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知青在七零,祖宗秒送千亿物资 第149节
作者:青青子金      更新:2024-01-05 15:03      字数:3077
  “爸,关于郑家的消息下来了。”
  几个字说完,宁家贤的眼睛猛然睁开。
  宁慕安继续:“可惜郑家人……”
  宁家贤的眸光黯淡下去,倒是听见最后还有两口人活着的时候,他的神色透着无奈心酸。
  早就有了心理准备,可还是觉得现实残酷。
  宁家贤重重的叹了口气,“那两位在什么地儿?接到帝都来,一定要厚待。”
  “说来也巧,那两位就在婉婉住的十方院,跟我们同姓,宁知渔宁简舟祖孙俩。”
  宁慕安认真回答完,却见宁家贤的眸子亮了,“你确定!”
  第180章 这牡丹花毛巾再来俩,给我弟妹跟婆婆
  宁慕安一愣,随后应声,“是,文件下来了,正商量着后续安排。”
  “安排,安排,我来安排。”宁家贤慌忙起身找鞋。
  宁慕安想问点儿什么,老爷子已经冲出门去。
  宁家贤亲自给十方院村委打电话,这会儿想想,当初给十方院村按电话的决定是多么明智。
  张福接了电话,听闻宁知渔跟宁简舟的事,张福震撼的了不得。
  随后他按照宁老爷子的指示叫了宁知渔跟宁简舟到村委大院。
  “老哥哥,天晴了。”
  一句话,宁家贤泪流满面,宁知渔同样红了眼圈儿。
  之前张福去说,宁知渔还有些不相信。
  听宁家贤亲口说,他信了,但残酷的真相与现实又让他心脏抽痛。
  经过深思熟虑,宁知渔谢绝了宁家贤接他去帝都的好意。
  他本就是鲁山省的人,虽说老家不属江城,但在十方院早就住习惯,而且宁宛也在这儿安了家。
  老家那边没了其他人在,回去还容易触景伤情。
  宁家贤理解他的心情,尊重他的想法。
  不过,宁知渔家的老宅还是得要回来,到时候让宁简舟回一趟老家,露个面儿,拿回本属于他们的房子。
  至于现在,可以先让宁知渔跟宁简舟搬去宁家贤之前住的院子。既然他们决定落户在十方院,村子里就得给安排宅基地盖房子。
  宁家贤在电话里给又给张福交代了下,暂时给宁知渔宁简舟做了简单安排。至于后续,要等他去十方院那边亲自指挥。
  有了宁知渔这事儿,宁家贤沉重的心情得以缓和,老宁家的氛围也渐渐回暖。
  不过都知道,宁宛奶奶以及母亲的事不能随意提及,以免老爷子伤心落泪。
  宁慕安偷偷地调派人手去了水河省,希望能够找到妹妹的尸骨。
  至于沈悦卿的墓,张老头为了争取从轻处罚,把那十三个同志的埋葬地全都做了交代。
  这是大事儿,宁慕安趁着老爷子的心情还算不错的时候,给老爷子说了说。
  操办沈悦卿迁坟的事没有大办,只是走了个流程,叫了几个跟宁家走的近的来家吃了顿饭。
  这是老爷子的意思,而且迁坟时候,老爷子全程沉着脸,并没有流泪。
  宁巧娥的尸首还没找回,立了个衣冠冢。
  宁家贤看向衣冠冢的时候,眼皮发涩,眼圈儿红了。
  宁宛全程心情压抑,眼泪也止不住地淌。
  其余人或多或少知道了怎么回事,女人们都感性,夹杂着同情的、心疼的泪珠子也是不断流出眼眶。
  男人们刚毅,但也难免被沉重的事实影响情绪,一个个都绷着脸,怀揣敬畏地走完全程。
  办理完后事,老叶家的人也到了该走的时候。
  叶超还得上班,地里的活儿不能一直不做。
  早在三天之前,李桂芝叶爱军就带着孩子先回了临东县。
  剩下的人,宁宛准备带着去百货商场买点儿东西,两天之后也出发回家。
  最近几天发生的事儿不算少,除了迁坟,老宅那边的地砖也已经恢复原样。
  宁慕安一直关注着案子进展,好在现在结了案子,他也有了时间去操办全运会的治安问题。
  安思宁最近几日也有些忙碌,文工团那边准备的曲目一直过不了审,据说是歌词跟曲调有些不搭。团里的好几个人都急出口腔溃疡来了,还是没有解决问题。
  听宁宛说第二天想去百货商场,为了不怠慢了亲家,安思宁顶着压力请了一天假。
  次日一早。
  安思宁带着老叶家人出了门。
  女士们走在前面说说笑笑,男士们走在后面,叶绍行跟叶超并肩,欣赏着路边街景,叶爱国跟叶亮走在一起,俩人的脸上都满是好奇,偶尔会因为太好奇发表一下感慨。
  百货大楼内,安思宁拿出副食本,准备多给宁宛买些东西让带上。
  平时家里就她跟宁慕安以及宁辉三个大人,副食本没怎么动过,所以买的时候没有什么心理负担。
  叶绍行挑选了一个手电筒,四节备用电池,两个备用小灯泡,这东西实用。村子里虽说通了电,不过还没普及到各家各户,而且电也不是天天有,城里供电不足,村子里就会停电减轻用电压力。
  手电筒好,有电池就能照明。
  叶爱国选了两个带着红五星的搪瓷缸子,一个给自己,一个给牛金芳。
  这东西也实用,说是来一趟帝都,总得带回去点儿证据证明来过了。
  牛金芳选了一条毛巾,本来打算只买一条,想了想宁宛平日里的照顾以及婆婆对她的转变。
  再加上养蚕赚了钱,宁宛的一句话,婆婆不光答应给他们一家三口做棉衣棉裤棉鞋,还一下留了整整十块钱让她自己拿着。
  牛金芳一咬牙,闭着眼喊道:“这牡丹花毛巾再来俩,给我弟妹跟婆婆。”
  这嗓门儿可不小,立即引起周人注视。
  宁宛跟张喜凤离得近,纷纷诧异。
  张喜凤先反应过来,拍了牛金芳肩膀一下。
  “抽风啦?那么贵的东西买那么多干啥?我不要,给婉儿买就成了。”
  宁宛也打算婉拒,不过想想这是大嫂第一次主动送东西,应该成全。
  一家人礼尚往来,这亲情才会更加浓郁。
  大嫂这也算是开了窍了吧。
  她拉拽了下张喜凤,“妈,这是大嫂的一片心意,你可不能不收。”
  说着话,宁宛又拉住牛金芳的手,“谢谢你啦大嫂,我那毛巾刚好破了洞,想换条新的呢。”
  张喜凤撇撇嘴,看了牛金芳一眼,“我要那蓝方格的。”
  “诶!”牛金芳笑出两排大白牙。第一次有了种形容不出的成就感,真好!
  礼尚往来,宁宛给叶丽丽挑了两对好看的发卡,也送了叶秀娟两对。
  随后还买了江米条、鸡蛋糕、缝衣针、手动刮胡刀、灯塔牌洗发膏、口琴、毛线、郁金香皂……
  走走逛逛买买买,不管是临东县有的还是没有的,看见有卖啥的,宁宛就忍不住想买点儿。
  逛到了中午十一点钟,一行人才回了家。
  下午商量好了,宁辉带着去故宫看看,不怕累不怕热的就跟着一起。这次时间有些赶,长城跟颐和园是去不了了。
  结果吃了中午饭,老叶家的人都吆喝着不累。
  原本打算美美睡午觉的宁宛也只能舍命陪君子啦。
  去,不光要去,还要拍照片。
  想起拍照片,宁宛才记起之前给宁知渔宁简舟画的画像。
  第181章 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刚到帝都的时候,为了避免人多眼杂,去看望朱何君急匆匆的,她把画像的事儿忘记了。
  后来发生了几件大事,也没顾得上这茬儿。
  这会儿想起来,宁宛把画像交给了宁慕安,委托他抽时间转交给朱何君。
  渔爷爷那边虽说已经晴天见日,不过刚刚转变就立即认亲,难免遭有心人猜忌,不如再等上半年,让事情都沉淀沉淀。
  这是宁宛的想法,也是两边老爷子的想法。
  按照他们说的,只要活着的人都平平安安,就有希望团圆。
  故宫城墙下,一穿着白色大褂的老爷子正在给人剃头。
  在他们旁边立着一辆自行车,自行车横梁上挂着个白底红字的“招牌”:男女理发板寸。
  宁宛忽然开口:“叶亮月底要上学,这头发最好理一下,去排队吧。”
  叶亮一讶,平时他那头发都是张喜凤随便给剪剪,虽说不像是狗啃的,但花钱理发这还是第一回 。
  他眼睛亮亮的看着宁宛,“谢谢三嫂!”
  “哼,就个嘴能,真谢你三嫂,以后少惹事,少让你三嫂跟着费心!”张喜凤呛了一嗓子,叶亮斜眼看了看张喜凤,赶紧道:“我保证不惹了。”真不惹了。
  就最近睡觉时候,叶亮还会梦见爆炸的事儿。每次爆炸的瞬间惊醒,他都感觉像是真实发生,可吓人了。
  叶亮去排队,留叶绍行在这里陪着等。
  约定好了集合的地儿,其他人开始在四处逛。
  宁辉带了照相机来,自然少不了拍照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