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官难撩 第55节
作者:临江有月      更新:2024-01-11 16:40      字数:3322
  她伸手想碰他,还没触及,就听见闻澈开了口:“抱稳我,别掉下去了。”
  她顺势就抱紧了他的脖颈。
  片刻贪恋罢了。
  直到被放回北牖下的美人榻上,元蘅抬眼看着闻澈,仍旧一句话也说不出。
  而闻澈已经褪了她的鞋袜,仔细地给她揉着伤处。
  “伤药在哪?”他问。
  元蘅指了位置,闻澈取来,将药油倒于掌心揉化揉暖,轻覆在她扭伤的位置。
  分明过往什么亲密之事都做尽了,可如今却只是他的指腹揉着她的脚踝,便让她心里轻颤。待重新换了干爽的鞋袜,她才将脚收了回来,整个人都往美人榻的里面靠,刻意划开距离。
  “多谢殿下。”
  没想到她开口的第一句是这样的,闻澈似心中隐隐不满一般,顺势抓了她没受伤的脚踝,将距离重新拉近来:“你躲什么?”
  他与过往很不相同。
  近三年的风餐露宿,让他一身骄矜的贵公子脾性全然褪去了,没有少年瘦弱,而是一看便知在战场上饱经风霜。
  元蘅没答他这故意找茬的话。反而问道:“江朔苦不苦?”
  闻澈笑得很轻:“你在意么?”
  若不是脚受了伤,此刻元蘅绝对要起身就走。可是闻澈就这般半蹲着仰面看她,目光中那些流动的情绪浓到遮掩不住。
  见她不答,闻澈又问:“这些年我写给你的信……”
  “没看。”
  元蘅这次直截了当,“殿下不要再往下官府中送书信了,传出去,不好。”
  不好?
  闻澈怔了怔,开口时声音低沉许多:“哪里不好?”
  “殿下此番回启都,合该要议亲了。若是传些闲言碎语出去终究不好。下官还是希望殿下能觅得良缘,莫要……”
  莫要痴心枉费……
  但她没能说出口。
  “战时粮草自凌州运出,为避人耳目特意没走官道,所以绕道保原山,过山之时,徐舒说有人暗中相护。是你让人去的吗?”
  元蘅沉默了会儿,道:“那是国事,国事为重。”
  闻澈却反问:“国事也分什么事,你一个礼部侍郎,要你多管江朔军粮之事了吗?你就这么心狠,说一句是担心我,能怎么着?”
  第49章 栽赃
  元蘅的心蓦然剧烈地跳动起来, 可是却仍旧将唇咬得紧,铁了心不肯多说出一句别的话来。
  隔着近三年的分别,这话无论是说者还是听者, 都觉得可笑。
  有什么资格说担心呢?
  她固执地将自己的脚从他掌心收回来,彻底远离那一片烫热:“只是国事, 此事是经陛下思虑后下的旨意, 下官只是照做,殿下不信大可去问。”
  外面雪下得绵密, 可房中的地龙烧得很旺, 轻淡的熏香微暖, 氤氲着缥缈缠绕着两人, 将那些疏离的话全然接住, 显得没那么绝情冷淡。
  闻澈道:“你怪我当初负气出走, 不告而别, 对么?我可以解释的,我没想再也不见你, 我是没想到此行会三年不回,我……”
  元蘅微微抬了眼皮, 眼底的漠然看得闻澈心惊。
  她的嗓音那般轻:“殿下, 前尘往事如孩童嬉闹, 不必执着了。”
  他宁可她责怪,哪怕是生气不理会他也好。总好过今日说出如此绝情之言。
  那容与, 也是前尘往事么?
  那为何这桩前尘往事就可以执着……
  但闻澈没问出口。
  自取羞辱之事已经做过了,心知肚明的道理实在不必再要她刺自己一回。
  门帘在此时被挑开, 迎着风雪入了堂中的宋景话说了一半:“蘅妹妹, 我想起来……”
  说不下去了。
  面前这场景着实将他震惊住了。
  他进来的时机着实不怎么好,以闻澈眼底这欲与愤交织的情绪, 以及房中这微妙感伤的重逢氛围,只怕下一刻两人就要缠吻在一处了。
  才挑起门帘的手僵住,宋景识趣地将它又重新放回去,道:“我忘了我要干什么来了……让我回去想想……告辞告辞……”
  “表哥!”
  糟得很,元蘅还是将他叫住了。宋景干咳一声,觉得现在闻澈肯定想撕了他的心都有了。他再度进了房中来,闻澈已经起了身,面上什么都看不出来,像是方才什么都没发生。
  元蘅扶着美人榻的边沿费力站起身来,想将棋谱递过去。
  终究脚踝疼痛,她有些许站不稳。闻澈想伸手过来扶,可元蘅轻巧地避开来,伸手扶了宋景的手臂。
  “蘅妹妹,你的脚……”
  “不妨事,崴了一下。”
  元蘅被宋景搀扶着重新坐回去,她忍着疼笑了一声,“方才想去劝知堂还棋谱,可是地上的薄冰实在是太滑,待会儿表哥回去可要小心些。”
  宋景接了棋谱:“好,你好生休息,我待会儿就命人去铲冰。分明都开了春,倒春寒却能下这样大的雪,上回如此还是殿下刚走的那一年……”
  口不择言。
  宋景想扇自己一耳光。
  一旁沉默无言的闻澈终于开了口:“那年冬天雪很大么?”
  元蘅没答。
  宋景主动活络气氛:“就跟今日差不多,蘅妹妹还病了一场,月余都没好,也落下了咳疾。”
  闻澈低垂了眼睫,这些事他都不知道。若是当年没看到那些画,他们没有争吵,元蘅肯定会仔仔细细地将自己的近况写进书信里,在战歇之时遣人送往江朔。
  他们会说很多话,会在他风光回启都时就成亲。
  礼部惊才绝艳的女官和立下战功的凌王,届时众人都要钦羡。
  本是良缘。
  闻澈不知想了什么,忽然走向元蘅,微微俯身下去看她。
  元蘅一愣,忘记了躲闪。
  他笑了,只是伸手将她被风吹散的一缕发丝别至了耳后,丝毫不在宋景跟前遮掩自己对元蘅的亲近,即使现如今得不到什么回应。
  “我走了。”
  温煦柔软的语气,像是夫君临近出门前叮咛嘱咐夫人之言。
  宋景反正没听闻澈用这种语气对自己说过话。一朝开了情窍的闻澈,说话做事竟是这般!
  宋景只叹打小玩到大的情义,终究比不上与佳人的情意了。
  见闻澈走了,元蘅才抵唇咳嗽了几声,缓解房中的尴尬氛围。
  宋景非但没走,反而终于如释重负地往椅子上坐了下来:“蘅妹妹,我也不知你们之间是怎么一回事,也自知不当问。我瞧这混账也不敢拿你玩笑,他送来的书信你都看过数遍,既是两情相悦,何必……何必如此呢?”
  何必如此么?
  元蘅将方才的药油盖上塞子,敛眉一笑:“就是知道他没拿我玩笑。我才……”
  将药油搁回桌案上,元蘅才接了刚才的话继续说:“我才不敢拿他玩笑的。”
  ***
  二月末尾,春闱将至。
  就在礼部上下都在忙碌次日的春闱之时,却有宫中的旨意传了下来,说是暂止春闱诸事,要春闱的两位主考,和其余八名同考官即刻进宫觐见。
  春雪已停,入宫之路却仍旧不算好走。天气再度回温,地上的积雪过厚,此时已经化成坚冰。
  宫门尚未落锁,有几个宫中内侍提着风灯守在此处,静候礼部的官员入宫觐见。
  沈钦虽然此次并未担任主考,但是宣旨之人却特意交待,说是皇帝特召礼部右侍郎沈明生陪同入宫,有要事吩咐。
  “春闱暂止?百年没出过这样的事,到底是怎么?”
  因着前方执风灯引路的宦官仍在,沈钦不好大声询问,只得压低了声音询问刚到的元蘅。
  皇帝此次主要召见的便是两位主考,却又在宣旨时交待,雪夜路滑,主考礼部尚书周仁远久病未愈,不必心急。除此以外又特意交待沈钦相随。
  元蘅抿唇不语,直觉此事与自己脱不开干系。
  果真,皇帝雪夜起身,在朝云殿中发了场极大的火气。
  说是都察院递了密折入宫,有举子揭发礼部官员鬻题,以权谋私,试图搅乱春闱秩序,祸乱朝纲。
  折子中没点名道姓。
  但是言下之意却是再清楚不过了。
  春闱考题是由饱有资历和威望的翰林学士亲手拟定,密送朝云殿经由皇帝过目,最后在春闱前夕交由主考官员弥封糊存,一道流程严谨之至,想要从中透题难如登天。
  揭发此事的举子说是礼部官员鬻题,而周仁远多年来在朝中德高望重,又官拜内阁次辅。只消过了今科便可请奏致仕,绝无自毁晚节之可能。
  事关科举取士,再加之春闱三年一度,是不少学子翘首以盼的。如今临到此时竟出了这样大的事,那些士子不少都聚在贡院和礼部外头要个交代,嚷着要重惩泄题官员。
  身为主考官员的元蘅霎时成了众矢之的。
  最后皇帝命将春闱之期后推三日,并深夜召翰林学士入宫重新拟题,命裴江知亲自主考,礼部侍郎沈钦协同主考诸事。
  因着没有实据,虽未直接惩处元蘅,但是将她的主考之责给削了,已经是相当于将她推向风口任人指责。
  出宫之时,沈钦刻意走慢了些与她同回。
  “元蘅,我信你不会做这种事,但你方才为何不辩解,就任由那些人给你泼脏水么?都是同朝为官,就算是为了自撇清白又何必将话说得那么绝?这些人真……”
  方才在朝云殿中,其余同考官听闻此事大惊失色,连事实证据都不论了,纷纷开始指责元蘅。沈钦实在看不过眼想要争论两句时,皇帝却开口打断了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