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欲修仙,日更三千 第17节
作者:薇我无酒      更新:2022-07-25 20:18      字数:4039
  她还笑着说:“若不是身份立场已经无法改变,你我二人应当能成为朋友。”
  女主对此的回应是:“你不配做我的朋友。”
  柳青环大笑,在秘境崩塌后,又恢复了和善的伪装,与柳玉钗手挽手出现在众人面前。
  至于那可怜的未婚夫,完全就是个工具人。
  ……
  民间戏曲流传得比报纸更快,连临近的江松州、浙州都开始有流动的戏班子演这一折《真假千金》。
  浙州金华,一间茶楼。
  “——如果这样的女子来骗我,我恐怕也要晕头转向。”沈瑜把新章回从头到尾夸了一遍,口干舌燥地喝了口茶,咂咂嘴总结道。
  他本来过年期间应该待在老家沈宅,但为了逃避母亲的“相媒”,不得不来浙州投奔了友人。
  友人翻着报纸,不耐道:“哪个女子看得上你这聒噪鹦鹉!别吵我……哎,要不是你给我带报纸,我都不知道你们皖州竟然新出了这样的文修,着实大才。”
  茶馆嘈杂,两人议论并未收声,屏风隔壁的一桌也听了个一清二楚。
  席间沉浸在一种诡异的安静之中,终于,有一人打破了长久沉默,讪讪道:“那,严兄……我们继续之前的议题,你给我们讲一下翡不琢是怎么哗众取宠、俗不可耐的?”
  第22章 严黑粉
  “……”
  被他唤作“严兄”的人朝他露出了可以杀死人的视线,憋了半晌,道,“他们说的,皆是一派胡言!”
  如果现在有别人在这里,看到这桌前的几人,定会惊叫出来。
  无他,这几人最低也有金丹后期,为首的那人身着前朝圆领士子袍,面容六十上下的样子,留着修剪整齐的花白长胡子。他的名号更是如雷贯耳——如今修界资历最老的大能之一,严理繁!
  严理繁是灵气出现后的第一批修士,他出身在前朝一户布衣之家,二十六岁为官。后来灵气出现,他以老年之身入道,二百年前还曾参与过抵抗那场著名的天魔之乱,是真正的两朝文士。
  只不过,他并不以文章天才见长,有许多人觉得他只是运气好才到了今日。
  身为化神大能,他在如今的修界最鲜明的标识的也不是文章,而是他“复古学派”的身份。这个学派提倡古文古礼,总的来说……就是和“简白派”提倡的完全相反。
  严理繁和简升白修为相仿,学派相异,性情冲突,是修界出了名的一对死对头。
  所以自然,简升白赞许的后辈,严理繁定会看不顺眼。
  翡不琢就是如此。
  简升白喜欢云游和写信,不仅给朋友写,还给对头写。上个月就寄给严理繁一封,其中心思想只有一个:我找到一个特别优秀的简白派后辈,你们复古派如何?我有后辈,你没有,嘿嘿!
  严理繁:“……”
  真是岂有此理!!欺负他复古派没有新的好苗子!
  他当晚就找来那“翡不琢”的文章看了一遍,只觉得那些白话句子看得他眼睛痛。憋了一肚子的话想批判,又觉得不好和小辈计较,只好与朋友私下小聚。
  谁知到茶馆来还会遇到翡不琢的书迷。
  没天理了,这可是浙州,翡不琢不是皖州的区区新人吗?
  友人见他黑着脸捋胡子的样子,不好计较,心中忍不住想:既然区区新人,何以这么关注?老天爷,你都快把她的每一句话都做批注了!恐怕隔壁那个小后生都没这么勤快。
  不过严理繁本身就脾气古怪,越老越像小孩,友人只当他是一时与简升白别了苗头才如此。
  隔壁的两个后生一边谈论小说,一边吃吃喝喝。严理繁竖着耳朵听了一会儿,又有点上火了。
  那个金华口音的后生说,恐怕新出场的剑尊才是男主人公,先前的剑客少年不是。
  绩溪口音的后生道自己不清楚,随便翡不琢先生安排,但觉得剑尊太严苛了,对柳妹不够好,而且似乎对她的假千金身份有意见。
  严理繁觉得这真是两个榆木脑袋:狗屁,翡不琢分明是想写以后柳玉钗打败剑尊。这么明显的意图都看不出来,你还做什么书粉?那丫头片子就是这样的俗人,她就是一个“新三老派”!
  “……严兄?”友人神情微妙地叫了他一声。
  严理繁才意识到自己不小心把心里想的说出来了,尴尬了一瞬,重整表情,起身严肃道:“这茶馆是待不住了。”
  友人:“……”
  严理繁把脸变化为不引人注目的模样,结了账出门,掷地有声道:“小小简白派后辈,都荼毒到浙州来了。我今晚就写一篇文章登报,好好批判一番!”
  “阿嚏!”
  绿衣巷房子内,诗千改打了个喷嚏,郁闷,“是不是有人在背地里骂我?”
  她发觉随着修为日渐提高,自己多了些“直觉感知”,可以朦胧察觉到那些流向自己的灵气和气运的来源;而且想情节的时候脑子转得也更快了,不会像前世那样感到疲惫。
  这让她每日写三千字的速度更快了些,基本上可以控制在六刻钟、也就是一个半小时内,与她前世用键盘打字的时间持平。
  然而悲伤的是,该卡文还是卡文。
  诗千改已经为此头秃一周了,她卡的不是《千金》,而是《桃源书生》的下一篇。自从那天写了开头,往下就死活写不出来了。
  毕竟前者是她前世擅长的领域,而后者,她从前可没写过推理或刑侦小说,只是看过几本经典而已。
  卡文的感觉太烦躁,以至于诗千改消极怠工,这些天空闲时间都在摸鱼,陆陆续续回了几封读者来信,并完善了那个“互助板块”的设想。
  她身为英台派目前的摇钱树,第一次向总舵提出要求,总舵直接应允了。
  说实在的,英台派的辑书客都觉得翡不琢其人性格简直完美。这不是说她真的有多圣人,而完全是对比出来的。
  但凡天才,多少都有点怪癖;年少成名的天才,则更是容易让人头痛的存在。
  什么乱搞男女关系的、总是提出过分要求的、逛花楼害得自己辑书客去捞的、赌博差点把底裤都赔没的……数不胜数。
  相比之下,吴丽春就太让其他辑书客嫉妒了。诗千改只不过是容易引起舆论而已,何况人还那么勤快,每次舆论都会变成真金白银。这样的文修,哪个辑书客不喜欢?哪怕她注定不会长久留在英台派。
  ——要做一个新版块?批了批了,拿来每期空着玩儿都行。
  今日,这个被她定名为“得道多助”的版块就要正式登上《徽女日报》了。
  诗千改有些期待,这可是她投了钱的!她和英台拟了详细的契书,就等着分红呢。
  ……
  绩溪书院。
  “沈若伊——胜!”
  随着夫子的声音落下,少女手中的剑挽出了一个漂亮的剑花;而她对面,少年的长剑早已脱手,高高抛起,一头扎进了泥地里。
  沈若伊收剑入鞘,抬起下巴笑道:“今年又是我赢了。”
  二人订婚的消息并不是秘密,有好事者因为她这句话起哄起来,但少年的脸色却有些绷不住了,勉强笑着回:“沈姑娘厉害,我远不如你,还需日后追赶。”
  ——这是《千金》里,少年剑客输给柳玉钗后的台词。然而书中是真心实意,他是不情不愿,语气连仿也仿不像。
  沈若伊淡淡地点点头,下了台就往藏书阁走,少年的表情顿时更难看了。
  连周围同学都察觉出了不对劲,气氛降至冰点。
  藏书阁。
  沈若伊迫不及待地拿起订阅的《徽女日报》,她一上午都在比试,心里却牵挂着翡不琢先生所说的“新版面”。
  她自从上回收到翡不琢先生的回信之后,就一直觉得分外不真实。她万万没想到,先生会写那么多字给她,收到信的当晚激动得一夜没睡好。
  哥哥沈瑜还不知道,否则定会嫉妒得大喊大叫。
  先生在信中写了很多,有一些从宏观方面来分析的东西她现在还看不太懂。但先生肯定了她的感受,“你的念想才是第一位的,不需要把任何人视作天”,还给了她尽快独立自主的建议,道只有这样才能掌控自己的人生。
  这要是被老顽固们看到了,恐怕会直呼大逆不道。沈若伊却心怦怦直跳,好像第一次看到了自己命运的方向。
  她展开报纸,只见末页多了一个名为“得道多助”的版面。字体很小,刊登的竟然是一封简短读者来信,后面备注了已征得此君同意,请诸君踊跃为其解惑。
  那信内容是:我想要结业后继续入道学习,我父母不同意想叫我嫁人,怎么办?
  第23章 匿名版
  这姑娘说她今年十五岁,已经结业了。
  沈若伊愣了一下——和自己年纪一样。
  信中还说,她的课业成绩都很不错,很擅长算学、匠学,但父母认为她没有文字入道的天赋,要她早点回来嫁人。
  沈若伊:“……”
  这个妹妹……太会问了。短短几行字,就囊括了如今两个巨大的争吵点。
  其一,念书。
  其实所有适龄孩童入书院,不论性别,在近百年已经成为共识。
  这些书院在灵气出现的最初几十年是由私人设立,到了现在已经发展为各门派与官府协同管辖。若家中有孩童却不送去读书,亦或是溺杀女婴,最重可以判到流放之罪。
  最开始有“仕人”反对,认为不可开民智、不可礼下庶人,但在二百二十多前那场天魔大乱之后,这些人就明智地闭嘴了。
  那场大乱之中,大半个大雅都沦陷魔域。本就为数不多的修士以命填坑,三个化神大能接连陨落,才堪堪保住皇城。
  最后一役中,是全城、乃至全大雅的幸存男女老少齐齐念诵三位陨落化神的绝命词,天地同悲,才将魔气驱散。
  天魔之乱后,再无人敢否认百姓的作用。众人达成一致:只有修士才能直接杀死天魔,无论如何都要增加可能的修士数量,这是关乎所有人身家性命的头等大事,人人都须出力。
  如今的大雅朝,死刑反倒是少数,许多重罪都被流放取代——他们会被派去边陲魔气笼罩之地做劳力,驱散魔气,可谓十死无生。
  这条规矩执行得很严格,但强制入学只到十五岁,其后若再想留在书院,便要自家出钱了。
  有很多学生被认为没天赋,便就此放弃入道,做工谋生计。女子尤甚,有些哪怕展露出天赋,家中也不愿意出钱。
  其二,算学、匠学。
  自古匠籍就不被人重视,而文字能入道后,也没有人向工匠们多投注关注。直到天魔大乱之后第十八年,一个叫陆不吟的人出现了。她在匠造上有着惊人的天分,提出以灵石驱动机关,一手主持再造了皇城。
  她著《灵匠术》,以匠入道,才有了如今的“匠道”、“灵器术”,现在修界、人间所有的灵器,几乎都有赖于她的灵石驱动理念。
  而陆不吟最辉煌的杰作,便是三大门共有的浮空之城,“三山蓬莱”,一座完全由灵石、阵法驱动的仙城。
  然而到底要多重视匠学,修界至今还没吵出个结论来。要是有年轻人初出茅庐就说自己想以器入道,别人就会问:你以为你是陆不吟?
  沈若伊好歹也是个徽商后裔,她敏锐地预感到,“得道多助”版块会成一个强大的吸金版面。
  “先生可真厉害,能想出这么多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