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9卜兰乡大集上的玉石摊
作者:八月爬      更新:2022-05-27 23:05      字数:2194
  这个捡玉人叫张永强,老家在三晋一个非常有名的古城——平陶。
  从保州到平陶有直达的火车,差不多要坐五六个小时左右,还算不上特别远。
  我们上午坐车,到平陶古城的时候,才下午两点多。
  平陶算是个旅游胜地,虽然当年的名气还没有现在这么大,但是因为几年前就已经成为世界文化遗产,所以游人还是很多的。
  出了车站之后,跟我老家港城的感觉差不多,到处都是拉客的出租车,还有小旅馆招徕客人的。
  反正当年全国各地的火车站都差不多一个德性,一个字形容就是乱。
  我是因为老家的情形跟这儿差不多,叶子是在外面跑惯了,知道深浅,出了火车站之后不敢停留,一口气走出两三里地之后,这才在路边中了一家小店吃饭。
  三晋面食极负盛名,痛痛快快吃了碗面条,期间没有经受住平陶牛肉的诱惑,点了半年,哥俩可怜兮兮的吃了。
  没办法,这一趟出门儿,可不敢像以前那么浪了,我身上的钱也不多,叶子更是穷光蛋一个。
  到了昆莫那边,还有不少地方等着花钱呢,虽说是穷家富路,不过吃上还是不敢太奢侈。
  吃饱喝足之后,叶子跟饭店的老板套磁,打听怎么去汽车站比较方便。
  老板是个实在人,加上我们哥俩是在店里正经吃饭的客人,非常热情的指点我们,不要打出租车,在门口不远的地方就有公交车,做公交的话,六站地不到二十分钟就到汽车站了。
  平陶古城跟我老家的关城感觉非常相似,都是那种明清风格的建筑,整体格局保存非常好的城市,古色古香。
  只不过关城毕竟是边关锁匙,军事重地,风格阳刚肃杀。
  平陶则是以商业贸易闻名,面积要大很多,建筑风格也柔和不少。
  但是总归还不算很大,汽车站也在城里,距离不远。
  到了车站一问,刚好下午还有一班到卜兰乡,也就是那个捡玉人张永强老家所在的乡镇。
  又是一路折腾,这一次汽车也坐了差不多两个小时,到后面已经都是山路,车子开得相当慢。
  到了地方之后,已经是下午五点多,眼瞅就要六点的时候,山里的日头落得早,红日西斜,看看就要天黑。
  要命的是,卜兰乡还不是张永强的老家,他家里还在下面的一个村子里。
  这个村子叫做西侯壁村,名字是怎么来的,我就不太懂了,但是从风格上看,跟我们那边什么营什么寨的肃杀风格就不太一样。
  三晋是华夏历史最悠久的地方之一,就算到了乡村,地名风格上依然带着悠悠古风。
  我跟叶子在卜兰乡的街道上打听了一圈,也没看到什么出租车,连三蹦子都没找到一个,只打听到有一些西侯壁的村民会到镇上来送香油的,可能还会有车子回去。
  不过西侯壁的小磨香油,一般都是赶上大集的时候,才会送过来,非常不凑巧的是,明天才是大集,今天肯定是没有车子回西侯壁了。
  我跟叶子无奈,这地方我们不认识路,而且听街上的老乡说,三轮车开进去,也要半个多小时,走路的话认识路的,没有个三个钟头以上是到不了的。
  不认识路的,又赶上这个时间段,走夜路过去就算了,指不定出啥事儿呢。
  虽说有吓唬我们俩的嫌疑,不过人家说的也是正理,干脆就在街上宿一晚,赶明儿正好大集的时候,肯定有西侯壁过来的人,跟着回去就成了。
  幸好卜兰乡虽然是个偏僻的镇子,宾馆还是有的,条件就差了点,不过我跟叶子都不是啥讲究人,凑合凑合完全没问题。
  这地方的大集跟我们老家差不多,逢农历一四七尾数的日子就是赶集的日子。
  第二天天一亮,我们就在宾馆老板的指引下,到了大集的位置。
  至于怎么到西侯壁,宾馆老板也告诉我们了,在大集西头找卖小磨香油的,那东西是西侯壁特产,然后等晌午散集的时候,跟着回去就成了。
  看来也只有这个办法了。
  我们俩知道急不得,就算找到卖香油的,人家还得做生意,不到散集是不会回去的,索性放开了心情,在大集上吃吃早餐,闲逛一下。
  农村的大集都是大同小异,各种服装鞋袜日常用品,不过每个地方不一样的,就是当地的特产。
  而这里的特产,也不外乎一些山货之类的,叶子保州城里长大,倒还看着新鲜,我打小就经常赶集,已经见怪不怪了,逛了两圈就觉得没啥意思。
  不过卖香油的我们是找到了,确实是西侯壁村的,我们俩买香油也没有用,跟人家说好了,晌午请一顿面条,坐他的三轮车一起回西侯壁。
  确定了之后,我跟叶子的心情都放松下来,我被叶子拉着又在大集上转了一圈,不过这一次却有了意外的发现。
  这地方的大集上,居然有人在卖玉石。
  三晋本身就不是玉石的主要产地,而且这个地方又是乡下的一个大集,就算有,也应该是那种带有浓厚江湖行骗风格的玉石挂件,首饰之类的,蒙一蒙村民。
  但是我看到这个卖玉石的小摊子,就是在地面上铺了一块黑布,上面摆着的都是非常原始状态的石头,还没有经过什么打磨和雕琢。
  反常,太反常了,卜兰乡不是玉石产地,也不是玉石集散地,出现这种玉石原石几乎是天方夜谭一样的事情。
  我在旁边看了一会儿,发现我的判断没有错,这个摊子上的东西,根本就没有什么人买,偶尔有几个好奇的村民过来看热闹,也都是指指点点的,不明白为什么有人会摆石头卖。
  我心里一动,叶子说的那个捡玉人,就在这附近的西侯壁村,这些石头看起来似乎都是经过自然风化的,会不会就是那个人带回来的呢?
  叶子也注意到了,不过捡玉人把捡到的玉石带回来的非常少见,一般都是在昆莫的批发市场,或者是在老爷庙口岸的集市上处理掉。
  那边的买家和卖家都非常集中,卖的速度快,价钱也合理,没有必要带回到三晋的这个小村子里来。
  唯一的可能就是,那个捡玉人家里出了什么事儿。
  想到这里,我们俩顾不上别的,赶紧到这个卖玉石的摊子前面,准备向摊主打听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