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应照我 第32节
作者:小锦袖      更新:2024-02-29 16:58      字数:2856
  谢慈答:“一窍不通。”
  荆韬叹了口,摇了摇头。
  谢慈不知他叹的那口气是什么意思,也不想去深究。
  荆韬对照着地图,在沙盘上比划:“沧水塞往北二十里,是当年我们直面北鄂的战场,但是我们有很多年没正经开战了,北鄂人擅骑,能跑,他们也算是摸清了自己的优势,惯会搞夜袭,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地到处咬,我为了应对他们野狗似的打法,这些年将兵力做了拆减,分散守在各处。如此有一个好处,是免受骚扰时的措手不及,但坏处也有,就是兵力整合费点力气。”
  谢慈静静地听他说完,道:“大将军别白费那力气对牛弹琴了,想一想他们到底目的为何。”
  荆韬盯着他看了半天:“也罢……”他道:“北鄂日子也不好过,前些日子小侯爷送来的黄金万两,想必足够他们亡命一回。”
  谢慈抬眼问:“钱放哪了?”
  荆韬一指脚下。
  难怪他死守中军,不肯再拨出更多的兵力。
  荆韬一声令下,军营里的灯灭了一半,巡逻的守卫也悄悄撤走了半数。
  军营里显得空荡荡。
  薄弱之处极其明显。
  但北鄂人也不是傻的。
  军报一封一封地送进来,前方都快焦灼着烧起来了,此地仍旧半点动静也没有。
  夜已过半。
  谢慈熬得有些困倦,在蒲团上倚下了,意有所指道:“看来,营里有他们忌惮的人啊。”
  荆韬不离开。
  北鄂人不敢冒进。
  当前情势下。
  要么等天亮,北鄂人自知计划失败,主动撤退,放弃进攻。
  要么荆韬冒一把险。
  北鄂人兴师动众搞这么一次,想全身而退是在做梦。
  依着荆韬的性子,一定要他们留下点什么才罢休。
  半个时辰后。
  前线传回沧水塞不敌暂退的战报。
  荆韬亲自整军,带了人前去支援。
  谢慈远远的望着帐中的沙盘,轻嗤了一声,从荆韬的案前顺了一壶糙酒,钻出了营帐。
  外面显得真安静。
  偶尔有三三两两的巡逻兵经过。
  不远处,谢慈往高了看,芙蕖单薄的背影正立于夜色中,定定的望着一个方向,几乎快要站成一座石雕了。
  谢慈拎着酒坛走过去,才发现,芙蕖其实并不是在看什么东西,她的双眼紧闭,夜风撩动着她的衣服和头发,她人仿佛睡着了一样。
  谢慈一口一口地喝着酒,忽然开口问道:“我的脚步声与别人有什么不同?”
  芙蕖道:“你能让我的心尖跟着一起颤,别人不能。”
  她仍旧闭着眼睛。
  她若是造作起来,三言两语就能让一个寻欢作乐的男人找不着北。
  但谢慈完全不吃这套。
  他手接了一捧酒,弹指溅了芙蕖一脸,道:“你病得不轻,我看要找郎中给你好好治治。”
  芙蕖终于睁开眼,皱眉用袖子擦干净脸。
  谢慈问:“你在听什么?”
  芙蕖一扬下巴,指着她一直侧对着的方向,道:“听风。”
  谢慈:“风能告诉你什么?”
  芙蕖:“风说那边有人藏着。”
  谢慈顺着她指的方向望去,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清。他把酒坛子放在手心里,一圈一圈的转着,问:“怎么做到的?”
  芙蕖道:“勤学、苦练。”她主动解释给谢慈听:“宝匣中骰子停下来的那一瞬间,你猜我为什么会知道该押大还是押小?”
  谢慈恍然大悟:“原来是听出来的。”
  那边藏着的人一直没有动静。
  芙蕖便想和他多聊几句:“你为何不与荆韬说明我们的目的?”
  谢慈:“哦?我们有什么目的?”他有装傻的意思。
  芙蕖提醒道:“陈王世子。”
  谢慈把酒喝完了,往坛子里装了一把石子,转起来有滴溜溜的碎响。他说:“你堵钱的时候,会和对家刚一照面就出底牌么?”
  芙蕖很快明白了他的意思。
  他顾忌着北境的兵力,北境同样顾忌着他的身份。
  他与谢家旧部建立交情需要时间,或是情分难舍,或是利益相联,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易事。
  谢慈来一趟北境,想顺势把能干的事情都解决了。
  不留尾巴。
  芙蕖:“瞧那几个年轻将领的态度,谢老侯爷在北境的威望想必极高。”
  谢慈:“北境这个地方对我来说太陌生了,我此生还是第一次踏足这个地方,他们还不习惯谢家有我这么个后人,或许,他们更喜欢与我长姐打交道。”
  芙蕖:“谢太妃?”
  谢慈:“我那长姐生在北境,长在北境,直到七岁才迁往燕京,算算时间,和他们这些小将军,也算是幼时最诚挚的交情了——我姐姐在先帝驾崩的次年,便开始不停地给北境写信,试图搭上这边的什么人,可惜,全都被我截下了。”
  芙蕖听的直皱眉:“当年老侯爷何必非要个儿子呢,我看他一个女儿就很能干了,完全可以当他的助力。”
  谢慈含笑道:“我爹他当然知道女人能干,不然他养你们做什么,又不是闲着没事……他只是舍不得罢了。”
  可惜身不由己。
  再舍不得,到头来也不得不舍。
  谢慈嘴上停住了话,手里也不再咣当转酒坛了,他静静地想起了幼年时,尚是少女的谢太妃。
  当时谢慈养在扬州的院子里,像个被关起来的牲口,他什么也不能想,什么也不能做,谢尚早已给他的一生筹谋好了去路,叫他听话地走下去。
  他八岁之前很少见到父亲。
  乳母养着他。
  谢府的侍卫看着他。
  人心都是肉长的,谢府的人又非大奸大恶之徒,没有人会真正狠下心苛待一个孩子,更何况这个孩子还是谢尚的亲生儿子。
  不被允许出门的谢慈,时不时收到一些逗他玩的物件,都是府中下人们予他的善意。
  可惜好景不常。
  有一回,谢尚回扬州别苑的时候,撞见了他屋里的一堆玩意儿,当即大怒。
  院里负责伺候他起居的人一个也没逃过,通通杖毙。
  那些人不过是对他好一些而已,何罪之有?
  从那以后,府里再没有人敢违逆谢尚的意思,纵容他玩。
  只一人除外——长姐。
  谢尚罚他祠堂跪省,不准吃饭。
  谢太妃能当着谢尚的面搞出一桌满汉全席,流水般的往祠堂里送,摆在谢慈的面前。
  谢尚把他锁进柴房里,关禁闭。
  谢太妃能扛着门栓撞开柴门,牵着谢慈的小手,把人接回自己的闺阁里藏起来。
  他年少时不多得的柔情和善意,全部来自于异母的长姐。
  直到他长到八岁时,先帝强纳了长姐当妃子。
  时隔几年再见面时。
  他的长姐早已经变了模样。
  —“弟弟,淑妃她总是给我找不自在,她如今刚怀孕,胎尚未坐稳,你去给我在外面搞几味药,别声张,也别让爹知晓,到时候我让皇帝召你进宫玩,你捎进来给我。”
  —“弟弟,上次的药管用的很,我一时不慎,让德妃又怀上了,你再弄一些给我。”
  —“弟弟,你救我儿子一命……你不是一直想见见你生母么,你再不答应,明天我就剥了你母亲的脸皮镶嵌在你床头上,让你日日抬头不见低头见。”
  —“弟弟,你赢得了一时,赢不了一世,日子长着,输赢还未可知,我们走着瞧,你休想把我一辈子都困在谢府的小佛堂里。”
  他时常想,要不狠狠心,一根绳勒死算了。
  留着没用,净添堵。
  但他左右思量,终究忍下了这口气。
  倒不是有什么值得留恋。
  只是他有私心。
  他要她活着,看着——他是如何一步一步从网里挣脱,撕掉谢家予以的枷锁的束缚,成全他自己的一生。
  他爹是看不见了,那就让他爹最挚爱的女儿替他看着。
  杀声四起。
  谢慈耳畔渐渐地热闹了起来。
  营地里火光大盛,他感觉到有一只手在扯他,回头一看,正对上芙蕖关切的目光。他长舒了一口气,坚决地掰开她的手,从地上捡起一把掉落的弓箭。
  挽弓如月。