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真小道童开局 第247节
作者:喂狗的猫      更新:2023-12-27 19:15      字数:2695
  而此时的卢植,正在帅帐之中,接见一人,此人方面大耳,双手修长,要说过膝,那就多少有些黑的成分在里边。
  天庭饱满,一看就是个有福之人。
  身上隐晦的气息,时不时显露。
  显然亦是本事在身之人。
  此人便是涿郡刘备,刘玄德了,其腰间一把宝剑,枣木为剑鞘,剑柄被麻布包裹,整个显得的有些破旧。
  这是大概三个多月前,自己二弟张飞拾掇给自己的。
  说是从天而降,刚刚好,斩断了帮他打造的一对雌雄双剑。
  他见这柄宝剑不错,便弄了个剑鞘,拿来送给自己。
  说来也怪,这柄剑,剑柄之处,看似胡乱缠绕的麻线,竟然无法卸下,仿佛天生与剑柄连为一体一般。
  倒是剑鞘是新制作的,没什么好吐槽的。
  此次幽州刺史要稳定地方,他立了一些功劳。
  幽州刺史不太好给他什么封赏,便将其打发到卢植帐下效命。
  这倒是正好遂了他的意,原本就不太想在幽州待,那里自从鲜卑当年被打残之后,回去便爆发了内乱。
  零星的鲜卑部落,自然不敢再南下,因此没有立功的地方。
  正好,让自己来卢植帐下听命也好。
  听说张角三兄弟都在,自己又曾经听过卢植的公开课,算是卢植的记名弟子。
  他倒不是想沾光,只是觉得,来卢植这里,可能机会要大上不少。
  仅此而已……
  果然,来了不到五天,对面张宝出来邀战,由于出战兵马不多,卢植有些摸不透张宝的套路,于是让主动请战的刘备出马。
  没想到,张宝竟然马失前蹄。
  导致黄巾军阵型大乱,张宝很轻易并被斩于马下。
  不过尸体却是被黄巾军抢回,没能斩首。
  当晚,邯郸城中,挂起了白帆……
  此战过后,黄巾军开始闭门不出,卢植几番攻打,均无成效,正当卢植打算再接再厉,一鼓作气拿下邯郸之时。
  六月底,皇甫嵩,董胖子率军一起来到卢植大营……
  一同过来的,还有一位残缺的天使,黄门令左丰。
  这次没有丘志清熟知的左丰索贿的桥段。
  而是直接拿出一份诏书,刘宏倒也没有太过苛责卢植,而是说他劳苦功高,听闻他身体不适,特许他回京养病。
  至于大军,交给董胖子统一指挥,由皇甫嵩为辅。
  卢植虽然心中不愿,却还是干脆的接下了圣旨。
  可接过来一看,却本能的感觉哪里不对。
  具体是哪里不对呢?
  他一时间又想不起来……
  “北中郎将,该交印绶了。”
  此时,左丰的提醒,在耳畔响起,他这才想起来,到底是哪里不对,印玺不对,这个诏书用的是刘宏的私印。
  虽说皇帝的私印,也是发布诏书之时,常用的印绶。
  不过这种正规的换帅诏书,难道不应该用传国玉玺吗?
  “北中郎将?”
  左丰再次催促,见董卓也有些不满,卢植这才放下心中的疑惑,开始交割事务,交接这十万大军的指挥权。
  卢植离开了,不过日子还得照常过。
  刘备去送了一番,被卢植勉励了几句,让他继续留在董卓麾下听命。
  然而董胖子依然不行,原本其麾下有一厉害武将,使得一手好方天画戟。
  然而上城容易,想要站住脚,就不容易了,“苍天”虽然没了,可建成之时,刻录的阵法还在,上去了就会被阵法压制。
  一个月后,七月底,朝廷再次换将,理由是董卓畏敌不前。
  其实主要是他总是让以前卢植的兵马攻城,他带来的人从不上。
  这才引发不满。
  最后皇甫嵩上,依然不成,不过他至少对大家一视同仁,军中也没有什么怨言。
  这一拖,便到了八月初,好巧不巧,张梁出战不利,又被斩杀,而且又阴差阳错的死在了刘备手里。
  刚刚火化了张梁,第二日,八月初八。
  好日子,邯郸开城投降了,据说张角病死,张宝张梁又先后战死。
  城中跑的跑,逃的逃,没人管事,他们一商量,干脆投了……
  向西传到京都洛阳,各级官员弹冠相庆。
  黄巾贼被剿灭了,再也不用担心被暴力抢劫了,没有黄巾贼的日子,才是好日子!
  借用他们的话来说,那就是——天下大吉!
  第二百九十八章 明鉴万里
  站在邯郸城头,刘备有些疑惑。
  张宝他不是没有交过手,在追击的过程中,他和张宝有过多次交手。
  手段诡异多变,虽然在大军之中被大大压制。
  不过其武艺也不比自己逊色多少,为何会马失前蹄,让自己直接给捡了个人头呢?
  要说这是巧合,他打死都不敢相信。
  要说那个张宝只是个巧合的话,那么,那个张梁,怎么也不可能这么弱才对,要真的这么弱,能和卢植对峙那么久?
  所以,这一切之中,都透露着一丝诡异。
  进城之后,俘虏也少的可伶。
  还有,他们只看到张角的尸体,而张宝,张梁的尸体却没有看到。
  据俘虏交代,是火化掉了,不过为什么要火化?
  他们两人死的时候,都还算面容完整,如此火化,多少有些说不过去,总是给人一种,他们在掩饰什么的感觉。
  他把这些疑点说给主帅皇甫嵩听。
  可皇甫嵩却是告诉他,当务之急,是要安定天下人心,拿什么安定?
  黄巾贼贼首全部伏诛,就是最好的消息。
  至于些许瑕疵,那都无关紧要,现在最重要的是,补种一季雁门郡太守那里,进献给陛下的,名为土豆的作物。
  可尽量弥补冀州的损失。
  刘备虽然不甚认同,不过对皇甫嵩一心为民的思路,还是比较赞同的。
  便也就不再打扰皇甫嵩了。
  皇甫嵩对卢植托他照顾的这个后辈,印象也很是不错。
  打算好生举荐一番,将来或许又是一位国之栋梁。
  其实卢植为什么会被调回洛阳,第一次换帅,却是没有用他这个,能征善战的老臣,而用了名不见经传的河东太守董卓?
  归根结底,还不是卢植手上这十万精锐大军。
  实在是太过不放心,特别是放在卢植这种正人君子手里。
  毕竟在当今陛下看来,有弱点,才有交易的前提。
  你这个人一旦没了弱点,成为一个完人,那可以参考王莽,他可是当时儒家公认的在世圣人,儒门圣贤。
  可结果的?
  因此刘宏他不想让兵权落在卢植手上。
  他怕到时候,想要办了他,都找不到什么借口。
  现在就挺好,皇甫嵩这厮,也属于军功贵族序列。
  他们可没有世家之人,那么会包装自己。
  哪怕他自己身上没什么毛病,家人身上也多的是。
  再说了,外出征战,多多少少都有违规事件发生,到时候随便找个借口,就可以把他皇甫嵩给撸下来。
  所以,相对于卢植会去坐冷板凳。
  皇甫嵩的待遇就好了很多。
  他提的,给冀州免税两年,尽快恢复冀州生产等等建议。
  全部被现在还虚弱的很的刘宏,一一采纳。
  并且为了让他皇甫嵩干的更加开心一点,还直接让皇甫嵩暂领冀州牧,全权处理冀州灾后重建的事宜。
  同时封皇甫嵩为左车骑将军,晋封他为槐里侯,食邑八千户。
  此时的皇甫嵩,手握兵马十多万,可谓显赫一时。
  都有人劝他南面称制,自立为王,和洛阳分庭抗礼……
  不过那也就说说,他是想都没敢想。
  虽然看似兵精粮足,实际他的本部只有两万,卢植留下来的十万大军,说要跟着他打仗,这个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