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亮幺妹改嫁大佬后首富了[七零] 第68节
作者:姜姜有酒      更新:2024-01-26 15:11      字数:4044
  明清时期都是皇宫和达官贵人才能用。现在破四旧,虽然不讲究这些旧思想的东西,但谁能保证以后不值钱呢。
  萧金泉虽然不解姜安宁为什么这么大反应,但很惊讶她能认出木材,“姜安宁同志说的不错,这个确实是黄花梨。现在认识木材的人不多啊。你看,不仅这个锅盖,这几个锄柄、刀柄、还有这几个农具的把手都是黄花梨做的。”
  姜安宁顺着萧大叔指的方向看去。
  麻了!
  这么多竟然都是黄花梨木做的,还都是上等的黄花梨木。
  作者有话说:
  后面还有一节,我稍后贴上来感谢在2023-04-23 23:59:18~2023-04-24 23:59:14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小武 10瓶;愛做夢的秋 3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52章
  ◎二合一◎
  眼前一堆的黄花梨木都是钱啊, 就算现在不值钱,只要一想到未来的价格,姜安宁看这些随意丢弃在杂物室里的黄花梨木厨具和农具就冷静不了。
  “萧大叔, 你这里还有多余的黄花梨木吗?定制家具可以用吗?”姜安宁摸着锅盖,锄头爱不释手。
  要是没有, 就把这些样品买回去也不错。
  “你们喜欢这种木头?”萧金泉黑瘦的脸上露出一抹惊讶, “你如果要其他的木头我还真不一定有,要黄花梨木多得是。我带你们去看看。”
  随后姜安宁就领略到了萧大叔的豪横,穿过木头做成的屏风,转个弯,里面满满当当全是木头, 三分之二都是黄花梨木。
  其中带鬼脸花纹最好的黄花梨木粗略一扫就有好几十根。
  听萧大叔的意思, 这些黄花梨木海沙岛很常见, 不值钱,几毛钱就可以买一斤。据说海沙岛当地流传一句话,“穷人用花梨, 富人用荔枝”。
  姜安宁也理解,南方天气潮湿,荔枝木属于硬木,耐用耐磨, 防潮性强, 确实是做家具的好木材。1
  不过这里的花梨木和黄花梨还是有些区别。后世来看, 花梨也好, 黄花梨也好, 都比荔枝木要值钱。
  刚才她无意间扫过角落的一堆劈好的柴火, 很好, 也是黄花梨木的。难怪萧大叔说其他的木头他不多, 黄花梨木随便挑,都能当柴烧了,数量能少吗?
  黄花梨要到21世纪后,心材的价格才会疯长。现在他们定家具黄花梨萧大叔给她们一毛一斤,加工费另算。
  小件的桌椅板凳一到三块钱加工费,大件的床要贵一点五块钱加工费。这个价格以萧大叔的手艺来看,非常实惠了。
  萧大叔去拿花纹本子,给她们挑选样式。
  周书婷对黄梨木有些心动,但不确定以后会不会涨价,就询问姜安宁对木材的意见。
  听完她的意见,周书婷心里安定,决定直接定两张黄花梨木床,剩下的衣柜用荔枝木,防潮效果更好。
  姜安宁家家具是有的,但每次家里来客人的时候,椅子板凳总是不够用,去其他人家借又不太方便。她就定了一套,用的是上好的黄花梨木。
  她还特地给铁牛定了一套专门的书桌,等他九月份去上学后,就用它来做作业。
  黄花梨木做的梳子可以舒筋活血,加工费加材料费五毛钱一把,要了。
  黄花梨木做的茶壶、水杯可以行气化痰,来两套,她和三姐各定一套。
  从萧家出来的时候,姜安宁挽着周书婷,眉开眼笑。来这个年代这么久,没实现吃肉自由,倒是先实现了黄花梨自由。
  回来的时候是姜安宁骑得车,她力气大速度快,到家还早。
  姜安宁推着自行车进院子,“三姐,自行车我去还。”
  “行,我就不管车了。晚上记得过来吃饭。”周书婷叮嘱道。
  她今天见弟媳妇买的文昌鸡不错,也买了只,打算加点木棉花一起炖汤。不能总是吃弟媳妇的,也得让安宁尝尝她的手艺。
  回到家,姜安宁先把鸡和鸭养起来,扫了眼手表,离自己和桂芬嫂子约定的时间快到了,赶紧回屋带上一包芝麻酥糖出了门。
  新家属院到原来的家属院,走路要十多分钟,骑自行车就几分钟。到了王桂芬家,刚从自行车下来,对门就打开了。
  方秀脸上的笑容在看到姜安宁的瞬间消失了,头也不抬地从她身边匆匆走过。
  姜安宁也不在意,今天要忙的东西还很多,只要对方不故意找茬,她也懒得理她。
  “桂芬嫂子。”姜安宁推着自行车朝院子里喊了一声。
  王桂芬正在给小柱子洗澡,听到声音,回头一看,高兴极了,“安宁妹子来了,你先进屋坐,等我一分钟,马上就洗完了。”说着抹了肥皂沫的手搓土豆般揉小柱子的脑袋。
  小柱子被她揉的东倒西歪,还不忘咧嘴喊“安宁姨姨好”。
  姜安宁笑着道:“小柱子好。”
  小柱子嘿嘿笑了笑。
  姜安宁也直乐。
  自从曹老太离开之后,王桂芬和小柱子变得开朗大方不少,小柱子变化最大,在路上碰到熟悉的军属会主动喊人,遇到需要帮助的也会和铁牛他们一起帮忙。
  总之越来越有天真烂漫小孩子的样子了,听铁牛说小柱子现在是他的新小弟。
  王桂芬给他擦干净,抱着小柱子进屋穿衣服。没一会儿,牵着小柱子出来,拍拍他,“妈和安宁姨姨说会儿话,你去院子里玩。”
  小柱子点点头,听话的去院子里玩弹珠了。
  王桂芬把做好的衣服递给姜安宁,“衣服已经做好了,你看看有没有要改的?”
  姜安宁看了下,笑着道:“桂芬嫂子的手艺我放心,你的做工不做裁缝都浪费了。”
  “我哪有你说的那么好。”王桂芬被表扬还是很害羞。
  换做以前肯定慌张地脸红,现在都能自如地接话了。
  “这是周老爷子从北京寄来的芝麻酥糖,我给你带了些尝尝。”
  缝补衣服这事虽然不难,但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劳心劳力,还伤眼睛。
  姜安宁原本想给工钱,但王桂芬说什么都不要,继续谈工钱伤了人家的一片心意,索性拿吃食代替。
  “这不行,就做了两身衣服,又没费多少事,怎么能收你的东西。”王桂芬慌张地推辞。
  “你帮我做衣服我感谢还来不及,给钱你不要,要是连酥糖也不收,下次我可不好厚着脸皮找你帮忙了。”姜安宁佯装苦恼。
  王桂芬没看出来,还以为真替她带来烦恼了,“我收下就是了。谢谢安宁妹子。”
  两人又聊了会天,说了下午去副业组办公室的事。秀娥嫂子家才有动静,姜安宁过去把自行车还了,和秀娥嫂子说了说下午开发产品的事。
  约好去副业组的时间,姜安宁就拿着衣服匆匆回了家,放好衣服,开始弄中午饭。
  周恩瑾午饭都在部队吃,铁牛今天也去了山里,中午就她一个人吃饭。她也懒得麻烦,简单做了个鸡蛋面就拎着鸡鸭去了副业组办公室。
  她来的早,其他人还没到,她先开始准备调味料。
  副业组办公室原来韩丽梅他们用的那间现在成了新品开发专用房间,锅碗瓢盆都齐全,院子里还有姜安宁请司务长专门打造的面包窑。
  七十年代,国内的真空包装技术还没发展,保存肉类食物的方式主要还是以盐渍、熏制、干燥为主,罐头也算一种。
  她们的产品想上铁路线,首先要考虑的就是保质期到问题,尤其海沙岛属于南方天气,温度较高,给食物保存带来不便,食物能尽可能久的保质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考量点。
  经过考虑,姜安宁决定以熏制和罐头为主,每只鸡做一个口味,目前选项有熏鸡、风吹鸭、板鸭,红烧鸡肉罐头、口水鸡罐头和烤鸭罐头六个品类。
  她刚把需要的调味料配好,其他人就来了,司务长秦岳也过来帮忙。
  阿曼递上几张纸,“这是我找人要的方子,都是海沙岛当地的方子,不知道有没有用。”
  姜安宁接过一看,上面有好几种鸡鸭的做法,都是她没接触过的,给了不少灵感,“帮大忙了。”
  秀娥嫂子和桂芬嫂子都带了海沙岛的调味料,香辛料味道浓郁,比她找的更好。
  大家先讨论了一番,确认没什么问题后,秀娥嫂子负责杀鸡,其他人各有分工。
  烤鸭是秦岳做的,他之前跟着一个北方的厨子专门学过,做出来的烤鸭滋味一绝。
  秦岳大盘脸上小眼睛,手紧张得握着锅铲,“怎么样?”
  姜安宁点头,“这绝对可以。”
  刚出炉的烤鸭,皮酥肉嫩,吃起来很美味。冷却过后,鸭皮不酥脆了,却又变成另一种味道,皮香肉也香,越嚼越香。
  尤其她买的海鸭个大肉肥,对缺少油水的人来说,比大肥猪肉丝毫不差,甚至因为海鸭常年吃海鲜,味道更胜一筹。
  其他人也纷纷赞同。
  秦岳闻言总算放心不少,“不枉费我昨天研究了一晚上。”
  红烧鸡块和口水鸡姜安宁来操刀,用阿曼的方子因地制宜改了改,做好后,味道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剩下的熏鸡、风吹鸭、板鸭需要腌制一两天,今天先都腌制好,回头时间到了来验收。
  做完这一切,已经到了傍晚。大家都累的不行,但心里都很高兴。
  这种一群人为了共同的目标一起奋斗齐心协力的感觉真的很让人上瘾。
  姜安宁走在贝壳铺陈的小路上,一边欣赏街道旁红红火火的凤凰花,一边看远处白色的沙滩被夕阳染上金色。
  晚上,在三姐和裴政委家吃饭。
  三姐的木棉花炖鸡汤,姜安宁第一次喝,没想到格外惊喜。
  萧大叔家养了三年的老母鸡,切成大块,和晒干的木棉花、竹笋、蘑菇一起炖,汤色橙黄中带着一点微红,只需要一点点盐就很美味。
  姜安宁一口气喝了两大碗,鸡肉很香,吃起来一点都不柴,牙齿轻轻一抿,鸡肉就从骨头上掉下来。
  姜安宁一边喝汤一边和三姐聊天,男人们有他们的话题,两人偶尔听听,一般都不说话。
  裴青松小酌了一口,狐狸眼眼尾微红,“小橡岛那边什么东西都没有,师长说过建设基金什么时候到位吗?”
  “这个难说,部队的军费一直就紧张。一直这么下去也不是办法。”周恩瑾吃了口菜,继续道:“住好解决,橡胶林前面那些旧房子收拾收拾可以入住。喝的也不用担心,岛上我看过了,淡水资源还不错。现在缺的就是粮食和割橡胶的工具。说到底还是要钱。”
  裴青松把杯子里剩下的酒喝了,“……这个不好办啊。几百号人不是个小数目,割橡胶是割力气活,不能让战士们饿着肚子干活。”
  “明天我打算去找司务长,看他那能不能先匀出一部分口粮来。”
  裴青松赞同,“可以试试,只要能坚持到第一批橡胶出来,就能周转过来。”
  周恩瑾也是同样的想法,早期海沙岛也是这么建设起来的,没道理小橡岛不行。
  吃完饭,姜安宁和周恩瑾带着铁牛回了家,早早洗漱睡觉。明天上午还要去宁医生家正式拜师,不能迟到了。
  早上三点不到,周恩瑾就醒了。以前供销社每天都有新鲜猪肉,自从闹了猪瘟,已经三四天没有猪肉卖了。今天这批猪肉还是从羊城调过来的,去晚了有票都抢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