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大夏书院在即
作者:七月未时      更新:2022-12-03 13:36      字数:3649
  文心书斋。
  随着钟声响起。
  所有学子纷纷离开。
  而平静的书斋内,出现了一道人影。
  张云海步伐很快,似乎是有什么要急之事,直接来到正堂内,寻来书斋院长。
  “张兄。”
  “何事如此急忙?”
  随着一名中年男子到来,张云海立刻起身。
  “周先生,院长之职已经定下来了。”
  张云海开口。
  “是谁?”
  听到此话,书斋院长不由好奇,望向张云海。
  “苏文景,苏大家。”
  张云换缓缓出声。
  随着此话一说,书斋院长神色不由一变,甚至忍不住惊呼道。
  “文景半圣?”
  “这不可能。”
  “他不是隐退了吗?”
  后者惊呼,压根就没想到朝廷居然请来这位大人物执掌大夏书院。
  “是隐退了。”
  “可听闻是陛下亲自请来的。”
  “文景先生执掌大夏书院,此番只怕有些麻烦了。”
  张云海给予回答,同时也露出难色。
  后者沉默不语。
  在堂内来回渡步,不知在盘算什么。
  苏文景。
  当代大儒,而且已经接触到圣道,有生之年极有可能成为半圣。
  最恐怖的是,苏文景不愿从政,为读书人楷模与清流,读书为官这是必然的事情,但入了官场,少不了一些风言风语。
  这是常态。
  而苏文景这种清流,却能得到天下读书人敬佩,就是因为他不入官场。
  如此一来的话,很多计划就彻底被打破了。
  在其位谋其职。
  无论是否大儒,入了官场,便拥有了权力以及职位,经过不断的演化,最终会形成庞大的文官集团。
  虽有浩然正气,一切看似很公平,可实际上不公平的地方到处都有。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科举入榜七十二人,然而七十二与七十三这两人的文章相差不大。
  可这七十三名是武将之后,在没有任何利益情况下,基本上所有审考官都不会选择他。
  这就是公平之下的不公平。
  大夏书院,乃是大夏王朝最高学府,往年都是礼部尚书杨开把控,身为礼部尚书,自然不会做些手脚之类。
  可下面人不一样,这里面的学问太大了,是人情也是官道。
  除了最优秀的前十者,其余多多少少参杂了许多政治因素。
  然而,如今陛下亲自请来苏文景执掌大夏书院,这对文官集团肯定有所打压。
  不仅仅是眼前的打压,更主要的还是讯号。
  是否要培养一股新势力?
  培养新势力的目的是什么?逼迫文臣同意战争?
  朝堂无小事,皇帝任何一件事情,都被无数双眼睛盯着,每一件事情都要来来回回琢磨数遍。
  这就是官场。
  “张兄,陛下亲自去找苏先生,可否带上了太子?”
  书斋院长停下步子,望向张云海问道。
  “没有。”
  “太子也是刚刚知晓,所以愚弟才会如此焦急。”
  张云海出声,告知对方这件事情。
  “太子刚刚知晓?”
  一瞬间,书斋院子更加沉默了。
  如今,永盛皇帝虽没有到迟暮之年,但也不年轻了,年轻时跟太祖征战,中年后发动建德难,身上全是旧疾。
  指不定那一天就驾崩了。
  当然身为臣子,肯定不希望皇帝驾崩,可任何事情都要做好万全之策。
  他们是太子的人,甚至满朝的文臣有七成都是太子麾下。
  大夏皇帝请来苏文景,却没有告知太子,这对他们来说,并不是一个非常好的讯号。
  “文景先生,为兄也十分敬佩。”
  “乃当代大儒,此番出山,可能当真突破到半圣境。”
  “他执掌大夏书院,倒也合适,只不过听闻文景先生有些古怪,也正是因为这些古怪,所以与他兄长有巨大隔阂。”
  “但不管如何,我等还是不要乱语,这件事情陛下既然已经决定了,想来说什么都没用。”
  “再者,若是搞些动作,会惹来清流一派读书人抨击,到时候更为麻烦。”
  “文景先生什么时候来?”
  书斋院长沉思过后,缓缓开口。
  “这个就不清楚。”
  “还有一事,文景先生的兄长,去了扶罗,执掌扶罗书院。”
  张云海再次说出一个辛秘。
  让书斋院长脸色一变。
  “去了扶罗书院?”
  “怪不得陛下亲自去请文景先生出山。”
  书斋院长惊叹。
  苏文景乃是当代大儒,极有可能成为半圣的存在。
  但苏文景的兄长,却是真正的半圣,两人同父异母,但儒道上面,苏文景的兄长要略胜一筹,一门双儒。
  也正是因为如此,苏文景的名气才会这般响亮。
  可让人没想到的是,苏文景兄长居然去了扶罗王朝。
  东荒境内,有三大王朝,大夏王朝,扶罗王朝,还有大金王朝。
  大金王朝实力最强,大夏王朝第二,扶罗王朝第三。
  毕竟大夏王朝建立初始,之前是十国争霸,若不是太祖降世,平乱外族,横扫十国,也就没有大夏之说。
  大夏王朝超越大金王朝也是指日可待,如果不是出现了建德难,估计更快。
  但就是因为建德难,导致大夏王朝陷入内乱十二年,被拖了十二年发展,所以身居第二。
  这件事情,也成为了当今圣上最大的耻辱。
  也是不少读书人抨击之一。
  “恩。”
  “兄长,此番我等当真静观其变吗?”
  张云海继续出声问道。
  “恩。”
  “若文景先生兄长没有去扶罗,我等还可以从中迂回一二。”
  “可文景先生去了扶罗,陛下的心意我大致明白了。”
  “此次大夏书院,我等千万不可插手,就让文景先生来吧。”
  书斋院长缓缓说道,定下主意。
  “好。”
  “既然如此,那愚弟告知其他同僚,免得闹出乱事。”
  张云海也附声说道。
  “去吧。”
  后者点了点头,当下张云海便直接离开书斋。
  而与此同时。
  大夏京都。
  顾家。
  随着顾锦年刚刚回到府邸内。
  刚准备读书凝气时。
  六叔的身影便出现在院中。
  “锦年。”
  “来,六叔有事跟你说。”
  彷佛是特意等待一般,顾锦年的六叔,顾宁涯一脸笑容道。
  “六叔,你怎么感觉没事做啊?怎么三天两头往家里跑?”
  “你被革职了?”
  “还是被架空了?”
  顾锦年走近,同时一脸好奇地看着自己这位六叔。
  倒不是顾锦年毒舌,相比其他几个叔叔,自己这六叔当真是闲的没事做。
  好歹也是悬灯司副指挥使啊,朝廷上上下下多少事要做?怎么感觉很闲一样?
  “锦年,你怎么大病一场后,性子感觉变了一样啊?”
  “以往你看到我来,那次不是眉开眼笑的?”
  顾宁涯有些郁闷。
  可不等顾锦年说什么,他便直接勾住顾锦年的脖子道。
  “锦年,跟你说个好消息。”
  “这次大夏书院的院长,不是杨开担任了。”
  “换了个人,不是朝堂上那帮酸儒。”
  “你这次走运了。”
  顾宁涯有些迫不及待,将这件事情告知顾锦年。
  “不是杨开?那是谁?”
  顾锦年并不惊奇,这事杨寒柔告知过,不过顾锦年很好奇,朝廷会让谁担当院长。
  “大名鼎鼎的半圣苏文景。”
  顾宁涯压着声音,告知顾锦年。
  “苏文景?”
  听到这个名字,顾锦年微微皱眉,脑海当中顿时浮现大量信息。
  “他居然被请出来了?”
  下一刻,顾锦年不由咂舌。
  通过脑海当中的记忆,顾锦年知道这个苏文景,可是当代文人的楷模。
  大夏读书人的楷模。
  三十岁便成了大儒,如今也到了花甲之年,距离半圣境只差一步。
  所以被世人尊称半圣。
  顾锦年真没想到是他。
  “恩。”
  “所以说你小子运气好啊。”
  “苏文景性子古怪,但澹泊名利,是你爷爷为数不多佩服的读书人。”
  “原本我还担心,大夏书院那帮人会找你麻烦,现在有文景先生在,想来会好很多。”
  顾宁涯如此说道。
  “懂了。”
  顾锦年点了点头,自家爷爷敬佩的人,想来肯定与等闲读书人有本质上的区别。
  不过大夏书院找不找自己麻烦,顾锦年也无所谓。
  “对了,锦年,等大夏书院开学之时,有个叫苏怀玉的人会来找你。”
  “他会辅佐你调查真相,不过明意上是来保护你的,暗地里调查。”
  “你不用约束他什么,也可以完全相信他,但家事不要跟他说就行。”
  顾宁涯说起正事,告知顾锦年这件事情。
  “明白了。”
  “对了,六叔,有个事找你。”
  顾锦年将这个信息收下,同时望向顾宁涯,说起一件事。
  “什么事?”
  顾宁涯问道。
  “六叔,你有银子没?给点。”
  顾锦年伸出手来。
  脑海当中还有一棵氪金古树,眼下没什么事,可有备无患,多弄点银子不是坏事。
  “你要银子作甚?”
  “诺,拿去,省着点花。”
  顾宁涯满是好奇,同时从怀中取出几两碎银,递给顾锦年。
  “就这?”
  顾锦年望着顾宁涯手中的几两碎银,眼中满是疑惑。
  “这还嫌少?”
  “那你要多少?”
  “你六叔我月俸也不过二百两银子,这好说歹说五两银子有吧?”
  “族里又不给银子花。”
  顾宁涯有些没好气。
  “不对啊,族内虽说不给银子了,但私库补贴总有吧?”
  “六叔,你好说歹说是个悬灯司副指挥使,族里难道不给你私库补贴?”
  顾锦年询问道。
  “给啊。”
  “不过私库支出太多了,你六叔也没多少银子,锦年,我说句话你牢牢记住。”
  “越大的官,过的反而没有手下人舒坦,拿银子说,别看你六叔是个副指挥使,从三品大员。”
  “族里给的私库多,可上上下下那里不需要打点。”
  “银子这东西,没有人会嫌多,清廉也好,贪赃也罢,当了官想要使唤人,就得给下面人花钱,不给钱说再多都是多余的。”
  顾宁涯意味深长道。
  对于这话,顾锦年记在心里。
  他完全明白。
  “六叔,你说这么多没用啊,你还有多少?给我点撒。”
  顾锦年继续讨要。
  “真没多少了,你要多少?我去给你弄点。”
  顾宁涯有些无奈。
  “一千两黄金,有吗?”
  顾锦年问道。
  “滚。”
  下一刻,顾宁涯直接翻脸。
  也不给顾锦年任何一点机会,转身就跑。
  一千两黄金?他就算是有也不可能给顾锦年啊,回头顾锦年拿这钱去做了些不该做的事情,倒霉的又是自己。
  望着一熘烟便跑了的六叔。
  顾锦年叹了口气。
  说来说去还是没有及冠,全家都把自己当孩童一般,压根就不给月俸。
  想要伸手讨要也麻烦,找不出个合适理由。
  算了算了。
  顾锦年没什么纠结的,直接朝着房内开始继续读书。
  最近这段时间,他也不打算去书斋了,就在家里读书。
  大夏书院在即,自己必须要赶紧凝聚出儒道果实。
  不然心终究不安啊。
  目前脑海当中还有一颗怨气果,不过体积不大,顾锦年也不打算摘取。
  不如等再大点摘取。
  如此。
  转眼之间,便是七天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