦牧无比想念海军。如果自己有一支强大的海军,那么近卫军就可以派一支部队,从平壤背后的南浦港登陆。这样不但能截断日本第十九师团的退路,还可以阻断汉城向前线的支援。
  前后夹击之下,第十九师团无路可逃。
  可是近卫军没有海军, 这样秦牧唯一能做的,就是把特战旅派出去。
  他们不但要按时穿插到指定位置,而且还不能在路上暴露目标。这样就会被日本人发现自己的战略意图。
  牌已经打出去了,但是能不能达到效果,现在全看蓝博的了。
  蓝博的特战旅,就是为了特种作战而生。
  这一次的行动,才是对特战旅真正的考验。之前的伯力大桥血战,他们虽然打的勇敢顽强,却干的不是本行。
  蓝博这一次下定决心,一定完成元首交给的任务。伯力大桥战场特殊,那是一座桥,空间有限。
  平城是开阔地带,空降下来会成为敌人优势兵力的靶子,他们不能空降,只能穿插。
  穿插到敌后,人数不能太多。可是要达到攻击效果,人数又不能太少。
  蓝博最终精心选择了三千人,基本相当于日军一个联队的人数。
  他们换上了朝鲜仆从军的军服,冒充朝鲜军队,向着敌人的后方前进。
  前面,是一个日军检查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