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云街记事[九零] 第122节
作者:沃十一      更新:2022-10-21 01:15      字数:4198
  朝那道爆炒豉汁小鱿鱼快速下筷子,一口咬下去,脆韧的肉被浓郁的豉汁包裹,里面还带点葱香,吃得停不下口。
  还有从未见过的蛏子,用蒜蓉粉丝清蒸真香,伴着老板推荐的芋头饭能吃下两大碗!
  刘千文夹起一条沙虫递到罗子杰面前,说:“你尝尝。”
  罗子杰迅速把身体歪靠在周嘉朗那边,惊恐地说:“我不吃虫子!”
  “哈哈哈!”
  招明丽劝道:“子杰,这可是补身体的虫子,可以多吃。”
  罗子杰把头摇得快要出残影,连忙把碗拿起,说:“刘千文,你快拿走。我不吃!”
  刘千文得意地把沙虫塞进嘴里,一脸亨受地说:“嗯~肉质脆嫩还带着蒜香。周嘉朗,你也尝尝呀!”
  周嘉朗看了一眼瑟瑟发抖地罗子杰,庆幸不是他坐在刘千文身旁。
  两人是全桌唯二不敢朝那盘沙虫下筷子的,周嘉朗面不改色地捧起碗:“我吃饱了,喝点汤就行。”
  黄秋菊说:“还有这么多菜呢!不吃饭再吃点菜也行呀。这道椒盐濑尿虾不错,你们再多吃点。”
  “好。”周嘉朗松了口气,夹了一只巴掌长的濑尿虾开啃。
  刘千文扭头对刘欣怡说:“你看他们两个真胆小。”
  刘欣怡强颜欢笑道:“我刚才也是闭着眼睛吃下去的,这虫子的样子实在是有点‘惊人’。有点像那些......”
  “停!请不要发挥你的想象力把它描述出来。”
  看刘欣怡难以言喻的表情,刘千文不想听到任何具象的描述,她怕自己也吃不下去。
  刘广进说:“你们真不识货,这可是宝啊!我想拿那最小条的三级品沙虫干卖都找不到门路。”
  “那就说明在本地的市场已经供不应求,想发展外地市场就只能增加产量。”
  周延光沉吟了一会,说:“刚刚老板说这沙虫卖得贵就是养殖损耗太大。它们对环境要求极高,一旦生长环境不对就会马上逃离。这样的养殖风险太大,想增加产量也难。”
  刘广进不以为然:“老周,富贵险中求啊!我们劳动人民总会靠智慧的双手创造奇迹的。”
  刘千文看两人又对上,想到以后的家长会。
  立刻夹起一把粉丝,站起来放到斜对面刘广进碗里,说:“爸爸,精华都在这粉丝里。你快吃,明天还要一大早就起床,多补补!”
  刘广进立刻瞟了一眼周延光,暗自得意:“还是生女儿贴心呀!”
  林桂雪笑道:“千文现在变懂事了呀!”
  “不知道又是在打什么算盘。”
  黄秋菊扭头警告地看一眼刘千文,说:“三嫂,你不要夸她,一会尾巴又翘起来。”
  “哪有你这样做妈的,做得好还不让人夸。”
  招明丽笑眯了眼,说:“千文从小就懂事,我看嘉朗被她带着变得开朗不少。嘉朗小时候总是闷不吭声地坐在一边做自己的事。我一直担心他是不是电视上说的自闭症儿童,愁得我整晚都睡不着觉。”
  周嘉朗:“......”
  “哈哈哈,周嘉朗的确很少说话。”
  刘千文和罗子杰忍不住笑出声。
  招明丽继续说:“后来我想想他爸也是锯嘴葫芦,心就放下了。”
  周延光:“......”
  刘广进:“哈哈哈!周...嘶!”
  黄秋菊松开手,眉开眼笑地说:“嘉朗这孩子多乖呀,刘千文就像个大喇叭响个不停,吵得人脑袋紧绷。大家都吃饱了吗?吃饱我们就回酒店休息吧,坐了半天车也该累了。”
  刘千文瞪了一眼周嘉朗,周嘉朗:“???”
  慢慢走在路灯有些昏暗的水泥路上,吹着远处传来的海风。
  刘千文凑到刘广进身边说:“爸爸,我明天可不可以跟着你一起去?面包车还有这么多空位,带多我一个也行呀。”
  刘广进毫不犹豫开口道:“不带,我自己都不知道去到那是什么情况,带你去多累赘。”
  “你看那些老板去谈生意都是带着秘书的,你就只有一个司机叔叔。谁帮你做记录呀?”
  刘千文决定循序渐进,继续说:“幸好我带了画板过来。去那么多个养殖场,您不需要人帮你记住那些的老板养殖场的规模,晾晒周期那些吗?还有电话号码你也不会存进手机里,有个人马上帮你不好咩?”
  刘广进踱着步子,考虑了一会,说:“带你去也可以,不过你不能中途喊累想走。”
  “嗐,我又不是两三岁的小孩,肯定懂得以大局为先呀!”
  刘千文刚想扭头找周嘉朗分享这个好消息,就听他说:“刘叔叔,要不您把我也带上?两个人做记录更保险,不用担心有遗漏。”
  刘千文:“......”
  罗子杰和刘欣怡不熟,听到刘千文和周嘉朗都要跟去谈生意,自己不想留在这面对几个大人,也说:“刘叔叔,你干脆也把我带上吧!我可以负责搬搬抬抬的。”
  “你们这是怎么了?一个个都想跟我去谈生意,不是来海边玩的吗?”刘广进和几个大人都一脸狐疑地看着三人。
  面对这么多双眼睛,刘千文决定当场招供,讪笑着说:“我今天在这边没找到贝壳,打算跟您去养殖场那边的海滩找找。”
  黄秋菊谑笑地说:“那你是想捡贝壳还是给你爸做秘书?”
  “这不是还有周嘉朗和罗子杰么。嘻嘻,我可以偶尔偷一下懒去捡贝壳呀。”
  刘千文毫无负担地把自己的任务甩给两人。
  刘广进没好气地说:“敢情我就是那块被你利用的板,用完就扔。我得趁退潮的时候看多几个养殖场,这边离养殖户那里还是有点距离的,所以要凌晨四点出发。明天看你们几个起不起得来。”
  刘千文马上往酒店跑,喊道:“我现在就回去洗澡睡觉!”
  周嘉朗和罗子杰也紧随其后冲回酒店。
  刘欣怡摇摇头,嘀咕:“这群小孩真是疯了,竟然为了那贝壳放弃悠闲的度假时光。”
  凌晨三点五十分,刘千文准时敲响刘广进的门。
  刘广进打着哈欠开门,睡眼惺忪地说:“你还真准时,我才刚起床呢。”
  刘千文催道:“你快点!司机叔叔他们都在等着你了!我急着上车补觉!”
  不止刘千文,周嘉朗和罗子杰也是一爬上车就开始蒙头大睡。
  从凌晨到黎明,他们坐了两个小时的车才到达当地最大的扇贝养殖场。
  刘广进在下车前还特意用矿泉水打湿头发整理一下,推开车门,气势十足地说:“开工了!”
  刘千文被周嘉朗摇醒,趴到窗边看了下外面的情况,抹了一把嘴角的口水,说:“远远看去,海上好像有很多东西在漂着?”
  周嘉朗拿着纸笔,说:“刘叔叔已经下车了,我们快跟上。”
  养殖场的杨老板看到刘广进还带着三个半大不小的孩子,惊讶道:“刘老板,这带儿子来就算了,怎么还把女儿也带来?女孩子一般都嫌腥气重,不愿来这海边的。”
  刘千文说:“伯伯,您好!这两位是我的好兄弟,今天是来给我爸爸当秘书的。”
  “哈哈哈。刘老板,虎父无犬女啊!小小年纪就能当接班人!现在还是涨潮的时候,先去我家吃个早餐吧。包你们尝过新鲜的扇贝,以后去到哪都会惦记这一口!”
  刘广进和杨老板握了一下手,说:“我们凌晨就出发,现在正是肚子空空的时候。那就打扰杨大哥,去您家开开眼界!”
  “我敢说我的扇贝就是最好的!我杨爱根的扇贝养殖技术都是当年从山东那边带回来的,那边的养殖场比我们发展得早,技术都很成熟。可以这么说!湛城这边第一个搞扇贝养殖场的就是我杨爱根!他们搞珍珠养殖的当年都不看好我,这两年还不是乖乖地跟着我学技术!”
  杨老板一边自豪地拍着圆肚皮,一边把五人迎进一栋三层小楼里。
  刘广进不卑不亢地说:“所以我第一个就来杨大哥您这,因为您是这一行的领头羊,是省城最大的瑶柱供货商。当年有气魄从零做起的大哥就是为人豪爽好客!”
  罗子杰蹭到刘千文身边,悄摸说:“刘叔叔他们说了好多话,我记不来!”
  “......”
  刘千文保持微笑,嘴巴微动:“谁让你把他们这些话也记上了。记住!我们只要记录数字有关的数据!”
  冯春花腰间还围着围裙,黝黑的脸上带着憨笑,走到客厅说:“早餐做好了,大家快趁热坐下吃吧!”
  刘广进坐到饭厅,客气地说:“辛苦嫂子做这么多口人的饭菜。我只是拎来一些薄礼身后还跟了几个小尾巴,就厚着脸皮第一次上门。真是失礼。”
  冯春花掀起围裙擦手,说:“哪里的话,这些都是我们这里的家常菜,你们不要嫌弃。不够吃厨房里还有。”
  刘千文马上说:“伯娘,您做的很香!”
  “诶!香就多吃点!”
  杨爱根拿起筷子说:“大家快吃吧,都尝尝我们家的扇贝。”
  三个人谨记刘广进说的时间紧,任务重。
  不敢磨蹭,快速吃完鲜甜的早餐就跟着去参观瑶柱仓库。
  “刘老弟,你来的时间有点不凑巧。每年农历五、六月份是扇贝长得最肥的时候,我们都会在台风来之前大量解绳起笼。我差不多有万亩贝田,在好天气的前提下,单是打捞扇贝都要花差不多两个月的时间。另一个起笼的时间就是春节前,那时的量没有这么大,就做全贝干。”
  杨爱根抓起一把正在晾晒的瑶柱,说:“这些五、六月的瑶柱就是要扇贝的那一块闭壳肌,我每年早早就把村里的熟手请到这来剖扇贝,人人都能只用一刀把扇贝的膏和裙边去掉,保留完整的闭壳肌。今年雨水多,扇贝长得好。你看,粒粒颜色金黄,饱满肥厚。”
  刘千文也走到晒网前打量,朝周嘉朗说:“我在这里真的没找到半粒的瑶柱!每一粒看上去都是饱满金灿灿的。”
  刘广进把瑶柱凑到鼻子前闻了闻,抬起头看着把晒场都铺满的瑶柱,说:“杨大哥,我看着这些瑶柱还挺干身的,闻着也比较香。”
  “哈哈哈,老弟,这就要说到我的创新方法了。单纯靠太阳晒是出不了香气的,我把瑶柱晒到五成干,接着放到烘房用煤猛火烘到八成干,把香气都逼出来。是不是摸上去也没有黏腻的手感?”杨爱根自信地看着刘广进。
  刘广进说:“挺不错的,杨大哥,我能去贝田看看吗?”
  杨爱根爽快地说:“行呀!正好退潮,带你去看看。这批是不久前才下的贝苗,有些人连贝苗都偷,我每天晚上要去巡几遍。”
  刘千文趁机说:“爸爸,你和伯伯去看。我们留在海边捡贝壳,行不行?”
  杨爱根笑说:“你要捡贝壳,我给你喊个人带你去找。杨力富!快出来!”
  左边的一间屋有个鸡窝头探出来,说:“爸,我在打包呢。这么快又要开船去巡田?”
  “你去喊人带这几个细佬妹1去捡贝壳,等会过来开船出海。”杨爱根带头往海边走。
  杨力富看一眼几个小孩,扭头喊:“细弟,你出来带这几个小朋友去捡贝壳。我去开船。”
  里面跑出一个长得瘦高条的男生,戴着帽子,拎着桶说:“跟我走!”
  刘千文跟上去,开心地说:“细弟哥哥,这里的贝壳多不多?我们昨天下午在三环岛那边没找到。”
  “我不叫细弟,你们叫我华哥就行。”
  杨力华趔趄了一下,看了一眼刘千文手里的塑料袋,说:“那边游客多,还有涨潮也会把贝壳都带回海里。剩在沙滩上可能是被人捡光了。你这个袋子有点薄,我怕你等会装不了。”
  “哇!会有这么多吗?”刘千文觉得自己的袋子至少能装5斤东西。
  杨力华见惯不怪地说:“到处都是贝壳,这里也没人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