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天骄(科举) 第124节
作者:銮音      更新:2024-01-05 14:53      字数:4926
  太子听到青州两个字,神情有几分不自然。萧景曜也理解,青州那个知州,就是太子妃的娘家人,颜退之的大儒身份,在读书人心中分量十足,作为太子太傅,颜退之给太子带来了太多的助力。
  现在颜家满门抄斩,太子也元气大伤,要不是有个比他更惨的宁王在,太子指不定也要将萧景曜当成仇人看待。
  颜家败落之始,就是萧景曜去青州查账,将颜知州当成第一个快递寄给正宁帝开始。
  萧景曜见太子的神情只是有一瞬间的不自然,而后并未对自己流露出任何不满的情绪,心下也不由暗暗称奇。
  太子先前的气量也不大,还因为萧景曜不接他递过来的橄榄枝而暗暗生萧景曜的气。现在竟然这般大度,都不计较萧景曜让他损失惨重的事情了?
  难不成心宽体胖还能用在这里?
  萧景曜讲故事的水平十分不错,将原本就十分凶险的经历说得更加扣人心弦,让正宁帝和太子的心高高提起,又重重落下。
  如是几次,正宁帝捂着心口笑着对萧景曜摆摆手,“算了别说了,你再说下去,朕又该将刘太医请过来替朕诊脉。”
  萧景曜心下一沉,正宁帝的身体状况又恶化了吗?
  萧景曜目露担忧,“陛下龙体不适,该早些传刘太医才是。”
  正宁帝笑着摆摆手,“不过是些老毛病,刘太医过来,也只能给朕开一样的药方,并不能彻底根治。”
  太子也叹气,“儿臣这身肉,刘太医也想了不少法子,开了不少药方,儿臣喝苦药都喝怕了,愣是没掉几斤肉!”
  可以听出来,太子对减肥减不下的怨念十分强大。
  萧景曜自然不会去触碰这个敏感的话题,只是说了句场面话,“陛下和太子殿下洪福齐天,自然是身子健康,百病不侵。”
  正宁帝和太子齐齐苦笑,父子俩对视一眼,因为彼此的身体状态,倒又莫名多出一丝惺惺相惜之感。
  萧景曜恭敬低头,正宁帝从太子身上收回目光,笑着对萧景曜说道:“你这次立下大功,朕给你的赏赐,已经定好了。不过现在给你,倒显得太过随意。明天正好是早朝日,在早朝时,朕再主动宣布给你的赏赐,你意下如何?”
  萧景曜赶紧道:“谢陛下!”
  正宁帝笑着给了萧景曜一个眼神,萧景曜会意,顺势提出告退。
  等到萧景曜离开后,正宁帝脸上的笑容也淡了下来,抬头看向太子,淡淡道:“你觉得朕会给萧景曜什么赏赐?”
  太子胖胖的脸上堆出一个憨厚的笑容,“父皇的心思,儿臣也猜不明白。不过父皇一向有功必赏,有过必罚。这次萧景曜立下大功,父皇肯定也不会吝啬赏赐。”
  正宁帝沉默了一会儿才道:“你在怪朕?”
  太子嗖的一下从椅子上跪下,“儿臣不敢!”
  “朕的心思……你在大事上,也确实没有猜准过。”正宁帝不由苦笑,颇有几分意兴阑珊,疲惫地往龙椅上靠了靠,伸手按着眉心,“萧景曜是天生的能臣,没有跌跌撞撞的时候。这样的臣子,用的好了,就是帝王手中最锋利的那把刀。但天才大多狂傲,帝王若是制不住他,他就会成为最大的变数。告诉朕,你能制得住萧景曜吗?”
  太子神情坚定,“儿臣能!”
  正宁帝神情缓和了几分,放柔了声音,“你是太子,国之储君,朕和朝臣都对你寄予厚望。纵使你犯了错,朕也为你遮掩了过去。日后,不要再让朕失望。”
  太子跪在地上,泪流满面,“谢父皇!当初秋兰围场的事情,着实是儿臣鬼迷心窍了!”
  正宁帝闭了闭眼,“当初的事不要再提。朕就你们几个儿子,只盼着你们兄友弟恭。太子,切莫再伤朕的心!”
  太子想了想比他更倒霉的宁王,当初的事,他和宁王都有份,父皇的处置也是两边各打五十大板,那时他多有不服。而现在嘛……宁王已经失势,再也无法对他的地位造成威胁,太子十分乐意在正宁帝面前当个爱护弟弟的好哥哥,当即表示,“二弟先前虽然也犯过错,但已经改正。儿臣作为兄长,自然不会同他计较。民间有句话叫做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万一日后儿臣碰到了难处,不信任自家兄弟,难道还要信任外人吗?”
  这话说得狭隘,却戳中了正宁帝的心事。在正宁帝看来,太子也好,宁王等人也罢,都是他的儿子。万一以后朝堂生出乱子,那也是将肉烂在了自己家锅里,天下还是他们家的,没什么区别。
  听太子这么一说,正宁帝的神色肉眼可见的温柔了许多,赞许地对着太子点点头,“你能想通这一点,朕十分欣慰。”
  太子继续抹眼泪,“先前儿臣猪油蒙了心,身为大哥,却没有好好教导弟弟们,让父皇伤了心。若是现在还不思悔改,岂不是浪费了父皇这么多年在儿臣身上花费的心血?”
  正宁帝深深地看了太子一眼,想到这么多年倾注在太子身上的感情,眼圈也红了,“儿女都是债,朕这一辈子,都是为了你们这些孽障。”
  太子膝行几步,保住正宁帝的双腿嚎啕大哭。
  正宁帝本就偏爱太子,纵使心里对太子有再多的芥蒂,这会儿也消掉了,亲自将太子扶起来,长叹口气道:“你是储君,如何还能做这等小儿女之态?”
  “颜家的事,是你失察,他们依附于你,你才是他们的主子,怎么能被他们给掣肘住?”
  “其他皇子可以出错,你是储君,你能犯错吗?”
  太子痛哭流涕,“父皇还愿意教导儿臣,儿臣铭感五内!”
  正宁帝又是一叹,闭了闭眼,“这次,朕给你选的东宫属臣,你要好好用他们。臣子们会有自己的心思,有人正直有人奸诈,有人懦弱有人悍不畏死,你要做的,是将他们放在最合适的地方,各司其职。你是安排他们的人,不能被他们控制住。君臣之间也有博弈,并非你摆出自己太子的身份,所有人就会心甘情愿臣服于你,你明白吗?”
  太子狠狠点头,感动到继续大哭。
  正宁帝也只剩叹气。
  有时候正宁帝也会想,当初先帝看他们兄弟,会不会像他现在看太子等人一样,所以看来看去都觉得不满意,最后开始逼迫皇子们自相残杀,好歹逼出了他这个还能看的过去的?
  太子这一辈子,还是过得太顺了些。
  *
  萧景曜出了宫之后,想了想,还是去户部点了个卯。
  户部果然出现了一大堆新面孔。萧景曜进了户部后,碰上的官员,十个人中有八个不认识。
  他才离京一年多,可见这次户部被清洗得有多厉害。
  这些生面孔在看到萧景曜后,纷纷瞳孔地震。惹得萧景曜十分无奈地问听到消息后赶过来迎接他的福王,“我有那么吓人吗?”
  福王捧腹大笑,“你还不知道你在官员中是什么名声吗?”
  活脱脱一个鬼见愁啊。
  萧景曜郁闷,“他们怎么认出我的?”
  福王更加无语,“你对你这张脸有什么误解?”
  萧景曜摸了摸鼻子,再接再厉,“那他们也应该感谢我才是。要不是我,他们能有这么个补缺的机会?”
  “道理是这样没错,但萧钦差威名在外,这些官场小年轻畏惧你,也情有可原。”
  “官场小年轻?”萧景曜嘴角抽搐,指着自己的鼻子说道,“我才是最年轻的那个吧?”
  今年才十七岁的萧景曜不服。不是萧景曜吹,论年轻,在场的诸位,全都是渣渣。
  福王还没开口,听到动静出来的胡阁老就翻了个白眼,“你这样的妖孽,千年都难得出一个。拿他们跟你比,也太过为难他们。”
  萧景曜登时就笑了,“胡阁老!”
  胡阁老上下打量了萧景曜一番,这才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很好,没瘦,还长高了点。”
  萧景曜乐呵呵地问胡阁老,“我在闵州抄了几家大户,账目同闵州知州一起送到了京城,您看见了吗?”
  提到这个,胡阁老就双眼放光,“富户就是富户,家底厚实得很,那些东西加在一块儿,价值差不多接近一千万两银子!”
  “京城这次也从上到下抄了不少人的家。嘿嘿,国库可算是多了不少进账!”
  虽然户部是率先查出账目有问题的地方,让胡阁老丢了不少面子。但和这一年多国库进的银钱相比,这点面子算什么?胡阁老恨不得萧景曜再出去查一圈账,继续抄一些贪官污吏的家。
  抄家,来钱是真快呀!
  胡阁老狠狠夸了萧景曜一顿,并且表示萧景曜以后要是再发现哪里的账目不对,尽管往下查。
  萧景曜摸了摸鼻子,笑而不语。
  户部新来的菜鸟们虽然畏惧萧景曜,但依然控制不住自己对萧景曜的好奇心。人都是幕强的,萧景曜不过十七岁,就干成这样惊天动地的大事,怎么会不叫这些人心向往之?
  第二天早朝,正宁帝干的第一件事,就是宣布对萧景曜的任命。
  萧景曜听到新任命后都傻了,其他人也纷纷向萧景曜投来震惊的目光。
  三公九卿之一的大理寺卿啊,就这么落在了萧景曜头上。
  十七岁的正三品大员,说出去谁敢信?
  大齐开国以来,前所未有。
  萧景曜自己都不信,眨了眨眼,以为自己听错了,慢半拍谢恩,惹来正宁帝的哈哈大笑。
  萧景曜看了看原大理寺卿秦致远,对方已经站在了阁老们之中。再仔细一看,刑部尚书也被牵连进这次的清洗之中,秦致远正好顶上刑部尚书之位。
  萧景曜左看右看,就等着有人跳出来反对正宁帝对他荣宠太过。
  让萧景曜惊讶的是,这么惊掉人眼球的提拔速度,朝堂上竟然没有一个人出列反对的。就连最会吹毛求疵的御史们,这回都闭上了嘴。
  萧景曜不由有些疑惑:现在升官这么容易了?他从从五品飞升到正三品,竟然都没有人有异议?
  正宁帝和阁老们慈祥地看着他:傻孩子,是你升官很容易啊。换个人,肯定不会有这样的效果。
  至于为什么没人反对萧景曜?笑话,也不看看他给多少官员送了消消乐大礼包?
  更何况,萧景曜的功劳,都是实打实的。大家虽然畏惧他,但心里更多的是对他的敬佩。尤其是清流,本就重名声。萧景曜这种不惧权贵,将案子彻查到底的劲儿,可太符合清流的胃口了。萧景曜还未回京之前,清流们就替他说了不少好话,造了不少声势。
  现在萧景曜在京城百姓中的好名声,有部分就是清流的功劳。
  说到底还是萧景曜本身实力过硬,强势地压下了连级跳的不合理之处。甚至让大家产生了一种,因为是萧景曜,所以连级跳很合理的离谱想法。
  萧景曜顺顺利利成为正三品大员,大理寺实权不弱,就算在权贵如云的京城,萧景曜也能算是一号人物。
  第075章
  一直到下朝后, 萧景曜都还有点晕。
  其他官员看向萧景曜的目光也满是羡慕。和一个人差距不大,看到对方发达了,可能还会嫉妒一下。像萧景曜这种, 远远甩下他们一大截,让他们只有看着萧景曜背影的份,那他们对萧景曜, 就只剩深深的羡慕和崇拜了。
  正三品正三品正三品,多少人脑海里都被三个字刷了屏。
  萧景曜今年也不过十七岁, 他们十七岁的时候还在干什么?能中个举人都算是祖坟冒青烟了吧?十七岁的正三品大员,还是大理寺卿这样的实权大员, 萧景曜想低调都低调不了。
  苏世安一宣布退朝, 正宁帝的身影消失在大殿中之后, 萧景曜身边立即围满了前来向他道贺的官员, 里三层外三层, 很是热情, 说什么都要挤到萧景曜面前,亲口对萧景曜说一声“恭喜”。要不是萧景曜身体素质足够好, 指不定就要在大齐留下一个“看杀景曜”的典故了。
  萧景曜脸都要笑僵了, 前来道贺的人来了一波又一波,愣是让萧景曜站在原地一步都没办法往外走。
  官场两大做官准则,迎上和圆滑,有些官员还是会遵守的。更何况萧景曜这边的灶可太热了,上一任大理寺卿现在已经成了刑部尚书,顺利入阁。也就是说,只要萧景曜一直这么稳下去, 不犯错,他入阁就是板上钉钉的事。或者说, 萧景曜犯了错被贬官了都不要紧。他多年轻啊,就算再蹉跎个十年二十年,也不到四十岁。在官场上,四十岁都算一个比较年轻的年纪,更别提萧景曜现在的品级和地位,几乎离入阁就是一步之遥。
  这哪是向新上任的大理寺卿道贺,分明是在向未来的阁老道喜。
  向来锦上添花者众,萧景曜被这么多官员围着,热情地向他道贺,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萧景曜就当是重新将京官认个脸熟得了。托他这一年多查账的福,京官们几乎有一半是新顶上来的。萧景曜离京一年多,这会儿正好重新再认识一下一同上早朝的同僚们。
  但是大家实在太热情,萧景曜没办法,最终只能喊道:“大家还要去官署当值,卯时快到了,别迟到!”
  大齐的官员也是有考勤打卡制度的,迟到一次就罚一次,不同次数有不同的惩罚。一个月迟到一次,只是罚点薪俸,若是迟到五次,那在官员考评中,自动失去评上等的资格。所以按时点卯对官员们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更别提萧景曜今天是头一天去大理寺上任,被他们这么一围,要是第一天就迟到,被罚薪俸,萧景曜这个大理寺一把手还怎么树立自己的威信?
  大家来恭喜萧景曜,是想在萧景曜面前留个好印象,不是特地来给他找不自在的。萧景曜都把点卯搬出来说事了,其他还没在萧景曜面前露脸的官员虽然遗憾,也表示理解,自觉散开,萧景曜终于能走几步,加快步子往宫门方向走,准备早一点去大理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