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节
作者:沉舟钓雪      更新:2024-02-01 14:52      字数:4302
  只是道理归道理,站在魏国的角度却还是希望陈国人少懂些“道理”,少有些血气,总之就安安分分龟缩在他们那小小的国土内,也就罢了。
  至于说陈国要是不肯答应,会有什么后果——这个说不好,但出使陈国的使团,毫无疑问,将免不了一场凶险。
  程灵考虑到了此行的凶险之处,但也看到了天大的机遇。
  她对魏皇说:“陛下,臣此去陈国,或许将动用一物。只是此物十分珍贵,还需陛下应允。”
  魏皇问:“是什么?”
  程灵摊开手掌,从手心处露出了一个晶莹剔透的东西。
  一刻钟后,程灵从文华殿告退。在她离去后,魏皇却站在殿中,久久不能平静。
  “此人……的确称得上是奇人。”魏皇轻轻吐出一口气,似乎自语,又似乎疑问道,“朕是否不该就此重用他?或许应当将他留给……”
  留给谁?
  说着话,魏皇忽然张口,一丝黑血从他口中吐出。
  随侍的常虹面色大变,连忙冲上前来搀扶魏皇。魏皇摆摆手道:“不必在意,逼出毒血,朕还能坚持许久。阿蛮如今到哪里了?”
  常虹拿出帕子,小心擦拭魏皇唇角血渍,一边道:“太子殿下急行军,已经过了明州,不日将渡过大风河。”
  渡过大风河以后,再翻过横云山脉,就是齐国国土!
  自汉末以来,南北分裂已经太久,如若此战得利,统一之势必将如烘炉翻滚,再也无可阻挡。
  魏皇面露一丝笑容,道:“阿蛮若能在此战中立起来,朕亦心怀可慰。”
  五日后,程灵官加鸿胪寺少卿,一跃而成为了大魏最年轻的正四品。
  她将以魏国大使的身份,带领一批官员出使陈国!
  这个消息震动了朝堂,年纪轻轻的程灵,何德何能居然能成为一国大使?这种大使,不说是选用德高望重之辈,也至少应该有些年纪,足够稳重才好胜任吧。
  程灵更无功名在身,她凭什么呢?
  这个时候就不得不说,此前满京城扬名这个事儿,可真是做得太对了。
  程灵青云直上,固然有人免不了暗地里嘀咕,可程灵“农神在世”、“琼林之志”的名声又硬生生压住了这些。
  要问人家何德何能,《农桑实纪》难道还算不得功绩么?《石灰吟》难道体现不了才华么?在问人家何德何能的时候,试问这提问者又有什么德行能力?
  总不能就靠着那痴长的年岁说事吧?
  得了,没什么好说的,总之人家就是少年成名,少年得志了,旁人除了酸几句,又还能怎么样?
  当然,大多数人眼中看到的都只是风光,酸言酸语的人永远也不会考虑到那风光背后的凶险,这个倒也不必多提。
  六月中旬,车马粼粼。
  越是靠近南方,天气就愈发炎热,在这个火热的夏季,沉浸在酒池肉林中的陈国国主陡然从繁华迷梦中惊醒。
  三十多岁的陈国国主又被称作陈帝,虽说国土面积相对狭小,但不管怎样人家都是立了国,祭告过天地的,便是称帝又怎地?
  再说了,面积小那只是相对魏国而言,倘若只是跟齐国比,陈国也只小了略微两州之地而已。
  齐国的小皇帝都被叫做幼帝,他陈国国主怎么就不能称之为陈帝了?
  陈帝好美色,喜美酒,酷爱享乐纵情,为此不惜荒废朝政,实则是个昏君草包……这是整个陈国人尽皆知之事。
  因此,当这一日收到魏国使臣书,听闻魏国的使者要到陈国来的时候,陈帝猛一下就从龙床上滚了下来——这么个荒唐的小道消息,居然硬是传得陈国都城满京皆知,也就不足为奇了。
  据说,陈帝从龙床上滚下后,内侍要来扶他,他说的第一句话却是:“那使者如今在何处?可有好生接待?如今可是安顿好了?”
  内侍期期艾艾地回答:“陛下,魏国使团尚且在五岭关外呢。他们带了一千黑甲军,没有陛下答应,五岭关的陈将军也不敢放使团入关。”
  “一千黑甲军啊……”陈帝打了个磕巴,随即一巴掌拍到身旁内侍脸上,怒道,“便是一千黑甲军又如何?有黑甲军护卫使者来我朝,不正好护持大使安全么?这还用犹豫?快,开关,传令开关,迎使者入国都!”
  ——以上宛如场景重现般的描述,实则出自杨林之口,此刻正听在程灵耳中。
  还有好几个同在使节团的官员,此刻也正聚在程灵身边,听着杨林转述从外头听到的流言。
  程灵是主官,余下官员年龄却都比她大。但此刻在这个使团中,却没有人敢轻视程灵。不说程灵的名声,就是同行这一段时间以来,程灵表现出来的行止有度,也很难让人轻视。
  现如今,魏国的使团一行其实已经到了陈都,如今正在陈都郊外十里驿站处暂歇。
  说是暂歇,其实也是在等候陈国安排。
  毕竟魏国使团里头可是还带着一千黑甲军呢,这一千黑甲军已经被准许进入陈国国土了,如今,还能被准许进入陈国国都吗?
  众官员聚在程灵身边,眼下也正在商议黑甲军的事。
  大家的主要议题就是:如果陈帝不许黑甲军入城,那么他们要乖乖地将黑甲军留在城外吗?
  这大约也能算得上是众人来到陈国后,所要面临的第一轮重要交锋。
  第282章 退让还是逼进?这是个问题
  陈都郊外的十里驿站中,使团中的官员们议论纷纷。
  观点分为两派,一派主张绝不退缩:“黑甲军虽只是随行护卫,亦代表我国声威脸面,在此时绝不可退缩!”
  有人点头应和:“不错,陛下派出一千黑甲军,意在宣扬国威。结果若是连陈国都城都进不去,那还扬什么国威?咱们这就不是来出使了,是来闹笑话!”
  如此义愤填膺的正是使节团中除程灵以外,第二年轻的一名官员。
  此人出身何氏,没错,正是何翰的那个何氏。
  在今年的春闱的进士科考试中,何宴清取得了二甲中等的成绩。这个名次虽然算不得极优秀,但也很不错了。
  至少他是正经的进士出身,在如今的魏国官场上,算是有了最正统的一块招牌。
  程灵就没有进士出身,这也是她一直以来被人所诟病的地方。
  何宴清年初取得进士出身后,就被留在魏京三司,当了一个从七品的小官。他没有被外放,因此欠缺了一些更容易出实绩的方便途径。
  此番进入使节团,在外人看来,何宴清就是来镀金来了。但在程灵看来,出使有风险,即便使团中的从属官员不比程灵那么打眼,也仍然是要承担一定危险的。
  因此,这个何宴清,本身也应该是一个有抱负的人,不然背靠何家,他根本不必来做这等凶险差事。
  似何宴清这样的官员,便属于程灵愿意结交,也可以结交的人物。
  这个时候,使团中的反对一派说话了:“诸位,不是本官要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而是志气也要看实况。咱们是带了一千黑甲军,但这一千黑甲军,能打穿陈国都城吗?”
  主张求稳的,主要是年龄相对较大些的官员们。
  比如使团中的副使邹威,他原是鸿胪寺丞,官职比程灵低一级,年龄却比程灵要大上三十来岁,至今已四十有五,接近知天命矣。
  在如今这时代,四十五岁的邹威称得上一句老成有道。
  附和他的人也有几个,他们的观点都与邹威类似:“正是如此,陈国朝廷若是不许咱们的黑甲军入城,咱们总不能强行闯入吧?这要是能闯得进去还好,闯不进去,那不是反倒失了颜面?”
  失了颜面不说,真打起来,还得丢命呢!
  不过这种话说出来有贪生怕死的嫌疑,因此这人只说颜面,却不提安危。
  还有人说:“程少卿,咱们此番出使,为的是安抚陈国,使其不要参与我国与齐国的战争。既是如此,我等行事便该以稳妥为上,不好发生剧烈冲突啊。”
  “不错,其实黑甲军入不入城,影响都不大。既然已经到了陈都,咱们不妨大方些,主动将黑甲军留在城外,以示诚意。也免得陈国出言驱赶,到那时,反倒是不美啊。”
  还是那句话,要是被驱赶了:丢人!
  丢人啊,大家都是要脸的,丢不起那人。
  又有人说:“自古的规矩便是,两国相交不斩来使!只要咱们照着规矩来,陈国还能不保证咱们的安危不成?但若是强要将黑甲军带入城中,那后果可就难料了!”
  一句句,一声声,也都称得上是苦口婆心。
  从这里看,似乎并没有人故意跟程灵作对,大家只是观点不同,各抒己见罢了。
  程灵坐在首位安静听着,等大家将话都说完了,才道:“请问诸位,如今在陈国四处流传的传言,有关于陈国国君荒唐昏庸,怯弱媚外之言……大家怎么看?”
  这个嘛,想起先前杨林转述的传言,在场的使团官员都忍不住为陈帝脸红。
  何宴清不屑道:“陈帝昏庸又不是一日两日了,不过是靠着祖宗余荫,得享如今地位。程少卿,下官认为,陈帝贪图享乐,绝不会愿意轻启战争,有道是敌弱我强,越是如此,我等便越不可以退让!”
  邹威皱眉道:“何大人,骄兵必败之理,难道你还不懂么?陈帝虽然昏庸,陈国上下却并非没有能臣。出使他国,行事切不可横行无忌,否则若是激得陈国上下起了血性与逆反,你担得起责任吗?”
  得了,两派又吵上了,这是没完没了了。
  程灵仍然不急,心平气和地等着他们吵。
  又过半刻钟,直到双方翻来覆去都想不出新词了,程灵这个“裁判”才终于正式上场。
  程灵道:“诸位可曾想过,陈国主身为国君,为何他的流言却能在陈国上下泛滥流传?国君威严已如此扫地,这代表了什么,诸位应当知晓吧?”
  代表什么?
  当然是代表了国君在陈国几乎已经变成了一个被架空的吉祥物!
  陈国的话事人不是国君,而是各大豪强世家!
  诸国当中,齐国被军阀割据,陈国却被世家掌控。都是畸形的国家,这也表明了,畸形国家的上层话事人,首先想到的永远不会是国家利益,而必然是自身利益!
  立场一细化,你看,这个事情就会很有趣了。
  翌日,陈国负责接待使臣的官员来到了十里驿站。
  程灵事先也叫人打探好了,此番主管魏国来使之事的主要官员名叫张敬贤,出身陈国大氏族张家,其家族根基主要是在陈国北方,族中官职最高者,如今已官至陈国大司马。
  大司马总领陈国兵事,当然,这只是名义上的。事实上,陈国地方豪强势力旺盛,各自都只想经营自己的利益,真到了紧要关头,大家可不见得会听大司马调令。
  而陈国的北部正好临近魏国,张家的主要势力又在陈国北部数郡之间。
  那么,不妨就猜猜,张家会想跟魏国发生大冲突吗?
  张敬贤来到驿站,首先态度中规中矩,既不高傲放肆,也不谄媚低弱。
  他身边带了随行官员五六人,侍卫两百。
  两百侍卫中骑兵约有三十来人,与黑甲军的长枪铁骑,寒光朔衣不同,张敬贤的两百侍卫大多脚步轻盈,气血圆融,在行家眼中看来,这些竟都是修炼有不俗武功的内家好手!
  这样等级的侍卫队伍!张敬贤这是给下马威来了吗?
  第283章 明目张胆的威胁?不,这是阳谋!
  十里驿站的天字号大堂,如今已经成了魏国使团与陈国官员临时会见的主要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