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3章
作者:吃一口布丁      更新:2023-12-12 16:14      字数:1984
  在最初的一天时间里面,还是有人零星在网络上面吐槽,这两台设备的使用体验非常糟糕,10分钟的使用时间里面倒有5分钟的时间在等待手机卡顿。
  好不容易等手机缓了过来之后,他们又不敢再点开其他的新功能了,真怕这样就会让手机重新陷入停滞和卡顿的状态之中。
  一开始还有不少人在论坛里面反驳说这是他们不会用pt,根本没有设置好什么的,没看到各大视频博主使用起来都好好的吗?
  可是当越来越多的设备送到用户手中的时候,这些负面评论就开始集中爆发起来,几乎所有人都在抱怨这一些设备华而不实,虽然看上去有许多的创新功能,但使用起来的体验是极度糟糕的,甚至就连手机本身该有的打电话功能也被只要十几美元的功能手机给爆杀了。
  而这些评论也不仅仅只是针对谷歌pt的,很快苹果手机的相关论坛上也出现了同样的抱怨声。
  而且苹果手机的问题更多,因为苹果手机采用的是触控屏的关系,需要手指点击屏幕,结果触控出现了严重的延迟,常常是手指已经滑了过去,但屏幕上的鼠标依然停留在原位,直到几秒钟之后才缓缓的,一卡一卡的被拉伸到下一个位置。
  分别说通过触控来操作整个手机的运行了,那几乎每在屏幕上点一下,都需要等待超过5秒钟以上的反应时间,更别说是出现触控延迟等等问题了。
  虽然很快就有一些玩机高手在论坛里面表示,说这是因为使用一段时间后,手机过热导致触控屏的灵敏度下降的原因。
  所以只需要把手机放下来,让手机重新冷却回正常温度,触控屏也就能够恢复正常了。
  可这样的回答让人恨不得一脚踹在对方脸上,老子是不是要把手机放到冰箱里面去才正常呢?
  第1106章 会面
  谁也没有想到,当苹果和谷歌的设备上市的时候,已经他们的不是花团锦簇的未来,而是一股巨大的反噬,一股来自全体网络舆论的巨大反噬。
  广告的核心在于宣传自家产品的特性和优势,一般来说,只要不是吹捧出一些没有的新功能,仅仅只是略微的美化一下自家产品的优势,那就算得上是良心广告了。
  可如果夸大自家产品,宣传一些自家产品从来没有的东西,那就是虚假广告了。
  而此时无论是谷歌还是苹果,都陷入到了来自广告的陷阱之中。
  之前两家为了推广自家的智能手机,进行了一番极为激烈的广告竞争。
  最初的时候双方的广告还进行的比较理智,顶多也就是用嘴巴宣传一下自家手机的卖点,比如苹果推广自己的触控屏,而安卓宣传自家的全键盘,以及双方都共有的能够自由安装应用的商店等等,这些都算是合理广告的范围。
  可是随着为了击败对方而形成的广告战争,各个公司的营销策划部门都开始不顾自家产品的真实能力了,今天你宣传苹果的手机能够拍摄出相当于500万像素的照片,那我就要宣传我家的手机的视频功能,能够流畅的播放1080p的视频。
  反正我家手机自然是能够播放1080p的视频的,可究竟是否是流畅播放,那就看各自的定义了,反正我没有便宜,我家确实能够播放1080p的视频,没有违背广告法就对了。
  而后期再邀请各种网络红人进行宣传的时候,两家公司也必须强制要求收了钱的网络博主们,必须要展示自家产品最好的一面,绝不准把那些卡顿或者是死机的情况给展现出来。
  反正双方为了在宣传上压过对手,都开始各种夸大自家产品的能力,同时无限遮掩自家产品的劣势,最终落到了消费者的眼中,那他们这个手机都已经不是iphone1或者是谷歌1了,而是iphone4级别的产品了。
  可广告无法改变现实,现在是2007年,还没有专门为手机研发芯片的企业,甚至都没有专门为手机研发的芯片架构,两家生产出来的第1代智能手机,是根本不可能达到广告宣传上那种模样的。
  正常来说,最少也需要再等4年的时间,才能够拿出这样的手机出来。
  而无论是苹果还是谷歌,也都没有注意到疯狂的广告攻势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而是全部沉浸在了预售50万被一天清空的愉悦之中,自然就忽视了许许多多的问题,而这一切的最终结果就是问题的大爆发,网络舆论的爆炸。
  所有购买了这款手机的用户都无法接受,自己花了足足500美元购买来的所谓跨时代的通信设备,到头来居然是一个用一分钟卡30秒,而且动不动就死机,甚至连本身的通话功能都糟糕的要命,最后恨不得直接摔在地上的垃圾。
  但这毕竟是500美元买来的手机,这笔钱足够一个米国人吃一个月的肯德基了,你让他们砸掉手机自然是不可能的。
  至于退货,抱歉,这些产品是通过预售的方式购买的。而预售的产品是不能够退货的,这是米国法律的规定。
  所以这些预售购买了谷歌或者苹果手机的用户们,只能够愤怒的大吼大叫,但拿企业没有任何办法,你让他们真的摔了这些手机不成。
  可这手机握在手里,那就无时无刻都在提醒自己是个傻瓜,被人欺骗的购买了这个世界上最名不副其实的产品。
  最后这满腔怒火自然是全部都发泄到了谷歌和苹果的身上,几乎所有的网络论坛和社交媒体,都在清一色的对这两个公司进行着猛烈的声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