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天骄(科举) 第159节
作者:銮音      更新:2024-01-05 14:54      字数:5008
  萧景曜瞥他一眼,“难不成还能任我选?让我选,我也选闵州。”
  “你可真是……心心念念的只有一个闵州。”福王摇头晃脑,“亏我还想着,要是你乐意,我就去和父皇商议,让你去当几年漕运总督。”
  萧景曜听完都瞳孔地震。同为总督,漕运总督虽然不管各省之事,但众所周知,漕运来钱最快,大大小小的商户捧着钱袋子求漕运官员收钱,做到漕运总督这个位置,别说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那得是一年清总督,数十万雪花银。
  可见漕运油水之肥。
  福王想把这个位置给萧景曜,显然是对萧景曜十分信任。
  萧景曜则摇头道:“那边诱惑太多,臣还是去闵州更合适。”
  福王摇头叹息,“哎,我还想着你要是能当漕运总督,别人给你送的银子,你都收着,出了事都有我给你担着,咱俩五五分账就行!”
  萧景曜:“……”
  好家伙,萧景曜心里直呼好家伙,还得是福王啊,脑回路永远不让人失望。
  这一瞬间,萧景曜莫名生出一股冲动,想进宫告诉正宁帝,福王在琢磨些什么离谱的念头。
  福王却振振有词,“反正不管是谁去当这个漕运总督,都会收到无数孝敬。这笔钱,与其让旁人赚了,不如进你的口袋。好歹你还能跟我分个账呢。”
  萧景曜都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了,许久才道:“殿下缺银子花吗?”
  “瞧你这话说的,谁还会嫌银子多不成?”
  福王瞥了萧景曜一眼,东宫的待遇很是不错。但福王自觉上有老下有小的,还有一大堆闲散宗室要养,很是有些危机感,甚至一笔一笔地和萧景曜算起账来。末了,福王还摇头感叹道:“当家不易啊!”
  萧景曜:“……”
  这真的很难评。
  正宁帝不知从哪里得知了福王的离谱发言,大过年的就把福王追得抱头鼠窜,还是皇孙出面替福王求情,正宁帝才气呼呼地放过了这个不孝子。
  小皇孙有了新玩具,开开心心地带着弟弟妹妹们拼积木,还要处理一下弟弟妹妹们因为抢夺玩具而产生的纠纷。
  福王闹腾之余,也在关注小皇孙的动静。听到小皇孙有板有眼地处理好弟弟妹妹之间的纷争,让他们重归于好,福王脸上顿时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正宁帝也得知了此事,脸上同样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再想想福王现在还让人关照禁庭以及另外两个被官兵把守的别院,正宁帝心中更加熨帖。可见什么样的父亲养出什么样的儿子,正宁帝重情重义,养出了同样重情重义的福王,福王又养出了关爱至亲的小皇孙,爷孙三人都是宅心仁厚之人。
  至于另外几个手足相残甚至想对亲爹动手的不孝子,正宁帝下意识忽略过了。
  再联想到小皇孙上学后,门门课业都拿得出手,上书房的夫子们对他多有夸赞,正宁帝便更加开怀,心中的某个决定愈发清晰。
  同为上书房的夫子,萧景曜当然知道其他几位夫子的所思所想。大家都庆幸小皇孙不像福王,不然,光是想想福王当年的丰功伟绩,夫子们都是一阵窒息。
  有了福王这个对照组在,正宁帝问他们小皇孙的课业如何,夫子们可不就卯足了劲儿将小皇孙夸到天上去吗?
  那可是福王的儿子,不愧是陛下亲自带在身边教养出来的,身上一点福王的恶习都没有。
  过了年后,李首辅三次上奏折要求致仕,正宁帝再三挽留,终于批准,让他留在京城,若是朝中有什么大事,旁人拿不定主意,正宁帝还能派人请李首辅进宫商议。
  三辞三留什么的,这都是官场的老套路了。一般来说,为了彰显帝王爱惜人才,朝中重臣想要致仕,皇帝都会多留几回。第一次上折子请求致仕立马就被皇帝批准,那就证明皇帝看这人非常不爽,一点面子都不想给他留。
  李首辅显然不在此列。
  他在合适的时机致仕,在正宁帝和福王心中留下的都是好印象。李家儿孙没有特别争气的,只有一个小儿子考中了进士,资质也是平平,现在正在翰林院。李首辅也不为家人求官,正宁帝同萧景曜提起李首辅就赞不绝口,觉得这才是忠臣该做的事。
  萧景曜认真点头,表示自己一定向李首辅学习。
  正宁帝大乐。
  胡阁老从户部尚书变成了吏部尚书,一跃成为首辅,在推荐户部尚书人选时,胡阁老一时犯了难。
  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萧景曜半只脚已经踏进了内阁。现在内阁中多为老臣,但身子骨都还算硬朗,瞧着都还能再干二十年。萧景曜要是去了闵州当总督满了任期要回京,回来时内阁没有位置,怎么安置他这个二品大员,也是个令人犯难的问题。
  萧景曜受高扬启发,觉得要是能让自己任各地的总督也不错。公费旅游,多美的事儿!只可惜用脚指头想都知道这事儿不可能,轮流去各地当总督,这天下到底是谁家天下?
  胡阁老变成胡首辅后,正宁帝又干了一件大事——立皇太孙。
  正宁帝亲自将小皇孙带在身边教导,大家心里对小皇孙的地位也有了谱,现在正宁帝要立皇太孙,大家也没觉得意外。左右都是皇家的天下。正宁帝看好小皇孙,他们连福王当太子都能忍,更别提本来就乖巧聪慧的小皇孙了。名分这么早就定下来,大齐未来两代都没有夺嫡之忧。
  正宁帝也只不过是通知大臣们一声,主要是让礼部尽快定下立皇太孙的仪制章程。涉及到礼仪的事儿特别繁琐,衣裳腰带上锈什么样的花纹就能让他们吵个十天半个月。立皇太孙大典肯定不能寒碜,不尽快将事情定下来,等礼部官员吵出个章程来,想必赶不上良辰吉时。
  小皇孙显然已经知道了皇太孙的身份会给他带来多大的好处。把事情往最坏的地方想,就算他父王登基了,想换太子,肯定是换不了的。
  坑爹属性达成?
  正宁帝开春就提出要立皇太孙,结果一直到萧景曜给小汤包过完了两岁生辰,立太孙大典还没开始办,进度还卡在第一关,礼部商议上。
  萧景曜都对礼部官员的工作效率很是微妙,莫名闻到了一股咸鱼的气息。
  多好的摸鱼部门,一件事吵个半年都是常态,其他人吵架,进度停住,正好摸鱼。
  福王听了很是羡慕,颇为扼腕,“只可惜我刚当值的时候,没人教导我这些,我就知道银库司是个好去处,没想到礼部更妙。”
  萧景曜心说你个最不讲规矩礼仪的皇子跑去礼部,面对一帮走路问好都恨不得制定出一整套礼仪流程的家伙,两边总得疯一个。
  这个流程一吵,就吵到八月份才彻底定下来。
  萧景曜过了自己的生辰后,才看到小皇孙的立太孙大典。
  小皇孙变成皇太孙,大部分人都非常满意。
  皇太孙,一看就特靠谱。
  胡阁老纠结许久,最终还是给正宁帝推荐了新任户部尚书人选——原户部左侍郎何明渊。此人刚过五十,于内阁而言,妥妥的年轻人。估摸着是很难只干一个任期就功成身退。
  为此,胡阁老还特地安慰了萧景曜一番,“当阁老也需要运道。何明渊确实能耐不小,我不能徇私。”
  萧景曜很是理解,并未将这事儿放在心上,而是哈哈一笑,“您都为了我思虑再三,考虑要不要徇私了,这是我的荣幸。”
  胡阁老板起了脸,嘴角却不受控制往上翘,认真鼓励萧景曜,“到了闵州就好好干,你还年轻,便是多干一个任期也无妨。到时候功绩在手,哪怕别人对你的年纪颇有微词,也没办法阻挡你入阁。”
  萧景曜认真应下,胡阁老终于满意。等到各色菊花嚣张地争奇斗艳的时候,正宁帝一道圣旨让朝中所有人顿时一默——
  萧景曜擢升闵州总督。
  二十出头的二品总督,他们做梦都不敢这么梦,萧景曜竟然真的实现了。
  有官员神情恍惚,眼神时不时往萧景曜身上瞟,他们大齐,不会真的出一个三十不到的阁老吧?
  那还能叫阁“老”吗?
  萧景曜早就知道正宁帝会下这么一道旨意,含笑接了旨。家中早就收拾好了行李,小汤包都自己收好了想要带走的玩具和衣裳,万事俱备,随时都能出发。
  萧景曜还忙活了许多个晚上,每晚都在奋笔疾书,其他人还以为他是在卖力做文章,结果他接到升官的旨意后,亲自给研究院送去了一大堆厚厚的考卷。数理化各科都有,还分了各种难度,保管夫子们想要的考卷他这里都有。
  别说是福王,这回连公孙覃都要同情一把研究院的学子们了。离开京城给人送这么多考卷,萧景曜是什么送礼天才?
  萧景曜:迫害学生一时爽,一直迫害学生一直爽。
  就是这么任性。
  让萧景曜更高兴的是,段研究员最新来信中提到,由他一手督造出来的蒸汽船已经大致完成。算算时间,萧景曜到闵州后,正好就能看到。
  萧景曜顿时对这次的闵州之行充满期待。
  那可是原汁原味的蒸汽船。指不定还是这世上第一艘蒸汽船。萧景曜能不去看个稀奇吗?
  也有闵州系的官员看着萧景曜直奔闵州而去,不知为何,心中陡然生出无限担忧。
  这位萧大人搞事情的能力惊人,他到了闵州,不会再闹出什么天大的事情吧?
  第097章
  萧景曜离京之前, 正宁帝私下将他召进宫,颇为感慨,“你此去闵州, 最少也要在那边待三年。听说你打算把家眷带去闵州,妻儿都在,你办事得谨慎一些。”
  正宁帝是知道萧景曜的打算的。想开海禁, 不用想都知道,萧景曜在闵州会遇到多大的阻力。极端一点的, 直接报复萧景曜的至亲也不一定。
  萧景曜的年纪比福王还小,又是正宁帝一手提拔上来的祥瑞, 不知不觉就在萧景曜身上倾注了不少感情, 不说拿萧景曜当亲儿子看待, 也能有个侄子待遇。估摸着一般的宗室子弟, 在正宁帝的地位心里还不如萧景曜呢。
  这种情况下, 正宁帝在萧景曜临出发前, 仔细叮嘱他注意家中妻儿安危,而不是扔给他更多的公务, 也不足为奇。
  萧景曜心下颇为感动, 正宁帝这样有人情味的皇帝,真的不多。
  再一看正宁帝,这几年肉眼可见的苍老了下去。应该说,自从悼怀太子病逝后,正宁帝的身子就每况愈下,哪怕有福王每天都在插科打诨逗正宁帝开心,时不时还作一把死, 让正宁帝追着他满屋子跑,让正宁帝得到充足的身体锻炼时间, 但正宁帝的心病可不是这样就能消除的。
  萧景曜看着正宁帝全部花白的头发,还有逐渐浑浊的眼睛,心中滋味杂陈,深深一礼,“微臣叩谢陛下。”
  正宁帝亲自将萧景曜扶起来,深深一叹,“你一去就是几年,也不知朕能否看到你回京。”
  萧景曜赶紧呸呸呸几声,急切道:“陛下洪福齐天,自然能看到臣回京。臣还想在儿子成婚时,厚颜问陛下要一点赏赐呢。”
  “你家儿子才多大?刚会走的年纪吧?”正宁帝失笑,“有你这个爹,你儿子倒是一点都不会吃亏,现在就想着从朕这里给你儿子扒拉好东西了。”
  ——真不愧是福王的好朋友,深得福王真传,都开始惦记朕的私库了!
  萧景曜在正宁帝的眼神中明晃晃地看到了这个意思。
  调侃福王,理解福王,成为福王。
  萧景曜一点都不虚,他和正宁帝也有多年的君臣情分在,正宁帝又是个仁慈的帝王,萧景曜偶尔跳脱一点,正宁帝根本不会将这些小事放在心上。
  熊孩子都是熊家长宠出来的。正宁帝三天两头被福王气得跳脚,时不时还要遭受福王和窦平旌的双倍暴击。归根结底,这俩都是被他宠出来的,他就吃这套。
  萧景曜这么“得寸进尺”,正宁帝只有高兴的份。
  果不其然,正宁帝一点都不在意萧景曜盯上他私库的事情。反正研究院的玻璃透镜让正宁帝赚了一波又一波,现在正宁帝的私库肥肥的,就乐意看着小辈们的小财迷模样。
  正宁帝佯装生气,自己却撑不住笑了,大方地表示,“朕若是能看到你儿子成亲,定然赏他一些好东西。”
  说完,正宁帝又问萧景曜,“你那儿子,据说很是聪慧,乳名是叫小汤包?”
  这个乳名太过醒目,正宁帝听福王说过一遍后就记得牢牢的。为此,正宁帝还觉得自己果然是老了,小辈们奇奇怪怪的取名方式,他这个老头子确实跟不上小辈们的脑回路了。
  萧景曜没想到正宁帝竟然还知道小汤包的取名,着实吃了一惊,老父亲的良心隐隐作痛,犹豫了三秒,在正宁帝面前还是维护了一把自家儿子的面子,“这名字也就是我们叫着玩的,他大名萧秉文,等日后进学了,臣就唤他大名。”
  正宁帝心说孩子的名字也能拿来玩吗?现在的年轻人,当真是万物皆可玩。
  然后,正宁帝就听到了萧景曜“生孩子不用来玩还有什么乐趣可言”的谬论,整个人瞬间瞳孔地震,食指颤抖着指着萧景曜,一时间竟不知该说些什么。
  这一瞬间,正宁帝竟然生出了一种“福王比萧景曜还可靠”的荒唐念头。
  可见萧景曜的发言有多炸裂,给正宁帝带来了多大的震撼。
  萧景曜理直气壮地看着正宁帝:我自己的崽崽,想怎么玩就怎么玩!
  正宁帝都忍不住思索了一下玩孩子的可能性。小皇孙是不能玩的,但福王还有其他的孩子,康王和荣王孩子也不少,正宁帝掐指一算,自己的孙辈数量轻轻松松突破两位数,在里面挑选出一个……,幸运儿来玩一玩,好像也不赖?
  正宁帝艰难地回忆起来,福王提到萧景曜家里的小崽崽时,语气十分羡慕嫉妒恨,只说是天才萧景曜又生了个小天才,机灵又可爱,模样还生得俊,性格更是有趣,每次都让福王偷崽之心大起。
  正宁帝觉得萧景曜这么玩孩子,孩子还能被养得这么机灵,可见玩一玩孩子,并不会影响孩子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