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知青在七零,祖宗秒送千亿物资 第301节
作者:青青子金      更新:2024-01-05 15:07      字数:3002
  家里养着蚕,她得去摘桑叶。
  有叶亮在这里,张迎春也不需要谁伺候啥,邓梅花只叮嘱了两句就离开。
  张迎春抓起桌上的语文书,欲言又止。
  叶亮挑眉,“咋啦?有事你就说。”
  再过上两天他就得回去,就算想帮忙也帮不上。
  张迎春的小脸有些纠结,她憋了半天,问:“你说,我找嫂子帮我补课,嫂子能愿意不?”
  正常情况下,她知道是不愿意的。
  不为别的,就因为之前她接二连三做出让人失望的事儿。
  不是亲爹妈,谁都不会一而再再而三的惯着。
  但张迎春还想试着争取争取,不为别的,就因为她喜欢上了被大家夸奖、认可的感觉了。
  这回因为自己的勇敢,村子里大部分人都用佩服的眼神看她了。
  她不想失去这样的眼神。
  眼下看来,作为学生,唯一能做的就是把成绩提高上来。
  毕竟像是臧老婆子那样的坏分子不可能天天出现。
  叶亮诧异,还以为自己听错了。
  “你是说找三嫂帮你补课?补之前的课程?认真的?”
  张迎春没立即回答,顿了顿才点头,“是,很认真,我真的好好学。”
  “初中念了半年,我啥都不知道。小学时候也没念多少书,我就跟废物一样。”
  “我不想当废物,我也愿意当个能人。”
  像是三嫂那样的,她这辈子够呛,但像是叶秀娟那样的,她只要努力,还是有希望追上的,不是么?
  叶亮严肃起来。
  如果张迎春真的想变好,还不算晚。
  只不过三嫂那边,他得好好说说,还得做个担保。
  还有一点,也希望张迎春不是一时兴起,三分热度。
  不然将来在三嫂面前,他都不会再有信誉可言了。
  “那你具体的目标呢?”叶亮问。
  他想看看张迎春是不是真的经过了深思熟虑。
  张迎春眨眨眼,眉头微微蹙起,脸颊也泛起些许心虚的红晕。
  “你说,我当医生咋样?给人看病的,到时候能去县医院上班就更好了。实在是不行,我在村卫生所上班也挺好,为人民服务。”
  “呵,为人民服务这样的话都说出来了,很有觉悟呀张迎春同志。”
  叶亮由衷感叹,想了想,表示回老叶家之后就帮忙说说情。
  到时候趁着宁宛的空闲时间,帮张迎春补补课程。
  不过叶亮没有彻底保证,毕竟他不是宁宛,不清楚宁宛的具体想法以及对张迎春的态度。
  “那你现在就去,马上去问问,行不?”张迎春赶人。
  叶亮哭笑不得地看着她,“成,那你等我会儿,别乱动。”
  张迎春点头如捣蒜,对着叶亮挥手,“去去去,快去!多说些好听的!”
  叶亮跑回家,宁宛倒是没出门。
  得知张迎春想找她补课的时候,宁宛比叶亮还要诧异。
  “这是太阳打北边出来了?”
  叶亮有些不好意思地笑,“嫂子,再给一次机会吧,我看她这回好像真不一样了。”
  “哪儿不一样了?”宁宛顺着话问。
  叶亮立即脱口而出,“干净了,比之前干净多了。”
  他可记得上次张迎春邋里邋遢的不像话,这次虽说比不上其余的同龄人,但相比较曾经,张迎春改变了不少。
  宁宛没注意张迎春啥样儿,既然叶亮开了口,加上张福的面子,宁宛还是答应了帮忙补课的事。
  不过不会太搞特殊。像是现在,张迎春受伤不能及时去学校里,休养的这段时间里,宁宛会每天抽出来两个小时给她补课。
  但等张迎春去学校后,补课的时间会跟叶秀娟王饱饭还有大刚二刚等人一样,不再是一对一地补课。
  叶亮连连表示感谢。宁宛能答应就已经超出他的预期了。
  得了想要的结果,叶亮又跑去了张家。
  不多久,叶绍行叫二狗子找了宁家贤去了村委,说是有重要的事商量。
  臧老婆子为开端,上边查询到了不少隐匿在城市各个角落的坏分子。同时也缴获了少量违禁品。
  像是这类东西肯定是从外面偷偷弄到临东市的,所以在一天之前,上边的人就开始严格把控货运以及客运方面的问题。
  但凡是来临东市的东西或者人,都要经过严查之后才能放行。
  叶绍行找宁家贤过来的意思是商量商量,看看是不是也要跟帝都那边通个信儿。
  宁家贤可以直接跟宁慕安对上话,必要时候可以先斩后奏。
  如果是走正常程序往上报的话,兴许上边还没开始行动,就已经打草惊蛇。
  宁家贤当场表示很有必要,于是借着村委的电话直接打到了宁慕安的办公室。
  这边的情况做了详细说明,接下来帝都那边要如何计划,宁家贤也给了一些相当重要的建议。
  总之目的很简单,就是希望国内各个城市都能积极配合起来,争取快而有力地将那些运送违禁品,使用违禁品的组织一网打尽。
  随后的日子过的还算平静,转眼就到了年底。
  宁宛的肚子已经凸显,虽说看上去比不上怀有小笼包小蒸饺时候的样子,但宁宛心中有数。
  又是双黄的,而且啊,还是两件皮夹克。
  “七个月了吧?”
  说话的人是叶家二儿媳妇李桂芝。
  今儿是宁简舟跟薛红艳大喜的日子,李桂芝一早过来帮忙,生怕这边人手不够。
  此刻李桂芝刚到,正陪着宁宛去往老宁家走着。
  摸了摸肚皮,宁宛笑道:“是啊,时间过的可真快,算算日子,跟小笼包他们的生日应该差不多。”
  “嗯,那时候正好,不冷不热的,等孩子大一点儿,又是夏天,好过。”
  李桂芝说着,脑海里闪现出来自己坐月子的场景。
  当初她是腊月生的俩孩子,跟婆家这边不对付,娘家妈那会儿多病多灾,所以她都没算做月子。
  冷水洗芥子的活儿是她自己做的,白天晚上看俩孩子,是她自己看的,做饭什么的也都是她上。
  叶爱军虽说听话,但一点儿眼力劲儿没有。每次晚上她扛不住了会叫叶爱军起来,但次数多了,叶爱军不嫌烦,她自己都厌恶了那种“求人”帮忙看孩子的感受。
  所以后来没必要的事,她渐渐地不再让叶爱军做。从而,她掌控了全家。
  “嫂子,二嫂?”宁宛的声音响起,李桂芝回过神儿来。
  “啊?怎么、怎么了?”李桂芝略显心虚地问了句。
  没曾想人已经到了老宁家门口。
  院子里已经站了不少人,大门上的大红喜字让李桂芝有些恍惚。
  “嫂子,你有心事啊?我刚刚问你,你的桂芝服装铺生意怎么样了?”
  宁宛问。
  李桂芝立即正视起这个问题,“还可以,谢谢你帮忙,不然没那么顺利。”
  她在俩月前才开业时候,身边的人没一个看好她的。
  娘家那边还因为她辞职的事儿跟她闹掰了,一直到现在也没联系。
  宁宛却在得知她开业当天就下单,定做了罐头厂的工作服以及老叶家跟老宁家所有人的衣裳。
  如此一弄,桂芝服装铺子在开始那几天里都没有出现空窗期的尴尬局面。
  周边的人一瞧着她那里那么忙活,好事儿的就会去打听事儿。
  知道李桂芝是真的接了客人的订单,那些好事儿的一传十、十传百,如此倒是扩大了桂芝服装铺的名声。
  名声一打出去,加上李桂芝原先的副厂长的身份,陌生人的信任感就上来了。
  有了信任感,便有了外人去订衣裳。
  李桂芝的手艺好,不漫天要价,所以生意也就慢慢做了起来。
  这两个月的经营里,投资出去的成本已经赚回了大半。
  李桂芝相信,再过上两个月,一定会开始盈利。
  “来啦!滴滴门门来啦!”
  小猪蹄的一嗓子可真是响亮。
  有些人没听懂他说了啥,但紧跟着一声汽车的喇叭声响后,大家就知道了。
  是汽车的滴滴声。
  是薛红艳家拉陪送的车来了!
  武装部这次出动了四辆皮卡车,每一辆车上都绑着红绸子,看着就很气派。
  车后斗里放着薛巾帼给两个新人准备的新婚用品。
  综合柜、大衣橱、碗橱、洗脸架等等所有的木制品,都是叶绍行跟张来福一起做出来的,但料钱都是薛巾帼出。
  被褥什么的都是张喜凤叫着村子里的人跟薛巾帼一起赶工出来的,八斤六斤四斤两斤的被褥薄厚不等,但每一针每一线都蕴含着祝福以及长辈们对晚辈们的惦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