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萼落雪 第4节
作者:雪落千山      更新:2023-11-11 20:53      字数:3560
  “是,是。”钱嬷嬷不再多说。
  苏绾绾却已经思量起来。
  很多外头的事情,二兄都不曾对她细说。她只知道,崔仆射出自西南道的大族崔家,因为三次救驾有功,被圣人倚重。
  但他手握重权之后,行事却逐渐放肆。不知圣人是太信任他,还是顾忌崔家的兵马,始终未曾发作。
  那么,钱嬷嬷所说的“崔仆射出身不太好”,大约是他的生母地位卑微吧?
  苏莹娘不知道苏绾绾已经随随便便猜到了真相,她叹道:“还好郁翰林正巧有事,将崔仆射叫走,否则不知要纠缠到什么时候。”
  “也许不是真的有事相商。”苏绾绾道,“应该是郁四娘在帮我们。”
  “郁四娘?”
  “正是。”苏绾绾道,“方才她看见我们了,冲我们笑,又让我们不要过去。她之前摇着郁翰林的袖子,像是有事求他。”
  “原来如此。”苏莹娘对苏绾绾的判断全盘接受,“虽说如此,郁翰林也是热心之人。扶枝,到家以后,你便遣人挑几件适当的礼物,送去郁府吧。”
  郁家的根基在河西道,但在阆都也有宅邸。
  苏绾绾应好,在心中回忆着郁行安和郁四娘,最终决定送几样笔墨纸砚,再添几个阆都时兴的小玩意儿。
  雨慢慢停了,天际绽出一道彩色的虹。一行人到了苏家,苏敬禾也已回来了。
  苏敬禾道:“真是奇了,大姊,你之前不是说,吴仁道想对你动手么?他今日又上门来访,一副温柔小意的模样——我没让他进来。”
  苏莹娘坐在听竹轩的榻上,一边帮苏绾绾检查是否淋到了雨,一边道:“二弟,你做得很好。他下次再来,照旧将他赶出去。”
  苏敬禾应好,犹豫片刻又说:“他多来几次,父亲大约会命你回吴家去。”
  苏莹娘动了动唇,想说什么,却最终什么也没说。
  她只是帮苏绾绾又整了一下帔帛,笑道:“扶枝越长越美了,爱慕你的郎君这样多。”
  苏绾绾道:“阿姊也很美。”
  苏莹娘和苏敬禾听了皆是笑,苏敬禾拿出两卷算经、一卷琴谱,递给苏绾绾。
  “今日刚得来的,险些忘了给你。”苏敬禾道。
  苏绾绾接过,将书抽出帙袋,一问才知,是宗政公得罪了崔仆射,被逼散尽家中万卷藏书。苏敬禾知道苏绾绾总念叨这三卷书,就做主买下来,给了他三千两。
  苏绾绾沉默,将三卷书收好,对苏敬禾道:“多谢阿兄惦记着我,但——阿兄,这书我们不能买。”
  苏敬禾愣住:“扶枝,你之前不是心心念念要这三卷书吗?”
  “是。”苏绾绾垂眸道,“阿兄,就当宗政家只是把书寄存在我们这里,可好?”
  “自然是好。”苏敬禾道,“扶枝,我明白你的意思了,那三千两我也不去找他要。”
  苏绾绾对苏敬禾微笑。
  苏敬禾也露出一个灿烂的笑容。
  苏绾绾读了几日书,苏莹娘让人请来苏敬禾,低声道:“二弟,扶枝对那三卷书爱不释手,可她怎么不去上课?”
  苏敬禾一边喝听竹轩的茶,一边笑道:“老师说已教尽了腹中学识,再也教不了扶枝,愧领束脩,已辞去了。我看扶枝闲坐无趣,特意找了父亲,父亲这才命她协理家事。大姊,你有所不知,扶枝理家理得可好了,才两个多月,不知去了多少弊病——邹管事就是她发落的。”
  苏莹娘坐在榻上蹙眉,良久方道:“扶枝已经及笄,按照阿娘当年的打算,是要送她去宫中读女学的。”
  苏敬禾道:“还不是冲着百里夫人去的——当年百里夫人每旬都去女学授课。如今宫中女学教的都是什么玩意儿?开蒙的东西罢了!不去也罢。”
  苏莹娘沉默半日方道:“二弟,过不了几日,我便要回吴家了,扶枝的事,我鞭长莫及。但她的天赋,你也是知道的——你只让她用这份天赋来理家吗?”
  苏敬禾亦是静默,许久后问:“大姊有何想法?”
  苏莹娘说:“我想让你送她去百里夫人处。”
  苏敬禾睁大眼睛:“百里夫人已经闭门谢客多年,如何肯见她?”
  “她会见的。”苏莹娘道,“她如今老了,圣人不再忌惮她。我上一回路过肖家,听见她在庭院叹息:‘我已有了春秋,满腹才华却如同这落花,碾做一地,无人继承。’”
  苏敬禾迟疑了。
  苏莹娘说:“二弟,送扶枝去百里夫人那里读书,是阿娘生前的心愿。”
  “好。”苏敬禾最终低声应道。
  过了几日,苏莹娘被父亲勒令回吴家。苏绾绾起身,侍女一边服侍她洗漱,一边笑道:“小娘子,二郎一大早就来了,说今日不必理家,他要带小娘子出门。”
  “去何处?”苏绾绾问。
  “去肖家,拜访百里夫人。”侍女回答道,“二郎说,小娘子若有什么得意之作,可一并带去。”
  苏绾绾一愣。
  她收拾妥当,上了马车,苏敬禾仍旧骑着一匹枣红色大马,随行在马车左右。
  “二兄。”苏绾绾掀开车帘,“百里夫人闭门多年,竟愿意见客了?”
  苏敬禾骑着马,笑道:“百里夫人虽闭门谢客,但她的夫君肖公可是偶尔会外出交际的。我寻了肖大郎说项,又给肖家递了拜帖,言明要携妹拜访,肖家应了。”
  苏绾绾心跳略微加速,说了一声“多谢二兄”,又端坐在车厢内,拿出自己的文章。
  她太明白苏敬禾的意思了。天下最有名的两个大儒,一是百里夫人,另一个就是白鹭书院的山长。
  白鹭书院山长一生都没有出仕,收下郁行安之后,就不再收弟子。
  而百里夫人,曾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她是高宗最为倚重的女官,曾被民间称为“女相”。
  她的算学极为出众,主持过几项重要的水利工程,还曾掌管高宗诏令的施行。
  苏绾绾拿着自己的纸卷,心想,二兄为自己如此费心,可自己写下的这些东西,能够打动百里夫人吗?
  “扶枝,到了。”苏敬禾道。
  苏绾绾下了马车,肖家的门房迎出来,笑着请他们入内。
  很快,两人便见到了百里夫人的夫君——肖公。
  肖公已近古稀之年,神色和蔼,让侍女煎茶。
  苏敬禾和他寒暄半日,拿出苏绾绾的纸卷,委婉地表达想携妹拜访百里夫人的意思。
  肖公接过苏敬禾递来的纸卷,笑眯眯的,没有应好,也没有应不好。
  又聊了半日,他让儿子肖大郎过来接待,自己找借口离开。
  肖大郎已经定了亲,他跪坐在苏敬禾对面,给两人倒茶。偶然抬头看见苏绾绾,只觉眼前一亮。
  他连忙低下头,在心中不停默念未过门的妻子的名字,不敢再看。
  肖公拿着纸卷去了自己的书房,看见郁行安,笑道:“还没走么?”
  郁行安站起身,温和道:“老师命我每日过来拜访,肖公有事暂离,我不敢贸然告辞。”
  郁行安的老师,曾是肖公和百里夫人的至交好友。
  肖公摇头,明白昔日好友为何要派这个弟子过来了。
  这样一个温和出众的后生,一连来了一个多月,他时隔多年的火气,早已渐渐消了。
  他请郁行安坐下,说道:“也不是什么大事,只是有人想造访拙荆。你也知道,拙荆多年不见客,我总要替她把把关。”
  肖公一边说,一边将苏绾绾的纸卷从帙袋中抽出来。他眼睛有些花了,将那纸卷凑到直棂窗下,细细看着。
  郁行安始终耐心地等待。
  他离开白鹭书院之前,老师说:“老师一身学问,已尽数教给了你,唯有一事,我当年确实做得不好……阆都的肖家,你有空便去坐坐。肖公是赤诚之人,你坐上一个月,他看见你,便会慢慢消气。再过二十个月,他便会待你如同亲子侄了。”
  虽然据郁行安听见的传闻,似乎是肖公对不起老师。
  但他并没有探问老师的秘辛,只是依照嘱托,每日过来坐坐,喝茶谈天。
  上回去金鸟寺,也是肖公提起想要一枚主持开光的平安符。
  他便将郁四娘也带去,向金鸟寺主持求了两枚,一枚赠肖公,另一枚戴在郁四娘身上。
  肖公看完纸卷,转头看见郁行安仍跽坐在榻上,果然非常高兴。
  肖公道:“如今有耐心的郎君不多了,各个都想着踢蹴鞠、打马球,不肯好好读书,更不肯费心去求什么平安符。
  “礼和,人人都说你文章做得好,你来看看,这篇做得如何?”
  他将苏绾绾的纸卷递给郁行安。
  这纸卷是黄色的,没有署名。郁行安慢慢往左展开,一列列墨迹出现在他眼前。
  很工整的字,雅致细密,又有筋骨。
  他并没有猜测这是谁的作品,只是慢而细致地看着,看完又读了一遍。
  之后,郁行安卷起它,思索片刻,客观评价:“结构分明,算学造诣很深,来日必成大器。”
  肖公笑道:“能得你这样一句点评,可见此人才学确实出众。”
  他将纸卷放回帙袋里,唤来一个侍女,吩咐道:“将此物拿给夫人,问问她是否要见。”
  侍女应好,转身去办。
  肖公似乎起了谈性,见茶水颜色淡了,又重新煎一釜茶,倒入郁行安的青瓷茶碗中。
  郁行安端起茶碗,才啜了几口,便见到窗外春深花浓,苏绾绾被肖家的侍女引着,裙摆逶迤,一路往内室而去。
  第7章 渊河
  郁行安视线定住。
  今日风和日丽,春深似海。苏绾绾梳着双鬟,上着夹缬窄袖衫,下穿细条间裙,身披天青色画帛。
  肖家庭院中种了牡丹和芍药,芍药未开,牡丹却已经盛绽。
  她走过庭院时,身上的帔帛缓慢拂过花阴。
  日光从直棂窗外射进来,将繁花的影子投在郁行安指尖。
  花影随着她的走姿颤动,郁行安指尖的光影也跟着移动。
  他望了片刻,垂下眼眸,呷了两口茶,对肖公赞道:“这茶水甚好。”
  “是么?”肖公笑道,“既喜欢,以后便多过来喝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