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天骄(科举) 第184节
作者:銮音      更新:2024-01-05 14:55      字数:5146
  萧景曜:“……”
  并不是十分想知道这事儿。
  萧景曜生辰后一个月,就是闵州百姓举行妈祖诞辰祭祀活动的时候。
  这可是闵州的盛事。闵州百姓对妈祖娘娘的信仰十分虔诚。萧景曜就见郦县令断过一次案,两人因为二十两银子闹得不可开交,一个说对方借钱不还,另一个说对方污蔑自己,自己根本没问他借过银子。民间借钱,文盲率还高,当然没有什么借据做凭证。
  两边一时陷入僵持。
  萧景曜就看着郦县令在两人的陈述中纠结来纠结去,久久不能下判决,最终眼睛一闭,严肃道:“你们向妈祖娘娘发誓,自己没说谎!”
  不仅如此,郦县令还让衙役请来一座小妈祖像,让他们对着妈祖像发誓。
  然后萧景曜就看着要债那人毫不犹豫发誓,另一人犹豫半晌,最终无奈道:“我确实借了他的银子。”
  真相大白,郦县令当即拍了惊堂木,让欠债的给债主写份借据并签字画押。
  谁知债主反而摇头了,“大人,不用写那什么借据,我指不定把它放哪儿去,到时候也找不着。反正他都当着妈祖娘娘的面承认了借了我的银子,肯定会还的。对了,梁六,你当着妈祖娘娘的面发誓,一定会还我的银子!”
  那个叫梁六的欠债人垂头丧气,还是如实办了。
  债主满意点头,这事儿就这么结了。
  萧景曜:“……”
  就……不是很懂你们的信仰。但大为震撼,并十分尊重。
  别说,在断案上面,这妈祖娘娘可真是太好用了。
  闵州百姓祭祀妈祖娘娘,当然不是为了断案。人家妈祖可是海上女神,闵州临海,祭拜妈祖自然是为了祈求平安。对闵州百姓而言,祭拜妈祖,其隆重程度,堪比过年。
  闵州各地都有妈祖庙,大多数百姓家里也都供奉着妈祖。到了祭祀妈祖这天,家家户户都起了个大早,将家里收拾得亮亮堂堂,先给家里供奉的妈祖像上香,而后带着祭品和香烛出门,结伴去妈祖庙,跟着天师们一起祭拜妈祖,祈求来年风调雨顺,渔民每次出海都风平浪静,收获满满。
  萧景曜抱着小汤包走在人群中,对着一旁的顾希夷笑道:“真是一地有一地的风俗,闵州百姓对妈祖十分虔诚。要是有外地人不知轻重,来了闵州还对妈祖语出不敬的话,估计会被愤怒的闵州百姓给打个半死。”
  顾希夷忍俊不禁,入乡随俗,知道闵州百姓对妈祖的推崇后,顾希夷特地打听了一番妈祖的事迹,心甘情愿地想给对方上炷香,“据传妈祖一生扶危济世,护国为民。当得起百姓们这样的爱戴。”
  这样的女子,让顾希夷觉得天地都更开阔了。
  顾希夷看着庙里头戴冠冕,身披霞帔的妈祖像,像每一位闵州百姓一样,恭恭敬敬地按照流程祭拜对方,虔诚地给对方上了一炷香,祈求家人平安,也祈求闵州百姓人人健康平安,安乐一生。
  也不知道是不是妈祖真的显灵了,这么个大日子,萧景曜就听到福安港口那边传来消息,说是两位出使海外的王爷带着船队回来了!
  萧景曜吃了一惊,康王他们出海前,自己可是给他们画过一幅航海图的,他们也有意要坐着蒸汽船环游世界,让世界各国都知晓大齐的存在。
  算算时间,他们也就出海了一年多一点点的时间。这点时间,环游世界根本不够用的,基本上就是走了亚洲这一条线,不知道有没有到欧洲。
  萧景曜不由有些担心,难道他们在路上碰上什么事了?但这可能性也不大啊,两艘蒸汽战船又不是吃干饭的。以现在的生产力水平,康王他们坐的蒸汽战船应该就是战船中的巅峰存在,总不能对方已经搞出来了钢铁战舰了吧?
  萧景曜一头雾水,但还是匆匆赶去了福安县。
  蒸汽战船的目标足够大,萧景曜到了港口后,一眼就看到了那两艘十分气派的蒸汽战船,一看就和旁边的商船不一样,整艘船都透着满满的大佬气息,就算是军事外行都能看出来,这两个大家伙绝对不好惹。
  再一看,两艘船的外表保护得非常好,一点损伤都没有,萧景曜顿时放下大半的心,知道康王他们应当没有碰上什么大事。
  至于他们匆匆返航的原因……
  萧景曜抿了抿唇,眼中又有了些许湿意。
  果不其然,萧景曜在一处客栈中找到了康王和荣王。两人眼底下都泛着青黑,一眼就知道很长一阵子没睡好,却不顾随行侍从的劝诫,想立马赶回京城。
  萧景曜见状,也跟着劝了一句,“两位殿下若是这么赶回京城去见先帝,先帝若是见了,不知会有多心疼。”
  荣王嗷的一嗓子就哭了,康王也默默流泪。荣王更是气得不住地捶打桌子,“我当初干嘛闹着要出海!父皇的身子明明都弱成那样了!我当真不孝!”
  萧景曜肃容,“先皇在遗旨中特地提到,两位王爷是为大齐出海,不许任何人指责王爷不孝!王爷自己也不行!”
  康王和荣王哭得更厉害了,尤其是荣王,不住地捶着自己的胸口,简直要哭得昏厥过去,声声叫着“父皇”,字字泣血。
  萧景曜也跟着流了回泪,很快又镇定了下来,安抚住康王和荣王后,萧景曜这才仔仔细细向他们说了当日正宁帝龙驭宾天时的情况。
  “先皇脸上,是带着笑的。”
  不用再经历病发的痛苦,在睡梦中去世,大概率还做了个美梦。对病痛缠身的正宁帝而言,未尝不是一种解脱。
  萧景曜这么宽慰自己,却没办法控制住不听话的眼泪。
  康王和荣王神情一怔,有些伤心,又有些宽慰,最终还是平静了下来,对着萧景曜叹了口气,“萧总督,对不住,我们食言了,没有如你所说的那样,沿着航线一直去那个什么美洲大陆。”
  纵使萧景曜告诉他们,美洲大陆上有高产的粮食,但在他们心里,这些都比不上他们的父皇。
  父亲去世,做儿子连送他最后一程都没有做到,康王和荣王简直痛彻心扉。
  哪怕他们当初出海时,正宁帝就宽慰过他们,他们还做好了心理准备。更是因为海上凶险万分,他们离开京城时,也是写了信交代后事的。万一他们真的出了意外,就按信中写的安排他们的后事。
  谁知道正宁帝竟然没等到他们回来呢?
  正宁帝对每位孩子都很不错。别看他拿太子宁王和福王三人当宝,但其他孩子也不是草,都是正宁帝放在心上的孩子。荣王这样肆意张扬的小霸王性子也是正宁帝宠出来的,康王从小沉默寡言,不爱说话,正宁帝从来就没对他说过一句重话,反而斥责了对他不满的母妃。
  知道正宁帝去世的消息,康王和荣王怎么可能不赶回来?
  萧景曜心中酸涩,却还是拦着他们,先让他们好好休息一下再赶路,免得伤了身子。
  两人还是给萧景曜面子的,萧景曜这么一说,他们便放下了包袱,准备歇息一晚,明早立刻动身。
  萧景曜松了口气,好歹把他们给劝住了,不然就这样一路匆匆赶去京城,到了京城,这两位王爷怕是得瘦得永嘉帝都认不出了。
  到时候兄弟三人又是哭先皇又是心疼兄弟,也够乱的。
  萧景曜试着扯了扯嘴角,最终还是放弃。闭上眼睛沉默良久后,萧景曜才抬头看向天空,秋高气爽,万里无云,天蓝得仿佛是用颜料泼上去似的,又比颜料多了几许灵动。
  萧景曜似乎在天空中看到了正宁帝欣慰的笑脸,自己也忍不住跟着笑了。知道你记挂孩子,心疼孩子,所以我把他们劝下了,让他们好好爱惜身子,你知道了一定会欣慰吧?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歇了一晚的康王和荣王就带着护卫纵马狂奔,一路向京城疾驰而去。
  萧景曜则看了看跟着出海的梁千山和刘圭,笑着问他们,“你们都去了哪些国家?”
  说到这些,梁千山的心情也不低落了,眉飞色舞地同萧景曜讲起他们这一路的所见所闻来。最开始经过的当然是安南和爪哇等大齐的附属国,后来又到了满剌加,在亲眼看到马六甲海峡之后,梁千山更加坚定了要拿下这里的念头。
  这并不是梁千山傲慢,而是来自天/朝上国的底气。宗主国想要附属国一点东西,能算事儿吗?
  更何况……
  梁千山竭力控制住自己想要上扬的唇角,尽可能冷静地对萧景曜说道:“你可知道那个满剌加国的人对荣王说了些什么?”
  萧景曜头上冒出来一个问号,突然想起当年倭岛派使臣团来京城给大齐朝贡时,荣王还特地学了倭岛话,跑去跟倭岛使臣团交流套情报来着。
  荣王的语言天赋,确实厉害。短短时间内就学会满剌加语,好像并不奇怪。
  才怪!
  起码梁千山就惊讶得不行,他原本就以为荣王是那种做事略莽的粗神经武将来着。谁知道人家荣王还能走专业技术路线,一开口就把他给弄懵了。
  但荣王这门外语学得太好了!
  满剌加本就向往天/朝上国的繁华生活。这个国家甚至出过一个离谱的国王,去了大齐朝贡一次后,说什么都不愿意回来了,就想着在大齐过日子,还真就让他在大齐过了几十年,最后葬也葬在大齐。
  荣王和满剌加现任国王谈起这事儿,现任国王脸上竟然还露出了憧憬之色,更是毫不避讳地对着福王吐露了心声,“小王也很仰慕大齐的繁华,如果能像祖父那样在大齐生活几十年,葬在大齐,小王也是乐意的。”
  荣王是位非常合格的将领,他领兵拿下高黎,并非是抢了别人的功劳。从定计到安排军队再到指挥,全都是他一人完成,最后还亲自披甲冲在最前面,领着大军踏破高黎王室城门。
  这样一位优秀的将领,哪怕对海域不熟悉,也能捕捉到马六甲海峡的重要性。这是大齐海路往来的要塞,搁陆地上,这叫兵家必争之地。
  荣王本来想从满剌加国王那里套点情报,回头就找个理由领兵过来拿下马六甲海峡。一听满剌加国王这话,荣王都惊讶地瞪大了双眼,随即就意识到,机会来了。
  满剌加国王十分羡慕倭岛和高黎的遭遇。是的,荣王再三确定,他没听错,是羡慕。
  仔细一问,人家国王说了,大齐将倭岛和高黎并入自己的领土后,并没有将倭人和高黎人赶尽杀绝,也没有让他们全部当奴隶,甚至还给贫苦之人分田分地,让他们有了能养活自己的资本。并且还是采取当地人治理当地人的模式。
  更重要的是,大齐说,不管以前是哪里的人,以后就都是大齐人。大齐百姓能享受到的待遇,他们都能有,就是要通过亿点点小审核,心术不正的自然当不了大齐人。
  甚至还有儒生穿着长衫,戴着发冠,一手纸笔一手书,打扮简朴,行走于乡间地头,竟是在教百姓识字,教他们《大齐律》。
  儒家本就注重教化,这样的事,正统儒生们当然愿意干。
  满剌加国王听着羡慕极了。他也想让他的臣民过上这样的日子。这样的话,哪怕他在大齐,都不用再为臣民担忧。
  啊这……
  荣王和梁千山对视一眼,又大概将满剌加国王的话翻译了一遍。
  梁千山的眼神当即就不对了。
  确认过眼神,是可以不战而胜的人。
  干他丫的!
  两人原本打算回航时好好忽……呸,是好好同满剌加国王畅谈一番大齐的富庶繁华,顺带再仔细聊聊他的祖父在大齐过得有多么滋润,尽可能让这位国王主动提出并入大齐。
  结果航行还没结束,他们就收到了噩耗,哪里还顾得上一个小小的满剌加国王,火急火燎地赶了回来。
  现在见了萧景曜,梁千山所有的理智通通回笼,眼神亮晶晶地看着萧景曜,“你觉得如何?”
  萧景曜都听楞了,万万没想到事情竟然还能有这样的发展。但转念一想,这又很合理。反正大齐要的是马六甲海峡,满剌加国王这么配合,日后肯定还是他这一支管理满剌加,他并没有失去自己的地位和财富。
  萧景曜听着梁千山讲述的这一路的见闻,又看了看停靠在港口的大型蒸汽战船,心中那股念头更加按捺不住了。
  他也要出海!
  第111章
  萧景曜蠢蠢欲动, 萧景曜跃跃欲试!虽然海上有许多未知的风险,可是那是海洋欸!还是大航海时代的海洋,蛮夷尚未崛起之时!
  没错, 梁千山带来的消息,他们在海上也遇到过金发碧眼瞧着很是凶悍的外族人,但他们乘坐的船, 也就是普通的帆船,而不是蒸汽船。说到这里, 梁千山脸上露出了显而易见的轻蔑,“他们看到我们的蒸汽战船冒黑烟, 当即就露出了夸张的神色, 那嘴巴张的, 下巴都快掉到地上了。等他们回过神来后就叽哩哇啦好一通嚷嚷, 还比手画脚的, 瞧着就跟个猴儿似的, 一点都不稳重。不过我们哪里听得懂他们说的鸟语,听他们那夸张的语调, 也能猜到是对我们战船的惊叹, 可能还想问问到底是怎么做的。”
  梁千山的脸上露出一抹傲然,大齐天/朝上国,岂是区区蛮夷可以比肩的?还想要我们的东西,做梦!”
  话语间对他口中的蛮夷很是看不上,也并不觉得自己的话有什么傲慢。
  萧景曜则挑了挑眉,“你们动手了?”
  那些人可不是什么善茬,人家干的就是抢掠的勾当, 看到好东西就抢。大齐本就物产富饶,几千年的底蕴催生出的灿烂文明, 更是将审美以及享受玩出了花来。
  这次康王和荣王领着使臣团出海,以他们亲王之尊,一应吃穿用度哪怕缩了又缩,也带了不少好东西。他们眼里的简陋,落在别人眼中,就是行走的宝藏。
  梁千山既然和那帮外族打过照面,还和他们有过交流,萧景曜掐指一算,觉得他们就算有交情,也必然是开炮之交。
  “不过蛮夷耳,不足挂齿。”梁千山冷哼一声,“那帮人可真是野蛮,见了人就抢,抢到爷爷我头上来了,不给他们颜色看看,还以为我们大齐的水师是吃素的!”
  说这话时,梁千山的身上控制不住露出了凶煞之气。那是身经百战,踏过尸山血海的狠厉,“想抢我们大齐的东西,也不看看他们有不有那个命!”
  萧景曜心道果然,西方那边应该也开始了大航海时代,还处于大航海时代前期,硬件设备赶不上大齐,软件就更别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