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章 一生
作者:萝卜盖缺      更新:2022-05-31 14:20      字数:3233
  第三天,王权果然回来了。
  当镇子外面所有人山呼万岁的时候,王大力双眸中一点异芒闪过,最终失去了色彩,缓缓地闭上了眼睛。他的手臂仿佛也失去了控制,一下子砸到了床边。
  王权吩咐随行之人停在外面,他带着玉心,一脸欣喜地推开了书院那间小屋的门。
  “父亲……”王权望着那病床上的身影,顿时头皮发麻,陷入了呆滞。
  玉心顺势望了过去,顿时脸色煞白,仿佛明白了什么。
  “爹。”
  “我们回来了,爹,夫君已然是当今天子,你……”
  王权双眸没有半点颜色,他脑海里思绪万千,尽管他已然五十岁,位居天下之主,但下一刻他扑通一声跪了下来。他这么一跪,吓得身后的一群远远观望文武百姓浑身哆嗦,跟着跪了下来。
  王权回来的当天,镇子上每个人家都挂起了白巾,喜庆的红灯笼被换成了白灯笼,每个人都头戴白巾,文人墨客则是一身白衣冠。
  当日无数曾受王大力教诲的学生,纷纷从外面赶了回来。
  他们有些为商,有些为民,有的在王权新建立的大魏王朝做官,有的只是空有一腔抱负。
  秦姓少年主持着王大力的入葬仪式,半日后,一口棺材被抬了出来。
  后山一座坟墓平地而起,面前立了一块碑。
  上面的谥号,多达数十种,不仅有大恩大德,王神医,王先生的事迹,而且还有大魏王朝追封的太祖谥号,为了歌颂这位帝王,不少文臣想破脑袋硬生生加上了几十种谥号。
  王权选择默认,但秦姓少年有些不乐意。
  他遵循王大力的遗言,选择一切从简,如此光明正大,按照王大力的遗言,是会让他死无葬身之地的。
  所有人都走了,包括那大部分文成武将都被王权遣回了家,独留秦姓少年,以及王权夫妇,和一干村里第四代年轻人。
  王权跪在坟前,说道:“父亲,权儿不孝,希望你能原谅。我有一个侄儿,从小聪明伶俐,如今也长大了,权儿打算禅位于他,在此为父亲守孝,直到老死。”
  “陛下!”
  留下了的一群侍卫都急了,劝谏道。
  “陛下是九五之尊,天命所归的真龙天子,如今天下未定,还请陛下三思。”
  “陛下天下大乱,是你稳住了大局,若非是你,恐怕天下还不知道要乱到什么时候,你是众望所归,民心所向,少了你大魏必定根基大乱。”
  “是啊,请陛下顾全大局。”
  王权猛的一回头,龙颜大怒:“朕意已决!在我父面前,轮不到你们插嘴,都给我滚。”
  一群人退下。
  王权又望向了眼前的坟墓:“父亲,权儿自幼饱受圣人真谛教诲,知道什么是仁,知道什么是义,知道什么是孝,但权儿只做到了仁义,偏偏没有做好孝道。”
  “陛下,你没有……”玉心反驳道。
  “你也给我退下。”王权回头瞄了一眼,望着玉心一个欠身缓缓离开的背影。
  他又道:“父亲你说得对,当年权儿要是不接忠叔那封信,顺其自然,恐怕就可以永远留在父亲身边,我不后悔,只是感觉对不住父亲。”
  他又是侃侃道来,从儿时说到了二十岁,忽然他猛地发现,一生活到五十岁,竟然连一半光阴都没有陪王大力渡过,他心中有愧。
  一跪就是三天,这三天他滴水不进,也不吃饭,嘴唇发白,干裂,尽管嘴唇已然发不出声音,但仍能听见一丝丝细微的声音,在叙述当年的过往。
  秦姓少年也一直在旁边站着,最终他把王权扶了起来。
  “陛下,请跟我来。”
  他交给王权一封信,说是王大力的遗言。
  王权看完那封信,第二天就带着所有文武大臣,赶回了王城。他要按照信上的意思,按照王大力的吩咐,治理出一个大世来。只有盛世君王举行祭天大典,凝聚千万百姓的信仰,才能化解天地间那股怨念。
  王权走后,秦姓少年擅作主张,将王大力的墓碑换了一块,他对身边人说:“我写几个字,请你雇高手石匠刻一块碑,立在这里。”
  尽管这样做是欺君罔上,有些胆大包天,但那人照做了。
  秦姓少年认为,那拥有几十种谥号,成百上千段铭文的墓碑,光芒太盛会让后世折服。所以新的墓碑,十分朴素,简单,甚至平凡无奇。
  如此一来又是十几个春秋,大魏王朝根基渐渐稳固,王权也成了一位仁义之君。
  期间每逢雨季,水牯牛都会趴到王大力那座坟墓旁边,后来,他也为自个刨了个坑,钻了进去。
  两座坟包被日晒雨淋开始长出青草。
  镇子也被一次一次扩大,最终成了一座小城,书院被拆了,搬到了河岸对面。一直遵循祖训,在河的东边安居乐业的村民,也渐渐地违背了祖训。那条水流湍急的大河上面架起了一座座桥梁,有千年不倒之势。
  桥梁为他们带来了财富,富裕的生活。
  小城的人愈来愈多,所以这座城也有了名字,和东城一样,叫北城。
  只是他们渐渐忘了是谁带来这一切,又是是缔造了这一切。
  整个小城依旧被大山围绕,但人来人往,那繁荣的景象又是几十年前不能比拟的。
  一天中午,一辆奢侈华贵的马车停在了王大力当年行医施药的地方,看见这辆马车,其他人都肃然起敬,脸上露出了尊敬之色。
  少顷,马车上面走下了一个双鬓发白,杵杖老人。
  此人就是当年那个秦姓少年,但现在,他已然是这个北城最德高望重,最说一不二的秦大善人。饶是他积德千万,也没有逃过岁月的刀子。那把刀子在他脸上划出了皱纹,也让他更具威严。
  他走到了一块石头面前,用手杖轻轻地敲了敲石头,笑道:“老家伙,我们都变了,为什么你一点儿没有变。”
  “爷爷。”
  一声稚嫩的声音从马车里响起,当即跳下来一个活蹦乱跳的孩童。
  “慢点,慢点。”
  秦姓老者抓住了那想要飞出去的孩子,握着他的小手,望着天空,叹息一声:“十五年了,又是一年了。走吧,我们上山。”他带着孩子,以及随从走上了山林。
  那一片山林还未被开掘,树木奇高,遮天蔽日,走在下面就感受到空气里那股潮湿。
  “爷爷,我们去哪儿?”那孩子眨了眨眼睛,东张西望。
  “去见我们秦家的恩人,你不是去过吗?”
  孩子堵了嘟嘴:“为什么每年都要去?而且都是这下雨的季节,山林坑坑洼洼,每次回去,娘都会骂我,把裤脚弄得一身泥泞。”
  秦姓老者脸色一沉:“不仅今年要去,明年也要去,就是爷爷不在了,每年今日,你也要替爷爷来一趟,记住了吗?”他强调着。
  孩子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饶是如此又是很多年,王权也真正的老了,他活过了七十岁,活过了八十岁,九十岁,成为大魏王朝古往今来在位最长,也是寿元最悠久的帝王。
  他九十岁那年,已然是成为了真正的民心所向,天下归一。
  当他即将要举行祭天大典,洗涤天地间怨念的时候,一场突如其来的噩耗,让他险些死在龙椅之上。
  那是玉心病入膏肓的消息!
  他活到九十岁,在凡间已然是个奇迹,但玉心也陪他至今。
  当他听见这个消息的时候,顿时觉得脑袋里一片空白,不仅是父亲,就连结发妻子也即将离他而去,那种说不出的愤愤,那种不甘,都同一时刻涌上心头。
  就在此时大魏王朝皇城,出现一个御剑而来的修士身影。
  那是个女子,美貌如花,有沉鱼之容,落雁之貌。
  当王权看见那个女人的时候,脸色猛的大变,一个称呼脱口而出:“五姐。”
  他惊讶地上下打量那个女人道:“你竟然一点儿都没变,一点儿都没老,还是那么年轻,那么美貌。”
  那个女人白了他一眼:“怎么了?现在想娶本宫了?哼哼,即便你如今是一朝天子,本宫也不会嫁给你了。老家伙。”
  王权苦涩一笑:“莫非五姐还对当年之事耿耿于怀?”
  “本宫懒得理你。”
  那个女人目光四处寻找:“我六妹哩,注定今日她有一场人劫,我带来了金丹两枚,可保她性命。”
  当玉心服下两枚金丹的时候,顿时容光泛发,不仅抹平了皱纹,也恢复到了最美丽的十六七岁年华。如此神术,在那一群本来束手无策的太医面前,那是一个惊为天人,目瞪口呆。
  王权送走了那个女人,偏偏从其口中得知一个天大的秘密。
  那个女人临走之前告诉王权:“你的父亲,不是一般人。”
  这一点,尽管王权在一生岁月里也曾想到,但被那个乘风御剑而来的女人亲口肯定,王权心底也掀起了一股狂潮,双眸无神,站在城头死死将远方望着,不知在想些什么。
  同年,他举行了祭天大典,招揽天下文人雅士,撰写祭文御览,总共六亿七千万余字。当那些祭文焚化的时候,青云界的怨念被一扫而空。留下的只有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人人安居乐业,万世生平的景象。
  留在东城那块,谁也搬不动,移不走的石头,也在同时发出了一丝光芒闪过,只是非常细微,而且是在晚上,没有人注意到那块石头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