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为始皇崽耕出万里江山 第272节
作者:木兰竹      更新:2024-01-06 17:04      字数:3449
  反对此事者,许多就是普通人,并没有违抗秦国的想法。
  书同文,就代表着许多学习了他国文字的文人以前读的书都白费了,要重新学习;
  车同轨,就代表着以前家中有车的人的车都必须废弃,要重新买车建造车,损失巨大;
  统一度量衡,就是让祖祖辈辈都遵循原本度量衡的庶民无所适从,生活极大不便。
  “而且无论买卖还是耕地,都建立在度量衡上。突然更改度量衡,商人和农人遭遇了极大的损失和不便。”子楚道,“若不是有秦兵镇压,或许已经有人因此反叛了。”
  朱襄道:“其实已经有人因此反叛了吧?”
  子楚叹气:“生出了一些小乱。”
  朱襄问道:“在巴郡?”
  子楚点头。
  巴郡本是蛮夷之地,自有一套度量衡。现在突然让更改,地方豪强十分不满,多有生乱。
  朱襄道:“这些事可以和新田律配合着一起来做。”
  子楚问道:“你的意思是给人丁以新度量衡分田,逐渐让庶民习惯新度量衡?”
  朱襄道:“还有收税。民间交易时可以暂时不管理得太严格,但只要分田和收税时用新的度量衡,民间会渐渐习惯新的度量衡。”
  “至于文字,只要律令都用秦国的文字,想要在秦国为官的人会逐渐适应。”朱襄笑了笑,道,“士人读书习武都是为了扬名,若不给国君看,就没有意义。待君上再开几次考试,广招贤才,推行秦国文字就会很快了。”
  子楚道:“那车轨呢?”
  朱襄道:“这个,或许能以赏赐的方式来引导地方豪强慢慢换车?”
  子楚想了想,道:“让各地郡守与当地豪强交好的时候,以私人的名义赠予当地豪强车辆?”
  朱襄道:“大概就是这么做。秦王和太子也能送车。”
  当地豪强得到了达官贵人的赠予车辆,肯定会将其驾驶出去炫耀,渐渐会造成一种开秦车的风尚。
  之后或许不强制推广,他们就会换掉旧的车辆。
  能用马车的人都是地方豪强,庶民与“车同轨”的命令是没有太大关系的。只要豪强愿意换车,就不会有太大阻碍。
  “命令不如赏赐,学到了。”子楚笑道,“你这手本事,当相国绰绰有余。可惜你太过惫懒,连朝堂都不肯去。”
  朱襄将半干的头发束在身后:“人生在世,不悠悠闲闲地过,去故意找劳累,这不是蠢吗?”
  子楚大笑:“这可不是勤于下地的朱襄公该说的话。若说谁最不悠闲,有人能比得上你?”
  朱襄道:“所有庶民都比我劳累。若说贵族,夏同啊,秦王难道不比我累吗?听闻君上当了秦王后,也是不到三更不安寝。我真担心你的将来。”
  他半开玩笑道:“夏同,如果你真的太累,要不提前传位给政儿。”
  子楚笑着摇摇头:“朱襄,你是了解我的。”
  朱襄叹了一口气,道:“不说这个了。你对三家分楚之事有什么想法?我猜我离开吴郡之后,蔺贽那家伙会亲自去楚国。”
  子楚倒吸一口气:“他疯了?”
  朱襄耸肩:“他不是疯子吗?”
  子楚:“……”
  这话他居然不能立刻否认。
  蔺贽平时一些行为,真的有点过于疯狂。不过事情总会按照蔺贽所想的那样发展,所以会让人忽视他在做事时的疯狂了。
  “有吕不韦在,他何苦自己去,若遭遇了危险该如何是好?”子楚说完这句话的时候,看到朱襄讽刺的神情,骂道,“你自己不也喜欢冒险?之前谁去蛮越之地种田?”
  朱襄:“……”
  然后二人面面相觑,同时移开视线。
  大哥不说二哥,他们都差不多。
  “只有蔡泽比较稳妥。”子楚有些尴尬地叹息。
  朱襄没好气道:“蔡泽稳妥?你忘记蔡泽当初怎么用纵横术的。”
  子楚想了起来。蔡泽可是亲自去赵国当着对方的面用离间计的人才。
  哦,这个人才还去了燕国,带着燕国的兵与李牧一起痛击北胡。
  子楚问道:“我们中还有不喜欢冒险的人吗?”
  朱襄想了想,道:“李牧应该不算。因为他不会自己当先锋,而是带大军出击。”
  子楚再次无语。
  所以这没有血缘的兄弟几人,按理说带兵打仗的李牧应该最危险,结果李牧反而是唯一不喜欢冒险的人。
  “我们再换个话题。”子楚道,“说政儿吧。政儿多高了?”
  朱襄道:“快超过你了,夏同小矮子。”
  子楚骂道:“滚!我不矮!”
  朱襄冷笑:“我们比一比身高?”
  李冰端着水果进来,准备问两人是出门去酒楼吃,还是朱襄自己要下厨,结果见子楚和朱襄又打了起来。
  李冰十分无语。
  你们二人几岁?比政儿还年幼吗?
  秦国未来的君臣就是这副模样?我要开始绝望了。
  “别打了,来吃水果。”李冰叹着气劝架,“你们什么时候去吴郡?”
  快走吧,求你们赶紧走!
  李冰本来非常想念朱襄,但看着朱襄和太子打架,他就不想念了。
  就算自己是朱襄的友人,他也觉得看着朱襄和未来秦王打架会让他前途堪忧。
  朱襄和子楚对视一眼,异口同声道:“先去巴郡。”
  李冰的脸立刻黑透了。
  第146章 空荡荡酒壶
  巴郡现在地盘很大,人口很少,整片的耕地也少。所以秦国在长江航道和交通要道上设县管理之后,其他地方就由原本巴人豪强继续控制。
  巴人蛮夷中最主要的一支称板楯蛮,以擅长用木盾牌著称,是有名的雇佣兵。因为缺少耕地,当兵是板楯蛮的重要创收手段。
  子楚前去巴郡,就是去找板楯蛮的首领招兵。
  秦国为了安抚巴人,将巴人的部落首领都赐予“不更”的爵位,普通巴人的赋税也有所减免。
  巴人部落首领逐渐下山入县居住,成为巴郡最初的豪强,生活习俗与秦汉时人渐渐无异。
  现在已经有了这个趋势。
  子楚本来只是去招兵,没想到遇到了一场民乱。
  路上,子楚向朱襄解释这次民乱。
  “因板楯蛮首领自治,巴郡郡守受桎梏较多。若遇到招兵卒、服徭役、收赋税等,多先委托当地首领。因交流不畅,所以传达命令常有延迟。”
  “秦王要求修建道路,以连通巴郡和关中。巴郡郡守虽告知巴人首领,该用秦国的度量衡,但他并没有好好告知服徭役的人。现在路修好了,不能用,巴郡郡守要求重修。”
  “又有巴人富商向秦军和官府供车,车轴比例不对,也全部被退回。”
  “不知道从谁开始,总之全乱了。”
  子楚说起此事时,表情很淡漠:“不过民乱很快就被扑灭。”
  被迫跟随两人,将郡守职责交给下属和儿子的李冰补充:“其中恐怕有许多故意。”
  朱襄沉默。
  子楚道:“当是有人试探秦国。不过巴郡郡守没有即使察觉此事,也有罪。虽他即使扑灭民乱,也得回咸阳请罪。新的巴郡郡守任命前,他暂代巴郡郡守之职,将功赎罪。”
  李冰问道:“朱襄,你为何不说话?”
  朱襄摇摇头,道:“统一度量衡,是先主在即将辞世时推行的事。君上继位后,才逐渐铺开到关中关东之外的秦地。巴郡的路并非秦国倾力去修,所以只用了当地民力。这样一条路修个五年十年很正常,所以当统一度量衡之后,先修的路、先征收的马车比例不对,很正常。”
  子楚立刻眉头紧皱。
  他毕竟外出下基层的时间还是少了些,此次去巴郡所得知的信息也是巴郡郡守告知他,所以他想得没有这么深刻。
  不过朱襄一提,他立刻会意,隐含怒火道:“巴郡郡守故意隐瞒!”
  李冰想了想,叹气道:“他不故意隐瞒,难道说上面的人的政策不对吗?若他这么说,顶多免职的罪,可能就会变成死罪了。”
  在秦国,无人可以忤逆秦王的政策。秦王已经下令,那么地方官没有做到,就是地方官的罪责。他若露出对秦王诏令的怨言,那可比无能严重多了。
  所以巴郡郡守有苦说不出,只能向子楚撒谎,宁愿说是自己的愚蠢导致了民乱,也不敢说是秦王的政策不对。
  子楚看向朱襄:“或许我身边也有其他人看了出来,但除了你,恐怕无人敢告诉我这件事。”
  朱襄“嗯”了一声,没有安慰子楚,继续皱眉苦思。
  子楚见朱襄在思考,没有打扰朱襄。他闭目小憩,也陷入思考。
  李冰在心中又叹了口气,看向马车外。
  巴郡郡守现在面临的事,他也遭遇了。
  只是蜀郡开发较早,不仅有朱襄带人开垦的余泽,他修建的水渠水坝也渐渐发挥作用。这几年蜀郡获得了几次大丰收,钱粮丰富。
  兜里有钱,李冰就做主补偿了役夫,勉强将庶民的怨言安抚住。
  巴郡却没有这个钱粮来安抚庶民,只能激起民怨后用秦军镇压,然后以血腥恐吓庶民继续服役。
  秦王下令修建的道路总归是必须修好的,从民间征集的运送粮草等物资的车辆也必须符合规格。
  就只能苦一苦庶民了。
  李冰没有直接说出来其中的弯弯道道,朱襄当了这么多年的“代”郡守,双脚从秦国腹地走到蜀郡,又沿着长江南岸一路走到了长江入海口,他当然看出了其中原因。
  巴郡是朱襄乱楚一计中最重要的一环。若巴郡生乱,就是王翦的大后方生乱。为了乱楚一计的成功执行,朱襄也得去亲眼看看,能不能想办法安抚。
  再者,这是民乱,朱襄又碰巧遇见了,所以他得去看看,想一想有没有普适性的办法解决此事,然后推广到秦国其他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