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知青在七零,祖宗秒送千亿物资 第271节
作者:青青子金      更新:2024-01-05 15:06      字数:2733
  叶爱国现在跟着叶超在厂子里长见识,厂子刚刚起步,做的更多的是力气活儿。
  宁宛没有着急去厂子那边看,她相信叶超的能力能处理好。
  她将东西都规整好之后,才去了堂屋里看俩孩子。
  此刻,小蒸饺跟小笼包正围着张喜凤吃早饭。
  两小只很乖巧,嘴巴里塞满了鸡蛋白,两腮鼓鼓的,看上去萌的要命。
  “妈妈?”
  小蒸饺先发现了门口的人,没底气地喊了一声之后,紧接着就见一个小胖团子直接瞬移到宁宛身边。
  “妈妈回来啦!”小笼包喊了一声,两只小胖手在宁宛的腿上抱着,宁宛弯腰将小笼包抱起,好家伙,这胖胖的得有多少斤了?
  “妈妈,吃饭饭。”小笼包将嘴巴里的一块还没嚼的鸡蛋白抠出来,往宁宛的嘴边塞去。
  第318章 这种情况多久了
  宁宛一脸无奈,小家伙倔的很,不吃不行,非给不可。
  心里默念,亲生的,亲生的,不嫌弃。
  宁宛张嘴。
  “妈妈你是嫌我脏吗?这个不脏呀,我还没吃下去。”
  小笼包忽然开口,眨着大眼睛无辜地看宁宛。
  这直白的问话让宁宛有些尴尬,她乖乖吃嘴里,“不嫌弃不嫌弃。”
  亲一下一点儿不计较,吃一口能咋地?
  再说了,这是自家孩子。
  小蒸饺也在此时抱住宁宛的腿,“妈妈抱抱。”
  宁宛一手一个把孩子抱起来,张喜凤赶紧给搬了凳子,“妈妈累了,先下来,听话。”
  两小只不是很情愿。
  “不疼妈妈啦?”张喜凤挑眉。
  小蒸饺先下地,“我给妈妈捶捶背,妈妈累了。”
  “蒸饺真乖,真听话!”张喜凤立即夸赞。
  小笼包毫不示弱,“我给妈妈倒水,妈妈渴了。”
  张喜凤赶紧站起来跟着,“你拿不动,奶奶倒。”
  小笼包坚持抓着小杯子,张喜凤给倒了小半杯,由小笼包端给宁宛。
  身后的小蒸饺捶背时候有模有样,小嘴儿还不停的问宁宛:“妈妈疼不疼?这样可以吗?”
  享受着两小只的贴心服务,宁宛欣喜又满足。
  孩子长大了。
  “可以可以,小蒸饺胳膊酸了就休息休息,妈妈没事。”
  宁宛说着,小蒸饺的拳头却比之前锤的更快了些,“不累,一点儿都不累。”可厉害了!比哥哥厉害!
  小笼包给宁宛喝水,送一碗不过瘾,非得要送第二碗、第三碗……
  好在,两分钟后。
  小蒸饺先败下阵,声音软糯又呆萌:“妈妈我的胳膊酸酸的,我能不能明天再锤?我不是不疼妈妈,我胳膊不知道怎么回事儿。”
  张喜凤立即将小蒸饺抱怀里,“行行,那就歇会儿,先吃饭。”
  小笼包眨眨眼,“妈妈你还喝不喝?”
  “不喝了,已经够了。”宁宛立即回答。
  小笼包张张嘴,好像不是很满意。
  宁宛一愣,又笑着说:“小笼包辛苦啦,真乖,真听话。”
  “嗯!”小笼包咧嘴笑,还得意地看了看小蒸饺。
  在小蒸饺的嘴巴往下撇的瞬间,宁宛的声音再次响起,“小蒸饺也辛苦啦,都辛苦啦,都乖,都听话。”
  “嗯!”小蒸饺开心一笑,回视小笼包一眼。
  宁宛:好险。
  张喜凤一直笑,她习惯了这样的互动,平时在家陪着三小只,她都是一句好话说三遍那。
  今儿是小猪蹄被牛金芳带了出去,不然家里更热闹。
  “妈,我带回来些东西,都在西屋放着。”宁宛说着,就要起身过去。
  张喜凤带着两小只跟上,“简舟那孩子要订婚了,你看咱随什么礼好啊?”
  “日子定好没?”宁宛反问。
  一行四人到了西屋。
  “具体哪天没定,年底之前指定能定下。”张喜凤回答,“现在攒着糖票呢,到时候全村人都能来,得用不少糖块。”
  宁简舟自从跟宁知渔在十方院落户之后,凭靠着他的聪明头脑搞养蚕,现在跟村子里一多半的人都拉近了关系。
  谁家的蚕出了啥毛病,都会好言好语地请宁简舟帮忙看看。
  宁简舟一出手啊,十有八九的毛病都能给解决了。
  所以就形成了个良性循环,大家的关系越来越好。
  宁宛本想说不用刻意的攒,她手里有的是糖块或者糖票。
  不过想想,每一个想要订婚结婚的人都应该会喜欢为订婚结婚做准备的过程。
  所以,她没说,等到时候不够了的话,她给添置。
  “真好,薛红艳同志很优秀。”宁宛感叹一句。不过紧接着,她忽然又想起自己上辈子成为孤儿的事。
  从记事起她就没亲没故。
  不知道亲爹亲娘亲爷爷亲奶奶是去世了还是将她不小心弄丢了。
  要是后者还好,要是前者的话,她可得提前预防着。
  “小宛儿,你的顾虑很对,不过最近老祖宗没预警,至少结婚之前不会出问题。”菜古玉在空间里给宁宛说了句。
  宁宛刚刚的心思说给他听了。
  “是啊是啊,你弟弟这命真好,薛同志可不是一般人。简舟这孩子也是先苦后甜,福气都在后边了!”张喜凤接的是宁宛之前的话。
  她乐呵呵地抓起桌子上的料子,“这么滑溜,是涤纶绸吧?颜色也鲜亮。”
  “嗯,在帝都那边挑的,进销货。等过段时间,咱搬回院子之后,我再去弄些过来,咱家的被子褥子都换上新的,喜庆喜庆。”
  宁宛应声,暂且将之前的胡思乱想收敛起来。
  张喜凤正想说不用大换,就听见院子里传来动静。
  “喜凤在家了不?简舟在你这儿没?”
  屋里的人面面相觑,张喜凤跟宁宛都听出了来人是谁。
  张喜凤先站起来走出屋,“梅花你找简舟干啥呀?他没来。”
  邓梅花站在院子里,一脸愁苦,转身就走,“那我再去别家找找去。”
  “不是,出啥事儿了这是?”张喜凤追上去两步,宁宛也从西屋走出来,“婶子,找简舟啥事儿啊?”
  看见宁宛,邓梅花眼睛一亮,“老三媳妇回来啦,哎呀,比之前更好看了!”
  宁宛笑着往前走了走,“婶子,你还没说出什么事了,看你这么着急。是张叔让你找简舟吗?”
  按理说,张福跟叶绍行出马,村子里的难事儿一般都能解决了。
  这怕是有别的问题找宁简舟。
  细推一下,宁简舟在村民面前的特长就是养蚕。
  于是宁宛又追问,“是你家的桑蚕出了问题?”
  “哎,可不是。”
  邓梅花满肚子苦水,“也不知道咋回事儿,今早上起来去看,又死了大半。”
  “不光是我家,别人家也有这样的。”
  “昨天找简舟给看了,也治了,就是没见好。”
  “我想着让他今儿再去看看,想点儿别的招儿。”
  桑蚕大面积的死亡,极有可能是病了。
  一旦病了,万一传染下去的话,全军覆没都极有可能。
  所以宁宛立即表示跟邓梅花去看看。
  邓梅花一讶,她知道宁宛的医术好,会给人看病,还不知道宁宛也会给蚕看病那。
  “老三媳妇啊,你真会看?”
  邓梅花觉得还是找宁简舟保险,她家上个月的就是宁简舟给救回来的。
  宁宛救人成,救蚕的场面,她没见过。
  “哎呀,别墨迹,你带婉儿去你家看看。我带着俩孩子去找找简舟。”张喜凤一嗓子,邓梅花立即应了声嗯,慌里慌急地带宁宛往家跑。
  宁宛也没耽搁,去西屋里随便从空间取了个小药箱子背着,到时候方便掩人耳目。
  很快,两人到了张家。
  邓梅花养的蚕看上去就知道病的不清。
  大部分已经停止进食,有些患了脓病、有些尾部带着黄褐色斑点,还有些已经腐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