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真小道童开局 第264节
作者:喂狗的猫      更新:2023-12-27 19:16      字数:2804
  早已沏好茶,在那里等着他。
  其实,丘志清不是在等他,他还没有预知未来的能力,只是知道,在今天这个消息的冲击之下,定然会有人过来找自己聊天。
  而且定然不止一人。
  却没想到,第一个来的是徐荣。
  自己难道就这么让他不安吗?
  “冲和兄知道我要来?”
  “说不上知道,只是貌似多年没有和徐兄一起这么闲聊了,徐兄是有什么疑惑,或者有什么话想对在下说吗?”
  丘志清此言一出,偏厅之中,反倒是陷入了一丝沉默。
  丘志清不急,他有的是时间,和徐荣慢慢聊。
  虽然这些年,徐荣看似对雁门的发展尽心尽力。
  不过在丘志清看来,却是有所保留的,至少对他的信任便是如此。
  既然今日他第一个找上自己,那便把话说开,以免以后有什么误会,这可不是丘志清想要的结果。
  “帝薨,不知冲和兄作何感想?又有何打算?”
  “打算,如若我说,我只想安民,徐兄信吗?”
  徐荣定定的看着丘志清,丘志清眼神清澈,与之对视。
  直到过了好一会儿,徐荣这才认真的颔首,表示同意。
  “冲和兄如此说,我信!”
  “那徐兄,可愿意与贫道携手,在这即将到来的乱世之中,竭尽自己所能,保境安民,或者平定乱世,或遇明主,辅佐之?”
  徐荣一愣,他猜到了开头,却没有料到结尾。
  保境安民,平定乱世,自然是无上功德。
  可真正愿意为了保境安民,而放下自己平定乱世的诱惑。
  想着投奔明主,辅佐之的,却是在整个天下……
  不!应该说是,在他所知的历史中都不常见。
  毕竟谁没事,会把自己的基业,拱手让与他人?
  两人聊了很久,丘志清和徐荣说出了自己的设想,便是用墨家机关术,以及太平道的符文之道,看能不能两者相合。
  弄出一种更加高效的播种,或者收割工具。
  不需要如同后世一般高效。
  可怎么说,也是有仙,有神的世界。
  总不能过着原始的古代生活吧?
  对于丘志清的想法,徐荣很是赞同,便表示,愿意让更多的弟子,加入这项研究之中去,争取实现自己的价值。
  让墨家再次发扬光大。
  丘志清摇头,表示墨家的规矩,实在是太过苛刻。
  可以适当放低,或者广撒网,争取收到几个真传。
  因为墨家的规矩,比丘志清之前在重阳宫之时,严苛的可不是一星半点。
  徐荣点头,表示同意。
  毕竟别的不说,就说光脚这一条,他自己都有些无法接受,虽然到了他这个修为,穿不穿鞋都无所谓。
  不过种感觉怪怪的,且新入门的弟子也会很不习惯。
  这就是墨家的风格,他觉得没必要的东西,便无需多带。
  像鞋子,可能他们觉得,既然只要修炼,鞋子穿不穿都无所谓,干嘛还要穿?
  浪费资源,节约一点,用来做其他的,不好吗?
  接下来的时间里,丘志清便把自己当初的外门,内门制度,说给徐荣听,简单来说,便是外门学外门技术。
  内门学内门精神,外加内门技术。
  徐荣听得一会儿皱眉,一会儿点头。
  而后又提出一些自己的疑问,直至傍晚,这才离去。
  当他拉开门的那一刻,便看到,本该在讨论计划的众人,都在门外听着他们讨论,徐荣微微一笑,便拉着众人回去继续。
  连留给他们求见丘志清的机会都不给。
  他们在外面的事情,他和丘志清自然知道。
  不过两人也懒得避讳,正好趁这个机会,在交谈之时,和大家说明白。
  在交流之时,徐荣替他们问出他们心中的疑惑,丘志清接着解答的时机,抛出自己的观点,夹带着自家的私货。
  给外面这些官员,灌输自己的三观。
  两人便在这一问一答之间。
  既安了自己的心,也安了他们的心。
  看着一群人,踏雪离去的身影,丘志清嘴角露出一丝释然,用某位大佬的话来说,他这就是在统一思想。
  同时他也明白了,刘备的异动是为何……
  丘志清这边让大家安了心。
  可洛阳那边,就没几个人安心的了。
  大家的心,都变得相当的浮躁。
  皇帝死了,没有留下指定的继承人,何太后的儿子,在皇后,大将军的支持下,顺利登基,说是毫无波澜也不为过。
  可惜,他们的诏书上面,少了一样东西。
  刘宏心心念念的传国玉玺,直到他驾崩的那一刻,都没有找到。
  原本想着,换太子的想法,也一直没法实施。
  因为刘辨虽然人不够聪明,可他娘亲是皇后,舅舅是大将军,另一个舅舅是车骑将军,加在一起,要名义有名义,要拳头有拳头。
  而刘协有什么?他只有一个无权无势的董太后支持。
  中平五年(第十八年),正月里,刘宏薨逝。
  四月,四世三公的袁家,开始了他们的表演。
  先是被刘宏召回京城的丁原,被何进以外臣不得进京,且诏书无有传国玉玺大印为由,让丁原屯驻河内(大致相当于焦作市)。
  他也不想想,刘辨的继位诏书上,有没有传国玉玺。
  事情就是这么魔幻,按理来说,何进是何太后的哥哥。
  十常侍是何太后的家奴,两边应该是同一阵营才是。
  可问题就出在,刘宏临死前,有意立刘协为太子,却又顾虑何进的势力,于是便召见蹇硕,一起商议。
  此时蹇硕已是西园八校的最高领导,皇帝的话,他不敢不听。
  于是蹇硕打算先弄死何进,可惜,何进没弄死,刘宏便走了。
  他想要继续进行计划,弄死何进,扶立刘协。
  还没开始,便被告密,没了然后……
  何进是个没什么见识的家伙,知道蹇硕打算弄死自己,自然不会放过,加上有心人的怂恿。
  像刘备,还有卢植拉一把,还有刘虞指点其中关窍,加之自己亦是善于思考,很快便能从中世家子弟设置的陷阱之中挣脱出来。
  可何进就不同了,从进京开始。
  便被那些人包围,蛊惑。
  帐下幕僚,属官,哪个不是世家子弟。
  就算他们会因为自家利益,内部有所分歧,可他们想让何进,和自己一方站在一起的利益,是一致的。
  在他们的长期灌输之下,本该和十常侍联手的何进。
  便顺理成章的站在了正人君子这一边。
  那些阉人,岂有正人君子来的高洁,可信。
  于是在他们的怂恿之下,加之之前蹇硕想要弄死他,忍一时越想越气,何进下定决心,诛杀十常侍。
  奈何,自家妹子护着他们,他总不能连自家妹子一起拿下吧?
  如此不说名不正言不顺,以他简单的脑子看来,这也不是什么简单思路,既然不能直接拿下,那便吓唬吓唬她。
  于是在袁绍的怂恿之下,何进给彷徨在河东数月之久的董胖子下了军令。
  让他带兵进京,目的自然是为了恐吓何太后。
  你看看,大家都很讨厌十常侍,妹子,你看要不把他们杀了吧。
  要人地方大员,都带兵进京劝谏,到时候你这个太后的位置,不说能不能做的稳,恐怕小皇帝屁股之下的位置也……
  袁绍建议何进招董卓进京,其他家之人,自然不愿意。
  谁不知道,你们老袁家,是董卓的恩人?
  这么玩,是不是有些过分?
  于是纷纷劝阻何进,奈何何进如同着了魔一般,对袁绍的建议,那是言听计从,毕竟人家是四世三公家族。
  你们在场的,谁敢说家世比他显赫?
  还有谁,敢说被袁绍聪明?
  顺带说一句,袁术总是说袁绍是庶子。
  其实这种说法不太对,因为袁绍准确来说,刚出生不久,就被过继给他伯父袁成,也就是说,他刚开始是庶子。
  不到周岁,便转正,成了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