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感激得不是如何是好了
作者:元书芹      更新:2022-06-15 00:46      字数:4208
  她们为什么会被哥哥厌弃,归根到底,还是她一手造成,可是现在已经晚了,所有的一切,都已经没有挽回的余地。
  玄黎的心的冷的,他连自己都不在意,更罔论什么父母亲人了。
  也就是慕伊人运气好,在恰好的时候,恰好的年纪,入了哥哥的眼。
  玄琪微微叹一口气,听见母亲喃喃自语:“他还是在怪我吗?可那孩子,那孩子是自己出意外死的,不是我杀的呀!他怎么能,怎么能记恨这么久,我是他母亲,是他亲娘呀……”
  “娘,您也别多想了,过去的事情已经过去,眼下最要紧的,还是想想怎么顺着他吧。慕伊人记恨玄家,如今也不肯理会哥哥了。若母亲能帮上哥哥的忙,说不得……”
  在秦氏不赞同的眼神中,玄琪收了声。
  母女两人相对无言,不过秦氏再不愿意讨好慕伊人,但玄琪吩咐嬷嬷给慕伊人的丫头亲的事情,却也没有被阻拦了。
  狮子巷口胭脂铺的后厢房里,玄琪的贴身嬷嬷正在跟石家媳妇拉家常。
  作为嫡出姑娘的贴身嬷嬷,任嬷嬷身份贵重,一向是不屑理会下头的人的。然而此次,为着绿意等人的亲事,她可是来来去去跑了好几回。
  如今石家媳妇已经被说通了,同意了小儿子跟绿意的亲事。
  绿意那丫头,石家媳妇也是见过的,模样好,性情也柔顺,有很得慕姑娘的看重,若在往常,这么好的亲事,是万万轮不上自己的儿子的。毕竟那时候,人人都晓得慕伊人将来会嫁给大公子,慕姑娘身边的丫头,那就是以后太太身边的贴心人了。这样的身份,别说一个胭脂铺掌柜的儿子,就是外面有头有脸的小家老爷,也是嫁得的。
  后来大公子定了白家姑娘,顺带着慕伊人与其身边的丫鬟们身价也跌了。如今进了平家门,那平氏什么门第,自然让人看不上眼的,可谁让慕伊人时来运转,如今一飞冲天,竟又成了县主了呢!
  不管怎么说,既带了个主字儿,那便不得了了。儿子能娶到县主身边的大丫鬟,那可是几辈子修来的福分。
  石家媳妇欢喜得见鼻子不见眼,对上门说这事儿的任嬷嬷,可感激得不是如何是好了。
  自然,任嬷嬷也是有话说在前头的。
  “县主的事儿,相来你也清楚,与玄家的牵连,也算是不少了。如今县主避嫌,明面上不愿再与玄家来往,所以想成这亲事儿啊!也不能咱们去提亲。不过有话说得好,姑娘爱笑哥儿爱俏。你家二郎模样生的好,只要让他多去哪丫头跟前晃两圈,这门亲事呀,也就八九不离十了。道并不是我们故意为难,也是主子们的一番好意。我家公子,到底还是关心县主的。”
  任嬷嬷点到为止,石家媳妇哪里还有不明白。
  这是慕伊人出了玄家,大公子还想与她亲近呢!
  要是自己的儿子当真能得了这门亲事,不光是身份上沾光,在大公子那里,不也是一番功绩呢?
  这样的好事,提着脑袋也是要应下的。
  “老姐姐放心,这事儿呀,就包在我身上了。旁的不说,我家二郎的模样您也是瞧着的,当真没什么话说。不是我这当娘的吹嘘,把他往大街上一放,那些个大姑娘小媳妇儿,就没有不多看两眼的。也就是读了几天书,最懂规矩,这才一直老老实实,没有惹出什么闲言蜚语来。所以绿丫头的事儿,是万无一失必定能成的,您就放心好吧!”
  “二郎的人品样貌,我自然是信得过的,要不然,也就不会找上你了不是?”
  “哈哈哈,是是是,可算是多谢老姐姐的抬举了。”
  两人哈哈一笑,又举杯吃起酒来。
  石家二郎从外面回来,听见家里有客,本想上前打声招呼,却不料刚到门口就听见自己的名字被提起,这才没有了进去。
  于是站在外面,把两人的话听了个一清二楚,虽没马上上前拒绝,眉头却已经皱了个死紧。
  待两人放下话头开始吃酒,便一双袖子,回屋去了。
  直等到任嬷嬷离开,亲娘石媳妇酒醒,这才施施然上前,准备跟她说个明白。
  “二郎快来,娘告诉你一件天大的好事。”一件小儿子进来,石媳妇便欢天喜地朝他招手。
  石二郎往椅子上一坐,直接道:“娘听了旁人的瞎话,给儿子应下一门亲是吧?”
  “这怎能算是瞎话呢!我跟你说,是里头的任嬷嬷,人好心善,这件好事儿才落到了咱们前头。”石媳妇絮絮叨叨,抓着儿子说个不停。她眉飞色舞,只想说完了让儿子高兴。
  不显石二郎闻言嗤笑一声,问:“娘,您可有见过天上什么时候掉过馅儿饼了?”
  石媳妇一愣:“你这话是什么意思?难不成还不信你娘我了?”“倒不是不信你,只是不信旁人罢了。”石二郎拍拍白衫上面沾染的灰尘,道:“亏得您也是活了一把岁数的人了,怎么还这么天真轻信。也不想想,那任嬷嬷与我家自来可有交情?或者咱们家是有什么让人惦记的?要不然,真有那天大的好事儿,还能落到咱们身上?”
  “话可不能这么说,我与任嬷嬷怎么说,也是相识多年的情谊在的。”
  “论相交多年,那府上与任嬷嬷相交的,可不知娘您一个。”
  石婆子不高兴了:“说来说去,你就是觉得娘没脸面,不会有人相帮不是?”
  “哎!娘您怎么能生气呢!儿子自然不是瞧不起您的意思。只是您跟任嬷嬷这些人,到底是妇孺女流,许多事呀,根本不是你们想的那样简单。或许任嬷嬷的确是一片好心,但也不见得不会好心办了坏事,毕竟外面那些事,她一个嬷嬷大概也是不会明白的。”
  “这……这话说的。慕姑娘如今成县主了,她身边的大丫头,身价可不低了,怎么算都不吃亏呀!”
  可要知道,那慕伊人手里的嫁妆,可不少呢,硬要掰起指头算一算,可比玄家几位嫡出姑娘都还要丰厚不少。
  毕竟玄家人口众多,就是嫡女的嫁妆,那也是有定数的。慕伊人却不不同,她外家杨家可是绝户了的,杨家那大笔的家财,可不就全落在她一个人手里了?不仅如此,青州公主再世时,给女儿置办的嫁妆,也一分没落到慕家手里。杨氏只生了慕伊人这一个闺女,她的那些田产庄园,可不就全是她当家做主的了?
  跟着这样一个富得流油的主子,绿意盎然几个丫鬟,可见得有多么逍遥。帮着管管事,便是手指缝里漏出一点而来,也够一户人家吃喝好几年了。
  石婆子是当真心热,只要一想到儿子娶了那么个丫头,自己一家子就都有了着落,那心情,简直就没法儿形容。
  “娘是为了儿子们好,这一点,儿子们自然也是知道。但凡事总要弄清个子丑,不然让人给哄了,也找不到人说道。咱们先不说别的,就说任嬷嬷这回事儿。她说她是来递家里主子的意思,可别忘了,慕姑娘跟她的丫鬟们,如今早已出了玄府是平家的人了。府上诸位主子们的话,到底还做不做得了数?再一个,任嬷嬷说让咱们娶那几个丫头里的一个,可上头有帮咱们做主了吗?还不是让咱们自己想法子自己去把人哄进门,咱们家要是真想娶慕伊人的丫鬟,不用任嬷嬷说话,照那样子自己搭上成就了好事,跟府上是不是一点儿关系都没有?”
  “这……也是哈!”
  原本她还对任嬷嬷感激不尽,此时被儿子掰开了一看,发现却不是自家讨了府上的便宜,反倒是事成之后,要被府里占便宜了。虽说能让主子们沾上便宜,也是他们的造化吧,但一想到任嬷嬷也会去主子跟前邀功,她便不那么心甘情愿了。
  “再一个,却不是跟家里这些鸡毛蒜皮的事情有关了。”石二郎的话却还没有说完,只听他又继续说道:“娘是个妇人,只知道围着灶台转,对天下大事,不明白也是自然的。您光听说慕氏眼下成了县主,却不知她已经死到临头,没多少日子可活了。”
  这话却把石婆子吓了一跳:“这是怎么说的?新封的县主,怎么可就没几日可活了呢?”
  “哼!你当那县主是好当的?白家与平家前些日子闹出的事儿,想必娘也听说过了。”
  “这倒是。”
  慕伊人故意跟白家为难,显然是因为白家姑娘要跟大公子成亲了,她心里不安稳。这事儿她们几个老姐妹还凑在一起说道过。
  石二郎道:“眼下反王未平,陛下烦恼。慕氏嫁的可是将军府,在这个时候不仅不伏低做小,反而时时刻刻张牙舞爪到处惹人烦恼。要不是为了暂时安抚住赟都,陛下如何会封个县主给她?不过是给点甜头,让她别闹而已。待事情平息,接下来自然会拿赟都开刀,到那时什么县主什么平府,最先死的就是他们。什么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她身边再体面的丫头,也不过是落得个发卖的下场,还有什么可得意的?”
  “这,这……这不能吧!慕姑娘到底是大公子看着长大的,有大公子在……”
  “娘,您千万不要胡说八道。”石二郎万般不爽地打断了她:“大公子风光霁月,人品皎皎,怎么会与有夫之妇再有牵连?您可别胡说八道,免得妨害了公子声名,让主家责罚。”
  石媳妇一想也是,不管大公子对慕姑娘有多好,等到少奶奶进了门,便是有心也无力了。那时候慕姑娘要死要活,谁还会在意呢?
  若自家去了县主的丫鬟,到时候慕伊人被处置,是否自家也要受牵连?
  这可是万万使不得的!
  石婆子立刻跳了起来:“好哇!姓任的这是在坑我呢!不成,我得找她去,这门亲事,让她自己说去,我们不要了。”
  “哎娘!你着急什么啊!”石二郎反而又把她给拦了下来,道:“我又没说,这门亲事做不得?你这么冒冒失失跑去找任嬷嬷理论,分明是给咱们家找麻烦嘛!”
  “什么叫给自家找麻烦,当真成了这门亲事,才是给咱们找麻烦呢!你刚才不是说了么?慕伊人这县主来的蹊跷,分明是上头等着要杀她呢!咱们小门小户的,可不敢在这种事上沾染。”
  “那人家丫鬟的大笔家财娘亲不想要了?”
  “呸呸呸!哪怕是万贯家财,也没咱们的身家性命来得重要。”
  “事情倒也没那么绝对。”石二郎却道:“我不同意任嬷嬷的提议,却并不是说这场姻亲做不得。”
  “你这又是什么意思?”
  石媳妇简直被儿子给弄糊涂了。
  石二郎笑了一声,说:“我说这亲事做不得是真,毕竟因为为这一个丫头,要是害了我的前程,那多划不来?但我说着亲事做得,去也是真,毕竟咱们家里,可不止我一个人要娶媳妇呀!”
  “你的意思是……”
  石媳妇眼睛一热,泪水差点就流下来了。
  她生了三个孩子,大儿子四五岁上还不会说话,十岁才发现是个傻的。如今已经年过三十了,还没能娶上媳妇。主要是往年听了人家的瞎话总以为只要找到好大夫,是能看得好的。
  老二是个姑娘,生下来倒是清秀漂亮,人也聪明机灵,不过为了给大儿子治病,早年送给游方郎中做媳妇去了。后来发现那郎中是个骗子,想讨说法,却已经人去楼空,再也找不到了。
  石二郎是她的最小的孩子。比他哥哥聪明,比他姐姐命好。他不仅聪明懂事,模样还很出挑,加上又是石家两口子好不容易盼来这么个不傻不呆的金疙瘩,所以疼爱得不得了。
  这不,也因为这样,他们才千方百计,想给儿子说一门好亲事。
  却不想小儿子是个懂事的,竟还想着自己的傻哥哥。
  “果然是跟着先生读过书的,最是懂事心软不过。你想着你的哥哥,可他这个样子,平家如何肯应?”
  “应不应的有什么要紧?等人过了门,再后悔也晚了。”
  “你是想……”
  “一来,平家到底跟玄家不一样,根基浅,往后也没什么大造化,跟他们牵连上,实在划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