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发家从七零开始 第193节
作者:走月牙      更新:2024-01-11 15:53      字数:2894
  同时,还得保证产出速度, 给附近的人提供工作岗位。
  人人都向往工厂的工作, 憧憬研发车间的师傅们, 倒是忽略了这些环节不断运转的根基。
  “等将来有时间,还会再来研究它的。”李师傅低头看看盘子里的面包,感慨道。
  宋满冬还是不肯放弃,但她无法做出期限允诺,等她研究出“红薯面包”,可能是几个月后,可能是几年后。
  所以她只能压下心底的想法,转而问起李师傅,“那我们接下来做什么?”
  李师傅也不瞒她,“我们跟湖南那边的工厂联系好了,这几天你估计要再跟我出一趟差。”
  “新云跟老洪继续研究红薯萨其马,尽快把它做成。”
  宋满冬知晓,这是要为春季招工做准备。
  要是确认能对外销售,那么招工的名额又会继续增加。
  李师傅的消息无误,两天后,宋满冬就跟她坐上去湖南的火车了。
  这两日她们也并非毫无准备,宋满冬跟着李师傅学了厂里的饼干、罐头等做法。
  如果交流顺利,她们会拿出这些跟那边的食品厂做交换。
  宋满冬上了火车,才发现陈家明也在。
  陈家明冲她笑笑,显然是早知道她回来。
  等火车中间停靠,下车透气时,他才解释道,“前天我就知道咱们要一起来了,本来打算告诉你的,但是我想着认识这么久都没见过你失态的模样,想看你会不会大吃一惊——”
  “果然不会。”陈家明啧啧摇头。
  他穿着蓝色的夹棉外套,薄薄的,瞧着便挡不住封,却依旧没系扣子。
  倚在宋满冬身边,白净的脸上带着笑,偏头说话时神采飞扬,引得路过的姑娘们都回头看。
  宋满冬注意到了,便跟陈家明拉开些距离。
  她跟陈家明之间的关系奇妙,算是朋友,但又比朋友更信任对方。
  但绝对处不了对象。
  “有什么好失态的?你来不来对我而言也没什么差。”宋满冬睨他一眼,“还要故意瞒我看我变脸?怎么年岁见长,心态反而开始倒退了?”
  “有么?”陈家明问完,自己先抖着肩膀笑了下,“就是突然冒出来的想法。”
  笑过之后,他转头看看天上的太阳,“这样真好啊。”
  冬日的太阳实在温和,连人同它对视也不会恼火,将看向它的眼睛晃黑。
  宋满冬原本是觉得无趣,但听陈家明感慨,脸上却也浮起笑意来。
  又经过两站,她们才到了湖南的一个小城市。
  这回宋满冬才见到真正的交流技术是怎样的。
  一下车,便瞧见了举着牌子的人,红底白字,写着她们食品厂的名字。
  待她们走近了,便热情的招呼握手。
  宋满冬跟在李师傅身后,看她笑着跟对方交流。
  才知这里的食品厂连招待所都给她们找好了,“就在我们食品厂边上,走路三分钟就到。”
  “这几天吃饭也不用操心,上我们食品厂尝尝这边的特色菜。”
  一路上将安排都说完了,听着实在是尽心尽力。
  到了招待所放下东西,便去益山食品厂参观了。
  招待他们的主任手一挥,“随便看,对哪个感兴趣找我,我给你们讲,这里的东西我都熟。”
  宋满冬跟李师傅在益山食品厂待了足足一周。
  除了跟食品厂交流之外,还品尝了当地的美食。
  只是李师傅半点儿辣也沾不了,苦恼了许久。
  这一趟她们也收获颇丰,把她们厂里烤饼干的秘诀和罐头的处理讲给了益山食品厂,也从他们工厂学到了新奇的红薯片处理方式,又学了他们厂里做的豆干。
  回去的路上李师傅感慨不已,“还好是满冬你跟我过来了,要是我一个人,这回恐怕还得向厂里求支援。”
  “怎么连炒白菜也放辣椒啊!”她不敢在益山食品厂面前说的话,都讲给了宋满冬。
  醋溜土豆丝也放辣椒!
  她都是硬着头皮来吃的。
  味道是不赖,可受罪也是真受罪。
  宋满冬轻笑着,点头应她的话。
  心里却想,这里对陆许山和赵胜男来说,或许是天堂吧。
  比起红豆面包,这次品尝的东西对她来说,几乎没什么学习的难度。
  等回了河东,可以再做给她们尝尝。
  回到食品厂,先去报了喜。
  这次她们至少有两种可以做出来拿去卖。
  红薯片和豆干都是平价食品,又有滋味儿,想来也会备受欢迎。
  “那正好。”见她们的不是老厂长,而是一个年轻男人,听完之后,便拍掌赞叹,“李师傅你们出马,就没有我不放心的。”
  李师傅客套了一下,才问道,“这好消息也叫我给厂长讲讲?”
  年轻男人笑起来,“你们这两日不在,还不知道。”
  “我爹已经彻底退休了,手续交接完毕,如今我应该算是咱们工厂的厂长了,有事儿同我说就行。”
  他抬手叩叩办公桌上的牌子。
  “不过李师傅跟从前一样,叫我小林就行,我还需要你们多多指点呢。”林厂长谦虚道。
  李师傅称赞道,“林厂长,指点可不敢。虎父无犬子,你比我们厉害多了。”
  转头回到研发车间,脸色却沉了下来。
  宋满冬上回就听她们说起来过,似乎对这位新上任的林厂长不是很喜欢。
  今日观察下来,还没看出什么问题。
  不过以防万一,宋满冬还是问了。
  李师傅不客气道,“连他爹一根脚指头都比不上。”
  “胆小怕事,只敢窝里横。怎么就叫他接手厂里的事儿了?”
  洪师傅刚忙完回来,也叹气,“我们知道的时候,手续都走完了。”
  “老厂长估计是真的老了,又被他一直盯着,进耳的消息少,自然又偏颇于他。”
  “不过一时半会儿应该不会影响到咱们,走一步看一步吧。”洪师傅拍了拍衣袖,“你们先回去歇歇,之后有的忙了。”
  宋满冬把这事儿记下来,对新厂长多了几分警惕。
  但一切如洪师傅所料,换厂长对她们并没有影响。
  红薯片和豆干都稳步推进,预计下周将会做出送到各个商店售卖。
  同时,春季招工也开始了。
  可意外的事,名额却没有多少增加。
  宋满冬又在上面扫了好几遍,也没有看到招收知青的信息。
  她想着家里正备考的陆许山,私下里找陈家明打听了一下。
  她刚问出来,陈家明就给了答案,“还不是新厂长。”
  “招收知青要向县政府提交文件,申请批复。新厂长说他研读了知青相关的文件讯息,里面都说明知青应该呆在乡下,而不是跟中下贫农竞争进厂。”
  “言指他爹做了个糊涂决定,不过往事不追,以后不能再这样了。”
  宋满冬面色微沉。
  新厂长的话也不能说错。
  可知青跟其他人的招工名额是分开的,而且全县只收两人。
  这是老厂长努力汲取人才,想对工厂做出变革。
  也是当初她们进厂就是研发车间员工的原因。
  这些都是宋满冬自己慢慢了解的。
  怀安县食品厂坐落于怀安县,收的工人也以怀安县为主。
  可若都是怀安县的人,长久以后,难免会固步自封。
  得靠外地人注入新鲜的血液,让它继续流转起来。
  如今新厂长直接将这否定了。
  宋满冬再想起师傅们对他的评判,又想到他引入政策解读,才觉原来是这个意思。
  陈家明又说,“而且对下面大队也缩减了招收的人数。”
  宋满冬蹙眉,“我看着比例跟去年的差不多,只是没有扩招。”
  陈家明摇摇头,低声告诉她,“那是公布的名额。”
  “这次不是新增了红薯片和豆干么?至少要多招二三十个人。”
  “厂长透露的意思是,补录怀安县县城的人。”陈家明咬牙切齿,“我从人事部那里打听到的。”
  宋满冬沉默起来。
  这按照比例来分,大约是一个公社多一二名额。
  听着还好,可这一个名额对公社来说,宝贵程度堪称罕绝。
  宋满冬吐了口气,提醒陈家明,“你别跟张兴旺说。”
  张兴旺性子直,脑筋也直,听了未必能沉得住气,还不如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