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官难撩 第19节
作者:临江有月      更新:2024-01-11 16:39      字数:3461
  这一句没有旁人听见,但元蘅一滞,手中玉盏里的酒液微微晃动了下,只片刻便再度恢复了平稳。
  “有么?”元蘅饮了酒,并不承认。
  闻临蹙眉,偏过头来看向她,震惊于她矢口否认时的淡定从容。
  “没有么?”
  “殿下许是认错人了罢……臣女生得一般,启都中模样相仿的可多了去了。”元蘅放回玉盏,落在案上,发出清脆的一声响,但她面色没有任何变化。
  还没等闻临接话,元蘅又抛出了一句反问。
  “殿下那日在凌王府么?是怎么知晓凌王府去了谁人的?”
  闻临语塞。
  分明是他拿这种话来震慑于她,好让她心虚为自己所拿捏,可是如今三言两语,她竟将矛头转到了自己的身上。本是威胁之言,奈何元蘅摆明了不吃他这一套。
  闻临用力摩挲着指间的玉扳指,面色不虞。
  “是凑巧去了一趟,当是认错了罢……”闻临勉强地笑了。
  “臣女想着也是。”元蘅朝他淡淡一笑,将此事掀过去了。但是此事他们二人是心知肚明却不好挑明的。元蘅悄然握紧了袖口的布料,显然这位越王殿下并不如面上那般好相与。
  不消多久,蕙妃便换了衣出来了。
  众人行过礼之后,蕙妃的目光看向并肩的闻临元蘅,唇角终于带上些笑意。
  她倒是没有搅扰儿子与未来王妃单独坐在一处的好时机,只说了没两句话,便声称头痛,要闻临多照顾宾客,自己去偏殿歇下了。
  哪有办生辰宴会,自己中途走人的?
  元蘅只在这一瞬明白这场宴会怕从一开始就是方才那个目的。就是为了有一个机会,能让闻临亲口问一问元蘅,当日为何会出现在凌王府。
  他们以为元蘅会为了维护自己的名声,不敢再提退婚的事。
  这哪里是什么好心相邀,这就是纯粹的威胁。
  元蘅想通之后勾唇一笑。
  她从来都不是坐等着旁人威胁自己的人。
  如若闻临是拿着柳全的事做威胁,或许她还会有几分顾虑。但显然闻临并不知道破庙中发生的事,也不知道自己昔日与柳全的关系。
  但他只会派人盯着凌王府,欲拿着姑娘家的名声换自己想要的东西。
  几个时辰后,这场乏味的生辰宴才终于结束了。
  歌舞尽散,那些贵女也都告辞了,元蘅也起身准备离开的时候,一旁的闻临才又开了口。
  “我们的婚事是早已定下的,无论你情不情愿。”闻临的态度淡漠,没有在众人面前的亲和,“既然日后必然要做夫妻,有些话不妨挑明了说。你对本王有何处不满,乃至要到退婚的难堪境地?你可以直言……”
  元蘅没想到他会将这些话直接说出,没有了旁人在侧,他竟连样子都不想装下去了。
  “殿下芝兰玉树、贵不可言,是臣女般配不上。”
  “你不必用这些话搪塞本王。”
  闻临忽然站起身,面色冷郁,“你是心有所属了罢?”
  元蘅正想回话,却听到闻临冰冷地念出了一个名字。
  “容与?”
  这三个字日夜萦绕在元蘅的心头,过往她觉得提起这个名字便温暖。可没想到会有朝一日,只是听到,便冒了一身的冷汗。
  容与已经失踪一年有余了。
  自那以后元蘅没有跟任何人再提起他。
  闻临是怎么知道的?
  闻临竟然知道容与……
  她的眸光忽然暗下来,说不上哪里来了底气,她只想问清楚。
  “你,认识他?”
  闻临眉间的厉色消了些,像是终于扳回一局般得意,淡声道:“听过。知道元姑娘因为他的踪迹全无,数日食不下咽。”
  “就算你不承认,那夜去凌王府的是你,与一个穷书生不明不白的还是你。无论哪一桩,都能让元氏和侯府的颜面扫地。但是如果你好好地与本王成婚,这些事本王既往不咎,也不会有任何人知道。”
  元蘅恨旁人威胁自己,更恨有人拿容与威胁自己。
  “哪一桩殿下都不敢说出去。”
  元蘅忽然笑了,眼尾的红痕看着艳丽,却又无端让人生畏。
  闻临愣了下,怀疑自己听错了。她说得不是“不会”,而是“不敢”。
  她断定他不敢。
  “那夜去凌王府是真,但一同去的还有我的表哥宋景,他整夜都宿在了那里,有何不妥?你敢在凌王府外派人监视,传到陛下耳朵里,会如何?”
  “还有容与…”
  元蘅面上的笑意淡去了。
  闻临连容与都查出来了,还拿女子的名声作为威胁,可见这是他最后的底牌,他没有后招了。
  “没有人在乎的,连我父亲都不一定在意。殿下拿女子的名声相胁,只能说明殿下不了解我。那种虚名,我从不在意,也不觉得有用。”
  元蘅的声音清缓,“这种方式毁不了我,也动不了元氏分毫。”
  闻临的额头青筋显露,显然是被元蘅气到了。他万万没想到此女不仅冥顽不灵,而且如此伶牙俐齿,半点都不惧他。
  元蘅从容不迫地开口:“但是……若今日的对谈传出去,毁的会是谁的名声?殿下应当比我,更需要名声吧?”
  第18章 波澜
  元蘅看得出来,闻临想要的东西都放在了脸上,连遮掩都学不会。
  这么久以来,皇帝那么器重他,却也没教会他如何隐藏自己的“想要”,如何沉住气与人周旋。
  泽兰宫恢弘漂亮,遮住的是他的眼。
  在真正见到元蘅之前,闻临并没有想到她敢这么威胁回来。
  “你威胁本王?”
  元蘅道:“不是殿下先威胁臣女的么?也是方才殿下说让臣女直言。为何直言了,殿下又觉得是威胁了?”
  那些事传出去,会不会有损元蘅的名声她不知道,但她有很多法子让这件事反噬,毁掉坊间所传闻临亲和温润的名声。
  当下他急迫于争储,比任何人都需要这种虚名。
  殿外的雪势大了,但殿内的地龙仍旧烧得旺。就算是这般闷热,但元蘅的皮肤依旧是近乎冷淡的白。
  她似乎知晓自己生得漂亮,所以从未遮盖过。她就是有一种能力,能让旁人越过她的美丽的皮囊,看到一种畏惧。
  “天色不早了,恐怕宫门要落锁了,臣女告退。”
  元蘅从未失过礼数,让闻临觉得自己一拳打在棉花上,连发作的机会都没有。
  元蘅离开之后,殿中称病歇息了的蕙妃才挑帘出来,大概是将这些话都听了个完全,眉间尚有郁色。
  “你就非她不可?”
  闻临道:“哪里是非她不可?元成晖只是面上看着是懦弱鼠辈,为人实则精明着呢!不娶他的女儿,如何能让他为我们所用?”
  这些年满朝文武对闻临虚与委蛇,将他全然当做未来的皇储。
  只有今日受了挫,闻临才知晓自己终究是个庶子,连元成晖的女儿都不将他放在眼中。
  “你是皇子,是天潢贵胄。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没有女子不喜欢的。”
  蕙妃的手搁在了闻临的肩上,“你再试上一试,若是还没用……”
  闻临语声冰冷:“若是还没用,她活着就是阻碍。”
  ***
  雪悄无声息地下着,文徽院的黛瓦上结了冰柱。廊檐下有书生静默地扫着雪,整个院中只有扫帚的沙沙声。
  在文徽院中学习的学子们平日读书习字都在前院,宿住在偏庭。而杜庭誉因为喜好清净,他所住的小院是在书院的最深处,红梅映雪,清幽僻静。如此这般,倒真有些退隐贤人居处的意味了。
  有人隐在衍州,而有人就隐在启都。
  杜庭誉在房中端坐,手畔还搁着一碗浓黑的药汤,散着丝丝缕缕的清苦,将书房显得更严肃了一些。杜庭誉已经年逾半百,此时更是离不开这些疗养之物。
  见元蘅已至,杜庭誉搁下笔,抬眸笑了笑,欲起身来迎:“元姑娘。”
  元蘅自然受不得杜庭誉如此之礼。
  她立刻行了拜礼:“日前元蘅曾做了隐瞒错事,还望司业不要怪罪。”
  杜庭誉还是走了过来,示意她可以坐下说话。
  “那篇策论写得极好。”
  他不提错事,也并不遮掩此番叫她来见面的意思,直截了当地将那日宋景误交上来文卷递还了过去。
  原本那日杜庭誉便要于她详谈的,但是却知晓了元蘅扮男装入文徽院之事。之后的这些日子,杜庭誉常常惋惜,为何有如此经世之才的人,不是能参加科考的男子。
  “老朽对元姑娘你在衍州的事也略有耳闻,能在安危一线之际守城,是有治军之才的。”
  “司业过誉了!”
  元蘅不明白今日这一顿夸赞究竟是什么意思,“只不过是生于将门,耳濡目染,略通晓一些治军之事罢了,称不上才能。我自小没能随父亲习武,实在是遗憾,对于军中事务只能说略通皮毛。”
  杜庭誉淡笑:“谁又说军中之人个个要能驰骋沙场呢?军中的军师、兵部官吏、上至陛下,都是如此。衍州人信奉指望于元氏,战乱时有元氏之人能站出来定心,已经很好了。”
  虽不知他今日这些话是真心实意,还是无关紧要的场面话,但是元蘅仍旧有些动容。
  有侍从跨过遮挡的屏风,上前来斟了两杯茶。
  碧绿的茶汤,味道却极苦,元蘅没忍住皱了眉。但是那股茶香于舌尖打了个转,最后竟慢慢回甘,品出浅淡的茶香来。
  她将茶盏放回去,并不多言。
  “早先便收到褚阁老的书信,说他在衍州收了徒弟,如今一见,我便明白他的所想了。”杜庭誉手腕晃动着杯盏里碧色的茶汤,像是在与故友叙旧一般提起褚清连的名字。
  元蘅知道师父会与启都中人来往信件,那些信件多半也是她托人送往启都的,但是她没想到那些书信中也会提到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