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珠在匣 第14节
作者:北庭暮雪      更新:2024-01-20 14:31      字数:3053
  还好还好。
  她咽了咽嗓,朝卫明姝那边凑近了些,“要不咱们药铺以后还是别采买这花了吧,听着怪吓人的。”
  卫明姝喝了口茶,坦然道:“你阿耶好不容易才求得这副药材,官府既然给了咱们信任,让咱们制这伤药,咱们只需要按着规矩来,身正不怕影子斜。”
  任玉荷心下安稳,又绕回最初的话题,“可是这青芍又有什么不妥?”
  她解释道:“如今多事之秋,北凉初定,西境不稳,随时都有可能再起战事。西境与北境的情况又有些不同,西蕃与我朝商贸往来密切,商队错综复杂,咱们少不得要注意些。”
  任玉荷仍是不解,“这不是有些草木皆兵了?”
  青芍难以炼制,其中几味药材极为珍贵,不能大量采买,更不可能在战场大范围使用。
  卫明姝摇摇头,精致的脸庞如湖水般平静而清澈,却又格外肃然,那双总带着笑意的眼中深不见底,“阿荷,这是商贾的分内之事,再谨慎也不为过。咱们虽只是做药铺的小生意,但无论如何,首先都是大黎的子民,不能因自己行差走错,陷国于不义。”
  阮文卿应和道:“说得好,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我日后也该注意着些。”
  卫明姝低头浅笑,叹了口气,“这药虽是康王府给二公子采买,日后也需留心些。”
  任玉荷点头,“时候不早了,咱们先去对账吧。忙完我带你们两个去新开的茶楼,阮公子也尝尝这长安的桂花糕是否要比江南的要好吃。”
  一提到茶楼,任玉荷的语气都变得轻快了些,一手抄起桌上的账本,一手拉起卫明姝的衣袖,跨出了门槛。
  “我今天这身打扮,去茶楼不合适。”
  “哎呀,别犹犹豫豫的,又不是没钱,去雅间就行了。”
  两个姑娘有说有笑,原本清静的小院平添了些欢快,院中传来淡淡药草香,一轮金乌高升于定,曦光从院墙中映入,将那草药香烘照得愈发浓郁了些。
  阮文卿摇了摇头,紧随其后跟了出去。
  ——————
  午时,任医正悠闲坐在药铺桌前看医书,倒是习惯午时铺子里的清冷。
  这个时候,京城的人应当都在茶楼酒馆谈笑风生着。
  就如同那三个小辈,怕是早已把他这个老头子抛于脑后。
  可偏有怪人在午后踏进这家不起眼的铺子。
  却也不像是着急求药。
  任医正本想先让那人等会儿。
  那两个野丫头还没回来,他自己不会记账。
  脚步越来越近,他才从医书上抬起头,拿起茶杯抿了一口正打算说些什么,却在瞧见来人穿着后默默闭上了嘴。
  贵人身着黑色锦袍,头戴玉冠,身量颇高,虽是个年轻模样,但以他在宫中多年经验,一看就是极有权势的。
  那腰上挂的玉牌他在宫中见过,应是武官所佩,且至少官居四品。
  年纪轻轻官居四品的,他也没怎么见过。
  京中虽常有权贵来此采药,但多是下人来买,亲自来这药铺的却不多见,他不敢怠慢,“这位公子请坐。”
  沈轩撩袍端坐于对面,四周萦绕着清幽的药草香,夹着几分木舍古朴的芳香,颇为雅致。
  墙面挂有不少丹青山水图,他自己也懂画,这些画构图笔锋皆是讲究,当是大家之作。
  微微向窗外侧头,便能见街上熙熙攘攘的人群,方知何为结庐在人境。
  自那日见到药铺施诊后,他总会不自觉地瞟一眼夹在软红十丈的馆舍。
  本打算去趟校场,路过东巷看到那块牌匾后,不禁想到昨日阿耶的说的话。
  脚下不自觉走入了这间药铺,却只见到那日施诊的老大夫,剩下三个年轻人都不见了踪影。
  他开门见山问道,“老大夫这里,可有治体弱之症的方子?”
  任医正当下了然。
  原来是替家里人寻医问药的。
  看这人容光焕发的精神样,他自不会认为这人是给自己买药,毕竟不是每个人都像卫家那个丫头,病着还能整天强撑着乱跑。
  任医正合上医书,正襟危坐,脸上却多了几分从容。
  若说其他疑难杂症可能有些棘手,治这体弱之症他着实过于擅长。
  且从前在宫中他就是因此得名,后来虽因此不小心得罪了权贵,但跟卫家那一大家子打交道,倒也对此症更得心应手了些。
  这病他若说治不了,怕是这京城也没几个人能治。
  “自然是有的。”任医正道:“公子家中何人得此病症?能否详细说说症状,可需我上门去看?”
  话一出口,任医正都觉得有些好笑,这些勋爵人家看病通常都找太医署,几乎每家都有专门看病的医士,何时轮得到他去上门看诊了?
  对面那人却摇了摇头,说出的话更怪了些,“不是家中有人患病,是要去别家拜访。那家夫人身子不大好,想着买些补品药材做见面礼。”
  “这......”任医正当下哑口,面露难色。
  在京城去别家拜访,送些寻常补品倒也常见。
  但这体弱之症,若不知道具体症状,他当真不知道该配什么药。
  这人为何不去问问那家平日用的什么方子?
  正当他想着措辞时,门外传来阵轻快的脚步声,任医正觉得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
  “阿耶,我们回来了。”
  作者有话说:
  下章:我从媳妇店里买礼物送给丈母娘。
  1灵感来源于罂子粟。
  《本草图经》:罂子粟,旧不着所出州土。花有红白二种;微腥气,其实作瓶子,中有米,极细。侯其瓶焦黄则采之。
  《纲目》:罂粟,其壳入药甚多,而《本草》不载,乃知古人不用之也。
  《本草图经》:主行风气,驱逐邪热,治反胃胸中痰滞。
  (只是借鉴了一点功效,这个药和罂粟完全不是一种东西,纯属虚构)
  第11章 上门
  ◎原来是要去她家。◎
  沈轩转头看去。
  药材铺走进两个一般大岁数的女子,一个正脚步轻快,满面春风向这边走来,另一个面覆白纱默默跟着。
  是那日铺子前的两个姑娘。
  老大夫打发了几句,说话的年轻女子三步两步坐在了旁边的桌前,白衣女子慢慢挪着步子,坐下前还转头往这边多看了两眼。
  沈轩没过多理会,却听旁边的老大夫赔笑道:“这是家中小女和徒弟,我这女儿平日里惯会吵闹,公子见笑。”
  “无妨”
  卫明姝捋了捋裙摆坐下身,余光时不时往身旁那桌瞟。
  走进药铺时,她便看到了药铺中的客人,起初她就觉得背影熟悉,等人转过身,一时怔愣。
  那日牡丹苑内发生的事还历历在目,整个人都僵得无法动弹,
  这人来药铺做甚?
  昨日她去宁国公府,宁国公分明不是病着的模样。
  卫明姝仔细思忖着,一双水灵灵的眼中充满了探究。
  看他这样也不像自己有什么毛病。
  “阿珠,看什么呢?”任玉荷小声说道。
  卫明姝静静坐在桌旁,示意任玉荷别说话,听他们交谈。
  “这体弱之症还需知道具体病症,公子若是要去别家拜访,药铺倒有些稀贵补品,公子不如挑挑,送几味过去。”
  卫明姝听后又忍不住侧头。
  体弱,拜访。
  哦。
  原来是要去她家。
  她母亲常年病着,近年卫家门可罗雀,不怎么有人来她家拜访,来的客人却也常会送些补品。
  卫明姝起身向靠窗的桌子走去。
  沈轩抬头,便见南实口中的活菩萨走到面前,规规矩矩拂了个礼,指指脸上面纱,向自己摆摆手。
  女子眼眸深不见底,朦胧的面纱遮住了容颜,一袭白衣如月华皎洁,像是住在月宫远离红尘的仙人,清冷淡漠。
  可这双眼睛总有似曾相识的感觉。
  沈轩也没多想。
  只是来买药而已。
  药姑看向老大夫,指向他和放在桌上的医书,轻轻点头。
  老大夫看卫明姝的动作,冲他一笑,“我这小徒对此病颇有精研,最近铺子又添了几味新药,不如交给她?”
  沈轩点头,“也好。”
  白衣翩翩朝着药柜走去,如和煦的微风,脚下步步生莲,在纸上疾笔书写,取出几只锦盒,轻车熟路打开药屉抓了几副药。
  锦盒摆放在在他面前,药姑将方子递给老大夫,怀里抱了把算盘立在一旁。
  老大夫扫了眼方子,纳罕地瞧了她两眼。
  药姑点头,老大夫转向他,面露茫然。
  “可是有何不妥?”。
  “没有。”任医正清了清嗓,信口胡诌道,“这药方原是京中一贵人所用,有几味药材极为珍贵,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