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节
作者:沉舟钓雪      更新:2024-02-01 14:52      字数:4121
  要知道织机的原理往往相通,程灵书上记录的这个虽然只是棉布的织机,但只要稍微调整规格,将其做成丝绸织机来用,也是可以的。
  要不怎么说提花机有划时代的意义?
  章殿臣就曾命族中部曲请工匠试制了提花织机,织机做成后,效果不必多说。总之,提花织机织出来的丝绸布匹,是能获大利的东西。
  章殿臣提起此事,在场众人的声音不由得就都小了。
  还有那不甘愿的,小声说:“提花织机纵然是好,可已经公开了,人人都能造出来,那又还有什么意思?”
  新事物,只有垄断,那才能利益最大化呀!
  但在场的诸位又终究不是商人,读书人多少还是要些脸面的。
  章殿臣叹道:“是啊,不只是肥料,连提花织机,程愚之也都公布出来了。”
  织机之利,足以令最顶级的世家都眼红。
  如果不公布,如果将其捂在手上,再经过发展,不消多少年,一个富可敌国的大势力或许都有可能被创造出来!
  只可惜,织机被公布了。没有了垄断,一切便也是空谈。
  章殿臣道:“程愚之,好魄力!此人能舍得,难怪可以写出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此等绝句!”
  说到这里,章殿臣暗暗一叹。
  原先奉魏皇之命,暗中为程灵扬名时,章殿臣内心其实还隐约有过羡慕。
  尽管知晓此等扬名,未必就一定是大好事,过于高扬的名声,还有可能带来某些难测的危险!但章殿臣还是羡慕了。
  读书人,求的是什么?不就是个身前身后名吗?
  章某人,亦未能免俗。
  然而此番,听过程灵的《石灰吟》,并一再将诗句在心头咀嚼过后,章殿臣却隐约生出了几分愧意。
  程愚之虽然年少,却十分聪颖,“他”或许已察觉此等烈火烹油般的名声所带来的隐形危机。
  要不然,那诗中又怎么会说“烈火焚烧若等闲”?
  又何来的“粉身碎骨浑不怕”?
  不必多言,一首绝句,已明志矣!
  这首诗不仅咏物,咏志,更有一种孤胆英雄般的气魄,一往无前,虽九死而不悔。
  何时慷慨,何其壮烈!
  就在此时,站在章殿臣旁边的崔铭忽然也是一叹。
  崔铭道:“我等因程愚之被破格拔擢,而对其心生轻视。却不知此人原是满身气节,有悲歌之慷慨!此番,是我错了,不该小看天下高士!”
  第278章 爱唱反调的六皇子
  程灵在赏石宴上吟诵的《石灰吟》被传出去了,一时间,京师传唱,听者莫不震撼。
  诗歌是一种美妙的语言艺术,古人对于诗词歌赋的推崇更是浸润在骨血里。许多的东西难以流传,而一旦被编成诗歌,当那语言精妙到一定程度,传唱千古便成了一种事实。
  君不见那盛唐之时,李白仗诗行走天下,所过之处“迷弟”无数!他宴饮,有岑夫子,丹丘生,他落魄,有“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杜甫说李白“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李白说孟浩然“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苏轼说韩愈“文起八代之衰”……
  瞧瞧,瞧瞧,这多能吹,这多会吹!
  诗经一句“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开启了千古以后人们对君子形韵的畅想,思量那翩翩风度,跨越古今,使人神往。
  曹子建一句“翩若惊鸿,婉若游龙”,使洛神之美从石雕笔刻的故旧中脱离,从时光长河的洪涛之中游走而出,带着无限神光,活灵活现地展现在每一个观者眼前。
  顶级的诗人,是真的可以跨越时空,迷倒万千!
  说起来,苏门才子中,苏辙可半点也不比苏轼差。甚至在当时,苏辙一度官拜宰相,其杰出的政治成就,可是远超苏轼。
  苏辙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尤其是政论,史论,可称汪洋澹泊,有纵横恣肆的滔滔气魄。
  可是在后世,更多的人知道苏轼,仰慕苏轼,对于苏辙,往往却冠以“苏轼的弟弟”之称,这是为什么呢?
  还不是因为苏轼的诗词横贯古今,不论豪放婉约,无不使人赞叹沉醉么?
  苏辙的文章也写得极好,却不及诗词便于传唱。精妙的文章,看得懂的人也少,不及诗词之美,不论阳春白雪,还是下里巴人,皆可雅俗共赏。
  章殿臣后来又评价程灵道:“一扫今时靡艳之风,开务实为道之先河,其虽年少也,却有爱民之心,琼林之志!”
  不得不说,章殿臣其实也是很会吹的。
  瞧瞧这“琼林之志”,可不比什么农神在世好听多了么?
  玉树琼林,不是说程灵一门心思想要考状元,然后去参加天子的琼林宴——这个时候的魏皇,开办科举的时间还不够长,琼林宴这个东西,还不存在呢。
  章殿臣的意思,是说程灵有着“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高洁心志,一如那石灰吟,“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总之,此诗传出,数日之间便在京师席卷。
  以至于一段时间之后,甚至就是那街头老翁,市井小儿,有事没事都能诵上那么一句:“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诗歌的传唱,要比文章容易太多了。
  再到后来,人们提起《农桑实纪》,便会说一句:这是那写出《石灰吟》的程愚之所作?
  又或者提起《石灰吟》,也免不得要来一句:写《石灰吟》的程愚之,也写了《农桑实纪》对不对?
  而后,《石灰吟》冲出京师,传遍到整个大魏——这个在不久后,也是真真切切地实现了。
  因为有萧蛮在命人暗中推广。
  他是太子,就算此前一直被压制,基本盘还是在的。只要他想,随时都可以拉起一个大摊子,吸纳到无数渴望建功立业的人才。
  总会有人想要投资太子,就像总会有人想要投资六皇子那样。
  六皇子最近却过得很不痛快。
  时近六月,天气慢慢地热了起来。
  六皇子喜好凫水,贵妃怕他在水里有危险,便命人在翠微宫的后殿砌了一个白玉池,池子只有三尺深,以确保六皇子不论怎么玩耍,都不会溺水。
  六皇子年纪渐长,却是开始厌烦翠微宫里的白玉池了。
  毕竟私家泳池再好玩,玩久了也会腻,又何况这个白玉池还浅,实在是少了许多凫水的乐趣。
  再加上太子挂帅之事已定,南征的消息虽然只还在上层圈子里传播,可是许多该准备的东西却都已经在运作起来。
  整个京城,其实都有一种被架在油锅上烹炸一样的感觉。
  一种说不出的浮躁和煎熬,便在六皇子心中时刻翻滚,难以安定。
  而贵妃还十分能够念叨,虽然她在念叨六皇子的时候语调温柔又带着爱宠,可是听多了也同样会烦。
  贵妃安抚六皇子说:“好孩子,你信母妃。挂帅也不过是个开端,这人啊……到了外头,究竟是建功立业,还是一头栽倒,谁又知道呢?”
  这种安抚并无作用,六皇子被嫉妒啃噬着的内心分毫得不到平静。
  他烦躁道:“母妃,孩儿等得难受。最近老四和老五总是嘲讽我,尤其是老五!他仗着父皇宠爱,接连不断给孩儿使绊子。老三还明目张胆地向大哥示好!他们是不是都已经认定了,大哥一定能上位?”
  六皇子的言语可以称得上是十分大胆了,但这翠微宫早就被贵妃治理得如同铁桶般,尤其是,她手下还有一张隐秘的王牌,因此即便六皇子如此口无遮拦,贵妃竟也不斥责他。
  贵妃只是又带着几分嗔意般安抚道:“你这孩子,母妃都说了多少遍……总之你记住,这满宫里,除了他萧蛮还有些威胁,老三老四老五又算得了什么?哼,当初要不是为了你……”
  话到这里,贵妃忽然顿住。
  “母妃你说什么?”六皇子追问。
  贵妃却无论如何都不愿再说了,她只是抱住六皇子,搂着他的头颅轻轻抚了抚,道:“好啦,这宫里你既呆不住,便出去玩耍半日,散散心也好。只一点,出宫以后,不许去寻那野地凫水,明白吗?”
  出宫的事情六皇子已经求了贵妃好几次了,此前她一直不肯答应,此番却是发现六皇子实在躁动,怕他在宫里憋得难受,因此才终于答应。
  贵妃执掌凤印,六皇子出宫玩耍,只需她首肯,倒也不必惊动魏皇。
  六皇子欢喜之极,先前种种烦躁一时尽去,连忙甜滋滋地回应贵妃:“母妃你太好啦!母妃放心,孩儿只去外头散散,一定不乱跑。”
  贵妃于是点齐了随从与侍卫,又再三嘱咐六皇子注意安全,这才放他出宫。
  这个时候的贵妃却料想不到,六皇子渐渐长大,已经不是从前那个她说什么就听什么的小娃娃了。纵然他还会撒娇卖乖,但他也有了自己的想法。
  十来岁的小少年,往往有个毛病:长辈越是提醒,越是禁止的事情,他们偏就越喜欢尝试。
  以六皇子的性情,则尤其如此。
  第279章 大军出行三千里
  六皇子最近新得了一个小太监做玩伴,此人精通斗鸡走犬,对于调理蟋蟀也是一把好手。
  他又特别会察言观色,吹捧于人,还总是能在民间搜罗到各种新奇玩意儿,一时间将六皇子哄得十分欢喜,走到哪里都要带着他。
  此番出宫,六皇子便也带了此人。
  宫外的繁华和热闹自然不必多说,六皇子出入酒楼茶肆等地,又听了一番近日来最是流行的传言:有关于程灵的诗,还有程灵的书。
  听人传唱程灵的诗,六皇子顿时就想起自己曾经对这个五品秘书郎示好,可程灵却居然托辞推拒的事。
  六皇子顿生不快,口中恼道:“也不过就是个仗着几分才华,便故作清高的小人。被如此吹捧也不出面澄清,沽名钓誉,当真恶心!”
  他口出恶言的时候并不避人,顿时就惹来了好几道怒视的目光。
  还有人道:“哪里来的小孩满口胡扯,愚之先生的书与民有大利,你这小孩浑说什么?”
  六皇子被人怒视反驳了,反倒越发昂起头,并恶狠狠地瞪回去:“谁浑说了?你们才是在胡说八道!你、你、你、还有你……说你们呢!看什么?再看当心本……本公子将你们的眼珠子都通通挖出来!”
  这般恶形恶状,再加上他身边带着的护卫忽然显露出腾腾杀气,有眼力的都能猜知此人必定身世非凡。
  京师处处是权贵,一般权贵不可怕,可怕的是完全不讲规矩的那种。
  罢了,与这等人争执做什么?
  当下里,路人尽皆收回目光,还有那的胆子小的,甚至将头一缩,溜身就跑了。
  六皇子见了,顿时得意地笑出声。
  这感觉,说实话有些痛快。在宫里要戴的面具太多,小小年纪的六皇子也会觉得出宫发泄是一件能够缓解郁气的事。
  就在这个时候,却有一道声音从六皇子身后响起:“都是些愚夫,受传言蒙蔽罢了,兄台高见卓识,于浊世中独得一份清醒,反倒要被世人误解,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