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托,反派怎么可能傻白甜 第231节
作者:临天      更新:2024-02-22 20:48      字数:3684
  “会把这江山交手交到我们的阿泽手里。”
  “朕从来没有忘记过对你的承诺。”
  “皇上,”柳皇后一把捏住了皇帝的袖口,一手指着案头的那封诏书,眼角犹红的面庞上终于露出了一丝笑,期盼地看着他,“能不能……”
  这封诏书能不能给她?
  见皇后展颜,皇帝心下一松,本欲颔首。
  这时,旁边的梁铮笑着提醒道:“皇上,该用药膳了,已经是未时了。”他恰恰好地打断了皇帝的话。
  皇帝看了看一旁的西洋钟,指针刚过未时。
  对了,要用药膳了。这药膳他吃了几天,效果倒是不错,他夜里睡得更好,白天也精神了一些。
  皇帝点了点头:“端过来吧。”
  药膳的药香扑面而来,梁铮小心翼翼地端着一个托盘走了过来。
  被梁铮这一打岔,皇帝的理智回笼,犹豫了一下,想想这立储诏书现在给皇后也不太合规矩,会让人觉得后宫干政,皇儿得位不正。
  皇帝便又改口道:“莲儿,距离万寿节也就只有半个月了,等那天,朕亲自送到皇儿手中。”
  柳皇后
  殪崋
  半垂着眼,双眸一直死死地盯着那道诏书,一瞬不瞬,藏在袖中的手攥得更紧了,掌心几乎被指甲掐出血来。
  她的心更冷了,心知肚明,这诏书不过是他哄自己的手段而已。
  要不然,怎么会刚刚好就在他要把诏书给她的时候,梁铮就出声了呢?
  肯定是他暗中吩咐的,不然梁铮一个区区阉奴怎么敢打断主子说话!
  柳皇后闭了闭眼,几乎用尽全身的力气才勉强压下心头汹涌的情绪。
  “好,臣妾都听皇上的。”柳皇后柔柔地应了。
  她面上柔若柳丝,心却如磐石般冷硬。
  这份诏书是皇帝亲笔写下的,他怕自己把账册的事揭出来,那么,至少在万寿节前,不会暗中销毁。
  只要皇帝一日没有公开把顾非池认回来,顾非池就只是卫国公世子。
  这份盖了玉玺印的诏书,就是名正言顺的传位诏书。
  有了这份诏书,一旦皇帝有了什么万一,她的皇儿就是名正言顺的新帝。
  柳皇后不动声色地往旁边走了两步,很顺手地从梁铮手里的托盘上接过那盅药膳,蹙了蹙柳眉:“皇上,药膳还有些烫,还是先凉一会儿再吃吧。”
  她把那盅药膳放到了一边,又打发了梁铮:“梁铮,你先下去吧,这里有本宫服侍皇上。”
  “那奴婢就先出去了。”梁铮低眉顺眼地行了一礼,步履无声地退了出去。
  柳皇后朝那摇晃的门帘望了一眼,飞快地打开了汤盅的盖子,用袖子遮着,往汤盅中滴下了一滴透明的液体。
  这是皇帝亲口交代大哥的,只要每天一滴,连续服上些日子,人会死得无声无息。
  就跟昭明一样。
  除非死后几个月再开棺,不会有人发现的。
  毕竟,皇帝的棺椁可不像昭明的棺椁能任由人说开就开。
  柳皇后扯了下嘴角,端着汤盅装作吹了吹,便转过身,亲手将那盅药膳端给了皇帝。
  “皇上,可以吃了。”
  哪怕她力图平静,端着药膳的手还是不由自主地轻轻抖动着,眼睛更是不敢直视皇帝。
  当她放下汤盅时,里头的药膳剧烈地晃了晃,差点没洒出。
  皇帝见她指尖发颤,只以为她今天在刑场惊到了,柔声宽慰道:“莲儿,别怕。”
  “朕会护着你,还有我们的儿子的。”
  “臣妾相信您。”柳皇后勉强挤出一个感动的笑容,在旁边坐下了,捏起调羹舀起一勺药膳,吹了吹,喂到了皇帝嘴边。
  皇帝一愣,含笑吃下,心里很是受用。
  怦怦!柳皇后的心脏在胸口失控地乱跳,又舀了勺药膳,借着动作掩饰自己的异常,没话找话道:“皇上,万寿节那天,臣妾想多请一些名门贵女进宫来,好择选大皇子妃。”
  皇帝就着皇后的手又喝了一口,才抬起头来,随口道:“萧家的那个丫头,皇儿既然喜欢,也一同纳了吧,全了他的一份心意。”
  皇帝想到了什么,面上露出几分怀念来。
  他们的皇儿,就跟他年轻时一个样,当年,他对莲儿也是一见钟情,从此就放在了心尖上。
  “好。”柳皇后若无其事地点了点头,心头又像是被针刺了一下。
  唐弘诏这算盘打得可真响,给他的嫡长子娶了嫡女,却把庶女塞给她的儿子。
  柳皇后的面上不露出分毫异色,含笑道:“臣妾一会儿回去就让嬷嬷去传话。”
  这些日子来,皇后难得这么体帖,这么温柔,一切又似乎回到了往昔。
  皇帝唇角的笑意深了三分,又道:“还有朝云……朕琢磨着,不如让她改个身份,让皇儿也纳了。”
  说着,皇帝心里暗暗叹气,接过了皇后手里的调羹,慢慢地吃着药膳。
  因为顾非池与谢无端的咄咄相逼,他实在是保不住柳家三族的男丁,但一个女眷还是能保住的。
  柳朝云是皇后最喜爱的侄女,只要改名换姓,再编造个身份,就可以入宫给大皇子作侧妃,以后她就能名正言顺地陪在皇后身边,将来再有了一儿半女,柳家就有了依靠。
  柳皇后低着头,羽睫微颤,如死水般的心湖有一瞬间的触动。
  但很快,她又咬住了牙,告诉自己:这肯定又是皇帝的什么把戏。
  他想让她感动,让她心生爱意,然后,再一次地狠狠刺她一刀,让她的儿子给顾明镜的儿子铺路!
  她不会再信了,不会再那么傻了。
  她现在做的才是对皇儿,对她自己最好的选择!
  柳皇后冰冷的目光落在了那盅皇帝已吃了一半的药膳上,压下了最后一丝迟疑与动摇,心又变成了一潭死水。
  “谢皇上恩典。”柳皇后柔柔道,“臣妾这就令人去安排。”
  一连三天,柳皇后接连派了嬷嬷、姑姑们出宫跑了几个府邸,传了几道口谕下去,请了花季适龄的贵女在万寿节那天进宫。
  消息传得沸沸扬扬,京城各府都在暗暗地猜测着,皇后应当是要为大皇子择选皇子妃了。
  很快,一些消息灵通的官员也从内阁阁老们那里得到了含蓄的回答,皇帝有意在万寿节那天立太子。
  立谁?
  那还用说吗?
  从皇次子开始,下头几位小皇子不仅生母的家世位份低微,年纪小,连四书五经都还没读完,更不用说二十四史、《大学衍义》等等了。
  唯一的合适的人选也只有大皇子了。
  为长,为嫡,最是尊贵。
  这么一来,那些收到口谕的人家不免也渐渐心思浮动了起来。
  若是说,皇帝没有立太子的打算,那也就是个大皇子妃,前程尚不明;可若是立储一事定了,那就是堂堂的太子妃,未来的皇后了。
  谁又能够抵抗住这样的诱惑呢?!
  给萧鸾飞的口谕是由郑姑姑亲自传到武安侯府的。
  为此,祝嬷嬷特意回了一趟葫芦胡同,跟萧燕飞禀了一声:“郑姑姑听说萧大姑娘如今跟着老太太住,又问了老太太的住址,奴婢也告诉她了。”
  “姑娘,不妨事吧?”
  “不妨事。”萧燕飞漫不经心道,美滋滋地吃着酸酸甜甜、冰冰凉凉的冰镇葡萄,只把这件事当八卦听。
  反正男女主角是不可拆散的,大皇子都亲眼看到,亲眼听到了萧鸾飞的那些小心思,明知他们俩的相识相遇全都是萧鸾飞的一手设计,也没有改变心意,就跟个鸵鸟似的。
  祝嬷嬷殷勤地从海棠那边接过了蒲扇,亲自给萧燕飞打扇,继续禀道:“奴婢与郑姑姑也是老相识了,就问了几句,说是皇后娘娘那边给齐国公府的戚二姑娘,徐首辅的孙女徐三姑娘,长兴侯府的常大姑娘,益州布政使的长女何大姑娘,韩大将军府的韩五姑娘都送了帖子,让她们在万寿节那天进宫。”
  这几户人家全都是朝堂中掌实权的人家,也有底蕴深厚的世家。
  很显然,皇后应该不止要给大皇子挑正妃,是要连侧妃也一并挑好了,打算把这些人家都绑到大皇子这条船上。
  萧燕飞从海棠手里接过一方打湿的白巾,一边擦着沾着葡萄汁的手指,一边闲话般问道:“嬷嬷,府里近来怎么样?”
  把侯府上下的事交给祝嬷嬷后,她也好些日子没回去过了。
  祝嬷嬷精神一振,两眼发亮,神采奕奕地说道:“姑娘,这府里果然有那等不听话的刁奴,有厨房采买的把每只鸡蛋的价格多报了足足三文。”
  “还有人偷了侯府花圃里的花悄悄拿出去卖。”
  “奴婢让人当众把这些个小偷小摸的打了二十板子以儆效尤,人全打发回家去了。”
  祝嬷嬷暗暗感慨:自己如今跟着姑娘久了,也学了几分姑娘的心慈,这若是从前在宫里那会儿,她非要把这等刁奴打得去半条命,丢到冷宫自生自灭才好。
  “还有些人心思浮动,到处打听小侯爷什么时候回府。”说着,祝嬷嬷手里的蒲扇一顿,表情有些古怪,“大部分人,奴婢也就敲打了一番,就是郭得胜收了人一百两银子……”
  郭得胜是侯府的管事。
  “一百两?”萧燕飞挑了下眉梢,眉目间流露出一丝兴味。
  见姑娘起了兴趣,祝嬷嬷更精神了,口齿伶俐地说道:“大爷如今住军营,十天才回一次侯府,大姑奶奶听说今天是大爷回府的日子,就偷偷给了郭得胜塞了一百两银子,让他设法把大爷引去半月湖畔的望月台。”
  “到时候,若看到闻姑娘落了水,让他一定要请大爷去救。”
  侯府几房如今已经分家,长房便重新排了序齿,萧烁也就由曾经的侯府二少爷成了“大爷”。
  “郭得胜还说,大姑奶奶告诉他,她也不是算计大爷,这桩亲事是崔姨娘应下的,只是现在崔姨娘被流放,不能为大爷做主。她答应,事成之后,会再给三管家一百两银子。”
  荒唐,简直荒唐!萧燕飞听得是目瞪口呆,随手把那块白巾一丢。
  且不说萧氏的女儿闻知微与萧烁是表姐弟。
  萧烁才几岁啊。
  海棠只从自家姑娘那微妙的小表情就知道她在想什么了,适时地插嘴道:“奴婢记得闻家表姑娘今年应该十四岁了。”
  女大三,抱金砖。
  这要是在普通人家,表姐弟亲上加亲,也未必不是一桩合适的亲事。
  只不过,大姑奶奶的那些手段实在是上不了台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