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十八章 邀请
作者:南客      更新:2022-06-17 00:23      字数:2310
  燕赵之地,多慷慨悲歌之士。燕飞成名前就是燕京城内的一名铁匠,靠着一本捡到的刀谱初入江湖,接着站在人头白骨上成名,最后跻身天命,让无数名门修士见他不敢提刀。
  燕北是燕飞的发家之地,只不过刀客和剑客一样,都是没有脚的鸟,待不住。而且燕北民风彪悍,习武之风极盛,但大夏江湖真正的擎天巨柱却都在南方。
  大夏江湖流传一句话,不入青州不知江湖。道宗和名剑山庄都在青州,被誉为刀家圣地的落霞山也在青州。
  燕飞从北走到南,又从南杀回北,时隔十八年才再回燕北。当时燕飞已经名震江湖,被誉为天下用刀第一人。
  赵棣也就是在那时候见过的燕飞,中间人是罗素。
  赵棣是皇室贵胄,最后更是就封藩王。而燕飞的出身连寒门都算不上,父辈不过是铁匠。大夏行九品中正制,不论是在朝为官还是上山修行,就讲究个门第出身。
  像道宗,名剑山庄这样的道门正宗,每年招收的弟子都是名门出身,中品世家都少见,多是上品豪门。
  就是燕飞登上十大宗师榜,道门的很多人还拿他的出身说事,当燕飞的面自然不敢讲,背地里提到燕飞很是不屑,不过是个铁匠。
  燕飞也没有像那些成名之后的江湖散修,找个世家名门靠着,像道宗就有不少供奉长老,加入道宗之前在江湖上就名声显赫。
  燕飞和赵棣二人本不该有交集,一个天生贵胄,曾经距离那张龙椅也只有一步之遥。一个连寒门子弟都算不上,靠着一次次的刀口舔血才在江湖上站稳脚跟。
  奈何两人之间,夹着个即在江湖,又登庙堂的罗素。罗素是江湖人,十七岁离家白马出燕北,遍历大夏河山,但却生在庙堂家。
  罗家世代为官,太祖罗成曾是大夏开国元勋,官至大将军,执掌十万兵马,开国之后封爵远望侯,就封燕北,食邑万户。罗家是燕北四大门阀之一,板上钉钉的上品世家,祖传的罗家枪名震漠北。
  不过罗素却是个异类,不入道门,不登庙堂,不然以他的出身,不论是入朝为官,还是成为有牒谱上有名的修士都易如反掌。十七岁就一头扎进江湖里,家里人本来以为只是寻常地游历,没想到罗素进去就不出来了。本来身为罗家嫡长子,应该由罗素来承袭远望侯的爵位,他也直接让给了庶出的幼弟。
  如此罗素,颇对燕飞胃口,等到燕飞再度回燕北,已是故交的罗素带他见了燕王赵棣。赵棣也是皇室里的异数,可能和他是庶出有关,向来不计较门第之事,更是直言九品中正制就是个屁,气得长安城内的那些贵胄咬牙切齿。
  “燕飞如今在哪?”赵棣随意地问碧行之,像是邻家唠家常。
  碧行之神情有些低落,摇头说,“我也不知道。那次刺杀之后,我再没听到师父的消息。”
  三年前燕飞独身前往大辽皇宫,行刺如今已是先帝的拓跋珪,当然没有成功,据说燕飞身受重伤离去。只是之后不久拓跋珪就驾崩了,不知和燕飞的那次刺杀有没有关系。
  这件事当时在辽夏两座江湖传得沸沸扬扬,但少有人知晓实情。大夏这边一片惋惜声,说要是那一刀斩下了大辽皇帝的脑袋就好了。大辽则是愤懑不平,责骂皇宫里的高手没有把燕飞这个胆大包天的贼子就地正法。
  如今见到赵棣倒是个机会,以他的身份,知晓得肯定比碧行之更多。
  “燕王殿下,三年前那次刺杀……”
  赵棣摇头说道“我知道你想问什么,具体的内情我也不清楚。但燕飞应该还活着,大辽皇宫没必要隐瞒他的死讯,白白送大夏江湖这桩名声。拓跋珪驾崩应该和燕飞没什么关系,辽夏两座皇宫,可以说是江湖人的禁地,天命宗师也无法肆意妄为。”
  事关皇宫,赵棣没有继续往下说,转而讲那位统一草原的大辽先帝拓跋珪。北方草原正是在他手上统一,国力日益强盛,等到拓跋宏登基,已经是一片胜势,谋求南下。
  “拓跋珪幼时得了场大病,彻底断了他的修行路,他能活过五十岁已经是拿灵丹妙药吊着的结果,他的死应该和燕飞无关,不然辽国不会善罢甘休。”
  “师父到底为什么要去刺杀拓跋珪?”燕飞的过去就像个迷,他斩杀天命大宗师,被江湖围剿,后来又孤身前往大辽皇宫,刺杀大辽皇帝,世人并不知晓背后的缘由。
  赵棣没有回答碧行之,扭头看着罗素苦笑。
  “都是陈年旧事了,不提也罢。”罗素的声音有些沙哑。
  赵棣和罗素不想说,碧行之也不好追问,他和燕飞同行的时候,燕飞也很少提及过往,应该也是不想说。
  “接下来你有什么打算,现在你可是江湖上的名人了。”赵棣看着碧行之说。
  赵棣毕竟是大夏藩王,谋划关中的事不可能跟他讲,“接下来应该会回剑宗一趟。”
  赵棣微微颔首,碧行之的回答不出他的意料,碧水寒生前是剑宗天门第一高手,更是众弟子的精神领袖。地门之所以能够夺权成功,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碧水寒失踪,否则有这位剑道宗师坐镇,地门未必敢行事。
  碧行之作为碧水寒的关门弟子,理应继承他的遗志,重返剑宗。
  “看来你还是嫌名声不够大呀。”赵棣看着碧行之笑道“不过剑宗现在局势复杂,说不定还真能让你趁乱成事。”
  在道宗,碧行之就表露过要重返剑宗的想法。
  尽管碧行之在道法会上一战成名,江湖人不少人,尤其是一些寒门子弟,将他看作大夏江湖年轻一代的魁首,但仍没有看好他重返剑宗。
  地门已经掌权多年,碧水寒失踪之后,天门日渐式微,到今天早已是人心涣散,不少人在那场内斗中改换门庭,成了地门弟子。
  哪怕碧行之如今名气不小,但以一己之力,试图和整个地门较量,在世人看来仍是螳臂当车。何况地门还有藏海花这样真正的高手,距离天命一步之遥。
  碧行之终究还是太年轻了。
  赵棣说他可能趁乱成事,已经是极高的评价。
  “去了剑宗之后,有没有兴趣去燕北走走?”赵棣看似随意地开口。
  碧行之心中微颤,赵棣在他面前表现得就像个寻常的富家翁,但他心底却丝毫不敢放松,时刻提醒自己面前这位的身份。
  碧行之不确定赵棣如今是以萍水相逢的富家翁,还是权倾大夏的燕王殿下身份邀请,所以不敢轻易回答。
  赵棣看出碧行之的犹豫,一笑置之“什么时候到了燕北,记得来燕王府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