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伙头僧离奇失踪欧阳平当机立断
作者:独眼河马      更新:2022-05-16 10:12      字数:3396
  刘大羽和左向东打开手电筒为智仁和尚引路,智仁和尚手上的灯笼光线太过暗淡。
  欧阳平回头看了看山门,看门的老和尚正在关山门、上门杆,在山门的右侧有一间屋子,屋子了里面亮着微弱的灯光。
  智仁和尚领着大家穿过一片茂密的树林,然后走进东耳房,在大雄宝殿的两边,各有一个耳房,这种耳房,既是通向其它建筑的通道,又是禅房前面的走廊,僧人们的住处应该在耳房后面的院子里面。
  沿着长廊走了一百米左右的样子,智仁和尚右拐进入一个圆门。
  这是一个方形院落,僧人们的禅房分布在四周,禅房的前面也有一个回形长廊。
  一路上,大家没有见到一个僧人……僧人们确实睡下了。
  智仁和尚沿着长廊走到东北角上一间禅房的门口停住了:“这就是广戒的住处。”
  智仁和尚在窗户上拍了几下:“广戒,快起来,有人找。”
  禅房里面没有回声。
  智仁和尚又用力在窗户上拍了几下。
  禅房里面还是没有回声。倒是隔壁一间禅房里面亮起了灯光,不一会,门开了,从里面走出一个和尚,他一边揉眼睛,一边道:“师傅,您找广戒?”
  “是啊!他今天怎么睡得这么死啊!”
  “师傅,广戒师傅不在里面。”
  “不在里面?这时候,他能去哪儿呢?”
  “今天中午用过斋饭以后,我们就没有见着他;今天晚上,广戒师傅的屋子里面一直黑灯瞎火。”小和尚一边说,一边推开广戒的禅房。然后用火柴点亮了一盏煤油灯。在窗户跟前有一张桌子,灯就放在桌子上。禅房里面有一张床,还有一把椅子,东墙上有一个佛龛,在桌子和木床之间有两个摞在一起的木箱子,两个木箱的下面还有一个柜子。
  床上的被子叠得很整齐,屋子里面的东西摆放得井井有条,木床下有一大一小两个木盆。大木盆里面放着一双灰色的布鞋。
  欧阳平有一种不祥的预感:广戒可能已经出事了。灵光寺一定有问题,凶手见广戒已经暴露,所以杀人以灭口。
  所有禅房里面的灯都亮了,顷刻之间,僧人们都聚集到走廊上来了。
  “智仁师傅,”欧阳平走到智仁监事的跟前,“本来,我们是不想惊动一清住持的,可我们要抓捕的广戒不见了,一清住持作为寺院的负责人,这件事情,一定要让他知道。”
  “请随贫僧来。”智仁退后一步,低头弯腰,举起灯笼为欧阳平引路。
  “大羽,你和左向东留在这里。”欧阳平望着刘大羽,然后扫了一样站在走廊上的僧人。
  刘大羽读懂了欧阳平眼睛里面的东西,当务之急是找几个僧人了解一下广戒今天下午的活动情况。如果智仁监事事先设计好了脚本和台词的话,那么,参与演出的只会是少数几个人。无论是盗墓案,还是杀人案,参与的人只会是少数几个人。
  我们先来看看刘大羽和左向东调查的结果。一分钟不到的时间,左向东就召集了五个僧人,其他僧人回自己的禅房,刘大羽将僧人一个一个请进广戒的禅房,左向东和其他僧人站在走廊上等候。
  刘大羽的询问只用了十五分钟左右的时间,五个僧人说法一致:中午,吃过斋饭以后,大家就没有再看见广戒。广戒一个人住一间禅房,因为他是伙头,掌管全寺四十六个僧人的饭食和开水。普通僧人,都是几个人一间禅房。难怪广戒经常送吃食给王世琴呢?一个人单住,夜里面,如果有什么想法的话,也方便一些。
  由于广戒一个人住一间禅房,所以,他的活动,没有人知道,再加上广戒平时言语不多,五个僧人对广戒的情况知之甚少。他们甚至不知道广戒和王世琴的风流韵事。
  五个僧人中,其中一人就是住在广戒隔壁的僧人,他的法号叫怀仁。刘大羽和他谈话的时间比较长。怀仁虽然住在广戒的旁边,但两个人几乎没有接触,广戒和王世琴的事情,怀仁一点都不知道。
  怀仁还打开两个木箱和柜子看了看,木箱里面整齐地摆放着广戒平时常穿的衣服。欧阳平和刘大羽注意到,有几套衣服是练武人常穿的衣服。敢情广戒会武功。
  怀仁还从柜子最底下摸出一个非常精致的铜盒子,打开铜盒子,里面是十三枚银元,银元上有袁世凯的头像。除了十三枚银元以外,还有一把银锁……就是小孩子脖子上挂的银锁,银锁的两面都有字,两面的字分别是“长命百岁”“永享平安”。
  圆门外传来了脚步声。
  “怀仁师傅,我们就谈到这里,你如果想起什么的话,请设法和我们联系。”
  怀仁迅速退出房间。
  刘大羽和左向东走出禅房。
  两个和尚提着灯笼,簇拥着一个老和尚朝北走来,走在中间的人应该就是一清住持,他穿着一件和普通僧人一样的僧袍,但上身披着一件黄颜色的袈裟。他的右手上还拄着一根一人高的禅杖。
  智仁师傅走在一清住持的后面。
  刘大羽和左向东先前听到的不是脚步声,而是禅杖落在地上发出的声音。
  欧阳平走在老和尚的旁边。
  一清住持的步履虽然缓慢,但他的身板却很硬朗,他缓步走进广戒的禅房,在禅房里面扫了一眼。原先聚集在走廊上的僧人,又聚拢来了,他们站在距离禅房门口不远的地方,一个个神情虔诚。
  一清住持从他们身边走过的时候,他们很自觉地退到走廊的两边,低头弯腰,既恭敬,又虔诚。由此可知,一清住持在众僧眼中是非常有威严的。
  “请。”一清住持示意欧阳平在椅子上坐下,他话不多,但却显得非常的恭敬。
  待欧阳平坐下之后,一清住持才坐在了床上,智仁和尚则毕恭毕敬地站在他的旁边。
  一清住持是一个不善言谈的人。从欧阳平走进方丈禅院到现在,一清住持只说了三句话,“请。”就是一清住持说的第三句话。第一句话是一清住持见到欧阳平的时候说的:“请,上茶。”“请”是对欧阳平说的;“上茶”是对侍僧说的。一清住持一共有两个侍僧,在欧阳平看来,这两个侍僧的年龄都在十八九岁的样子。一打眼,这两个侍僧就给欧阳平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第一,两个侍僧的身高都在一米七五以上;第二,两个侍僧的脸非常白净,十八九的男人,脸上一般都会有青春痘,大概是寺院里吃的是素食……激素比较少的缘故,两个侍僧的脸皮和十八岁的姑娘的脸皮一样的白皙。光溜溜的脑袋无法掩饰他们俊朗的五官,灰色的僧袍遮挡不住匀称的体型。一清住持说的第二句话是“请。”听完智仁监事的陈述之后,一清住持答应欧阳平到东禅院去看看,在离开禅房的时候,一清住持对欧阳平说了一句:“请。”
  一清住持抬头望了智仁一眼。
  智仁弯腰、低头,眼睛看着地下,他在听一清住持吩咐。
  “智仁,请悟静。”一清轻声慢语道。
  “我这就去。”智仁说完之后,弓着腰走出禅房。
  一清则将手中的禅杖交给站在一旁的侍僧,然后二目微闭,从右手腕上取下一串佛珠,挂在虎口上,用大拇指一颗一颗地数,口中念念有词,好像是“阿弥陀佛”之类的禅语。
  一清住持的脸上泛着光,人在发迹的时候……或者即将发迹的时候,就是这个样子,他的脸上竟然看不到一条皱纹,连抬头纹和鱼尾纹都没有,一看就是知道保养得非常好,在这张脸上,欧阳平找不到一点岁月的痕迹,寺院果然是一个修身养性的好地方,人的一生都在追求长生不老,长命百岁的最高境界,看到一清住持,欧阳平还真有点相信人是有可能长生不老的。
  由于欧阳平坐在一清住持的旁边,所以有幸近距离地一睹一清住持的尊容。
  一清住持的脸上有六块赘肉,准确地说是六块稍显多余的肉,两个眼袋既大又突兀,颧骨下方和腮帮上的两块肉则像浮雕一样,使整张脸变得生动起来,轮廓也分明了许多。大家千万不要以为这是由于一清住持衰老、脸上的肌肉松弛所致,这六块肉不是往下坠,而是向外凸起。
  一清住持是欧阳平见到的最有范的高僧了,这也难怪,人家毕竟是宗教界的领袖人物,又是省市政协委员,牛皮不是吹的,火车不是推的,如果没有一定的道行,一清住持达不到这样的境界。
  一清住持的情绪,多少也感染了欧阳平和大家,所以,欧阳平也和一清住持一样,面无表情地坐在椅子上,耐心地等待着。
  不一会,智仁领着一个和尚走进禅房,此人应该就是悟静。
  悟静头微低,腰微弯,十分恭敬地站在距离一清住持一米左右的地方。
  一清住持微微睁开眼睛,望着悟静,慢声轻语道:“悟静,说吧。”
  “今天中午吃过斋饭以后,我就没有看见广戒师傅,我问了无违他们,他们也不知道广戒师傅到哪里去了。”
  “警察同志,您有什么想问的,问吧!”智仁监事望着欧阳平道。
  悟静望了望一清住持。
  一清住持点了一下头。
  “师傅,今天中午,你见到广戒师傅是在什么时候?”欧阳平问。
  “中午吃斋饭之前,他还和我一起分发碗筷,吃完斋饭以后,我们打理伙房,他离开了。”
  “你见他往哪里去了?”
  “我见他走出伙房,到哪里去,我没有在意。”
  “在此之前,广戒在情绪上有没有什么异常呢?”
  “看不出来,广戒师傅平时话就不多,他一向喜怒不形于色。”
  广戒话很少,这一点和惜言如金的一清住持倒有几分相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