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千变 第232节
作者:姚颖怡      更新:2023-12-30 18:36      字数:3514
  孟小海的头垂得更低了,他没有关系,没有背景,二大爷也死了,连个穿针引线的人也没有,所以,他做不成镖师了。
  刘老将军拍拍他的肩膀:“行了,好男儿志在四方,老刘,让他先跟你回去,我记得早年认识几个开镖局的,等回头我写上几封信,替他引荐引荐,看看那些人能不能给我这个面子了。”
  孟小海闻言大喜,跪下就要磕头,刘管家连忙上前扶起他:“孟壮士,老将军乐于助人,行善积德,最不喜这些俗礼,以后你有了好前程,那就是对老将军的最好回报。”
  孟小海连忙称是,在一片羡慕声中,跟着刘家的家丁走了,刘老将军打个哈哈:“还是这里热闹,每天都有出色的年轻人,老头子我看着高兴啊,今天就到这里吧,散了吧,散了吧,明天再来,明天再来!”
  树上的吴二郎长长地呼出一口气来,孟小海混进刘府的第一步,完成了。
  在力夫场子看完热闹,吴二郎带着吴三郎步履匆匆,赶往下一个场子。
  下一个场子在官学。
  官学与衙门隔了两条街,街道两侧的建筑非常老旧,但胜在安静,街道两边绿树成荫,没有闹市的喧嚣,多了几分书香雅致,是个读书的好地方。
  此时已到放学时间,官学大门紧闭,但旁边的侧门打开,几个穿着蓝布袍子的学生快步走了出来。
  他们是去吃饭的。
  吴二郎已经了解到了,官学里有吃饭的地方,请了红白两桉的厨子打理学生的一日两餐,可总有些学生,不爱到饭堂里吃饭,哪怕多花些钱,也要到外面吃饭。
  官学不管这事,只要他们别惹事生非,爱去哪吃就哪吃。
  忽然,一道似曾相识的身影,从官学侧门里走了出来。
  正午的阳光,将他的影子拉得很长,他就站在影子上,显得更加高瘦纤长。
  吴二郎远远看着他,忽然感到一阵窒息。
  隔了一世,那道映在窗户上的剪影,无比清晰地在她脑海中浮现出来。
  第429章 一家三口
  明卉已经不记得,她还住在云梦山时,李太太来云梦观上香时,有没有带过魏骞了,即使带过,也是小时候。
  对于魏骞,前世明卉的记忆,似乎就是在淇县的后衙里开始的。
  她被烧得体无完肤,烧焦的头发全都剃光,即使拆去一层层的药布,脸上也涂着油腻的药膏,即使是轻微的表情,也会让她疼得发抖。
  唯一还能动的,只有眼睛。
  她看着那个少年走进来,高高瘦瘦,那么单薄,青涩如雨后新竹。
  他走到她面前,声音很轻:“你是明家的姑娘,令尊和令堂都是很好的人,他们一定能保佑你,遇难呈祥,长命百岁。”
  那个时候,明卉以为他口中的“令尊令堂”,是明老太爷和白氏。
  少年比她年长,想来见过白氏吧。
  之后的二十年,明卉从未质疑过这番话,然而现在她明白了,魏骞口中的令尊,是明峦,令堂则是汪真人。
  那对年轻的夫妻,为了他九死一生,隐姓埋名,甚至生活在暗无天日的密室之中,最终,明峦还是搭上了年轻的生命。
  明卉看着远处那条似曾相识的身影,魏骞和她不同,明峦死时,他已经记事了,之后那些年里,午夜梦回时,他可曾想起那个为他而死的人呢?
  二十年后的弑父,又是怎么一回事?
  明卉想,如果这一世,她不能弄明白前世的那些事,她永远都不会心安。
  魏骞这个名字,是她的心结,是霍誉的心结,也是汪真人的。
  她看到魏骞与几名学生从官学的侧门里走出来,随着他越走越近,面庞也越发清晰。
  正午明亮刺眼的阳光下,他的脸色却是一片阴沉的死寂,那是不属于年轻人的沧桑,而他最然高瘦,却并不挺拔,肩膀垮下来,背脊微弯,像一个被岁月所累的中年人,就连脚下的步伐,也透着令人压抑的沉重。
  魏骞,只有二十二岁,旭日东升的年纪。
  这个年纪应如霍誉,即使前一刻他还身处黑暗阴郁的诏狱,下一刻只要站到阳光下,他也是明亮夺目,朝气蓬勃的。
  但,魏骞不一样。
  几个学生说说笑笑,勾肩搭背地跑向不远处的小摊子,他们的欢快,更加衬托得魏骞落寞消沉。
  他走得很慢,有人和他打招呼:“魏公子,下学了?”
  魏骞点头,笑容一闪即逝。
  打招呼的人似乎已经习惯这样的魏骞,并不在意,又有其他人向魏骞示好,魏骞均是一视同仁,礼貌而疏离。
  终于,魏骞在一家铺子前停下脚步,顿了顿,便走了进去。
  吴二郎连忙拉上吴三郎,也向那家铺子走去。
  那是一家卖水饺和刀削面的铺子,还没走进铺子,吴二郎就听到一阵轰鸣声,他不用问也知道,吴三郎的肚子叫了。
  不过,这倒也是有情可原,他们一大早就出来了,这会儿也到饭点了。
  可是这家铺子的生意显然不是很好。
  晌午吃饭的时候,铺子里只有魏骞一桌,加上吴二郎和吴三郎,也不过三个人,两桌客人而已。
  不过,铺子里总共也只有四张桌子。
  一个眉目清秀的妇人走过来,未语先笑:“两位小哥,以前没见过,头回来啊,想吃点啥,有饺子有面,一会儿就能做好。”
  妇人一口脆生生的官话,不是山西味的官话,而是字正腔圆,咬字清楚。
  吴二郎咧嘴:“饺子都有啥馅?”
  “羊肉萝卜、羊肉大葱,韭菜鸡蛋,您二位想吃啥馅的?”妇人笑容温和,让人如沐春风。
  吴二郎
  看向另一桌的魏骞,见他面前只放着一只醋碗和一碟花生米。
  “头回来你这儿,也不知道啥馅好吃……他们那桌要的啥馅??”
  妇人抿嘴一笑:“那位爷要的羊肉萝卜馅的。”
  “行啊,我们也要羊肉萝卜馅,嗯,先来三斤,不够再要。”
  吴二郎自以为很得体的一句话,却让妇人吃了一惊,看看他,又看看比他还小一号的吴三郎:“咱家的饺子足斤足两,您二位三斤吃不完,坨了不好吃,不如先来两斤?”
  吴二郎一想也是,别把人家吓着:“那就听老板娘的,先来两斤,好吃再要。”
  妇人笑着答应,转身进了里间。
  吴三郎不满地嘟哝:“要是两斤不够可咋整呢。”
  吴二郎没理他,注意力都在魏骞身上。
  从他们这个角度,看不到魏骞的正脸,只能看到一个后脑勺。
  正在这时,一个小女孩蹦蹦跳跳地走进铺子,她看上去只有五六岁,白白胖胖,穿着水红色的小衫子,衣袖卷起,露出藕节似的小胳膊,像年画上的胖娃娃。
  小女孩从吴二郎桌前走过,看都没看他们,却朝着魏骞跑了过去。
  “魏先生,魏先生,昨天您咋没来?”
  声音轻轻糯糯,透着熟络。
  魏骞转身,看到小女孩,伸手将她拉了过来:“昨天有事,没能过来,你看,今天我不就来了吗?”
  “嘻嘻,魏先生,昨天我娘包了豆腐馅的饺子,您没来,给我吃了。”
  “是嘛,没过年也能吃豆腐馅的饺子啊,珠儿真有福气。”魏骞温声说道,语气里透出宠溺。
  这时,妇人端着一碗馅子从里面出来,看到小女孩,笑着责怪:“她一身是汗,你快别抱她了,让她到里面洗洗去。”
  没等魏骞说话,小女孩便抢着说道:“魏先生才不嫌弃我呢,是吧?”
  后面两个字明显是冲着魏骞说的,魏骞笑着答应:“不嫌,魏先生怎么会嫌弃珠儿呢。”
  “娘,您听到没有,魏先生说了,他不嫌弃我。”小女孩声音欢快,冷清的铺子顿时热闹起来。
  妇人把饺子放到魏骞面前,还是拽着小女孩珠儿去里面洗脸去了。
  吴二郎看着她们的背影,又看向魏骞,不知是不是心理作用,他觉得魏骞虽然坐着吃饭,可是背脊却像是挺直了,就像是晒干打蔫的庄稼,喜得甘霖,重又焕发出勃勃生机。
  吴二郎看着这一切,如果不是一早就知道魏骞是官家子弟,他的太太决不可能跑堂卖饺子,吴二郎甚至会认为,魏骞和刚刚那对母女才是一家三口。
  第430章 黄米醋
  妇人再次从里间出来时,手上捧的是两大盘饺子,小女孩珠儿拽着母亲的衣角也跟着出来,从母亲身后露出一张圆圆的小脸,冲着魏骞笑。
  妇人把饺子放到吴二郎桌上,又从隔壁桌上拿过一只醋坛子,每人倒了一碗,看着吴三郎张大了嘴巴。
  不是吃饺子吗?
  怎么饺子还没吃,先让喝醋啊。
  “两位尝尝,这是我们自家做的黄米醋。”妇人大方地把两只醋碗摆在两人面前。
  吴三郎张着嘴巴,吴二郎的笑容僵在脸上。
  这醋还没喝呢,他胃里就已经翻江倒海了。
  “谢谢老板娘,您去忙吧,我们自己来,嘿嘿,自己来。”
  吴二郎笑容讪讪,忽然感到有人在看着他,抬眼看去,见魏骞和小女孩珠儿,不知何时转过身来,两个人,两双眼,一起看向他和吴三郎。
  妇人笑着说道:“好的,二位慢用,慢用。”
  终于没人逼着喝醋了,吴二郎和吴三郎齐齐松了口气,如同报复一般大口吃着饺子。
  别说,这家铺子的水饺的确很好吃,一口一个肉丸,吃得很是过瘾。
  魏骞和珠儿也已经转过身去,一大一小,你一口我一口,也在吃饺子。
  妇人第三次从里面出来时,托盘上是三碗饺子汤,一碗是魏骞的,另外两碗是吴二郎和吴三郎的。
  饺子汤上洒了几朵葱花,碧绿碧绿,清清爽爽。
  魏骞吃完饺子要起身时,吴三郎正大声说再来一斤。
  魏骞摸摸珠儿的小脑袋:“下午还有课,要去上课了,明天再来看你啊。”
  珠儿恋恋不舍,扯着魏骞的衣袖,小嘴扁了扁,想说什么,终是没有说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