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千变 第287节
作者:姚颖怡      更新:2023-12-30 18:38      字数:4441
  “好吃。”春红说道。
  “吴青爱吃吗?”花生又问。
  “爱吃,他每次都说好吃。”春红说道。
  “你和他在一起吃过两次饭,每次都是吃这个,对吧?”花生又问。
  这一次,春红没有说话,只是木然地点了点头。
  花生终于结束了今天的提审,让人把春红带了出去。
  “花生,你该不会是想吃猪头肉了吧?”
  那名飞鱼卫打趣,别看花生凶残,可凶残也掩盖不了花生的好人缘,花生喜欢吃,而且从来不会吃独食。
  花生嘻嘻一笑:“还真是让你说对了,咱们去买猪头肉吧?”
  飞鱼卫怔了怔,忽然反应过来,眼睛一亮:“哎哟,小花生,真有你的,若是真能查出线索,这功劳咱们哥俩儿可要平分。”
  花生龇牙:“功劳都是你的,到时你请我吃饭就行了。”
  “行,行!”能不行吗?有功劳,别说是请吃饭,请吃饭加上听戏都行啊。
  两人没有耽搁,又去了北风巷附近,一打听,别说,这附近有一家酱肉铺子,开了三十多年了,夫妻店,做的是街坊生意。
  花生拿了吴青的画像,铺子的老板娘一眼就认出来了:“我记得这个人,他爱吃我家的猪头肉,经常来买,不过最近这些日子没有来过。”
  “你还记得是从哪天开始没有再来的?”花生问道。
  老板娘想都没想就说出了日子,又道:“那天刚好我家大姑姐要来家里,她最爱吃猪头肉了,可这个小伙子过来,把我家的猪头肉全都包圆了,我说你买这么多干嘛,我天天都做,你到时来买不就行了,他笑了笑,还是要包圆,我好说歹说,才留下来一斤,他给了钱就走了,第二天便没来,我还寻思着,肯定是那些猪头肉没吃完,可后来他都没有再过来。”
  花生问道:“他除了买你家的猪头肉,还和你们说过什么话吗?”
  老板娘正在想着,老板走过来,说道:“他问我是不是在白县学的手艺,可没等我回答,他又自己打岔说起了外头的天气。”
  花生忙问:“那你家的手艺是从白县学的吗?”
  没等老板说话,老板娘便笑着说道:“这手艺是我从娘家带来的,我娘家就是做酱肉的,白县的老字号董家老铺,就是我娘家开的,不和你吹,我家铺子已经传了四代,一百多年了,改天你们若是去白县,随便找个人一问卖酱肉的,他们保证要说董家老铺。”
  第528章 线索
  花生问道:“老板娘,您这铺子在这里开了三十年了,除了这个人以外,还有没有其他人吃出您这是白县手艺的?”
  老板娘笑道:“白县离京城上千里,只是个小地方,再说我们铺子也没有名气,做的都是街坊生意,除了这个人,还真没有第二个,能一语道破我们来历的。”
  花生谢过老板娘,猪头肉、猪耳朵各买了几斤,连同和他一起去的那个飞鱼卫,也送了一份,这才欢欢喜喜各回各家。
  明卉回到家里,霍誉难得地也回来了,没办法,他儿子已经不认识他了,霍誉想想就心塞。
  一家三口同床共枕了一夜,好在这一次,早哥儿很给面子,夜里尿到霍誉那边了。
  霍誉没叫丫鬟,也没敢惊动明卉,小心翼翼给早哥儿换了尿布,早哥儿迷迷糊糊睁开眼睛,看清楚是谁在伺候他,又是谁在呼呼大睡,于是后半夜,早哥儿主动投怀送抱。
  儿子终于认回自己了,霍誉感动极了,第二天早上,他和明卉离家时,早哥儿还把胖脸蛋凑过来,让他亲了亲。
  到了衙门,霍誉便让苏长龄带人去了白县。
  丢失孩子的那些人家,可没有叶大人那么厉害,他们府里虽然也有高官,却没有像叶大人那样精通刑讯的,不过,他们虽然没能筛查出府里有疑点的下仆,可是却也查出一些腌臜事来。
  霍誉在征得这些人家的家主同意之后,派了飞鱼卫去往各家,由飞鱼卫进行排查。
  若是往常,飞鱼卫到各家各户去审问府里的人,足够这些家主们到皇帝面前撞柱子了。
  可现在,他们恨不能让飞鱼卫常驻家中,谁让丢的是自家孩子呢。
  几天之后,安国公府发现了线索。
  安国公府丢的孩子是二房宋仑之子,一岁零三个月。
  大厨房的两个粗使婆子,认出了吴青。
  她们说吴青是送米面的那个老李的侄子,来过府里两次,而第二次,恰恰正是小少爷丢失的那天,只是府里送米面菜蔬都是早上,而小少爷是中午时丢的。
  给安国公府送米面的米铺,是二儿媳贾氏的陪嫁铺子。
  贾氏出自徽州名门,当年出嫁时百里红妆,是一时佳话,她的陪嫁中有两家米铺,都在京城。
  自从贾氏嫁进安国公府,安国公府的米面便只在这两家米铺中采办,每隔五日,这两家米铺便会轮流往安国公府送货。
  米铺里负责送货的是老李和老林两个人,轮到甲米铺时是老李,轮到乙米铺时便是老林。
  老林是徽州人,年前贾氏派老林回了徽州,给娘家送年礼,前几天才回来;老李是京城本地人,因此,这两个月来,给安国公府送米面的差事,便全都落到老李头上。
  所以,那天老李带着侄子一起过来,老李与管事交接完毕,那两个婆子过来搬米,有个小伙子帮着她们一起搬,见那是个生面孔,两个婆子便多问了几句,这才知道,他是老李的侄子。
  小伙子很健谈,和两个婆子聊得很好。
  一回生,二回熟,小伙子第二次再来时,给两个婆子带了麻糖,两个婆子很高兴,她们虽然是在大厨房,可却是做粗活的,没有油水可捞,府里也没有人看得起她们,难得有这么一个人,一口一个“姐姐”叫着,还夸她们长得年轻,她们很开心。
  至于小伙子有没有跟着送货的骡车一起走,两个婆子却是不知道了,因为她们卸完货,和小伙子说了一会儿话,便去吃麻糖了,别的事就不知道了。
  飞鱼卫去了贾氏的陪嫁铺子,只见到了刚回来不久的老林,却没有看到老李。
  一问才知,因为这两个月都是老李在给老林替班,因此,老林回来之后,便让老李回家歇着了。
  飞鱼卫又去了老李家里,大门紧闭,铁将军把门,邻居告诉飞鱼卫,因为过年没有放假,又接连忙了两个月,这会儿好不容易有空闲了,老李陪着老婆回真定娘家了,一家子都去了。
  飞鱼卫当即便破门而入,只见家里的家具都还在,只是却没有一样值钱的东西,就连被子也被拆了被面,只留下棉花套子了。
  看来老李离开时,把家里能带走的全都带走了。
  老李是京城本地人,他虽然走了,但还有亲戚住在京城。
  飞鱼卫很快便找到了老李的亲戚,一问才知道,老李家三代单传,他根本没有侄子,就连堂侄也没有。
  飞鱼卫把吴青的画像拿给李家亲戚看,亲戚们纷纷说不认识,李家没有这么一个人。
  二儿媳贾氏听说内奸很可能就是她铺子里的老李时,当场便晕死过去。
  丢的是她的儿子,偷她儿子的人,是她铺子里的人。
  霍誉立刻派人前往真定,虽然明知老李一家应是在说谎,但是女子大多会记挂着娘家,真定不但是老李妻子的娘家,也是老李大儿媳的娘家,说不定,老李的妻子和儿媳,曾经与娘家联系过。
  而在这个时候,苏长龄带着人从白县回来了!
  白县有人认出了吴青!
  他不叫吴青,而是姓张,小名叫小虎子
  吴青的父亲是镖师,吴青五岁时,父亲有一次出门保镖便再也没有回来,吴青的母亲为了养家糊口,在董记老铺里干活,董记的掌柜可怜她孤儿寡母,经常把没卖完的猪头肉让她带回去给孩子吃。
  后来吴青的母亲积劳成疾去世了,吴青便一个人过日子,那时他也只有十岁,靠着在酒楼里洗碗勉强糊口。
  也不知道是从哪一天开始,吴青便不见了,就像阳光下的露水,消失无踪。
  苏长龄在白县询问了很多人,终于找到了吴青当年的一个小伙伴。
  那人告诉苏长龄,有一天,他晚上出来找猫,恰好看到吴青,吴青穿着一身新衣裳,欢欢喜喜。
  他问吴青新衣裳是谁给买的,吴青说是他爹,他爹回来接他了。
  小伙伴以为吴青在吹牛,吴青的爹早就死了,怎么还能回来呢,死人怎么回来的?
  可是从那以后,他便再也没有见过吴青。
  他也曾把这件事告诉家里的大人,大人们都以为他是胡说八道,后来他便不再提起这事了。
  第529章 小鱼
  与此同时,去往真定的飞鱼卫传来老李的妻子娘家的消息。
  老李的妻子曾经给娘家送去二十两银子!
  这些银子是托了一个同乡带回去的,同乡家和老李妻子的娘家是邻居,当时他有事要从京城回真定,特意去找了老李妻子,问她可有东西要带回去,老李妻子想了想,让他等一下,回屋包了银子,那是两个十两重的银元宝。
  那天刚好是在老李第一次带吴青去安国公府的第二天。
  几天之后,老李一家的尸体找到了,死后被匆忙浅埋,被野狗从土里刨出来,有人看到之后报官。
  一家六口,老李夫妻,长子夫妻,次子和女儿,一个活口也没有留下,都是一刀致命。
  就在安国公府查到线索的时候,另外两家也发现了吴青和那个婆子的影踪,都是用的差不多的手法。
  而这时,王府尹家的后宅里换了一批丫鬟婆子,不用问,小公子无论是丢还是找回来,全都不是光彩的事,越是没人知道越好。
  新来的丫鬟里,有一个叫小鱼的小丫鬟,单纯淳朴,但是很讨人喜欢。
  府里虽然换了不少人,但是还有老人儿,这些老人儿都是老爷和夫人的心腹,还有像王管家这种几代人都在王家的家生子。
  小鱼年纪不大,长相也不出挑,还有点黑,自是分不到老爷和夫人身边,可这孩子爱笑讨喜,于是刚刚扫了几天的院子,便被叫过去给有脸面的婆子们跑腿传话了,有时还会替府里婆子们去街上买瓜子花生,针头线脑。
  十几天后的一天,婆子们又让小鱼去跑腿时,小鱼便再也没有回来。
  小鱼正坐在家里的厨房里,吃着府里厨娘的拿手好面:“慢点吃,我再给你煎两个荷包蛋,你这是去哪儿了,怎么像是八百年没吃饭一样,明明没瘦啊,看着像是还胖了。”
  厨娘嘟哝着,给小鱼煎了荷包蛋,又切了几片酱肘花。
  小鱼吃饱喝足,就坐在门房里等着明卉回来,她不敢去诏狱,汪安给她讲过好几个诏狱的鬼故事,她知道那是假的,可还是害怕。
  等到天黑,明卉终于回来了,小鱼立刻蹦到明卉面前:“夫人夫人,我知道了我知道了!”
  明卉看到小鱼全须全尾地回来,没受伤还胖了一点,松了口气。
  朵朵虽然更会保护自己,但是朵朵有点冒失,一两天还行,时间长了就露馅了,可是小鱼不一样,小鱼完全是本色出演。
  “您说让我留意王夫人的陪嫁婆子,可是府里就没有这么一个人。后来我才知道,那婆子姓祝,前几天病了,被送出府养病去了,她在府里有个干女儿,也病了,也被送出府养病了。
  两人都是连夜送走的,除了后门的门子没人看到,门子说祝婆子和她干女儿都是用被子裹着抬出去的,说是生了急病,连头都给包着,门子问是怎么了,负责抬人的是老爷身边的人,他们说这两人得了急病,会过病气,要赶紧送到府外去。
  门子也是第二天悄悄在府里问了,才知道祝婆子母女忽然就不见了,这才确定半夜被抬出去的,就是她们。”
  明卉问道:“你知道祝婆子还有家人吗?”
  “有啊,她有一个儿子,叫祝宝,以前在王家的铺子里做事,偷了掌柜的银子,那掌柜是王家的老人儿,一点面子也不给,把这事告诉了王府尹,他娘是新夫人的陪嫁婆子,新夫人觉得丢脸,就再也没让他来王家做事,听说他天天在街上混,是个混子。”小鱼说道。
  次日,孟大海和孟小海便从其他混混口中打听到了这个人,这人原本欠了堵坊一千多两,他娘来了替他还了五百两,可还差一半,原本以为这小子会被废条腿的,可不知他从哪里偷了银子,竟把余下的五百两都给还上了。
  不过他还上钱后就不见了,也不知道躲到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