娶妃后,我有了读心术 第129节
作者:夜月独一人      更新:2024-01-20 13:56      字数:3918
  意思就是二皇子和七皇子份量都不够。
  二皇子、七皇子:……
  众大臣可不管这二人心中怎么想的,他们齐齐看向了太子,二皇子和七皇子份量不够,那就只能是太子了!
  太子:……并不想去!
  “父皇,儿臣也愿前往,儿臣保证一定将肃州之事处理的妥妥当当!”
  皇上看了看这些臣子,见实在没人再抢活干了,只得道:“那就这样定了,太子赴西北处理肃州赈灾事宜,右督御史负责监督。
  老二和老七也跟着一起去,你们三兄弟有不懂的多和右督御史学学,好好办差,差办得好回来朕定当有赏!”
  太子:……孤为什么要带上那么两个累赘?
  二皇子七皇子:……爷凭什么只是个陪同?
  众大臣:这次太子肃州一行,可有热闹瞧了!
  右督御史:……头秃!
  辰王:……皇兄这一招妙啊,这三个大侄子分明是各有各的心思,老二是真心想表现一回,可惜皇兄不太信任他。
  老七可能是看上那五十万两赈灾银了,至于太子,完全就是被赶鸭子上架,现在赶鸭子上架的当家做主,正经做事和想贪一笔的坐冷板凳,这三个互相掣肘,哪怕没什么大本事,也不至于真的把赈灾之事搞砸了。
  户部捏着鼻子挤出了五十万两赈灾银,交了上来。
  圣旨很快就下来了,三位皇子各自收拾行李,又带了一群下人随从,每个人都要带的东西都要装个五六辆马车,可是当他们看到轻车简从的右督御史时,几人都傻了眼。
  “太子殿下,咱们这次办的是急差,肃州的百姓可都等着呢,您早到一刻对那些受灾的百姓来说都是莫大的鼓舞!”
  右督御史说的隐讳,可太子还是听懂了,去肃州不是去郊游,更不是去享受的,他带这么多东西不合适!
  于是,太子当机立断:“收拾几件替换的衣服,马车换马,立刻出发!”
  因为粮食是要在肃州周边调派,所以太子直接带着银票就能上路了,这可比大老远的从京城筹集物资送到肃州省事省银子多了!
  二皇子七皇子也傻眼了一会儿,但很快便回过了神,让贴身侍卫带上几套衣服,一人背上一个小包袱就出发了。
  当然四人身后还跟着近千人的护卫队。
  二皇子七皇子只有几个贴身侍卫跟着,剩下的都是皇上给指派的御林军。
  这次赈灾可是出动了皇上的三个好大儿呢,怎么也不能让儿子们出什么问题!
  大兴朝的皇子们,参加十二年义务教育的时候,君子六艺是都要学的,其中就包括骑射,这些成年的皇子中,属三皇子的骑射功夫最好,但这并不代表其它皇子在这一项上就不行,那绝对是比普通人要强上无数倍的!
  但饶是这样,三天赶路下来,太子也觉得自己累是不轻,右督御史明明都是四十多岁的人了,办趟差竟然还这么拼,真是不亏他能坐上督察院这把交椅!
  人家一个老臣都这么拼了,太子三人也不好多说什么,只能继续跟着右督御史赶路,楞是在第七日赶到了肃州。
  太子带了几道圣旨,换了衣服后便让小太监当场宣读,并张贴在城门之上让人每隔一会儿就念给那些不识字的百姓,这一道道旨意下来,老百姓无不面朝京城的方向跪地谢恩。
  太子见到这万人朝拜的场景时心中真是感慨万千,他甚至想象着有朝一日他荣登大位,被人山呼万岁之时,那感觉是不是会比现在加震憾!
  太子还沉浸在自己的幻想之中,右督御史突然出声道:“殿下,我们该去开仓放粮了,除此外还要派人到周边县城收集粮食,粮食早一步运到,那些百姓也能早一点摆脱饥饿。”
  太子:……这老头哪儿都好,就是话太多!
  就算有右督御史的提醒,太子也不必亲力亲为,而是派出了他的下属去处理这些事。
  外面的百姓哭天抢地的在废墟之中扒拉被埋了的粮食自救时,太子就住在肃州知州的府衙内悠闲的喝着茶。
  而知州大人却因为粮食的事急成了热锅上的蚂蚁,他实在是想不出办法了,就到了后宅来找夫人拿主意!
  “老爷你怕有什么用,现在最该做的不是去找路老板他们把粮食送回来吗?”
  肃州知州一拍大腿:“夫人说的对,本官这就去找路老板,当初他说的只借几天,等朝庭来人,他就将粮食送来,可现在,粮食的影子都没有,真是气煞本官!”
  他整理好衣服,然后在夫人的注视下,带着小厮急冲冲的就出了衙门。
  敢在这个时候和知州大人借粮食的路老板是何许人也?
  这位路老板可是这肃州城内第一富商,嫡支上出了一位尚书,不是别人,正是当朝户部尚书路大人。
  第236章 抄家
  一句话就是,人家上面有人,没人敢惹!
  这位路家家主,在肃州城内的话语权可比肃州知州管用多了。
  所以,他一说借粮,肃州知州第一时间就答应了。
  最主要的是他也没想到太子会亲自来了肃州。
  要不然借他八个胆子他也不敢啊!
  赶到路府的时候,路大老板还真就在家,将知州大人请进来后,路大老板拿腔拿调的道:“大人,那批粮食短期内我是还不上了,不过我可以给银子,当日粮食是什么价,鄙人就付多少银子,您看怎么样?”
  当日的粮价顶多十文一斤,可现在,米价何止长了两倍?
  最关键的是现在根本不是银子的事儿,他要的是粮,是粮!
  姓路的这是打算不给他活路了!
  知州大人道:“路老板可知,太子现在就住在我那知州府衙之中?
  您可曾想过这些粮食若是补不上,太子一旦查下来,你和我这项上人头,可就不一定能保得住了!”
  “大人这是在威胁草民?
  太子如何会懂这?
  那粮食我可没全借来,只不过区区一半,朝庭让开仓放粮,大人只要稍稍少放点不能多挺些日子吗?到时候太子让人去买的粮食也回来了,他如何能察觉你我之间的交易。
  大人,别说那些好处你一分没得啊!”
  知州咬了咬牙,“那你倒是说个日子,什么时候才能把粮食还上?”
  路老板道:“顶多再有七日,七日后,我派人去采购的商队就能回来了,到时定将这些粮食一并奉还!”
  知州大人心情忐忑的回了衙门后宅,宅子里只有太子还在,二皇子和七皇子都不见踪影。
  二皇子有自己的打算从他到肃州开始就没闲着,打听到受灾严重的村落后,就带着自己采购来的米面就赶了过去,给百姓送吃的,送水,得到他救济的百姓对他真是感激不尽。
  至于七皇子,一整天都在寻思,出趟差总不能白来吧?
  功劳肯定是太子的,他也得捞点好处啊!
  于是,肃州城内的那些有钱的老爷们,今儿你家请客,明儿他家请客,七皇子除了吃得好喝得好外,还拿了不少的好处。
  至于灾民什么的,他根本没见过一个。
  说来也是奇特,整个肃州受灾,偏偏肃州城内压根没受太大的影响,反倒是好些生活在乡下的百姓,房子倒的倒塌的塌,有那倒霉的,一家子伤了好几口,家里连个壮劳力都没有了。
  太子以为就开个仓放个粮的事儿,他只要交待一句,下面的人也就全都办好了,可哪成想,三天后下面的官员回禀,粮仓的粮根本就坚持不下去了,顶多再放一天就全放完,可太子派出去买粮的人还没有回来,人回不来就没有粮食,粮仓的粮又要放完了,这下太子淡定不了了!
  他觉得奇怪,粮仓里的粮食怎发会这么快就发完了,这可不正常!
  太子叫来下属:“去查,给孤查清楚,这几天一共发出多少粮,粮仓本来又该存放多少粮?
  肃州知州胆敢私吞官粮,孤不介意送他一程!”
  他不知道,肃州知州此时正窝在大老婆屋里瑟瑟发抖呢!
  三天了,粮仓的粮马上就要全没了,可是路大老板此时仍然一粒粮食也拿不出来,这不是要他的命呢吗?
  他夫人倒是给他出了主意:“老爷,不如将前几天您收的那四个瘦马给太子送去,万一太子喜欢,您这件事就有缓。”
  知州大老爷眼前一亮,那四个瘦马就是路大人送的,他只动了一个,男人嘛,哪有不爱美色的。
  “夫人,你可别害为夫,老爷知道你不喜欢老爷碰别的女人,放心老爷大不了以后不去就是了。”
  知州夫人轻摇手中折扇,眼神幽怨的看了自家老爷一眼,“爷看妾身是那么不懂事儿的人吗?
  现在老爷的前程可就在太子殿下的手里捏着,咱们夫妻若是不同心,后果会是什么老爷不会不知道吧?
  妾身还没小气到在这种关键时刻算计几个瘦马,不过是几个女人而已,等过了这一关,老爷想要多少弄不到手?
  算了,爷若是实在舍不得那就留下吧。
  您就不妾身什么也没说!”
  知州大人立刻变了一副脸孔:“夫人误会了,老爷就是怕太子看不上那些女人,万一弄巧成拙可就不美了。”
  夫人道:“老爷尽管放心送,太子的事老爷又不是没听过,而且太子身边可是一个女人也没带。正常的男人总得有需要吧?
  退一万眇来说,咱们就是送几个女子伺候太子殿下,太子殿下不喜欢不收就是了,于咱们有什么影响?”
  知州大人一听有理,遂立刻去安排给太子送女人的事去了。
  那四个女人中有一个是被他动过了的,他自然是不敢再送的,知州大人干脆挑出两个长得更妖娆一些的,直接送去了太子住处。
  太子,竟然真的收了。
  路大人那叫一个兴奋啊,看来,他还得多买回几个瘦马,毕竟,二皇子七皇子和右督御史大人也不能落下不是。
  太子收了瘦马并没有用。
  而是直接仍在了一边。
  他只是有点心理变态,却不是没脑子,这趟办差,他可以偷懒,可以事事都让属下去办,但他不能让自己再有不好的名声传出去。
  女人他多的事,想要多少有多少,但绝不会收用知州送来的人。
  只过了一天,太子的下属就查出来,官仓里的粮食本就是不满的,而那些粮食,早在地震开始便路路续续借给了城中的粮商。
  太子直接命人将知州大人拿下,又将路家包围了。
  然后撤查粮食去处。
  右督御史也被太子的雷霆速度惊到了,但他很满意太子的表现。
  身为储君若是连这点魄力都没有,做事畏首畏尾的,那干脆就当个闲散王爷算了,做什么太子啊!
  接下来,右督御史和太子一起审案,将官仓粮食失踪一案查了个清清楚楚,太子命人封了路家的粮铺,所得粮食全部分发百姓。
  路家被抄了家,当场抄出五十多万两现银,银票四十多万两,这些全部用于购买粮食。
  当然了,这个数字其中有没有什么猫腻就只有太子知道了。
  毕竟去抄路府的人,是他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