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作者:昨日烟云      更新:2024-01-26 16:04      字数:1932
  他无数次的在信中向父母夸下海口,说以他的成绩,不是京大就是青大。现在让他告诉父母,没考上,他怎么张开的口?
  张康宁的父母的确以他为荣,在亲戚朋友问起张康宁有没有被录取时,他父母骄傲的告诉人家,虽然录取通知书还没到,但是以他的成绩上青大京大完全没问题。
  结果一等二等,等到青大和京大都开学了,也没有等到张康宁,等来了一封痛哭流涕的道歉信。
  张父张母不能接受张康宁没有考上,对于张康宁在信中提到,想回京市备考七月份的高考的想法,他们根本就没考虑。
  这没考上怎么能回来?回来别人问起了怎么说?他们家丢不起这样的人。
  他们俩写了一封厚厚的回信,在信里严厉批评了张康宁高考失利这件事,告诫他要努力,七月份的高考绝对不能再出岔子。还让他打消回京市复习备考的想法,说回京市只有一条路,那就是凭自己的能力考回来。
  回城的其他路被父母给否了,还严令他必须努力考上京市的好大学让张康宁跟父母之间起了间隙。
  他觉得父母只顾面子,从来不为他考虑。明明有能力可以让他先回城,然后慢慢复习,结果却因为好面子,让他继续留在东北受罪。
  他们也不想想,明明付出了那么多辛苦和汗水,结果却是这样不尽如人意,最伤心的难道不该是他吗?而他们做父母的,难道不该安慰他、鼓励他?为什么只有训斥?
  王月巧来看安兰时,安兰顺口问了一句:“妈,咱村那些知青都谁考上了呀?”
  王月巧挑眉:“你是想问那个张康宁考上没有是不是?”
  安兰讪笑:“还是妈您了解我,我这不是好奇嘛,之前听人说,他吹的可大了,非青大京大不上。”
  “吹牛皮又不用花钱,还青大京大不上,我看他是想上家里蹲地里滚,啥啥也没考上。”
  安兰打了个响指:“宾果,垃圾贱男,考上了也是浪费国家资源。”
  王月巧赞同的点点头:“没错,国家资源可不能被这种人渣给浪费了。
  哎,说起这个,前儿你爸还跟我嘀咕,说有点儿后悔以前太惯着你了。
  要是你小时候我们能狠下心多收拾你几顿,说不定你也能考上初中、高中……”
  安兰扶额:“我的妈啊,现在说这个会不会太晚了点儿?这样吧,等我肚子里这个生下来,咱就好好管教他。
  上学不好好学习就打、考试考不好多打几顿。我估摸着虽然我跟正军都是成绩不好的学渣,但没准负负得正,生下来的娃聪明呢!”
  王月巧一巴掌呼到她背上:“打打打,我大外孙还没生出来呢,你就说要打。我跟你说夏小兰,你要是敢打我大外孙,仔细你的皮!”
  “妈啊,你这是重男轻女你知道不?你咋知道是大外孙?万一是外孙女呢?”
  “要是外孙女,你敢摸她一手指头,我把狗腿给你打断,扒了你的皮。你刚才说的啥玩意?啥叫负负得正?”
  安兰跟她解释:“我听大嫂说的,好像是数学中的一种运算,其实意思就是啥呢,我跟正军都可笨,但是生出来的孩子却有可能很聪明。”
  “你那不是笨,你是懒。对了,我记得我给你拿来的有半袋子山核桃对吧?你没事多吃点儿那个,老话都说吃核桃补脑,你多吃点儿那个,将来我大外孙指定聪明。”
  十月怀胎、一朝分娩。现在生孩子一般都是提前请了接生婆在家里生,真正去医院生的是少之又少。
  安兰从来没想过在家生,要么说他俩是夫妻呢,杨正军跟她想到一块去了。早早地就托他二嫂张瑞华在妇幼保健院找了技术最好的助产士。
  张瑞华本身就是妇产科的大夫,她还特意请她的老师给安兰做了产前检查。老医生有经验,上手一摸就知道小孩儿头围比较大,生的时候要受罪。
  对现在的医疗水平,安兰是真的不太放心。她提前吃了从商城里兑换的,助产的药。
  在医生和助产士要求她配合的时候非常听话,让吸气就吸气、让呼气就呼气。哪怕疼的眼泪止都止不住,但是她咬着牙忍着一声不吭。
  都以为她要生很长时间,毕竟是头胎,胎儿头围还大,生的时候难免会有些困难。医生跟助产士都已经做好这样的心理准备,甚至大剪刀都准备好了,准备斜切,结果事实啪啪打脸。
  助产士检查说宫口快开全了,让她上产床。刚躺上去时助产士是非常冷静的:“别害怕,按我说的做,吸气、用力……
  不用慌、艾玛丫、护士长、护士长……我的天,她这速度也太快了吧?孩子出来了……快快快……剪脐带……
  来个人把孩子接过去,给她洗洗。头胎生这么麻利,还是头回见,这孩子出来的太着急了。
  哎呦呦,这小姑娘长得可真漂亮。好可爱,好想偷回家养……”
  安兰进产房后,杨正军在产房外急得团团转:“哎呀,这怎么没有动静了?”
  结果刚过了不到半个小时,产房里出来一个抱着孩子的小护士:“谁是夏安兰的家属?夏安兰生了一个大胖闺女,我还是头一回见长得这么好看的小姑娘,你要不要抱抱你女儿?”
  那护士说着把襁褓递给他,杨正军像托炸药包似的,浑身僵硬的托着襁褓,不敢用力怕伤到脆弱的小婴儿:“抱不动了,哎呦,要掉了、要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