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退婚后我嫁给了年代文大佬 第167节
作者:柠檬九      更新:2024-02-27 19:35      字数:3987
  老头儿拽过炕边的纸袋子,又掰了一块,“她这个没有糖的月饼,十有八/九是给我做的。”
  他老伴儿觉得他这是想多了,太把自己当回事儿了。正要开口说,老头儿嚼着月饼又低低道:“就为了她这份心,我也得好好的,好歹等把她提上来了再退……”
  老太太将话又咽了回去,想想还是将纸袋子拿走,“少吃点吧,那丫头不是不让你多吃?”
  车主任和夏芍一出老罗家,就发现不远处墙下立着个颀长身影。
  男人长腿微屈,半靠在自行车上,侧脸线条冷峻而深邃,神色寡淡地捏着个烟盒。听到开门声,他侧眸望来,过分漆黑的眼眸里倏然有了情绪。
  车主任忍不住笑了,看看身边的夏芍。
  夏芍被看得无奈,“我不是让吕大爷告诉你先回家吗?怎么又来了?”
  陈寄北将烟盒揣回裤兜,推上自行车过来,理直气壮,“你怀孕了。”
  这倒让车主任一愣,忍不住又看了夏芍一眼。
  单位其他女同志怀孕,不是聊天就是晒太阳,什么活都不想干,张淑真那种不下火线的少之又少。没想到夏芍看起来柔柔弱弱,竟然一点没吭声。
  她这些天照常工作,还想出了新月饼方子,哪里像个孕妇?
  有些人会招人喜欢,真不是没有原因的。
  车主任没多说,“那你们路上小心。”把空间留给小两口,先一步走了。
  夏芍看看四下无人,立即去摸陈寄北的口袋,“你带吃的了没有?”
  夏天穿得少,她那小手又软绵绵的,在人大腿跟上摸来摸去,简直是在犯罪。
  陈寄北赶忙把她的手拿开,从兜里掏出一个水煮蛋。
  夏芍拿出手帕垫着,把水煮蛋剥了,咬上一口,这才感觉整个人活了过来,“饿死我了,下午在单位吃了半块月饼,怎么还这么饿?这孩子不会是个饭桶吧?”
  陈寄北对这个形容显然不太满意,蹙起眉。
  夏芍立马改口,“不是饭桶行了吧?”又无语,“他现在都没个梨大,你至于吗?”
  “那也不能说。”陈寄北很坚持,见她把鸡蛋吃完,连手帕带蛋壳接了过来。
  夏芍就没见过这么认真的爸爸,她都没提醒,他自己就把烟戒了。每天观察她吃,观察她睡,特别专注,她都怀疑他随时会掏出一份孕妇观察报告或者什么论文。
  在胡同外的垃圾堆丢了蛋壳,陈寄北正要上车,夏芍拽拽他。
  “那边好像有房子出租,我来的时候看到的。”
  陈寄北就没急着走,和她一起去看了看那边的房子,看得不是很满意,又告辞出来了。
  刚出门就碰上了个熟人,程文华一身干练的短袖、长裤,骑着辆矮一点的二六自行车。车后是今年四岁多的大丫程燕,车前还安了个小座,坐着才一岁多的小二丫。
  看到夏芍,她把车停了下来,“好久不见。”
  是好久不见,自从夏母来了江城,夏芍自己去买菜的次数就少了,也就很少能碰到程文华。
  她笑着跟程文华打了个招呼,“你这是刚下班?”
  “嗯。二丫这两天刚上托儿所,不适应,回来得有点晚。”
  前座的小二丫鼻子眼睛都红红的,显然是哭过,程文华摸摸女儿,才问:“你们这是要找房子?”
  夏芍没否认,“原来那个有点小,想换个三间或者两间的。”
  “那这边不行,这边房子格局都不大。”程文华也是为了抄近路,才从这边过。她想了想,“我回去帮你问问我爸吧,他认识的人多,说不定能有合适的。”
  程经理是江城本地人,又是商店经理,人脉肯定比他们广。
  夏芍没拒绝这份好意,“那谢谢你跟程叔叔了。”
  “问句话的事儿,有啥好谢的?那有消息了,我告诉你。”
  程文华说着,前面的小二丫扁扁嘴又要哭。
  她赶忙安抚女儿,“快到了快到了,咱们马上就到家。”又不好意思地看向夏芍。
  不等她说,夏芍已经摆摆手,“那你快回去吧。”又跟后座的大丫告别,“大丫再见。”
  梳着两根羊角辫的大丫也跟她抓抓肉乎乎的小手,“夏夏姨再见。”
  匆匆告别一声,程文华上车走了,笑容明媚,短发被风吹得轻扬。离婚好像并没有打垮这个女人,因为身上多了两个女儿的担子,她温柔中反而多了几分坚韧。
  夏芍看着,脸上不觉露出笑,然后她就听耳边一道冷淡的声线,“女儿不错。”
  她转头看去,男人正好从前面收回视线,目光凝着她,又强调了一遍,“女儿不错。”
  夏芍无语,“说的好像生男生女,你能说了算似的。”
  既然能上,第二天车主任就下了单子采购花椒。这次要的多,足足上百斤。
  供应科那边拿到单子有些意外,“这是又做出什么新产品了?”
  销售科那边对此却全然无知,派了人来问车主任:“今年这价到底什么时候去报?距离开始打月饼就剩一个礼拜了。我听商业局的人说,上上周红香县那边就去报完了。”
  车主任一如既往地沉稳,“不是还有一个礼拜吗?不急。”
  这是着不着急的事儿吗?再不报今年还生不生产了?
  那销售员回去一说,销售科科长都忍不住皱眉,“这老罗不在,糕点车间连报价都不报了?”
  都知道老罗是糕点车间的定海神针,可他一病,糕点车间就乱成这样,车光喜能力不行啊。
  不光车光喜,温广山也不行,这糕点车间就没一个能顶事儿的。
  这事瞒不住,没两天,连苏厂长都跑过来问:“你们磨蹭啥呢?该报价赶紧报价啊!这全车间二百多人,一年好几万斤的任务量,就等着你们报完开始干了。”
  车主任刚和老罗、夏芍确定完配方,这才给了准话,“明天就去报。”
  只是他一直拖到现在,苏厂长对他已经不放心了,到了第二天,又让销售科的过来问。
  这回销售科的总算拿到了样品,林林总总一大纸箱子。
  没再耽误,他把箱子固定在车后座,直接骑着自行车去了商业局。负责报价的商业局科员见了他还问:“怎么现在才来?红香县那边半个月前就报完了。”
  “有点情况,耽误了点时间。”销售员和他是老相识了,故意卖了个关子。
  “不就是你们单位罗师傅住院了,糕点车间没人管吗?”
  那科员显然已经听说了,对此很是无语,“都是以前做过的,照着做不就完了,有啥好磨蹭的?”
  他一面看样品,一面对报价。说实话这一年物价没啥波动,价格也都是去年那个价格。
  本以为就是走个过场,对到箱子最里面他却愣住了,“无糖月饼?”
  “对啊,就是为了做这个我们厂才晚了。”销售员从箱子里面拿出那几块独立包装的月饼,“绝对没有一粒糖,不爱吃甜的最爱,糖尿病人的福音。”!
  第103章 胎动
  “不爱吃糖的最爱,糖尿病人的福音?”
  今年的第一批月饼一摆出来,就有人发现了不同。货架上除了往年那种四个一装的,竟然还有一个一卖的,上面还跟宫廷酥一样印了字,一看就很高级。
  除了最中心的“江城无糖月饼”,下面还有两排小字,用有些奇怪的字体写着。
  当然夏芍绝不承认那是奇怪,她让陈寄北刻的明明是后世很常见的花体字。
  不过也是这样大家没见过的字体,让这两排小字格外显眼,但凡认字的见了,总要拿起来看一看。
  有的人看过就放下了,很快又会有新人拿起来,“这啥月饼,咋还有单个儿卖的?”
  “无糖月饼,那上面不是写着吗?”售货员连介绍都不用介绍。
  要是让售货员选,他们就喜欢这种袋子上写得明明白白的,最好所有月饼都弄这么个包装。到时候一看就明白,爱买买,不爱买拉倒,省了多少口舌。
  就是好奇拿起来看的人多,真正会买的人少,二三十个人里面也未必能有一个。
  不过也有家里有糖尿病人的,本来准备买一两斤别的,看到这个,就捎带着买了一块。再就是老罗和王哥这种的确不喜欢吃甜的,看着也不贵,买一块回去尝尝。
  当然这年代糖尿病人远没有后世那么多,主要还是不爱吃甜的人想吃个新鲜。
  老罗在蔬菜副食商店的糕点柜台边站了一会儿,又问了问和自己相熟的售货员,满意地回去了。
  他最近身体好了一些,已经回单位上班了,就是也不敢累到,工作全交给了徒弟车主任。
  这是车主任第一次独挑大梁,他一开始还有些不放心。现在看看车间运转如常,也没出什么纰漏,显然他当初选择让小车当这个车间主任,一点都没选错。
  老罗在车间内转了一圈,最后才回到办公室里坐下。
  “卖得还行吧?”温副主任也刚忙完,坐下来喝一口水。
  他和老罗其实年龄差不多,算是同一辈人。因此老罗叫别人都是小车、小王,就他是老温。
  和他说话,老罗也比较随意,“这才刚开始,卖得不算多。不过本来也就是个添头,这个是单卖的,卖得好不好都不影响其他月饼,只要别卖剩下就行。”
  事实也的确像他说的这样,买不买这块无糖月饼,其他月饼该买还是得买,他们卖一块就是赚一块。
  而且就一块,也不用非得留到过节再吃,有些条件好的人家提前就打开尝了。
  这一尝,自然有觉得味道很怪的,也有觉得特别好吃的,选择回购个一两块。
  月饼上市一星期之后,渐渐卖得多起来,加上红香县那边也有个近千斤了。
  没错,这次红香县没先撩,老罗还是把月饼卖过去了。带了那么多年的徒弟说当内鬼就去给人当内鬼了,让他对红香县食品厂一点芥蒂都没有,怎么可能?
  韩主任拿着那块无糖月饼,愣是没想出来应对的办法。
  这个要做,他们厂也能做。问题是报价都已经报完了,他们根本就没说今年要卖这个。
  而且江城食品厂又是独立包装,又是包装上印字。他们照着印吧,打响的是江城食品厂的名号;不照着印吧,一看就是山寨食品,他们也不好卖啊。
  江城那边拖到最后才去报价,绝对是故意的,绝对是!
  韩主任脸色很是难看,“没想到罗永贵都病了,车光喜还能来这么一手,以前小瞧他了。”
  因为东西新鲜,卖得又还不错,程文华都有所耳闻,过来找夏芍的时候和夏芍说起:“我爸看店里卖得不错,也买了一块尝尝,说特别好吃。以前过节买月饼,他都不吃,嫌甜。”
  她是一个人来的,选的也是饭后夏芍应该在家的时候。
  夏芍笑笑,“我还怕没多少人会买呢。”又问她:“怎么没把孩子带来。”
  “最近食品厂打月饼,你加班,我就不多待了,说两句就走。”
  程文华都没进屋,站在院子里和夏芍说的,“房子的事儿,我爸帮你打听了。他有个朋友家里刚好有空房子,自己盖的,本来准备盖给儿子说媳妇儿。结果他两个儿子都有出息,一个去了部队,一个调去了外地,都没在本地安家,也就用不上了。”
  夏芍问了问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