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再婚夫妻 第236节
作者:温暖的宅      更新:2024-02-21 17:04      字数:3274
  李老师上来给观众们唱了《拜年歌》,电视前也有不少人跟着哼唱。
  然后就是一个猜谜语的节目,「从上至下,广为团结」,猜一个字。
  明明大家都不在现场,可刚一念出来这个谜语,看电视的人们就一个比一个着急说出自己想到的答案。
  还有人为此争执起来,好不热闹。
  谜语节目过后是马老师和搭档的两个相声,电视机前也响起阵阵笑声。
  等到下一个节目,看的人却都没了笑容,一个比一个肃穆,还有人眼眶红了。
  因为那是来自海峡那边嘉宾的一首诗朗诵《每逢佳节倍思亲》。
  有的人,在很多年前就和至亲之人相隔两岸。虽然这两年两边陆陆续续有人来往,可还是有很多人没有和自己的亲人见面,甚至有的人已经阴阳两隔。
  此情此景,阖家团圆的时候,听到这首诗朗诵,触景伤情的已经泪流满面。
  看到这,李淮就想起妻子给自己说过的未来。直到妻子离世那会,海峡那边的宝岛都还没有回来。
  直到下一个节目,大家都熟悉的黄梅戏《夫妻双双把家还》唱起来,还有人沉浸在之前的情绪中没有走出来。
  之后连着好几个节目,不是歌曲,就是歌伴舞,终于让观众们的情绪好转起来。
  等到姜老师和主持人王老师搭档的喜剧小品《吃鸡》上演,电视机前也终于响起了阵阵笑声。
  两个京剧表演和三个相声,把观众的情绪稳定下来。
  等到猜谜的时候,大家又开始热烈讨论说出自己心目中的答案。
  大娃二娃小朵几个孩子都一个比一个积极,看得赵青岚十分好笑。
  魔术表演开始以后,大家的情绪也到了高潮。
  国内就没几个人见过这种表演,一惊一乍的别提多震惊了。
  二娃立马表示,魔术表演是他见过的最酷的事情。
  赵青岚只想说,儿子你还是见识少了,你没见过的世面还多了去了。
  就连最懒散的三娃,今儿眼看着话都多起来。
  桌上的饭菜慢慢变凉,可也阻挡不了一家人观看春晚的热情。
  后来李老师又上来连唱好几首歌,有现场观众要求她唱一下《乡恋》。
  这首歌也是许多人都听过且喜欢的歌曲,等她一遍唱完,观众都意犹未尽,还想让她唱,也算是第一届春晚独有的特色。
  赵青岚对二娃的心里话还真是马上就出现了。
  等一连串歌曲小品节目过去,一群人走出来武术表演时,二娃立马觉得这才是最酷的节目。
  男孩子能有几个没有英雄梦和武侠梦。
  这两年政策宽松,已经有不少人接触到海峡那边传过来的武侠小说,但凡看过的人都如痴如醉。
  还有上映刚一年的电影《少林寺》,在全国掀起一股武侠梦热潮。
  不知道多少人看完一次后不过瘾,又连着看了好几次。
  一毛钱的票价,最后硬是堆出来一亿多的票房。
  现在看到这个武术表演节目,电视前也有不少小孩跟着哼哼哈嘿起来。
  随着最后一个节目魔术表演进行完,这一次春晚也终于结束。
  到了这会,大家才发现已经过去几个小时了。
  谁也没想到春节联欢晚会可以如此有意思,没有大家想象中的那么刻板,反而很是生动有趣。
  不知不觉地,时间就这么过去了。
  也许以后随着经济和科技发展,春晚的节目越来越丰富,明星大腕也越来越多,可第一届春晚,还是成为了无数人心中难以磨灭的记忆。
  春晚结束了,还有许多人意犹未尽各种讨论。
  等之后几天,不管谁家走亲戚见好友,凑到一起都免不了问一句——“你看春晚了吗?”
  要是有人说没看过,看过的人就会觉得自己很是骄傲有面子。要是说看过,大家就会一起讨论春晚的那些节目。
  上辈子赵青岚没留意过这些,可这一次,看到一次春晚影响力就这么大,她也很是感慨。
  最搞笑的还是二娃,当初看了电影《少林寺》,二娃就对少林寺充满了向往。
  等春晚再看到那个武术表演,他就更想去少林寺学武了。
  他还美其名曰自己要学好武艺,锄强扶弱。
  不过他的这个梦想很快就被赵青岚还有李淮联合镇压了。
  也不是赵青岚不尊重孩子的梦想。
  你说你要是真喜欢想练,要是换做后世已经有了成熟的武校,她也不是不可以考虑让孩子去学点自己喜欢的,可现在那是啥环境。
  再说了,她觉得二娃就是想一出是一出。
  比大人们联合镇压,二娃内心十分怨念,还试图拉拢大娃和三娃一起。
  不过大娃对武术向往归向往,却不像弟弟这么冲动,等他给弟弟罗列了一堆学武离家的困难后,二娃的心思立马消退了。
  什么,每天天不亮就要起来蹲马步?
  顿顿饭只能吃素?还见不到父母朋友。
  看二娃表态说自己不学了,大娃偷偷去找赵青岚这个妈回报邀功。
  没错,这些都是赵青岚给大娃讲的,就等着让大娃找机会打击二娃的热情呢。
  果然,二娃一看练武要吃这么多苦。顿时不想去什么少林寺学艺变强了。
  这次全家人一起看春晚,也成了赵青岚一家往后很多年难以忘记的幸福回忆。
  等到二娃都长大成人了,他当年的那些壮志豪情黑历史还经常被拿出来让大家欢乐呢,当然这也都是后话了。
  第295章 扩张开新店
  年一过完,赵青岚就不打算清闲了。
  丈夫上班,孩子们上学,她待在家里,除了家务活也就是看看书。
  为此她特意回了趟地区那边。
  时间进入八三年,个体户经营做生意的氛围也更加宽松了,她也有了开新店的想法。
  这一次她不用在挂在所谓的公家单位名下,用自己的名义就可以拿到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
  其实这个政策早两年就在不少地方陆续执行。只不过春风现在终于到了他们这边。
  上年年底的时候她就听到些风声,不过一直在观望,现在政策一落实,她也立马行动起来。
  军民合的总店依旧挂靠在部队名下,她并没有要剥离出来。
  毕竟军民合刚开始的时候,也因此沾了不少光。
  只是新店,她终于可以大展手脚了。
  军民合的人都是老人了,开新店完全可以从中调人过来。
  她也马不停蹄地开始了装修店面扩张一事。
  在招工上,虽然她会从老店调人过来管理,可新人她还是优先考虑军嫂。
  得知她要招工,以前团里的那些军嫂那叫一个积极主动。
  也幸好她现在不住这边了,才不用面临这些人情麻烦。
  得益于之前的那些经验,新店的装修布置,员工招聘培训那些都十分顺利。
  仅仅三个月,军民合在地区的第二家分店就隆重开业。
  规模一点都不比总店小,甚至还在有些方面超过了。
  她总店生意都这么好了,又在城里另一边开了新店,城里的几家国营饭店那负责人心里都很不是滋味。
  不过赵青岚哪会在意这些,这也是正常的经营竞争,效益好不好全看各自的本事。
  她新店这次没挂靠,自然也有人不高兴。
  可这是属于她的个人自由,现在个体经商户越来越多,赵青岚也不算显眼了。
  新店开业后,她关注了几天,发现一切经营顺利,就放手让店长管理了,自己只负责定期巡查和看账本。
  等这边的事忙完,她就赶紧奔赴京城。
  小妹的婚礼定在了六月中旬,她这个做姐姐的也得早些天去帮忙准备。
  他们一家人都不在京城,京城里只有舅舅在,娘家人远,这婚事准备上反而更用心,一点都不想让妹妹婚后被婆家看低。
  赵青菊是要从她在京城的院子里出嫁的。
  之前孙氏到京城,和窦老爷子一起走动了几天,就给小闺女选好了在京城的房子,这也是赵青菊嫁妆里最贵重的了。
  赵青岚忙完新店的事过来,母亲孙氏却已经在京城待了两个月了。
  那是一点一点的亲手布置京城的院子,赵青岚过来后,需要忙活的事都没多少了。
  小外甥女的对象是自己介绍的,自己又没子女,孙光明也是十分上心。
  也多亏了有他,孙氏在很多事上办起来才容易一些。
  赵青菊的婆家本来还有人因为赵青菊是外地的内心有些看低她,得知赵青菊名下竟然有一座京城的四合院,确实对她刮目相看。
  有了改革开放的便利,现在许多东西买起来都没那么紧缺了,有的也不要票证了。
  孙氏可没少给小闺女添置东西,赵青菊都觉得不好意思了。毕竟两个姐姐出嫁的时候,可没这么多。
  不过不管是赵青岚还是赵青竹都不在意这些,她们俩还给妹妹添妆了不少东西呢,不是金就是银的,也让赵青菊的嫁妆越发丰厚了。
  赵青竹怀着身孕,现在肚子太大行动不方便,孙氏就没让她早早过来,给妹妹添妆的东西,赵青竹还是拜托大姐赵青岚先带过来的。
  婚前有不少事都需要沟通,孙光明工作忙也不能一直跟进,幸好还有窦老爷子和张家人帮忙。
  张宇和妻子宋怡当时回京城过完年就又返回深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