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天骄(科举) 第122节
作者:銮音      更新:2024-01-05 14:53      字数:5479
  和庄明有生意来往的人家那么多,万一就有那么一两个,因为亲朋好友被萧景曜送进大牢里,而想报复萧景曜的愣头青可怎么办?
  直到庄明推门而入,萧景曜才收回打趣付总兵的目光。
  正如付总兵所说,庄明是个高大威猛的汉子。在他进来后,萧景曜都觉得原本宽敞明亮的厢房瞬间就变得逼仄起来。萧景曜下意识地抬头看了一眼庄明的头顶,这人应当是萧景曜目前为止在大齐见到的个子最高的人。
  以萧景曜的目测,庄明至少一米九,留着络腮胡,手臂结实,一看就有一把子力气,浑身上下都带着一股匪气,给人的压迫感十足。
  要是搁后世,庄明拿着两个板斧跑去《水浒传》剧组演李逵,怕是连化妆这道工序都给省了。
  但庄明只是外表粗犷,实则心细如发,同萧景曜见完礼后,就恭敬地问萧景曜,“大人想见我,应当不是为了查走私之事吧?”
  萧景曜心说自己现在也动不了这个根深蒂固的势力,笑着反问庄明,“本官若是现在想查海禁走私案,除了能将你缉拿归案之外,还能有别的收获吗?”
  庄明摇头。
  萧景曜又笑道:“不过,我确实有一事,需要庄岛主的配合。”
  庄明听萧景曜称呼他为岛主,有些惊讶,但心里确实舒服了很多,语气也更加缓和,“大人尽管吩咐。”
  萧景曜拿着茶杯,不住把玩,漫不经心道:“倭人自是不必多说,他们杀了那么多闵州百姓,陛下爱民如子,肯定不会放过他们!你先前杀人有罪,但抗击倭匪有功,又蒙受了冤情,不得已干起了现在的买卖。”
  “但你我都清楚,你现在看着风光,实则也是在悬崖踩树枝,不知什么时候就会坠下万丈悬崖,丢了性命。”
  “现在本官给你一个脱身的机会,让你戴罪立功,你意下如何?”
  庄明的眼神微动,被络腮胡子挡住了一半的脸上看不出明显的表情。屋子里一时间陷入沉默,坐在两人中间的付总兵更是一句话都不曾说。屋里,几人的呼吸都十分清晰。
  良久,庄明握了握拳头,二话不说端起一旁的酒杯,对着萧景曜做了个敬酒的姿势,而后干脆利落地仰头,一饮而尽。
  “庄岛主爽快!”萧景曜的脸上露出了真切的笑意,同样端过酒杯,豪爽地一口干完。
  庄明这才认真地盯着萧景曜的双眼,发自内心地问道:“大人说的,给我父母平反之事?”
  萧景曜爽快点头,“我说到做到。虽然你当初确实杀了人,但按照大齐律法,你父母顶多赔些银钱,何至于被判死罪?更何况你杀的那人,本就有罪在先,是他先杀了你妹妹,你杀了他,也是情有可原。先前柳知州,确实判了不少糊涂案。”
  庄明一口气终于顺了,连着敬了萧景曜三杯,起身,郑重对萧景曜行了一礼,“您是这么多年,第一个直接说柳知州糊涂的官员。”
  要不是实在没办法,他怎么会逃去海上讨生活?庄明最后悔的就是当初没有带着父母一起逃,早知道父母会因此惨死,不管他们怎么故土难离,庄明打晕他们都要将他们带走。
  萧景曜这个巡查钦差在大齐搅动了无数风雨,所到之处,都会让当地官员来个大变动。连庄明这个在海上讨生活的逃犯都听到了萧景曜的名声。
  这还是眼线传来的消息,说是柳知州知道萧景曜要来闵州,寝食难安。庄明这才让人仔细打听了萧景曜的来历,越听越兴奋。和柳知州这些唯恐萧景曜查出他们问题的贪官污吏不一样,庄明这样的,曾经吃过昏官苦头的百姓,天然就对萧景曜这样正直可靠的官员多出几分信任和亲近。
  要是萧景曜没有让付总兵给庄明带话,庄明也会自己找机会来见一见萧景曜。
  真以为他现在和官员豪强们一起做买卖,就真的同他们冰释前嫌了?杀父母之仇,不共戴天。庄明每天都恨不得生啖柳知州的肉。知道萧景曜干脆利落扒了柳知州的官服,命人将他押解进京后,庄明仰天大笑,就等着柳知州被斩首之后,想办法将他的人头取来,去父母坟前祭奠父母的在天之灵。
  萧景曜也猜到了庄明对这些人的心思,所以才会开口,让庄明当二五仔,戴罪立功。
  现在那些人把风险都放在庄明身上,若是朝廷要详查走私之事,庄明就是他们推出来的替罪羊。现在萧景曜给了庄明一个掀桌子的机会,干同样的事情,攻守易势,庄明记下他们犯罪的证据,到时候就能成为告发他们的人,立个头功。
  至于他们赚的银子……开什么玩笑,当然全都归国库!
  萧景曜想想走私的离谱价格,一个小酒杯,在外头就能买上几百甚至上千两银子,这其中的利润,岂是百倍千倍能形容?
  这帮人赚了那么多年的垄断钱,家里肯定富得流油。到时候把他们的家这么一抄……
  嘿嘿。
  萧景曜自觉这一段时间坑了胡阁老不少,得做点让胡阁老做梦都要笑醒的事情。
  比如抄这些大户的家,就十分不错。指不定几家的财富凑在一起,就能凑出一个国库来。
  富可敌国,真不是一句空话。
  抄家也确实是增强国库的一种最简便的手段。
  不久后,这份泼天的运气,就该落在闵州的豪强身上了。
  萧景曜对闵州十分感兴趣,又是垄断又是海禁的,多么适合他大展身手的地方。
  只可惜萧景曜还有其他地方的账目没查完,不能一直待在闵州,只能将这些事情都记在心里。
  庄明得了萧景曜的准信,默契地回去和官员豪强们虚与委蛇,一面安抚他们,再接生意,一面收集他们犯罪的证据。
  萧景曜也履行了自己的承诺,干脆利落地替庄明的父母翻了案,又将庄明身上的罪责减轻了一等,这才抱着他的天子剑,带着一众禁卫军,浩浩荡荡地奔赴下一个战场。
  闵州官员几乎要喜极而泣,这尊大神终于走了!
  萧景曜连着将太子和宁王的外家都给捅了出来,并给正宁帝打包了好些个不可回收垃圾。战果丰硕,简直令各地官员闻风丧胆。听到他要来自己这里,当地官员基本就跟听到阎王要来找你们了没区别。
  萧景曜分明不是酷吏,这一圈走下来,在官员们心中,萧景曜简直比酷吏更可怕,是能和阎王相比的恐怖人物。
  这其中的区别大概就在于,酷吏只是手段残酷暴虐,名声并不好,有官员落在酷吏手里,反倒还会获得同情。萧景曜就不一样了,这位是能有条不紊将官员犯的罪行全都罗列出来,并一一比照《大齐律》,告诉官员们,他们犯的罪,该怎么判。
  最损的是,萧景曜还来了个公审。在这帮官员看不起的愚民们的眼皮子底下,将他们干过的“好事”全都扒了个一干二净,扯下了他们裹得很好,将自己都骗过去的那层人皮,终于让他们在近乎裸/奔的羞耻感中,在愚民眼中的愤怒和鄙视中,生出了羞耻和愧疚之心。
  在物理意义上的消亡之前,他们已经社死过一次,精神上被萧景曜摧毁过一次,还听到了百姓们将他们的恶行编成儿歌传唱,说不准就得遗臭万年。
  这还不如一开始就死了呢!
  文人重名,萧景曜扒了他们那层伪君子的人皮,让他们阴暗的心思暴露于阳光之下,他们能不害怕吗?
  这一圈下来,各州多多少少都有涉案的官员,其下的府和县,官员也不干净。萧景曜每到一个地方都得给正宁帝打包几个罪魁祸首过去,一年多下来,萧景曜的账目查得差不多了,京城那边的牢狱,也热闹得不像话,就没关过这么多地方大员。
  正宁帝又开始脑瓜子疼了。萧景曜先送来太子妃娘家的人,又送来宁王外祖家的人,随后又陆陆续续送来一些和平王康王福王荣王的母妃娘家有关系的远亲,甚至连未出宫开府的皇子们都被牵扯其中,正宁帝都给气笑了,合着他的皇子们,全都被牵连进来了?
  这帮人好大的狗胆,竟然敢拿朕的儿子当筏子!
  愤怒之余,正宁帝又不由有些失望。
  皇子们生来尊贵,天潢贵胄,文官也好,武将也罢,都是习得文武艺,货与帝王家。皇子们在身份上占尽了优势,竟然还会被臣子们给拿捏住?
  尤其是太子,那可是未来的帝王。能被朝臣拿捏掣肘的帝王,会是一个好帝王吗?
  正宁帝头痛欲裂。
  正宁帝到底还是对太子感情深厚,将太子传过来,狠狠骂了他一顿,而后又将所有成年皇子们召进宫来挨骂。
  最后,正宁帝还得捏着鼻子给不孝子们收拾烂摊子。
  涉案官员,证据确凿的,抄家,流放,斩首。
  那一阵子,京城的菜市场又开始血流成河。
  萧景曜不在京城,收到消息自然就慢了一点。
  等到尘埃落定后,萧景曜才知道,正宁帝这一通发作下来,太子/党和宁王党几乎全军覆没。两人十多年的经营全都成了泡影,背地里打着渔翁得利的平王也没落着好,私底下经营的势力也被牵扯进来,折损了个七七八八。
  反倒是对权力不感兴趣的康王福王和荣王,受到的牵连最小。他们本来就没有什么势力,也就不存在什么势力大减的问题。
  萧景曜准备回京的路上,冷不丁回想起去年福王送他离京时说的话,心中不由一叹。
  大概真的如福王所说,回京之后,朝堂中半数官员,自己又要重新再认了。
  萧景曜闭了闭眼,掩去自己眼中的冷意。
  他还想知道当初拿人命给他下套的人到底是谁呢。
  因为萧景曜时不时就给正宁帝打包发送重量级快递,导致京城官场时不时就来个大地震,每天都有新的震惊大家全家的劲爆事件,以至于原本困住萧景曜的那件案子,倒是无人在意了。
  正宁帝仿佛一头被激怒的雄狮,大理寺那边自然是先审理正宁帝吩咐下来的案子。
  先前困住萧景曜的那桩案子,大理寺都无人在意,那八名精锐也早已回了将军府。
  反正那几兄妹全都死了,大家也知道这次做局失败,萧景曜又离了京城,谁会在意这些废棋呢?
  萧景曜在意。
  并决定,到了京城后,继续往下查。
  就是不知道,正宁帝现在的情绪怎么样。萧景曜想了想自己给正宁帝发的快递,顿时有些心虚。
  还是祝正宁帝身体健康吧。
  第074章
  然而正宁帝的身体并不像萧景曜祈祷的那样好。哪个帝王在查出这么大的官员贪腐案后还能高兴得起来的?更别提这次涉案官员之多, 几乎涵盖了大齐半数的官员,还把皇子们全都给牵扯进去了,正宁帝这一年多, 头顶上就一直罩着一层阴云。
  萧景曜在离京前就发现正宁帝的身体情况并不算很好。苏世安都随身带着正宁帝所需要的药丸了,瞧那熟练的动作,萧景曜也知道正宁帝的心疾肯定发作过很多回。
  心脏方面的问题, 受不得气,不能激动。这一次的官场大地震, 正宁帝不可能不受刺激,只是看他的情绪控制力如何。
  皇帝这种生物, 心情不好, 其他人也就别想好过。
  萧景曜这一年多在外当巡查钦差, 认认真真查账, 查清楚一个地方的账目, 就给正宁帝寄几个快递, 差点就将这个巡查钦差的任务当成了通关挑战,每到一处就干掉一个小boss, 给自己加血, 集齐了小boss后,立马召唤出来大boss,只不过召唤出来的大boss不需要萧景曜亲自动手杀怪,而是正宁帝出场,直接杀了个尸山血海。
  萧景曜都觉得,自己要是在玩游戏的话,这话的进度条应该走到了底, 就等着回京复命,正宁帝给他这次工作下个定义, 爆出什么奖励,也取决于正宁帝的心情。
  萧景曜想了想现在京城的形势,忍不住又摸了摸鼻子。总觉得自己这一年多的账目查下来,顺利将任务进度条走到底的同时,仇恨值的进度条估计已经爆了表。
  看看他都处理了些什么人?身份不够高的,萧景曜当场就让禁卫军将人拿下扔进大牢了。品级够高的,全都被萧景曜让人禁卫军现场打包,刑徒三件套安排上,一口气快递到京城,由正宁帝处置。
  皇子们全都被牵扯进来,尤其是太子和宁王,损失惨重,党羽全都被正宁帝重锤出击,锤成了渣渣。这俩辛苦十多年,到头来还是个光头皇子,这谁能忍?
  太子还好一些。作为储君,东宫的配置基本就算个副皇帝。东宫属臣的职位,都是定下来的。正宁帝宰了一批,自然也会按照律例给太子补上一批。这些东宫属臣,身上已经深深地打上了太子的烙印。万一太子出现任何意外,与皇位失之交臂,他们即便能侥幸保住性命,也必定会被隔绝在核心权力圈之外。
  就算太子在正宁帝之前去世,若是正宁帝无意立太孙,这帮东宫属臣再有才华,也要低调做官,刻意收敛自己的锋芒,甚至整个家族都要低调做人,至少低调到新皇坐稳皇位十多年甚至是几十年,他们身上的太子/党印记慢慢褪去后,才好在朝中出头。
  是以被正宁帝安排进东宫的属臣,对太子必然是忠心耿耿的。他们的命运都和太子紧密相连,能不忠心么?更别提太子的身份摆在那儿,既嫡且长,文官天然站他这边。太子那就是写进律法中的皇位继承人,正宁帝要是明天一下子噶了,太子立马登基,没人觉得这有什么不对。
  但宁王就不一样了。宁王先前的势力,都是他这十多年一个一个拉拢过来的。宁王最大的倚仗就是他的外祖家,皇子的外家天然就是他们势力的一部分,更别提柳将军在朝中势力也不弱,柳贵妃又颇为受宠,掌管后宫十多年,除了没有皇后的名头,干的都是皇后的事。
  巅峰时候,正宁帝甚至给了柳贵妃副后的待遇,让后宫嫔妃前去给柳贵妃请安。
  萧景曜没见过柳贵妃,但他见过的宁王,其实是个十分英俊的人,五官轮廓像正宁帝,细节方面估计随了柳贵妃。都说儿子像妈,单看宁王的颜值,柳贵妃应该是个难得的美女。
  柳贵妃和宁王也不傻,又有颜值加持,再加上正宁帝的慈父性格,营造出一种宁王尤为受宠的状态简直不要太容易。
  这种情况下,有投机者选择宁王这个绩优股也毫不意外。
  是以宁王的底气才那么足,直接和太子叫板,还给了太子巨大的压力。
  朝堂上,宁王一系的势力不比太子弱,后宫中,宁王有柳贵妃相助,太子打小没娘,和宁王根本没法比。
  就算正宁帝多次表现出对太子的看重,强调太子的地位,太子心里还是有极其强烈的不安感。
  因为正宁帝对宁王也不差,甚至和柳贵妃与宁王在一起时,更有一家三口的温馨之感,不像对太子这样,随着太子年岁渐长,只剩下内敛克制的父子情。
  宁王当初确实锋芒直逼太子,换做其他皇子在太子的那个位置上,也不会比太子做的更好。太子这个位置,看似风光,实际上承担的压力可比一般皇子大多了。明明是二把手,大家却都拿对一把手的要求来挑剔他。甚至不允许他行差踏错半步。
  皇子们做错事,认个错也就过去了。太子要是做错事,那就是扣大分,让人怀疑他能不能担得起储君之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