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生死之符 狼妖毒花
作者:西北沙燕      更新:2022-05-21 17:13      字数:2075
  说起阴阳家,那就不得不提起连云山的紫阳宫。说起生死符,那就不得不提起那个曾威震六界的阴阳家弟子薛子仪。
  老道士回道:“曾听老朽的师尊上阳道人讲过,在五百多年前,这连云山上的紫阳宫曾威震六界。这紫阳宫便是曾经阴阳家的圣地,更是道家的圣地。最辉煌的时候,曾有弟子十万多人。其掌门人名叫“龙邵”人称‘阴阳圣人’。当年五十来岁的阴阳圣人龙邵曾收了一个六岁的弟子,名叫薛子仪,生死符便是他的产物。”
  宓道子不解问道:“一个六岁少年,如何修炼出这恶毒的邪术?就算再有天赋,也不至于如此啊。”
  老道士笑道:“起初这生死符是用来对付鬼王的,只要是鬼魂中了此符,即可灰飞烟灭永世不得翻身。这就要说起六百年前那场阴阳家与冥界的大战了,这些具体怎么样,老朽也不得而知,只知道这薛子仪修成生死符,只要这生死符被中上,从无生还者,所以被我道家列为禁术。”
  宓道子觉得,还是得到了一些有用的东西,毕竟知道生死符是何出处,而老道士也再说不出些什么来,只好另寻答案。这时天色暗了下来,天色很快进去黑夜。这时宓道子准备着如何带着太孙,混进城去。
  而太史公与郭晓天两人率领潜龙卫十人,一路向北追去。这是郭晓天的主意,虽然与太史公有些分歧,但最终还是被说服了。
  因为他知道宓道子在寻找一个答案,这个答案在北方。郭晓天乃皇家道院法家门的道长,所以早早将法家门弟子打发出去,在北方展开了搜寻。
  法家弟子持天监阁令牌,可随时与官府处得到消息,所以已经得到了宓道子带着太孙落脚在李县的消息,所以以千里传音之术,将消息及时的输送给了郭晓天,这时郭晓天与太史公正带着潜龙卫往这边赶。
  一行人八百里加急,沿途早有各州县准备好的马匹换用,保证不被耽误行程。然而这任然达不到郭晓天的标准,于是与太史公商量着要先行离去。
  太史公道:“你还要如何先行?咱们可是马不停蹄的跑啊!”郭晓天右手拂尘一扬,只看是一道白色旋风从眼前划过,慢慢消失在所有人的视线里,等所有人再看郭晓天时,郭晓天早已没了踪影。
  世间万物,千姿百态,有些见怪不怪,有些实在难怪。像这种像风一样来去的,是人们口中所说的神仙。
  但作为人,一个平凡的人,这些都是不可思议的,道家《太平经》就将神仙分为六等:一为神人,二为真人,三为仙人,四为道人,五为圣人,六为贤人。并称:“神人主天,真人主地,仙人主风雨,道人主教化吉凶,圣人主治百姓,贤人辅助圣人理万民录也,给助六合之不足也。”
  郭晓天这般法力,早已位及真人了吧。
  天已经灰蒙蒙的沉了下来,宓道子在城门口守了一夜,从南门到东门,从东门到北门,从北门到西门,从西门又到南门,戒备到了晚上反而更加的森严,没有半点可乘之机。
  手里握着神仙索,因元气大伤,而使不出半点法力来,可巧的是他看到了自己的同门,是楼台观法家门弟子,这无疑表示着郭晓天就在附近。
  怎么能耽搁呢?想要进城是难上加难,但如今就算进了城,出来也会更难,如果郭晓天在城里挨家挨户的搜,哪里能藏住身呢?虽然这时郭晓天没有出现,但宓道子知道,自己与太孙的行踪,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
  然而焦头烂额,也进不得城里去。正在为难之际,看到一支驼队从城里出发,正向西而去。转念一想,山路走不得,混在商队里走官道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于是急忙前去找领队的询问,那领队的是一个三十来岁的关外人,驼背上驮的都是丝绸铁锅茶叶等物,宓道子赶了两步追上行礼问道:“不知是去哪里的商队?”
  那领队的男人很是谦和,表现得彬彬有礼,说着一口流利的中原话道:“我们是大宛国的商人,来这里行商完了,正要回去。”
  宓道子道:“如今大雪封了山,能走的出去么?”那商人领队笑道:“可以的,有条路我们的骆驼可以走,马不能走。”
  宓道子知道,这驼队途经凉州,是再好不过的机会。拿出身上仅有的钱财道:“我要买下一只骆驼,然后跟着你们驼队走,到了凉州,我就把骆驼送给你。另外我还需要一套你们商人的衣裳御寒,再买些驼奶给孩子吃。”说着将胸口敞开,给那商人看了一眼。
  商人一看惊讶的“哇”了一声,道:“你怎么将孩子揣在怀里?”又看着宓道子胸口的伤惊叹道:“你伤的很重,没有办法跟上驼队,途中有狼,有强盗,还有响马贼……”
  宓道子不等他说下去,急忙打断道:“这个不用你管,你愿不愿意与我做这个交易?”这商人看着宓道子给的钱财足够,且说到了凉州将骆驼归还,如此划算的买卖,对这么个精明的商人来说,那是不可能不做的。
  那商人急忙点着头道:“行行行……”说着转头离去,不久牵过来一头骆驼道:“这个骆驼是最温顺的。”又将西域服饰给了一套道:“衣服都是新的,再送你个毯子,用来给孩子。”说着就又驼奶给了一壶道:“奶管够。”说着接过钱,笑嘻嘻说道:“中原的道士也这么阔气,有需要经管开口,我的朋友。”说完颠着钱走了。
  一会儿过来两个年轻的汉子,让宓道子骑上了驼背,将缰绳系在自己的驼背上,另一人走在后面跟着。时不时嘴里还说叽叽喳喳听不懂的话。宓道子听不懂他们说的什么,但能从他们的笑容中,感受到他们的善意。
  驼队走的很慢,那叮叮响的驼铃声如同天籁之音,宓道子自认为晓尽天下事,而这样的感受,他从来没有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