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作者:吃一口布丁      更新:2023-12-12 15:41      字数:1964
  同时江南旗下所有的店铺和摊位,也全都对相关的采访才去一问三不知,拒绝评论任何相关事件的态度来回应记者,但是江南集团还是不可避免的火了。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所有前去采访的记者,都得到了一封份量不小的车马费的红包。虽然黄鹤本人非常厌恶这种事情,但是为了不让自己的记者们各种添油加醋,所以这个红包还是给了的,不多不少,一个红包里面有1000块,在2002年,对于这些辛苦采访的记者来说,绝对算是一笔不菲的收入了。
  不过虽然给了红包,但是江南集团没有给记者们任何的要求,只是表示,希望大家可以公证的报道一些事情。
  据记者来说,调查和寻找故事,那是最擅长的事情了。
  本来添油加醋也很擅长,但是江南集团既然这么上道的给了大家车马费,那我们就加点糖,醋什么的也算了。
  很快,所有熟悉黄鹤的老师,同学,朋友,以及同行,统统都被记者们各种采访,然后用最快的速度登到自己的杂志或者新闻上面。
  很快,一个更加完整的黄鹤和江南集团,就暴露在了公众的面前。
  而观众们看到这些报道之后,就更加的震惊了起来,因为黄鹤的故事实在是太传奇了一些。
  父母是一对普通的鞋匠,后来从国营企业里面出来,自己创办了江南皮革厂,本身就是白手起家的典型案例。
  而黄鹤小时候也非常贫穷,根据记者们调查的黄鹤读小学时候的老师和同学表示,黄鹤当时是一个非常低调的孩子。
  不过人家不是假装低调,而是真的低调,那个时候家里面还很穷,黄鹤一只铅笔到最后都要用胶带裹上笔筒,套起来用,直到铅笔彻底写完为止,反正家境非常的贫穷。
  但就算是这样的黄鹤,还有过拾金不昧的好事,在街上捡到了10块钱交给老师,这是黄鹤的语文老师回忆起来的,黄鹤自己已经完全不记得这些了。
  除此之外,黄鹤似乎就再也没有干过什么能够让老师回忆起来的事情了。
  后来到了初中阶段,黄鹤家里面开始变得有钱起来,不过黄鹤的吃穿用戴也步步提高,但在学校里面依然非常的低调,没有什么大事,就是学习成绩不怎么好,后来被父母送到了德国留学去,连高中都没有读,在国内也就没有了更多的同学了。
  等到黄鹤从德国回来之后,就已经是大学时候的事情了,记者又去采访黄鹤的大学同学,然后他们就说黄鹤几乎很少来学校读书,几乎都在家里面的工厂做事,后来读书的时候还和自己的同学结了婚,大学一毕业就办理了婚礼什么的。
  但是为人非常的热情,同学们有什么事情,黄鹤都会尽力帮忙,是一个非常好的人。
  以上,其实记者们报道的都不多,因为太平淡了,除了结了婚很早之外,几乎没有任何的爆点可言,这和黄鹤毕业之后的故事性和戏剧性,根本没得比。
  比如黄鹤毕业之后的2000年,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三个人就先后离开了他。一开始就是黄鹤口中的父母的车祸,然后是三个月后妻子的去世。
  在媒体记者的笔下和采访中,被采访的人表示,一年之内三个亲人的离开让黄鹤深受打击,对于公司的经营也开始出现了错误,导致江南皮革厂出现了大量的货物积压,产品根本卖不出去,工人开不出工资等等情况。
  根据他们采访到的一位工厂的前员工表示,江南皮革厂最惨的时候,有将近六个月开不出工资。他虽然提前离开了,所以工资都没有欠下来,可是他有很多留在工厂里面上班的工友,因为长时间拿不到工资,家里面都揭不开锅了,要去垃圾堆里面找东西吃。
  而且那个时候黄鹤还欠了3.5亿元的贷款无法还清。
  “在江南皮革厂最艰难的时候,温州市经常传出黄鹤要带着钱跑路的传闻,甚至还有工人编排出了这样一段叫卖声来调侃黄鹤!”记者在镜头前痛心疾首的说道,然后就是那段极为熟悉的……
  “浙江温州,浙江温州……”
  嗯,这些记者的调查还是不够严谨,他们认为这段录音是当时欠了工资的工人们自己录制的,根本想象不到,这会是黄鹤自己的声音。
  不过这也不能怪他们,谁会想到有人会这样的自己编排自己,毕竟江南集团内部的所有员工都被严厉禁止接受任何媒体的采访,他们只能够通过一些边边角角的渠道弄到消息,会这样搞错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可是就在所有人都以为黄鹤要带着钱跑路,留下数千名弹尽粮绝的工人的时候,黄鹤没有逃跑,而是选择继续留下来博取一线生机!”主持人继续解说道。
  “也正是天不绝良善之人的道理,据说黄鹤在一次购买彩票的时候发现,如果将自己的产品放进盒子里面,不管是便宜的钱包,还是昂贵的皮衣,都只卖十块钱的话,那或许可以获得市场。”
  “于是黄鹤说干就干,带着所有的工人一口气把所有的产品都包装成了盲盒,带着自己所有的工人,在温州走街串巷的卖盲盒。”
  “想不到这些盲盒的销量异常火爆,短短的几个月的时间,积累的所有库存全都卖光了,3.5亿元的债务和工人的工资也全部还清,同时江南皮革厂和浴火重生,变成了全新的江南集团,同时联合温州其他企业,让他们也加入盲盒的事业之中,共同谱写出了一曲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