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盐帮
作者:露晓夜白      更新:2022-01-01 23:22      字数:4858
  待得将盐帮帮众和海沙派四人全部从火屋救出之后,黄宜等已忙活了大半夜,黄宜只感到疲累不堪,只想清洗掉身上的烟火味,好好地睡一觉。刘紫绮、李惠兰也已劳累不堪,两人的脸上都布满了倦意。
  但是这件事还没完,黄宜打起精神,走到周奎安的身边。问道:“周堂主,请问是什么人将你们关在这茅屋之内的?”
  周奎安仍然说不了话,也动弹不了,因为他被封住的穴位还没有解开。黄宜问道:“刘姑娘、李姑娘,你们懂得解穴吗?”
  李惠兰道:“当然懂啊,你难道不会?”
  黄宜道:“我真不会解穴。”忽然想起在山上学武之时,看到铁罗汉身上绘着人体穴位分布图,注明了人体身上的三百多个穴位,但自己只专注于铁罗汉身上的拳法和腿法,并没有练过那套修炼内功的法门。此刻想来,颇觉后悔。
  李惠兰道:“不就是解穴吗?行走江湖要是连这个也不会,那还得了?我来给他们解穴就是。”
  黄宜道:“你能解穴就好了,只要解了他们的哑穴,他们能开口说话,我们就能问问是什么人绑着他们的。”
  李惠兰走到周奎安的身旁,忽然踌躇起来。她父亲传她武功之时,确实讲过推宫过血的法门,但是推宫过血之前,得先知道被点穴之人是哪个穴位被封住了,依照穴位所在的经络进行推拿,才能解开被封住的穴位。她既不知这些人中穴的部位,也就无法给他们解开穴位。
  刘紫绮忽然说道:“还是别白费心力了,他们都中了哑穴,但我们却不知道封住他们穴位的是什么人,也不知那人用的是何种手法。我父亲曾经说过,点穴和解穴是一门高深的武学,很是深奥。如果我们的内力与封住他们穴位的人的内力不合路子,强行去解,那是要出乱子的,可能会让他们变成瘫痪。”
  李惠兰道:“有那么严重吗?我爹从来没说过。”她不经意间提到她的父亲,便想到了白马帮的惨祸。心中一阵难过。道:“我们接下来怎么办呢?是去是留?”
  是去是留,这个问题也同时困惑了黄宜和刘紫绮。青衣十八楼的人到底去了哪里,半点风声也没有,到哪里才能找到他们?才能找到八卦神拳门的刘志勋?到哪里才能找到毒杀李梁栋的凶手?
  黄宜当初答应帮助刘紫绮去找她的父亲,后来又答应帮助李惠兰找到毒杀李梁栋的凶手。他当时只是一时的怜悯,觉得这两位女子各有各的悲苦,这才自告奋勇。然而事情到了这一步,竟变得没半点头绪,也没任何线索。如何去找?到哪里找?没有方向,黄宜只能摸着石头过河,但是却发现连石头都摸不到一块,只能淌过河流。
  黄宜坐了下来,定了定神。他知道越是这个时候,越需要休息,只有休息好了,脑袋才能清醒,才有精力去想这些破烂事。不一会儿,他倒在草地上睡着了。
  刘紫绮和李惠兰相对无言,两人各有各的难事,但都一筹莫展。本来把希望寄托在黄宜身上,但是黄宜偏偏在这个时候睡着了,又能怎么办?两人心中都明白,黄宜也是人,他也会累,也需要休息。于是这两人走到一块干净的草地上,靠着河边的柳树,各自闭目养神。
  草屋四周的大火还没有熄灭,聒聒噪噪地烧着。盐帮帮众和海沙派四人双眼都盯着这大火,想到这次死里逃生的经历,众人无不感到心有余悸。
  盐帮帮众之中,有许多人家财丰足,衣食无忧。他们靠贩卖私盐起家致富,他们都明白这是一条不归之路,那是公然抢朝廷的生意,但还是做了。为什么会这样说?这要从食盐的发明说起,简略说说得了,如果要认真来写,可以写成一本《食盐的起源和演变史》,甚至有充足的依据申请吉尼斯记录。
  食盐的发明竟起因于一个意外,远古时期,炎帝神农氏属下有一个部落居住在今山东潍坊寿光一带,叫做夙沙部落。部落中有一个人叫夙沙氏,他聪明能干,体力过人,善于使用绳子结成的网捕捉禽兽和鱼类。
  一天夙沙氏捕到了一条大鱼,他和往常一样,一面生起大火,舀起海水倒进锅里(古代不叫锅,叫鬲,相当于今天用的锅)煮着,一面清洗鱼的内脏,准备洗干净鱼后,放在锅里煮来吃。
  突然,有一头野猪从他的面前飞驰而过,夙沙氏立即去追,等他捉住野猪,从山林中走回来时,却发现海水已经煮干,锅底留下了一层白白的细末。
  他用手指沾了白细末放到嘴边一尝,顿感鲜美无比,竟是生平从没尝过的美味。他大喜若狂,架起柴火烤野猪,等野猪烤熟了,沾点白细末涂到肉上再吃,这一下,连野猪肉都变得十分的鲜美可口。他欣喜地把这件发明告诉了族人,人们尝到了美味,纷纷开始煮海为盐。
  这件事很快传到了炎帝的耳朵里,炎帝带着夙沙氏去拜见黄帝,献出海盐用于调味,果然味道极是鲜美。黄帝十分高兴,一定要有个字来称呼那白白细末,黄帝将这项光荣的任务交给了仓颉。
  仓颉结合夙沙氏煮盐的经过,以及夙沙氏身为人臣等多重含义创造出“鹽”字,即为盐的古体字。
  “鹽”字之中的‘臣’字是指臣子,‘人’指工人,‘卤’字在古代与‘西’字同意。当时的统治中心位于今天的河南中部以东及山东境内,河东及关陇地区都被认为是“西方”,也就是现在的山西西南部和陕西关中地区。以“西”代表“卤”,指的是两地出产的是自然盐,表明盐的盛产地。“鹽”字下面的‘皿’字代表器皿,食盐最先出现在一口锅里,锅是器皿,表明最先出现的食盐是从一口锅里煮出来的,当然那时候的提炼技术还不成熟。
  至此以后,食盐成了生活的必须品,人们开始煮海为盐。春秋时期,齐国的丞相管仲发现食盐这种百姓必需品,每个人都可以自由的生产和运销,由此诞生了一批实力雄厚的大盐商。他们垄断了海盐的生产,哄抬盐价,由此带来了巨大的财富。如果由国家直接管理海盐的生产和运销,不但可以抑制地方势力,还可以为国家增加财富。
  于是,管仲颁布了法令,组织专门的工匠砍伐山林,煎煮海水,生产海盐。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食盐专营”,开创了食盐官营制度,为富国之大计,此后,各朝各代的统治者无不重视。而夙沙氏被尊为‘盐宗’、‘盐神’。
  而有的朝代看中海盐这条富国之路,抬高食盐的价格,老百姓要交各种赋税,又要花费高昂的价格才能吃到海盐,这就加重了百姓的负担。一年到头拼命地忙活,才勉强能维持生计。
  官府虽然严令不得私自造盐,而且立有法令,若捉到私自造盐者、贩卖海盐者,必加重惩。但还是有人愿意铤而走险,冒着被诛九族的危险试一试。因为海水那样多,又不须花钱去买就能得到,造盐极是方便,这是一项不须一分本钱的生意,只要有胆子敢去做,包管稳赚不赔。
  这伙人不但私自造盐,还私自贩卖。发展到后来,私造者和贩卖者分成了两路,由一帮人偷偷煮盐,另一帮人负责贩卖。从这里看来,知法犯法并不完全属于今人的专利,而是古已有之,流传久远。
  盐商贩子的海盐既不须一分本钱,因此与官方价格相比,就便宜得多,纯度并不比官府造的差,老百姓自然人人愿意购买低价的海盐。官府的海盐便极少有人愿意购买,因此说盐商贩子成了与官府抢生意的人。
  五代时期,由于军阀混战,虽只短短五十三年,但几乎每年都有仗打。因此从后梁开始,到后唐、后晋、后汉以至后周,官府的统治力明显不如以往的朝代,对盐商的管控力度自然要弱得多,盐帮因逢此契机而得以壮大起来。
  盐帮中的罗胜海等人回思适才死里逃生的遭际,心惊之余,又暗自庆幸,这条命算是捡回来了。
  有的人经此大难之后,更是仿佛已陡然之间看破了红尘,而萌生退出武林的想法:“我原本饭也吃不饱,争些饿死街头,成了没人收尸的孤魂野鬼。得遇良机,走上了贩卖海盐的路,才终于扭转乾坤。这些年来,虽然担惊受怕,但也积累了不少财富,已够用下半辈子了。肩膀上的这颗脑袋时时有搬家的危险,这种担惊受怕的日子实在受够了,实在犯不着再去冒险了,这条命该留着去享福。”
  有的已开始盘算,此番大难不死,实在侥幸之极。而为何会遇到这个差点被烧死的大难,归根结底,还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这八个字给害的。于是,暗暗打定主意:“从此以后,武林中的恩怨仇杀与我再无半点关系,是张三杀了李四也好,是海沙派吞并的盐帮也罢,他们自管热闹,我是绝不会再参与的了,甚至连看都不要看。今后去个人迹罕至的地方,隐居起来,能安安稳稳过完下半辈子,也就很知足了。”
  有的则想:“我离开老家已十来年了,因为干的是盐商这条株连九族的勾当,十年来不敢与家人通信,连姓名都是伪造的。不知家乡的桃花是否依然的绚烂,隔壁村子的小芳嫁人了没有?这条路再走下去,有死无生,是时候收手了。等我身上的穴道一解,我便卷铺盖回家。家乡的桃花,隔壁村子的小芳姑娘……魂牵梦萦的地方,魂牵梦萦的人。”
  天色渐渐发白,太阳出来了又落下,已是第二天的黄昏。黄宜沉沉地睡了一觉,直到黄昏才醒过来。
  发现刘紫绮和李惠兰也已睡醒,她们没有深睡,时醒时睡,但还是得到了充足的休息。
  而盐帮帮众和海沙派的人仍然坐在草地上,十二个时辰将到,算起来他们身上的穴位也快要解开了。
  刘紫绮向黄宜招了招手,三人转到一棵柳树之下。刘紫绮悄声道:“我们还是走吧,这伙人身上的穴位快要解了,他们穴位一解,将有一场混战,我们终究是外人,不便观战。”
  李惠兰道:“我们冒了那样大的险,费了那样大的力才救出他们,就这样走了,是不是有点亏?”
  刘紫绮道:“别说什么亏不亏的。李妹妹,你以后千万别提这事,否则会早来祸患。”
  李惠兰道:“为什么不提?难道不是我们救了他们吗?”
  刘紫绮道:“这件事你以后绝不可再提起。你听我的,绝不会错。天色尚早,我们赶快离开吧。”
  黄宜也赞成趁早离去。道:“我想和他们说几句话再走。”刘紫绮一听便即明白黄宜想说什么。道:“你去说吧,我们不过去了。”李惠兰问道:“你想和他们说什么?”
  黄宜道:“待会儿你就知道了。”黄宜从柳树后面转过身来,走到众人的前面。
  抱了个四方拳。道:“各位盐帮的大哥,海沙派的朋友。在下与各位初次相识,此前并深交,我也不清楚你们有什么仇怨,仇恨有多深。但希望各位大哥念在大家同属武林一脉的份上,以和为贵,盐帮和海沙派今后和平相处。青衣十八楼为祸武林,先以诡计擒拿了八卦神拳门门众,后施毒药暗害了白马帮的李帮主。青衣十八楼神秘而又狠辣,其称霸武林的野心已渐渐暴露。武林中各门各派都将成为他们剿除的目标,残害的对手,实是武林的公敌。自古私仇是小,天下苍生为大,在下希望你们两派以武林苍生为重,放下私冤,和力对付青衣十八楼。”
  黄宜说完,转身走开。刚走出几步,只听嚯的一声,罗胜海一跃而起。几乎同时,吉达、周奎安、贾敬贤等人也各站立起来。
  周奎安道:“黄兄弟,在下有一事相商,且请留步!”又转头看向众盐枭。道:“盐帮与海沙派的仇如何算法?”
  吉达听他出言不善。道:“你想怎样?我随时奉陪!”
  黄宜生怕各人再斗,跑过来,拦在两人的中间。道:“大家请罢斗如何?”
  周奎安向吉达冷冷一扫。道:“看在黄兄弟的份上,我就宽限你多活十天,你最好在这十天之内把后事料理了。该买棺材的买棺材,该立遗嘱的立遗嘱。”
  贾敬贤、朱武胜兄弟跟着哈哈大笑,以增长堂主周奎安的气势。
  吉达冷笑道:“这话原也是我要对你说的。你放心,我一定会买口好的棺材,不过是为你准备的。你海沙派吃尽海风,穷得要命,估计连棺材本也没捞到,看在同是武林同道的份上,你的棺材我便为你来买了。哈哈!”
  要是换在平时,众盐枭定会跟着吉达大加嘲笑,以起随声附和,增强气势之效。但这时,大多数帮众都已萌生退出武林之念,实不愿再陷身于江湖仇杀之中。只有几个铁了心一条路走到黑的帮众大笑起来,声势便弱得多。
  吉达也感觉到今天的气氛有点儿不同寻常,心想:“这些家伙不够齐心,还是先回去整顿整顿,准备好与海沙派一决雌雄。”道:“我们走!”带领众人转出小桥,向西南而去,但见众人稀稀落落,心思各别,便连走路也各朝一边了。
  周奎安心中暗暗高兴:“这些盐枭是商人出身,一向见利忘义。虽然人多,但各怀私心。我海沙派人数虽然不多,却能齐心合力,剿灭盐帮并不难事。”
  黄宜心中则想:“到底是怎样的深仇大恨,他们为何不肯放下呢?”
  却听周奎安说道:“黄宜兄弟,在下与各位兄弟能得死里逃生,全仗你冒死相救。恩德没齿不忘,请受我一拜!”黄宜见周奎安要跪倒,忙先扶起他。道:“江湖救急,原是我辈份所当为之事,周堂主不必多礼。”
  周奎安顿了顿。道:“好!难得黄兄弟义气深重,我们也不该拘于礼数了。黄兄弟,你看盐帮中人怎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