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冲关遇奇事
作者:露晓夜白      更新:2020-08-30 23:39      字数:4694
  汪远洋道:“我们就从西南角冲出去。哎!”说完,长长地吐了口气。只见他脸上笼罩着一层忧郁之色,那是极少见到的。
  黄云龙还担心是汪远洋并无必胜把握。心想:“契丹人生来悍勇,莫非大哥是怕了契丹兵,才会长吁短叹。也对!黄河三侠打架从来没输过,可不能到老来竟折在契丹兵手上,将一世英名付诸流水。”道:“大哥,咱们兄弟行走江湖数十年来,哪次怕过?大哥不必担忧,小小一支契丹兵,能奈我何?”
  汪远洋道:“我所以长叹,并非惧怕契丹兵。”
  崔剑鸣便问道:“那大哥为何事感叹呢?”
  汪远洋道:“你们知道吗?我们所站立之地,是山丹军马场的边缘。原先是匈奴人霸占了这片军马场,他们在这里养得壮马,组建骑兵,去攻打中原。匈奴骑兵奔行迅速,一直所向无敌,他们每次去攻打中原,都是以抢掠为主,攻破一城,抢走无数珠宝,将城池大大破坏之后,纵马离去。因为所骑之马十分健壮,中原的马追不上他们。匈奴骑兵大肆抢掠之后,安全撤退,却给中原造成巨大的灾难,他们是中原汉人的梦魇。直到汉武帝时,霍去病率领万余名健将,西出长安,在祁连山西端击溃了匈奴骑兵。彻底打垮了匈奴的气焰,从那时起,这片丹山军马场被收入华夏版图,深受重视。我之所以感叹,是因为中原没一个雄才大略之人,统一海内,致使这片肥沃土地落入契丹贼人手中。可惜可叹!”
  众人无不黯然,他们不会领兵打仗,也不懂朝政。见国土流失,自己无能为力,都觉得屈辱。
  汪远洋道:“契丹人胆大妄为,竟敢霸占丹东军马场。兄弟们,如今叫我们碰到,你们说该怎么办?”
  众人沉思了一阵。黄云龙道:“还能怎么办?他们要想骑在我们头上拉屎,欺辱中原无人。我们就要给他们点颜色瞧瞧,叫他们见识见识咱们汉人的厉害!”
  崔剑鸣道:“二哥说得对!契丹臭贼近年来屡屡兴兵进犯中原。他们以为汉人好欺负,猖獗得很!”
  只听卫双青大声喝道:“岂有此理!他奶奶的!”
  秦桑却道:“但他们是一支部队,手持利器,又有弓箭长枪。我们几人赤手空拳,和他们硬碰硬,占不到什么便宜。”
  黄云龙胡子一立。喝道:“听你这口气,是想临阵退缩吗?”
  秦桑道:“晚辈绝无此意,只是觉得若无必胜之算,最好不要轻易招惹契丹人。”
  黄云龙道:“他们霸占了我们的军马场,你却说不要去招惹他们!你这分明就是懦弱,老子一把年纪,没几年好活,尚且还有几分骨气!你这王八蛋竟如此没有骨气,连老头都不如,你真是妄自活了。”
  秦桑给他当面辱骂,面子上十分挂不住。怒道:“我哪时候说要退缩了?你们不怕死,我会怕死吗?”
  黄云龙见激得秦桑发狠,同仇敌忾,这才微微一笑。道:“这才像话!一会儿我们冲关之时,多杀几个契丹臭贼。此战不仅是我们与契丹兵的对抗,更是中原武人与契丹鞑子的较量。到底是契丹兵的强弓硬弩厉害,还是中原武术更胜一筹,就看各位尽不尽力了。”人人心中均想,这一战关乎中原武林的气运,丢不起这个脸。都发了狠,非胜不可,人人心中憋足了劲。
  汪远洋道:“一会儿我们从西南角杀出!敌方人多,又有弓箭。我们冲过关卡后,由我们三兄弟负责对付弓箭手,其他人只管杀贼。这一战要打出中原武林的威风,但也不可恋战。”
  汪远洋年纪最大,众人自然以他为尊,甘奉其令。齐声道:“是!”黄宜年纪虽小,见别人都气势如虹,却也参和着道了声‘是!’,只是声音细微,没人听得到。
  天色将黑,一行七人摸黑沿丛林往西南方走去。霍山见到黄宜满脸兴奋,对前面的契丹人竟无半点畏惧之意。心想他没见识过契丹军的凶悍,初生牛犊不怕虎。凭自己的武功,自卫是不成问题的,但在乱战之中如何照护黄宜周全,却觉大是费神。
  霍山道:“待会儿你紧紧跟着我,不可乱走。知道吗?”
  黄宜道:“我知道,霍伯伯,契丹人很坏吗?”
  霍山道:“契丹人很坏,他们抢占中原的地盘,来中原掠夺妇女和财产,他们是大大的坏蛋。”
  黄宜道:“中原人为什么不反抗呢?”
  霍山道:“他们是最无辜的百姓,因为不会武功,被欺负时,全都没有还手之力。”
  黄宜道:“契丹人只抢百姓吗?”
  霍山道:“契丹兵来攻打中原的时候,达官贵人们就会闻风先逃。只有百姓逃不掉,所以遭罪的是百姓。”
  黄宜道:“百姓真可怜。”
  说话之际,已越过丛林,来到丹山军马场的边上。霍山又嘱咐道:“记住我刚刚跟你说的,跟着我走,不要乱跑。”
  黄宜道:“记住了,我待会儿跟着霍伯伯走。”
  霍山点了点头。暗想:“师妹,你在天之灵一定要保佑我们旗开得胜,顺利冲关。”
  天上一轮明月忽隐忽现,明亮时照得军马场如同白昼。黄宜紧跟在霍山身后,放眼望去,见前方是一片十分空阔的绿草地。绿草地上扎起数百个蒙古包,蒙古包外围点起了数百个火堆。又见数百个契丹兵士围着正中央的火堆,或坐或站,都没穿铠甲,不时传出呼和呐喊之声。原来这数百名契丹兵士正在比试摔跤。习俗与维吾尔部众相似。黄宜自小看得习惯了,倒不觉得如何奇怪。霍山等人虽然见多识广,却从没见过这等场面。
  秦桑道:“这群狗鞑子在干什么呢?怎么连卫兵也撤走了。”
  黄宜道:“他们在比摔跤,选出摔跤英雄。”
  汪远洋等人均想,自己见多识广,竟不如这孩子知道的多。但想到黄宜曾与维吾尔部众共同生活了十年,对草原上的习俗知道的当然超过自己。
  黄云龙问道:“大哥,还去杀他们不去?”
  汪远洋沉吟未决。按他们先前的计划,到了栅栏边上会遇到守卫阻拦。就杀死守卫,冲过去。但守卫已撤走,都去比试摔跤去了。事情忽然转变,与先前料想的不一致,使他们有些措手不及。
  众人心中都在盘算着:“契丹兵搞聚会,比摔跤,连守卫也撤走了。不用跟他们正面交锋,就可轻易过关。不但省事,还不会有性命之忧。”虽然他们都认为自己武功高过契丹军士,单打独斗,自然有胜无败。但契丹军士众多,若都一涌而上,刀剑无眼,混战中谁都没把握能安然而退。他们虽不怕死,都敢跟契丹士兵拼命,但那毕竟是退无可退时的无奈之举。若能安然退却,谁又想将自己往死路上送去呢?所以能不交手是最好的。但是人人有言在先,都信誓旦旦,说要给这群契丹士兵一点颜色瞧瞧。如果就这么静悄悄地离开军马场,与这群契丹士兵擦肩而过,岂不是食言而肥了吗?且又逃不脱故意避敌的嫌疑。虽然故意避敌不比临阵退缩丢脸,但同样不光彩。
  众人踌躇起来,是突然冲进敌营,搅他个天翻地覆,还是悄然退走,人人都陷入了犹豫之中。
  突然间,营地上数百名契丹士兵全都停止了呼喊,全场变得鸦雀无声。契丹士兵中走出一个身穿红袍的将军来。他向营地左方叫道:“石将军,小将在北方时,便时常听到关于你的种种勇武传说。听说你英雄无敌,有万夫不挡之勇,小将对你膜拜已久。不期今日得见真容,实乃万幸。”说完拱了拱手。
  只见左面的人群中走出一个五十来岁的老者,那人身穿青色蟒袍,头戴紫金冠,脚下踏一双紫色皮靴,衣着服饰华贵已极。但神色忧郁,一张脸上皱巴巴地,显是忧思缠身,虽身份尊贵,却有太多的不如意。又见他身旁矗立着两员大将,均腰悬宝刀,面色沉着,一看就知是身经百战的勇将。不知是什么来历?
  汪远洋等人忽然见到有汉人在场,都大感讶异。心中都在想:“石将军?是哪个石将军呢?这个石将军显然是个汉族大官,汉人当中竟有人和契丹兵走得如此近的吗?怎么没听说过。”又想:“汉族高官与契丹兵深夜会谈,莫不是商讨什么军国大事?”众人同时想到此节,都觉今夜所见之事,非同寻常,禁不住手心冒汗。
  黄云龙低声问道:“大哥,你看这事当如何区处?”
  汪远洋虽见多识广,一生经历无数大风大浪,但今晚所见之事实在太过离奇,会谈的双方到底是何身份,要谈论什么事,竟无半点端倪可寻,也绝对推想不出,只知这不是平常的江湖聚会。如何区处,实在难以决断。道:“我看今晚这事有点不同寻常,先看看那姓石的汉人高官是什么来历。此时却不便贸然出手,搅乱局面。”
  众人均点头称是,人人屏气凝神,藏在土坡下,静观其变。
  只听那姓石的汉人高官说道:“将军盛赞,敬塘何以克当?我看将军面相与父皇相似,不知将军是哪位王叔?”
  那契丹将军哈哈大笑。道:“石将军当中原之主有十年了吧。很好,很好!你没有忘本,还没忘记你这帝位是家兄一手扶持的。我叫耶律牙里果,排行老四。”
  只见那中原高官躬身行礼道:“原来是四叔大驾到此,敬塘给四叔请安了。”
  那将军年纪不过三十八九岁,但汉人高官却是五十开外的老者了。他竟然以老为小,称那年轻契丹将军为四叔。况且一个是契丹人,一个是汉人,一个在北国草原,一个在中原,原是八杆子也打不着的两个人,如何就拉上亲戚关系了呢?
  汪远洋等人看后大感哗然,心中惊异不定。今晚所见之事堪称神奇莫测。可见到那中原高官在契丹将军面前自称小辈,行止卑微,又倍觉耻辱,感到脸上无光。
  耶律牙里果大笑道:“论年纪你比我长,你叫我四叔,原是不敢当的但论辈分,却是我高,当你四叔是当得的。”他缓了缓。又道:“只说你武艺超群,当年助唐灭梁时,立下了赫赫战功。你学的是什么武功啊?”
  那汉人高官道:“小侄少年时曾在少林寺当过几天杂役,学得几手罗汉掌法,伏魔刀法。不过小侄这点微末道行算得什么?在后唐灭梁的战争中,真正立下汗马功劳的。是李存勖、李嗣源父子。他们的武功高我何止十倍。”
  耶律牙里果道:“我对自小对中原武学就有极大兴趣,都说天下武功出少林,这话是真是假?”
  汪远洋等人又是一惊。契丹人远居漠北大草原,耶律牙里果竟然对中原武学有着浓厚兴趣,更难得耶律牙里果竟然能将‘天下武学出少林’这句顺口溜说得十分顺畅。
  汪远洋忽然低声叫道:“我当是谁,原来是他,是这卖国贼。”老脸上暴出一股激愤之色。
  黄云龙道:“大哥,你认出那狗官来了吗?”
  汪远洋哼的一声。道:“他便是臭名昭著的儿皇帝,石敬塘。此人为夺得帝位,当年认贼作父,甘拜耶律德光为义父,将幽云十六州拱手让给了契丹人。他叫耶律牙里果为四叔,看来耶律牙里果是耶律德光的四弟了。”
  人人看着石敬塘,都愤怒不已。
  黄云龙道:“那他们来此聚会是为了什么事呢?莫非契丹人嫌幽云十六州小了,还要石敬塘再割土地给他们吗?”
  崔剑鸣道:“要真是这样,我们可要拼命阻止。今天割五城,明天割十城,割来割去,把大好中华割得四分五裂。他不心疼,我们心疼!他不爱惜,我们爱惜!”
  卫双青紧握拳头。道:“我看不如先杀了这卖国贼。契丹人是和他订约,不是和我们订约。只要他一死,割让幽云十六州的协议就不算数,我们就能明正言顺地夺回来。”
  汪远洋道:“先听听他们说什么。”
  只听石敬塘说道:“天下武功出少林这话是真的。中原豪杰一致认为少林寺是天下武学的泰山北斗。天下的武功虽然门类繁多,但总是以少林武学为依托,再行发扬光大的。”
  耶律牙里果道:“我自小仰慕少林武学,可因为我是契丹人的缘故,这辈子是别想学到一招一式少林武学了。”
  石敬塘道:“小侄有幸学到几手罗汉掌法,倘若四叔愿学,我便将所学到的少林武功倾囊以授。”
  汪远洋等人又大吃一惊。少林武学博大精深。哪怕就是一路并不如何重要的罗汉掌法,都是少林历代高僧钻研数百年而成,威力无穷。契丹人原本悍勇胜过中原汉人,倘若让耶律牙里果学到少林功夫,他再传授给其他契丹武士,那不是如虎添翼吗?今后中原和契丹开战之时,哪还有还手的余地?汪远洋等人均感到栗栗危惧,深恐国宝落到外人之手。
  岂料耶律牙里果挥了挥。道:“不必了。少林功夫虽然名声极大,但那是你们中原的武学。我们契丹有契丹的本事,足可战胜一切功夫。”
  汪远洋等人同时嘘了口气。庆幸耶律牙里果瞧不上少林功夫,使得少林武学不致流失于敌人手上。
  耶律牙里果自己不愿学,石敬塘虽想教他,以便和他拉近关系,但也无法施展。
  耶律牙里果又道:“我是想领教几手少林的功夫,既然你会使,就来陪我练练。看看是少林功夫强,还是契丹武艺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