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章
作者:昨日烟云      更新:2024-01-26 16:07      字数:1868
  陈晓兰店里的收益,每个月都会按时往安兰卡上打一半, 安兰不要她还不乐意。
  “桂英,什么时候回来的?这是你外孙女蕊蕊吧?今年参加高考?哎呦,都长成大姑娘了……桂英好福气啊!”
  王桂英笑吟吟的跟街坊邻居聊了几句,开着小电车拉着外孙女蕊蕊去超市。
  她们俩走之后,几个街坊邻居心里酸溜溜,嘴上还是忍不住假惺惺的夸王桂英有福气,两个闺女有本事。
  跟王桂英向来不对付的王月芳一撇嘴:“有几个臭钱烧的不知道自己姓啥叫啥了,去买个菜开个小鳖车,好像谁买不起似的!
  有几个臭钱有什么了不起?绝户头,挣再多的钱到最后还不是便宜外姓人……”
  王月芳跟王桂英积怨已久,她俩的不对付可以追溯到几十年前。她俩年纪相仿,娘家挨的挺近,她自持比王桂英长得好看、比她聪明,无奈娘家条件不好,小学毕业就辍学回家务农了。
  王桂英是家中幼女,父母娇宠,长兄长姐疼爱,初中毕业考上了卫校,毕业分到了县城医院当医生。
  当年相亲时,明明是她先跟陈红伟相看,无奈落花有意流水无情,陈红伟偏偏对路过的邻居小姐妹王桂英一见钟情。
  她赌气嫁给陈红伟的发小、战友陈大强,就是要让陈红伟看一看,自己才是旺夫的那一个。
  陈大强是生产大队大队长的儿子,但在部队时不如陈红伟有能力和人缘,转业后陈红伟进了公安局,陈大强却被安排到了食品厂当保安。
  后来陈红伟去基层当派出所所长,大小也是个官,王桂英在县城医院工作,日子越过越红火。
  反观他们家,靠着陈大强当保安就那一点儿死工资,日子过得很是拮据。
  唯一让王月芳觉得安慰的是她嫁给陈大强后一口气生了三个小子,妥妥的陈家大功臣,而王桂英拢共就生了两个丫头片子。
  王月芳私下里没少跟人嘀咕王桂英,说挣再多的钱有什么用,绝户头一个。将来老了俩闺女一出嫁,连个养老的都没有。
  结果王桂英大闺女说是嫁出去了,跟招个上门女婿差不多。
  小闺女有能耐,毕业后直接被国家部门招揽到京都去了。虽然回来的时候不多,但一大家子跟着她鸡犬升天。
  陈红伟一个小小的派出所所长,直接升了副局长。老局长退休后,他很快就转正了,等到退休时已经是政法书记了。
  再看看陈大强,前些年食品厂破产,一次性买断工龄后拿着补的钱开了家小超市,生意勉强能养家糊口。
  王月芳总忍不住把陈大强拎出来跟陈红伟对比,越比心里越难受,越难受她就越看不惯王桂英,见了面不冷嘲热讽几句心里就不舒服。
  殊不知王桂英现在只当她是跳梁小丑,她的酸言酸语根本就没放到心上。
  以前她两个闺女一个比一个争气,大闺女开着好几家美容院,日进斗金一点儿都不夸张。
  小闺女随便画一张符篆就够普通人一辈子吃喝不愁。她跟老伴退休后春秋在大闺女家住,夏天和冬天去京市小闺女家。
  刚开始她不想去京市,嫌住楼房不习惯,小闺女直接买了一座三进四合院,拔了院子里的花花草草,让她种菜养鸡。
  城里邻里关系淡薄,各家各户都是关起门来过自己的小日子。刚开始是有些不适应,但时间长了,好处也展现出来了,比老家清净。
  都说三个女人一台戏,她们这片老城区,都是几十年的老邻居了,人多热闹,但也闹腾。
  一群老太太凑在一起,东家长李家短,谁家有个屁大的事都能八卦的一条街都知道。
  尤其是这两年,但凡她出门碰到谁,还没聊上两句,就开始有人打听她家安兰:“闺女都这么大了,还没有谈对象?”
  “哎呦,现在的孩子你可不能什么事情都依着她。”
  “年龄不小啦,该谈就得谈。女孩子的花期就那么几年,错过了可就真的错过了。”
  “你们家兰兰在京市做什么工作?又给你们买房,又买车的,听上去工资不低啊?”
  “女孩子那么拼命干什么?工作做的再好,不如嫁的好。”
  ……
  诸如此类的话王桂英都快听吐了,每次回来只觉得除了不方便,就是不痛快。这回如果不是外孙女要高考了,她才不乐意回来呢。
  越穷事儿越多,比如王月芳,是人都想过好日子,可好日子是自己努力出来、奋斗出来的。坐家里不动,整天怨天尤人,嫉妒比自己过得好的管啥用?该咋没钱还是咋没钱,该咋穷还是咋穷。
  城市里独生子女一抓一大把,就她们这里越生越穷、越穷越生,好像生个儿子家里有皇位能继承似的!
  尤其是王月芳,觉得自己生了三个儿子就了不起,一说就是她们家绝户头,听到这话王桂英就像扇她二耳光。
  过了半辈子,那年龄都活到狗身上去了,孩子教好了,生男生女一个样。孩子教不好,生个哪吒都没用!
  也不知道王月芳哪来的底气说三道四指手画脚,她那仨儿子一个比一个懒、一个比一个蠢。
  仨儿媳一个比一个泼辣、不讲理,她怕是好了伤疤忘了疼,不记得被三儿媳揪着头发打进医院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