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千变 第299节
作者:姚颖怡      更新:2023-12-30 18:38      字数:3625
  花千变
  第550章 豺狼
  余孟林虽是家中嫡子,但却不受重视。
  余夫人生了三个儿子,三个儿子年龄相差不多,因此,所有人常把兄弟三人相互比较。
  从小到大,余孟林无论长相还是学问,全都比不上大哥和三弟,就连庶出的庶弟,也比他高大结实,读书更是比他要好。
  余侍郎出去应酬,也常会带上大哥,三弟仗着年纪小,缠着父亲要跟着一起去,余侍郎训斥两句,可还是会把他一起带上。
  唯有老二余孟林,每次都和庶出的四弟一起,眼巴巴看着父亲带着大哥和三弟出门。
  后来到了要下场的年纪,大哥和三弟、四弟全都考取了功名,唯有他,却连童生试也过不了。
  也正因为这个原因,大哥和三弟、四弟刚刚考取功名,便有门当户对的亲事,他们的岳家都是文官,而且都是女方家里先相中他,让共同的熟人打了招呼,他们家才请了媒人上门提亲的。
  唯有他这个连童生试都过不了的,最终娶的是武将之女。
  虽然岳家在朝中地位不低,妻子也算是温柔可人,可是文不成武不就的余孟林,在岳父和几个舅子眼里,就是个弱鸡,尤其是去岳家吃饭时,那些粗汉子们以把他灌醉为乐。
  后来他抢在大哥和两个弟弟前面有了儿子,他以为自己终于可以扬眉吐气了,可是儿子的满月宴上,却有宾客说他的儿子随了大哥。
  侄子像伯父,这也是常有的,可是这些话听在余孟林耳中,却如同钢针刺在心口上。
  大哥出京办差,回来给侄子带回一枚价值不菲的玉佩,妻子高兴地收下,回来后拿给他看,还说大哥很疼这个孩子,若是孩子长大后能得大哥的护持就更好了。
  他听了以后,气得差点吐血。
  他看儿子,越看越像大哥,他再看妻子,越看越像和大哥之间有些什么。
  直到有一天,父亲又提起让他下场考童生试的事了,他不想考了,他已经考了三次,三次都没有通过,他已经成了京城的笑柄。
  可父亲却说,他们余家是书香门第,连童生都不是,那就是丢人现眼。
  他从家里出来,漫无目地走在街上,不知不觉,走到了翠花胡同。
  翠花胡同是京城有名的烟花之地,他正怔愣自己为何会走来此处,便被一个妖艳女子拉进院子。
  之后,他便发现,外面那些低贱的女人,全都比他的妻子更温柔会讨人喜欢。
  可是翠花胡同这种地方,他不敢再去,余侍郎治家严格,他们兄弟是不敢光顾这些地方的。
  他开始寻觅暗门子,暗门子表面上都是普通人家,即使他被发现了,也能搪塞过去。
  可是他身边没有人好这一口,他也不知道哪家暗门子最好。
  有一天,他在小酒馆里向伙计打听,伙计笑着说道:“你等着,我给你找个行家。”
  片刻之后,伙计便带来一个人,那人就是崔二郎。
  崔二郎带他去了几家暗门子,他就像是被人打开了新的大门,陶醉其中。
  后来崔二郎又介绍他认识了吴青,初时他没有表明身份,称吴青为吴大哥,崔二郎为崔二哥,他则是余三。直到腊月里,崔二郎说他搬到天桥附近住了,他好奇,问道:“那地方那么乱,为何住到那里?”
  崔二郎便说,他和吴大想要做笔买卖,大买卖。
  这个大买卖,就是弄几个官宦人家的孩子,换点银子花花。
  吴青和崔二郎,甚至还列出了几个名字,都是京城响当当的人家。
  余孟林也不知道自己当时是怎么了,他鬼使神差地问道:“为何没有余侍郎府上,他家也有一个小孙子。”
  没想到话一出口,吴青和崔二郎便笑了起来,对余孟林说道:“老三,一看你就不懂官场上的事,论官职,这余侍郎不过是个正四品,和这几家不能比;论家世,余家顶多算个二流世家,若是在其他地方,或许还能算做当地的名门望族,可这里是京城,余家在京城,狗屁不是,他家的孩子,不值得咱们兄弟出手。”
  余孟林一听就不高兴了,他虽然是余家最不成器的那一个,可是余家有多少家底,他心里是有数的。
  他当即便反驳,还不惜道出自己的身份。
  他不是傻子,更不是一时冲动,那一刻,他心里只有一个念头,他倒要看看,把那个小崽子绑了,大哥着急吗?
  在他的帮助下,孩子轻而易举便从家里偷了出来。
  而大哥果然很着急,一向勤勉的人,竟然和衙门告了假,带着他们兄弟三人去站城门,他去了一天,便受了风寒,可大哥却天天去,一个文官,居然连脸面都不要了,跟着飞鱼卫去搜查那些花楼堂馆。
  余孟林们心自问,换做是他,如果丢的是他的侄女们,他表面上可能也表现得很难过,但却不会冒着严寒去抛头露面,更不屑与飞鱼卫同流合污。
  他虽然连童生都不是,但是读书人的骨气,他自觉还是有的。
  相心比心,余孟林越发肯定,那个小崽子,就是那贱人和大哥生的。
  他们公然给他戴绿帽子,用奸生子冒充他的嫡长子。
  余孟林当时便想把那孩子掐死了,可是吴青不同意,当时风声太紧,吴青非常慎重,告诉他们不要慌,只要这些孩子不死,等过了这阵子,这些孩子便能派上大用场。
  直到这时,余孟林才赫然发现,吴青和崔二郎,可能并不是只想搞点银子花花那么简单。
  他们另有目的!
  可是他等不及了,那天他回到家里,慌慌忙忙冲进父亲的书房,把一封装在荷包里的信交给父亲。
  他说他在街上,被一个小乞丐撞了一下,后来便发现身上多了一个荷包。
  父亲打开信,他看到父亲的手在发抖。
  那封信上,写的是一件往事。
  当时父亲还没有进京,有一笔朝廷派发下来的银子,银子不多,只有五千两。可那笔银子却出了差错,银子丢了!
  父亲不敢声张,暗中查了许久也没有找出是谁偷走的银子,无奈之下,他做了一番手脚,弄虚做假,伪造了各种账目,对上对下都说这笔银子已经用了……
  那时他已经记事了,他听到父母商量对策……
  花千变
  第551章 杀子
  那封信写的便是这件事。
  余孟林亲眼看到父亲脸色发白,摇摇欲坠。
  尚书大人上了年纪,眼瞅着就要乞骸骨了,只要不出问题,余侍郎便会是下一任尚书,不但能够位列九卿,还能入阁!
  最近这两年,余侍郎出不得半点差错。
  可是盯着尚书位子的,不是只有他一个人,余侍郎数得出来的,就有三个。
  这三个人,无论本身实力,还是家世背景,都不在他之下。
  这封信,若是落到他们当中任何一人手中,等待着余侍郎的,都是一场血雨腥风。
  余侍郎丝毫不怀疑这封信的真假,因为这封信是他的亲儿子拿回来的。
  余侍郎虽然看不上这个儿子,可是在这件事,他未曾怀疑余孟林半分。
  可是信上说的银子,余家一时半刻凑不出来。
  当然,钱庄里有钱,余家也有田庄铺子可以变卖。
  但是余侍郎不敢。
  因为丢了孩子,余家正处在风口浪尖,飞鱼卫更是余家的常客。
  这个时候,他若是从钱庄提出大笔银子,或者找牙行变卖田庄铺子,一定会引起注意,飞鱼卫会联想到赎金,说不定还会派人跟他们一起去交赎金。
  无奈之下,余侍郎只能将手头的现银凑了五千两,按照信上指明的地点送了过去。
  这件事,余侍郎是瞒着儿子们的,只有夫人知道。
  这五千两银子,还是余夫人让自己身边的婆子乔装改扮,去当铺里卖了首饰才凑出来的。
  可惜她的首饰里,有一大半都是有标记的,余夫人怕被人查出那是她的东西,因此,能送到当铺的,只是一小部分。
  因此,余孟林并不知道余家只能凑出五千两。
  发现送来的只有五千两,余孟林愤怒了。
  老东西真是不识抬举,要把银子全都留给老大吗?
  是的,老大是长子,按照余家历代的规矩,分家时长子能占七成。
  老头子留下的银子,有七成都要给大哥。
  余孟林越想越气,虽然吴青和崔二郎再三劝阻,余孟林还是亲手掐死了那个孩子。
  至于上元节那晚在灯会上拐走小荣,则是他随手做的。
  他看到有一个仪表非凡的男子,他没想到京城还有这般人物,让人打听才知道,这人居然是浏阳大长公主的面首。
  而那个面首身边,还带着一个小孩,一个虽然年纪尚幼,可已能看出俊秀的孩子。
  这是那个面首的儿子。
  余孟林盯着那对父子的背影,心里很不舒服。
  那对父子有六七分的相像,只要不是瞎子,就能看出那是亲爹和亲儿子!
  就连一个当小倌的,也能有儿子,还是亲生的。
  而他什么也没有,生了儿子都不是自己的。余孟林心中升起无名妒火,他悄悄跟在这对父子身后,看着孩子落单,是啊,七八岁的孩子,哪怕落单了也能自己回家,所以父亲不着急,孩子也不着急。
  余孟林狞笑。
  那晚灯会上的人太多了,人挤人、人挨人,余孟林用昨天才从崔二郎那里要来的迷药,没费力气就将孩子迷晕,他用斗篷将那个孩子裹起来抱走,他走得不紧不慢,没有人注意他,也没有听到呼喊孩子的声音。
  他去了一家小倌堂子,这也是他第一次来这种地方。
  他想,一定是那个面首刺激他了,所以他才来了这里。
  小倌堂子里有一间屋子,是用来关押那些不听话的新人的,余孟林给了十两银子,大茶壶便打开屋门,让他把那个孩子关了进去。
  次日一早,他心情愉悦走出小倌堂子,把那个孩子抛在了脑后。
  过了几天,外面开始传言灯会上丢了孩子,而且是丢了两个,都是七八岁的男孩子。
  余孟林这时才想起被他扔在小倌堂子里的那个孩子。
  他不想亲自过去接孩子,一是因为现在风声太紧,二是因为他后悔了,他后悔那晚去了小倌堂子,他是读书人,他觉得这种事很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